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 作者档案 一 读书和壮游时期 二 长安十年时期 三 战乱流离时期 四 漂泊西南时期 知人论世 杜甫的创作历程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 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为人性癖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 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 南游吴越 北游齐赵 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 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 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 这个时期的创作 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 如 望岳 一读书壮游时期 二长安十年时期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 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 野无遗贤 的骗术 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 杜甫也身受其害 困居长安10年之久 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 创作出 兵车行 丽人行 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 乐观坦荡变的悲壮凄凉 形成 沉郁顿挫 的诗风 三战乱流离时期 由于安史之乱 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 避难流亡 卷进了生活的底层 在沦陷区 山河破碎之感甚深 灾难的时代 震撼着诗人的心灵 使他写出了 春望 北征 和 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 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 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 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 写下了240多首诗篇 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蜀相 等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四漂泊西南时期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 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 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 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 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 显示出唐代由开元 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 故被称为 诗史 在艺术上 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 风格多样 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 诗经 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 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被称为 诗圣 代表作 兵车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春望 羌村 北征 三吏 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 等诗 皆为人传诵 有 杜工部集 沉郁 思想内容 沉 即 深 深刻 深广 深厚 郁 即 积 真实 凝重 含蓄顿挫 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沉郁顿挫 唐代人把 诗经 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 或者古体诗 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 诗歌常识 古体诗 近体诗 秋兴八首 其一 公元759年 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 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 寓居成都 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年四月 严武病逝 杜甫失去依凭 于是伴同家族 离开成都 乘舟沿江东下 先是寓居夔州 在夔州 今四川奉节 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后转徙于湘鄂之间 公元770年冬 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在寓居夔州的当年 766 杜甫年五十五岁 已处在人生之秋 眼看晚年多病 知交零落 壮志难酬 心境非常寂寞 抑郁 当此秋风萧瑟之时 不免触景生情 感发诗兴 故曰 秋兴 秋兴 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 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 是其中的第一首 背景链接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白露般的秋霜使两岸的枫树林衰败飘零 巫山巫峡一带气象更加萧瑟阴森 巫江的波涛好像连天一般汹涌澎湃 边塞上风云滚滚 阴沉沉地压向大地 一丛丛的菊花再次盛开 使我像往日一样又一次伤心落泪 孤独的小舟系向岸边 也系着我怀念故园的心情 寒风阵阵 催促着妇女们拿起剪刀裁尺 赶制着御寒的衣服 傍晚时分 高高的白帝城上传来急促的捣衣砧声 课文朗读 首联开门见山 点明时节 地点 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 秋气 奠定全篇萧瑟悲凉之基调 后世评价 露曰玉露 树曰枫林 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 自是大方家数 课文分析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 使人感到天上地下 处处惊涛骇浪 风云翻滚 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 分明是阴沉压抑 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 波浪在地而曰兼天 风云在天而曰接地 极言阴晦萧森之状 秋水共长天一色 愁云惨淡万里凝 秋菊两度盛开 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 一叶孤舟靠岸系绳 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裁衣的刀尺声 砧声 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 更平添了诗人一许孤独 忧伤之感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孤舟可以系住 使其不能泛诸中流 但诗人的心是系不住的 他的心早已越过江河 越过关山 飞到了长安 听到了白帝城传来的捣衣声 想到了多少人家正在为游子赶制寒衣 他的乡思离愁以及忧国伤时之情有如白帝城传来的捣衣声 一阵高过一阵 一阵急过一阵 小结 内容述评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 即景寄怀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 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 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杜甫此诗 不但悲自然之秋 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 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 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1 对应考点 品味诗人感时伤世 忧国思家的情怀 秋天的枫树应该是红红火火的 杜牧也说 霜叶红于二月花 而且红叶也是暖色调 那么首联用枫树林 是否与诗歌的感情基调相悖呢 联系时代背景 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 不相悖 秋天枫叶的红是一种暗红 缺乏生命气息的红 再联系作者的经历 他经历了盛唐的恢宏 转而又由盛而衰 盛唐走向衰亡 那么这种火红 暗指盛唐曾经的辉煌 凋伤 意指安史之乱后 唐朝的衰败 精读课文 2 对应考点 品味诗人感时伤世 忧国思家的情怀 颔联在营造意境氛围时一语双关 请简要分析 提示 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 大浪滔天 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 仿佛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 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 阴云匝地 