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 第二课时梳理文本结构为主一、梳理结构、体味“理”:(一)梳理一:清人刘熙载在艺概经义概中讲到论文的主脑时说:“凡作一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那么苏洵的六国论文中是否有这样的“一言蔽之”之句? 明确:故曰:弊在赂秦也。“弊在赂秦”重申了两次。此为中心论点。(二)梳理二:既然是“扩之则为千万言”,那么我们就一起顺着苏洵的思路扩一步想一步,深入思考“千万言”的内容。1、第一“扩”:将六国分为赂秦与不赂秦两大类,并分别指出各自的后果。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不赂者以赂者丧。 小结: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分论点) 2、第二“扩”文章是如何围绕“两个基本点”展开的?明确:第2段承分论点一,明不赂秦而灭的道理。第3段承分论点二,明不赂者随赂者亡的道理。苏洵采用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做法。 3、第三“扩”(深入“扩”) 所谓“史论”,是用史实说话,所谓“议论文”也需要一定论证手法来体现论证思路。请大家分组讨论,第三段与第四段采用了哪些“史实”作为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第13组:讨论第3段;第46组:讨论第4段。A、明确:第3段(韩魏楚三国根据第四段推断)(1)边用史事实,边对比。四组对比:第一是“秦以攻取之外”与“战胜而得”之间的比较。二是“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之间的比较。第三组对比是六国的先祖父与子孙之间的比较,这是个古今对比,写出对土地的珍惜与不珍惜。第四组对比是“暴秦之欲无厌”与“诸侯之地有限”之间的对比。这些对比要说明哪些道理:固不在战矣;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2)引证:最后作者以一句古语作为小结,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其实六国败就败在“以地事秦”上了。 (3)原本想通过赂来换得“安寝”,结果换得了“颠覆”的结局(弥、愈),所以一旦目光短视,后果必然是死得很惨,请大家想一个成语,该成语要能概括这三国的短视行为与后果。 明确:饮鸩止渴。B、第4段(1)明确:关于“不赂秦者”这一部分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这一部分我觉得用了分总和正反对比两种写作方法,先分别说齐、燕、赵三国的灭亡原因,最后总结;先谈的是史实,后作的是假设,假如“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扰在”,“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难点:这一部分假设的三种条件如果成立,作者认为与秦国相抗衡或未易量,是不是和前文有所矛盾呢?前面不是说不赂者以赂者丧吗?怎么又成了自身的过错了呢?明确:其实作者已经说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这就说明他们的灭亡还是和割地赂秦有关。齐国“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其实就是事秦之心,和割地赂秦也没啥区别,它挺到了最后,但是已经无法和实力超强的秦对抗了,算是自作自受。(3)那么,能不能和第3段一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齐燕赵三国“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一情形。明确:“唇亡齿寒” 小结:苏洵的文章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的风格可见一斑,难怪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其意在于以史为鉴,重在以理服人。也有人这样评价苏洵的六国论则是情理并重。我们刚才是感受了他的“说理”,那么我们能否再去感受一下苏洵的情呢?二、深入探究,体味“情”。(一)能否在原文中找到苏洵内心情感的几个关键词,并说出其内涵。明确:“呜呼”“悲夫”“哉”“矣”的连续长叹,流露出他对“以地赂秦”的憎恶,对“为国者”畏惧强权的激愤和痛惜。找到原文佐证: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是又在六国下矣。 (二)补充背景资料:学案P38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契丹主(圣宗)为澶chn渊之盟,宋输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仁宗庆历二年(1042),契丹遣萧英、刘六符至宋求关南十县地。富弼再使契丹,卒定盟加岁币银绢各十万两匹。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 尽管如此,辽和西夏的侵略活动仍未停止。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强敌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小结:苏洵的智谋与痛苦,源于他对江山社樱的密切关注,源于他对天下苍生的自觉责任。尤其是尾声,苏洵直接拿北宋与六国作比,而且强调北宋的天地广大,以此再重蹈六国的覆辙,那可是连六国都比不上啊!可以想象,他这样说,心情何其恳切而沉重,虽婉转又非常尖锐,用心良苦!没有深远的目光,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是写不出如此感染力极强的千古佳作的。悟得情,才能更好地得其理。也就明白苏洵的内心。最后还是请大家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老苏的拳拳内心明确:“兴利除弊”三、如何辩证看待苏洵论证的观点?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老苏却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轼:“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能否正确对待“士”, 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苏辙认为六国的灭亡,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他认为,抗击秦国的关键在于要保全和秦国毗邻的韩魏两国,俗话说“唇亡齿寒”,正是因为其余四国未能在暗中帮助韩魏,联合抵御秦国,而是被某些眼前的小利益所麻痹,最终韩魏灭亡之后导致了自身无力去抵抗饿虎一般的的秦军)面对四个不同的观点,让学生思考,面对同一个历史事件,为什么四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学生自由发言。总之,同一个历史事件,不同的作者之所以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与作者观察问题的角度有关,而这个角度又是由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和对这个时代不同认识和主张分不开的。所以,苏轼是从“士”的角度、苏辙从“势”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看法的。那么最后老师再问大家,能否也用一个同音字,来概括老苏与杜牧的角度呢明确:“事”(赂)六国论;“师”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原文最后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嗜”字,是秦的贪念导致亡国,而作者也是希望当朝统治者不要再贪婪无耻地大兴土木重蹈强秦之覆辙,“嗜好”的“嗜”字就是贪婪的意思。 “室”字,就是提醒大家不要盖太好的房子,别大兴土木,这个比较直接。四、总结: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对“历史”敢于发表自己的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检验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房管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地图绘制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公路养护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食品检验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理疗技术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浙江-浙江管道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浙江-浙江机械热加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浙江-浙江堤灌维护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4版协议结婚协议书模板
- 聘请画师劳动合同协议
- 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旅游概论)真题试卷附参考答案
- 我心中的英雄: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 电竞赞助合同协议
- 2024年下半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社会招聘校园公开招聘10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JJF 2145-2024场所监测用固定式X、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校准规范
- 记背手册02:北京高考古诗文背诵与默写篇目(打印版)-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北京专用)
- 2025年中医推拿人员劳动合同范文
- 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技术方案
- 《如何应对焦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