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 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2、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这说明( )A不同学派间互相融汇吸收 B道、法两家主张一致C道家和法家学说最为流行 D思想领域实现大一统3、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萧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4、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 )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5、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A格物致知 B经世致用 C三纲五常 D发明本心6、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A主张改造理学 B重书本轻实践C强调学术创新 D注重道统权威7、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理”与“气”的地位 B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C唯物与唯心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8、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 )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 B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9、顾炎武认为“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据此可知他主张A知行合一 B经世致用 C回归孔孟 D民贵君轻10、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 发机飞火 ,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1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过去,中国是和外界有接触的,但是,这种接触从来没有多到足以影响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学的格调。”李约瑟强调的是(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12、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1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4、有学者在其论文中整理素材(部分)如下表,其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徽、汉调京之皮黄(京剧)发音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唱腔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噪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行为京剧,举止、气象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A.昆曲与徽汉两调之差异 B京剧起源,昆曲贡献更大C徽、汉两调各有其特点 D京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15、“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16、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又陷入到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借鉴的直接资料是()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C中外纪闻 D庶民的胜利17、“洋务派采取的变革举措,比起严守“夏夷之防、叫嚣师事洋人,可耻孰甚的顽固派来,无疑是一种觉醒和进步。”洋务派采取的“变革举措”()A挽救了江河日下的清朝封建统治 B奉行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D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康有为在保国会土讲演词中指出:西方“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设议院”,与儒家经义相合,铒以致强大;而清朝的经济、教育及政治制度不符儒家经义,导致其弱。康有为作出上述论述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西学 B变革现实C维护儒学 D对抗革命19、1918年5月,新青年用白话文出版。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新潮觉悟等数百种刊物也采用了白话文。上述现象()A表明了近代刊物的成熟 B反映了民众素质的提高C瓦解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D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20、新文化运动是基于历次改革与革命运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人们从热衷于直接的政治革命转而从民族文化的反省和重建上下工夫。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A受到了革命运动的冲击 B放弃了政治变革的要求C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D重视思想文化观念革新21、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22、1923年1月,孙中山在上海与苏联特使越飞会晤,双方商讨了国民党改组、革命军建立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等问题,并联名发表了孙越宣言。这一宣言A成为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C是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走向的全新判断D是苏联实行民族扩张主义的具体表现2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为此,他提出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24、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下列各项中孙中山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体现出继承关系的是 “民族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权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节制资本”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耕者有其田”解放区土地改革A B C D25、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一系列经典著作从来没有讲过,但却符合马列主义原理原则的观点、概念、论断。下列各项可以说明的是A“工武装装割据”思想B人民民主专政思想C中国革命两步走思想D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26、“它是毛泽东在苏联经济弊端并没有完全暴露的情况下,开始认识苏联建设上的一些根本问题并结合我们的建设实践,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思路的杰作材料评价的是( )27、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积极组织开展反腐败斗争,厉行廉洁政治,同时善待犯错误的同志,不提倡“一棒打死”。这表明在党建问题上,毛泽东主张A严肃党的作风 B严格党员要求C坚持严宽相济 D严明党的纪律28、海外媒体曾这样形容邓小平他是“中国的梦想家”、为中国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开拓了一片新天地。该媒体称赞的是,邓小平A带领中国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B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C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D提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构想29、在国外学术视野中,邓小平南方谈话不仅是邓小平革命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个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生了重大影响的重要事件。南方谈话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B消除了国内改革的分歧C促进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D巩固了市场经的成果30、在21世纪,我党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新发展表现在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问世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2、 材料题(共3小题,合计40分)31(16分) 材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子语类材料二“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6分)32 、(12分)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走向深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戊戌新党之思想为反对民族,轻视民权之思想。彼等思想中之“开明专制”不啻欲为异族君主立万世之基业。故戊戌维新较同治维新(洋务运动)进步者,在觉悟徒恃西技不足以图强,而提出借鉴西教,易法更制之主张。其仍蹈同治维新之故辄者,则迷信清廷之足与有为,欲籍保皇以救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夫西洋之民主主义乃以人民为主体,林肯所谓“由民而非为民”者是也。所谓民视民听,民贵君轻,所谓民为邦本,旨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遗之家产为本位。此等仁民爱民为民之民本主义皆自根本上取消国民之人格,而与以人民为主体,由民主义之民主政治,绝非一物。 陈独秀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1919年2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维新的进步主张。材料一认为戊戌思想存在局限,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孙中山是如何从理论上解决这些局限的?(6分)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民主”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看法在当时出现的思想因素。(6分)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 郑永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邓小平文选第2卷 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义利观的差异,(6分)结合时代背景简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6分)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5 BACDA 6-10 DCBCB 11-15 BCABB 16-20 ACBDD21-25 DADDC26-30 CCAAB31. (1)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4分)影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理学建立的思想人格的理论与观念,对于中华民族注重气节、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分)(2)相同:都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都主张维护封建伦理制度。(2分)不同: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感受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心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4分)32(1)主张:学习西方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3分) 阐述: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