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3 对应考点 品味诗人感时伤世 忧国思家的情怀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两句诗词语平易而内蕴丰厚 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 请简要分析 提示 上句之 两开 既前应 丛菊 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 又下启 泪 字 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盼东归故园 然而心愿始终无法实现 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 不仅如此 上 下两句还一语双关 丛菊两开 既谓花开有时 又见出时光流走 一系 既伤归乡无期 又见出人迹滞留 他日泪 是果 故园心 是因 两句诗词语平易而内蕴丰厚 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 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 笔墨老成 炉火纯青 4 对应考点 赏析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尾联运用什么手法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 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眼前的家家催刀尺 户户捣衣声 抒发对国事的担忧 对家乡的思念 行文脉络 触景伤情 景 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 萧瑟凄凉雄浑壮丽 情 离乱之苦 漂零之悲 故园之愁 清 无名氏 以其生平之所郁结 与其遭际 暨其伤感 一时荟萃 形为慷慨悲歌 遂为千古之绝调 秋兴八首 其一 通过对巫山巫峡深秋景色的描绘 突出了阴森萧瑟 动乱不安的环境气氛 诗人忧国伤时的愤懑抑郁 孤独寂寞之情跃然纸上 主旨领悟 鉴赏诗歌的借景抒情手法解读 所谓借景抒情就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中 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 借景抒情的 情 专指热爱 憎恶 赞美 快乐 悲伤等感情 中国古典诗歌中 借景抒情诗是最为广泛的一类 因为在崇尚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传统中 天地山川 草木鸟兽无不是有情之物 所以 自古以来 文人骚客偶有兴寄 都喜欢借眼前之景传达内心之情 考点链接 指津 鉴赏诗歌借景抒情手法 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掌握借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对应关系 写乐景抒乐情 写悲景抒悲情 写乐景反衬悲情 写哀景反衬豪情 写幽景抒隐情 2 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 体会景物的特点 3 联系时代背景 揣摩诗人在景中所表现的情感 归纳为 找出所写景物 概括景物特点 分析所用手法 阐发诗歌表达的感情 具体表述为 本诗写了哪些景物 抓住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运用了什么手法 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课文朗读 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 自己一片赤诚 尽忠进谏 皇帝却不分忠佞 无辜贬斥自己 当然怨恨 但又不能明说 所以诗题叫 咏怀古迹 相关背景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 荆门 指荆门山 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长江南岸 荆门以西多山岭 今湖北秭归有昭君村 在与巫峡相连的荆门山里 传说是昭君出生的地方 明妃 即王昭君 名嫱 字昭君 湖北秭归人 汉元帝时宫女 竟宁元年 公元前33 昭君被遣 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后死于匈奴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 改称明君 也称明妃 交待地点 本来是很平常的起头 却写得极有气势 一个 赴 字突现了三峡和荆门那种山连岭接 雄奇生动的走向和动势 读者的视线一下子被吸引到荆门这个点上 进而定格在昭君村 昭君虽为女流 但她身行万里 心与故国同在 芳名万古长传 其人其事 有一种悲壮的色彩 仿佛正如她生长的地方那样 气象不凡 所以在诗人笔下 这画面的底色 不是阴柔的秀丽 而是阳刚的伟岸 课文分析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 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 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后汉书 南匈奴传 载 呼韩邪单于死 昭君曾上书求归 成帝令从胡俗 不许 昭君终死于匈奴 一去 是悲之始 独留 是悲之结 一 这里是独自一人的意思 连 指连姻 即 嫁 紫台 即紫宫 帝王所居之处 青冢 指王昭君墓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 传说当地多生白草 独王昭君墓地多生青草 故称 青冢 向 这里是 在 的意思 黄昏 当作 昏黄 这里指昏黄的风沙 一是为了与上句的 朔漠 对仗 二是为了协韵 所以倒装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西京杂记 载 汉元帝因宫女太多 不得常见 就让画工为宫女画像 便于随其临幸 宫女们争相贿赂画工 而昭君自恃貌美 不肯行贿 画工就故意把她画得很丑 后元帝实行和亲政策 匈奴入朝 求美人 元帝凭画像派昭君去匈奴 等到临行时 才发现她青春貌美 闲雅大方 元帝追悔莫及 命令将画工处以死刑 这两句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 写她生前不遇的原因 并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相对照 文字对仗工巧 又蕴含着无穷感慨 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 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 同时 诗人在对昭君埋没宫中 葬身塞外 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 也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省识 犹略识 即未仔细辨认 环佩 古时女性的装饰物 这里代指昭君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琵琶 本西域胡人乐器 汉刘熙的 释名 说 琵琶 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 推手前曰琵 引手却曰琶 故诗人称其乐曲为 胡语 传说汉武帝嫁公主 实为江都王女 于西域乌孙王 公主悲伤 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 后人把这些与昭君的故事搀合起来 写出 昭君怨 等琴曲 于是 就有王昭君惯弹琵琶的说法 尾联正面写昭君的怨恨 昭君之怨 主要是一个远嫁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 杜甫当时身处异地 远离故乡的处境和昭君相似 从诗题 咏怀古迹 可知 诗人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 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怨恨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王昭君 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远嫁异邦 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环珮空归夜月魂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 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者的昏庸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 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千百年来 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 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既有对她的赞扬 又有对她的同情 读到这里 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 幽怨的琵琶声 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 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 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 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 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 被贬为华州司功 绝代佳人 入宫见妒画图省识 远离汉宫身死异国 环珮空归 咏怀古迹 其三 题为咏怀 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 咏怀 二字不符 才华横溢 入朝见妒不分忠佞 无辜遭贬漂泊西南 