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二套)目录:五年级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五年级阅读理解之解释词语二- 1 - / 15五年级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主要题型解题方法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七、选择正确的读音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八、选择恰当的字词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九、标点符号的作用1、的作用 解释说明; 话题的转换; 表示话语的中断;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2、的作用引文的省略;列举的省略;说话断断续续.3、“”的作用直接引用特殊含义强调意思 特定称谓十、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十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2、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5、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6、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7、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答题技巧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3、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7、比较阅读理解.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1:(8分)漫话地沟油材料一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致使“人民群众在相对富裕的同时,对食品的疑虑越来越大,从吃什么好已发展到什么能吃;从原来 吃不起变成了现在不敢吃.”材料二漫画地沟油上餐桌材料三为了进一步规范食用油市场秩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2011年8月下旬以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安部等联合开展了全国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工作.从2011年9月初开始,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击“地沟油”会战.3个多月,侦破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28起,查实涉案油品6万多吨,打掉涉及全国28个省份,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销售等多环节于体的制售“地沟油”犯罪网络60个.材料四“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美国、英国、阿联酋等国家用“地沟油”来生产生物柴油,该产品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传统柴油少60%80%;荷兰对废油进行脱氧处理,经过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后,提炼成“可再生飞行燃料”.对此,我国不少网民呼吁,要让地沟油“变废为宝”,给它找一条出路.1.阅读材料二,想一想经营者们为什么会让地沟油上餐桌?(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一说开展打击“地沟油”会有什么积极意义?(写出两点即可) (2分) 3.“人民群众在相对富裕的同时,对食品的疑虑越来越大,从吃什么好已发展到什么能吃;从原来吃不起变成了现在不敢吃.”这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4.阅读材料四带给你什么启发?请简要说一说(2分) 短文2:(17分)母狼的智慧“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方的狼.南方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我只知道北方的狼.” 一位老猎人,在大兴安岭蜂蜜般的黏稠的篝火旁,对我说.猎人是个渐渐消亡的职业,他不再打猎,成了护林员. 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老猎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 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 )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 )人一旦爬上山坡,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 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 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我想真是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 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白气正从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 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然后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方向奔跑;最后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2结合文章题目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3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本文中的狼与平常人们印象中的狼有何不同.(2分) 4文中母狼的智慧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5文章最后写母狼“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你认为母狼这样做值吗?你怎样看待母狼的行为?(3分) 6你觉得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3分) 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父 亲 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乌青. 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不为人知:_ 洞穿:_2、 这是个十分感人的故事.请用心阅读,一起来体会题目“父亲”所包含的意思.(1)“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_;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_. (2)在文章中画出父亲有意隐瞒自己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这样做的用意._(3)“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抵达前夜,父亲为什么这样说?_3、 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 _4、我们学过许多赞美母亲的文章、诗词、歌曲而赞美父亲的却很少.如果让你为文中的父亲写首歌的话,你会写下怎样的歌词?试着写几句.(不少于4句.) _阅读理解4、 从一个微笑开始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绞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现出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不妨对镜沉思,从现在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凝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事实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开认识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地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藏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嚎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惟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以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与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全,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每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它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件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1、第段“世事的云烟”指什么?(请从文中找答案)(2分)“世事的云烟”_ . 2、在第段中,作者联系现实生活,有针对性地谈到了“微笑”的作用,请分条概述.(6分) 答:_ _ _ _ _ 3、(1)第段中的“开始”和“起点”,在上文和下一段中都有照应的句子,请分别找出来.(4分) 上文:_ _; 下一段:_ _.(2)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 _ _ .(2分)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此文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哲理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微笑是一个饱含热情、拓宽心胸、获得成功与幸福的基础. B.作者认为,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金钱、地位,但不一定会拥有宁静的内心和真正的幸福. C.微笑毋需学习,但存有微笑心绪的前提是心存温柔、顾眷、自惜、自信的情感. D.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拥有微笑心绪的人对瞬间之美的捕捉,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E.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情“微笑”入手,表现自己对生命、生活的深层感悟,做到了以小见大、托物言志.10 / 15五年级阅读理解之解释词语二想一想:根据你平时的经验,你能猜到下列词语的意思吗?哀鸿遍野、不胜枚举、不耻下问、甘之如饴、不寒而栗、立竿见影、差强人意思考和表达:你能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或者什么思路猜到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总结方法帮助你:方法一、拆拼法把词语拆开来,先解释每个字的意思,再把每个字的意思组合起来表示词语的意思.如 “自勉” 自己勉励自己试一试: 稀罕、驻守、方法二、近义转换法用近义词来解释需要解释的词语.如“推辞”近义词是拒绝,推却,所以推辞的意思就是拒绝、推却试一试:可心 方法三、反义词否定法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不”来解释词语.如“模糊”不清楚试一试:贫瘠、拘束方法四、联系生活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词语如“犹豫不决”可以回想当我们遇到棘手的事情,一时拿不定主意,无法做出决定时候,这种感觉就是.试一试:方法五、引申解释在拆拼法的基础上,理解字面意思之后,再引申词义,解释深层意思.如“人喧马嘶”人大声说话,马在叫.形容声音嘈杂,热闹欢腾的景象试一试:“巧舌如簧”老师建议:多思考,多积累,别忘联系上下文.小练习:结合语境推想词语意思1. 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2.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虽然都没有说话,但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教室里出奇的静,好象没有人一样.3. 一天中午放学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不能回家吃午饭了,于是我就和何菲一起到学校对面的幸福餐厅去吃面.4. 老奶奶见姑娘不肯让座,只好无可奈何地扶着盲人爷爷站在旁边.风风火火:形容急促短时间就来了出奇:特别,不寻常倾盆大雨: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无可奈何:没有任何办法课后作业:“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你别看它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挂在树枝上一动不动,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官网四面八方的东西.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获食物.”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五年级课外阅读理解之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想一想:你能列举出几种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设问 反问你能准确判断出每种修辞手法吗?1.比喻: A像B,A仿佛B,A.B似的绿叶像手掌.白云好似棉花糖女孩笑起来跟花朵绽放似的2.拟人:把生物/非生物赋予人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等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大海是如此的变换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3.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您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您的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您的皱纹是辛苦岁月霜雪雨的刻痕;您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4.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途退场及修复施工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租车押金及违约责任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吊车租赁合同租赁物使用维护协议
- 2025年度塔吊设备全球购销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版教育机构员工教学资源保密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合同主体变更及人力资源共享协议
- 二零二五年茶叶种植基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合同
- 2025年超、高速离心机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测定仪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区熔硅单晶合作协议书
- 招商顾问聘请协议书范本
- 东海县教招小学数学试卷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学法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GB/T 33804-2025肥料级腐植酸钾
- 工会与家属活动方案
- 农村夜市活动方案
- 2025年福建省中考作文《未来总是甜的》写作指导及范文
- 2025年湖北联投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JG/T 174-2014建筑铝合金型材用聚酰胺隔热条
- 中国PVB膜项目创业计划书
- 锡林郭勒苏能白音华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