暑期法律实务见习心得.doc_第1页
暑期法律实务见习心得.doc_第2页
暑期法律实务见习心得.doc_第3页
暑期法律实务见习心得.doc_第4页
暑期法律实务见习心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暑期法律实务见习心得 暑期法律实务见习心得应学校的要求,法学专业的我们需要在这大学的第一个暑期完成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以及法律实务见习。 法律实务见习也可以算是一次社会实践吧,一举两得的美事何乐而不为?话虽如此,可在实习之前我是完全没有这份打算的。 一方面,总觉得自己还是小孩子,实习工作那种事离我们还很遥远。 另一方面,人家凭什么接受我的实习,我又凭什么给人家实习,就凭大一一年学的那些并不扎实的皮毛知识吗?可学校是有任务在先的,为了避免流于形式应付,我心不在焉地找了县城当地的一家法律援助中心实习。 说来也巧,我在高考结束那个暑假填志愿正是找这个援助中心的一位律师给的指导意见,他是我远房的一个表叔。 当初填志愿他就建议我文科可以考虑修法学专业,而我以法律枯燥乏味不感兴趣拒绝了,如今已学习法学一年,虽然仍有点心有不甘的遗憾,但既来之,则安之,对它的兴趣也在慢慢增加。 有点“走后门”的嫌疑,我在这里实习一天就给盖了章,写了见习评语。 而里面还有另外两个大学生足足在那里实习了一个月。 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享有“优待”,因为我没有获得足够的实习经验,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仍受益颇多,这更让我觉得自己的“优待”是一种损失。 实习的一天里我了几十份的卷宗,听一个学姐打了几个回访受援当事人对援助律师的意见。 这里说一下,我所实习的法律援助中心带走一种公益性质,多给那些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官司,通过卷宗我发现农民工讨薪案件占有大多数。 确实,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却很少能享受他们的建设成果,就连基本的工资都时常被拖欠。 近年,媒体对这一阶层多有关注,通过这次实习我更是感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照顾。 这其中还有个小插曲,我虽然没有主动打电话回访当事人,因为我怕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够,给他们带来麻烦。 但我却接了一个电话,还是在学姐的“怂恿”下接的,那是整个县城的一个通用法律咨询电话,我们不接可能也会有其它律所接的。 只是它响的时间挺长的,我似乎感觉到铃声那边一个焦急的心在等待着。 不管怎样我稀里糊涂的接通了电话,话筒里的声音很小,咨询的问题不是很清楚,我连问带猜地回答了她的问题,在她说谢谢那个瞬间我像是放下了一个包袱,长嘘了一口气。 我不敢奢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那位咨询者,我倒是希望她在之后能再打一次电话,能得到一个权威的解答。 从那时起,我愈发认识到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一些实践常识的重要性。 短暂的一天,相对这两个月的暑期而言,它只是这暑期的一个小插曲罢了。 漫长的一天,有种举办了成人礼一般的感觉,第一次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为他人工作,第一次脱离书本、走向社会。 时隔一个月,再次回想我的那次实习,我到底收获了什么?我想一天的时间想要收获一份坚定的友谊是不可能的,但绝对是一份珍贵的友谊。 那两个在那实习的学长学姐,不说“人才相惜”,同为法学人,相互的理解与支持还是有的,他们特照顾我,律师们没有分配给我太多任务,但他们却不愿让我空手而归,于是竭尽所能的在一天里让我了解他们的日常主要实习任务,让我在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双重陶冶下,领略了一个法学人的真真切切的工作,哪怕它是不全面的,但绝对是书本里找不到的。 前面说过,我有一个接电话的小插曲。 通过那个电话,我深切感受到大众对法律知识的渴望,对法学人寄予的那种能够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期待。 我甚至在这个不大的公益性质的法律援助中心看到了人民公仆的身影,他们不求回报,为人民办实事、说实话,不正是一个政府应有的品质吗?这样的“公仆”所服务的对象,他们的诉求大多反映的只是自己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不会有尔虞我诈,不会有大的利益纷争,不会有纠缠不清,自然更不会有吃喝卡拿的现象,因为这样的对象的需求简单,这样的“公仆”的需求也很简单。 中午闲暇之余,一个律师拿了一沓报纸给我们三个实习生看,他指着其中一张标题为“不花钱也能打官司”的新闻给我们看,报道的正是这所律所。 我们惊喜地欢呼了一声,律师的脸上则浮现了真诚的笑容。 那笑容只有见的多了才会拥有,我想一定是受援助的当事人给他们太多这种笑容了吧,笑得那么纯洁无暇,以至于差点惹了这世俗的尘埃。 那么这样的笑容,是一个法学人应有的标志,也是我奋斗的目标。 写到这里,我有些惊喜,前面还在犹豫着自己那短暂的一天到底收获了什么?原来我收获的是许多我的同学实习一个月,甚至许多法学人耗其一生都未收获的东西。 前几天一个好友给我分享了浙江大学一个讲师在博客上的一篇文章也谈法学院毕业寄语,其中有句话是“法律人给法科毕业生的寄语,总是容易谈到对法律的信仰、对规则的尊重,最终也总是容易归结为法治。 这些都没有错,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作为寄语者的我们,之所以如此强调规则意识和法治信仰,正是因为自己并未真正做到这一点?!”,通览全文,似乎是在揭露现实的丑恶,在给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小子一句忠告,告诫我们不要对现实抱有太大期待。 看了那篇文章,我确实不是滋味。 敢于揭露事实的人需要勇气,但敢于面对事实的人更需要勇气,我没有这份勇气。 如果未来真的那么坎坷不平,我不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