有家难归 昭君诗人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 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山是群山起伏 连绵不绝 水是万壑争流 奔腾不息 直赴荆门山 其中的 赴 字用了拟人的手法 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 既有飞动之势 又有变幻之姿 群山万壑赴荆门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 那写的是什么 开篇不写昭君 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 目的何在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 嫁到异域 并在那里度过一生 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 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试分析该联中 独 的表达效果 独 实写青冢 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 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 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 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 为点明 怨恨 做铺垫 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 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 远离故乡 处境和昭君相似 寄寓思乡之情 也借昭君遗恨绝域 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 才不得用的感慨 小结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所描写的古人 往事是怎样的 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1 诗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昭君的出生地 精读课文 提示 怨的开始 一去 二字 怨的终结 独留 两字 提示 交代王昭君的出生地 为下面她嫁到殊方异域 远离故土和她的思乡怨恨埋下伏笔 2 对应考点 品味诗歌精妙用语 这首诗的主题落在 怨恨 二字 这 怨恨 的开始和终结都体现在颔联中 颔联中哪个短语是怨的开始 哪个短语是怨的终结 3 对应考点 品味诗歌精妙用语 环珮空归夜月魂 中的 空 如何理解 提示 从字面上看 作者认为 既然大错已经铸成 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 深入一想 昭君虽骨留青冢 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 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 像这样一个美女 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 怎不感动 怎不伤心 一个 空 字 将诗人的悲愤之情 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行文脉络 咏怀古迹 其三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 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 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 表面看来似是咏昭君而非咏怀 实际上还是因昭君而感怀 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感慨自己的不幸 主旨领悟 登高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 767 秋在夔州所作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 瞿塘峡口 以水急 风大 多猿著称 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 当时 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 相互争夺地盘 造成社会动乱 民不聊生 在这种形势下 诗人只得继续 漂泊西南天地间 他的郁闷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这里有时代的苦难 也有家道的艰辛 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白 高适 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 他抱病登台 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相关背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课文朗读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 既有身体的 又有心灵的 更主要是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 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 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首联两句 对举之中仍复用韵 且句中自对 无一虚设 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 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 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登高而望 江天本来是开阔的 但在诗人笔下 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 风之凄急 猿之哀鸣 鸟之回旋 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 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课文分析 落木 长江 无边 不尽 萧萧 滚滚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意境 苍凉 雄浑而悲壮 胸襟 豁达 坦荡 开阔 下 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 写秋天肃穆萧杀 空旷辽阔的景色 一句仰视 一句俯视 有疏宕之气 无边 放大了落叶的阵势 萧萧下 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在写景的同时 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传达出韶光易逝 壮志难酬的感怆 它的境界非常壮阔 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 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 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有顿挫之神 诗人从空间 万里 时间 百年 两方面着笔 把久客最易悲秋 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 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 情景交融 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 语言极为凝炼 乃千古名句 宋代学者罗大经 鹤林玉露 析此联云 万里 地之远也 悲秋 时之惨凄也 作客 羁旅也 常作客 久旅也 百年 暮齿也 多病 衰疾也 台 高迥处也 独登台 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 而对偶又极精确 八意 即八可悲 他乡作客 一可悲 常作客 二可悲 万里作客 三可悲 又当萧瑟的秋天 四可悲 年已暮齿 一事无成 五可悲 亲朋亡散 六可悲 孤零零的独自去登 七可悲 身患疾病 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叹老嗟病 实则是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118-2025农产品批发市场分类与分级指南
- 农业机械安全培训资料课件
- 到校安全规范培训内容课件
- 初试源码编辑器课件
- 内镜科普课件
- 内镜清洗消毒课件
- 初创公司安全感培训内容课件
- 临城软文营销计划方案(3篇)
- 营销策划方案公司(3篇)
- 内部人员安全培训资料课件
- 2025年邮政社招笔试试题及答案
- 水资源保护课件
- 2025年中国移动初级解决方案经理学习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
- 重难点梳理写作指导(讲义)-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课件
- 2024年钛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第2版)教学大纲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精诚联盟”10月联考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建筑工程资料表格
- 棋牌室消防应急预案范本
- QC-T 1175-2022 电动汽车用高压接触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