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检测.doc_第1页
初三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检测.doc_第2页
初三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检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检测 A卷(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混淆xio 障碍zhng 脊梁j 惨绝人寰hunB痉挛lun 栖宿q 脂粉zh 揆情度理dC糟蹋 t 譬如p 诓骗kung 玄虚之至xunD诸蕃fn 脍炙hu 赎罪sh 信口雌黄c2下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自信力的有无,壮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B河南饭庄来信:贵报反应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C同时也对自己过去望文生意的理解感到惭愧 。D有的人因为食后着凉而发生腹部胀气或者肠管痉挛。3根据意思写成语。(1)、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 )(2)、没有可以攻击或者批判的地方,形容十分严密。 ( )(3)、比喻弄错了对象,弄错了事。 ( )(4)、听任事物自然发展,不管不问。 ( )4依次填写关联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 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 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 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A既 又 从而 B因为 所以 而且 C既 所以 从而 D因为 又 而且5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电话铃声继续响着,但他闻所未闻,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B王刚同学勤奋学习,每遇到难题,总是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师请教。C小明犯错误,好狡辩,批评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D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6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采的活动。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决策。C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能否得到改善。D他那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7根据下面的情景判断,回答委婉的一项是( ) 甲问乙:“你看我的文章写的怎样?”如果乙认为文章写得 不太令人满意,乙应该回答:A“不怎么样”。 B“实在不敢恭维”。 C“还算可以吧。” D“不敢妄加评论 ”。8判断修辞正确的是( )1)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2)“新解”还有一说:“渔家既然掌灯,那眠字就无从解释了!”3)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累累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起的警钟。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A设问 反问 比喻 反复 B反问 引用 引用 排比C反问 引用 比喻 排比 D设问 反问 引用 反复9与下面的句子衔接起来最连贯的一个句子是( )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留下了散文般的著作;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出版过诗集兄弟们和小说在光明的非洲;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散文。A说起科学家,就不能不联想到文学家。B文学作品并不都是文学家创作的,卓越的科学家差不多都是卓越的文学家。C凡是著名的科学家,都有文学方面的传世之作。D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二、阅读理解(一)从公开的文字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了,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的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失望以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信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 令人在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10这段文字出自 ,出自 的杂文集 。 (2分)11上述文字揭示的敌论点是: 揭示的敌论据是: (2分) 12 作者是怎样批驳敌论点的错误的?用了什么批驳方式?(2分) 13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2分) 14第一段中的三个副词“总”“只”“一味”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5哪些文字最具讽刺意味?具体说一说。(2分) 16联系全文看,作者确立的正面观点是什么?它对批驳敌论点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 (二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就不大好理解。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容易出现,可是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稍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 。结论:“基本”一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17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2分) 18对这段文字的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明基本一词的用法。B揭示类似的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C用对比论证阐述基本一词的用法,并说出这类语病普遍存在的严重情况。D基本一词 不可随便乱用。19“基本”的意思是什么?“基本”一词的使用条件是什么?请从本文外举三例“基本”组成的短语。(2分) 20第六句中加点的“那”指代什么?(1分) 21本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1分) 22比较下列句子,说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好一些,好在哪里?(2分)1)基本这个词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2)基本这个词 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 (三)对于“江枫”的新解尤其牵强。我没有作过调查,不知道寒山寺前是否真有两座并排的姐妹桥,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就算有这两座桥吧,诗人怎么会把它简称为“江枫”写入诗中?显然,把江村桥和枫桥合并简称“江枫”,不仅不合古人的习惯,甚至也不合最会滥用简称的今人的习惯。像这样的简称,究竟有什么形象和意境可言?有什么美感可言?可以说 ,除了留给一千几百年后的好事者作考证文章外,什么意义也没有。最后,这个“新解”如果成立,那么,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改为“江村桥枫桥夜泊”了,这行吗?23这段文字反驳的新解是: (1分)24概述作者反驳新解的三点内容: (3分)1) 2) 3) 其中第三点内容采用了 法来反驳。25为什么在反驳过程中总提到“形象”和意境?(2分)26本段在反驳过程中多采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2分) B卷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美丽的桥 很久以前,一直和睦的生活在相毗邻的两个庄园的一对亲兄弟陷入了一场纠纷,这是四十年来两兄弟之间首次发生纷争。 在这四十年当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并肩地辛勤劳作着,共用农业机具,互换丰收果实。可是这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起小误会,结果发展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一天上午,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多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您的庄园需要修缮,我可以帮助您。”“是的,我这里正需要你。”哥哥回答说。 哥哥说:“你瞧,在小溪的另一边的那个庄园住着我弟弟。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还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之间。”“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你看到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此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哥哥说道。木匠对哥哥说:“我懂了。请给我钉子、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锹。我的活计会让你满意的。”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完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去了。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日落时分,当哥哥回来时,木匠已经干完了活。这时,哥哥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 座小桥,一座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他静静的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这时,哥哥的邻居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说:“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 当兄弟俩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的收拾工具。“请等一下,”哥哥对木匠说,“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组做。”木匠背起工具,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28这座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_ _ _;二是_.29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颜色:_30两兄弟的哪些做法表明他们已不再和睦友爱?请简要概括._ _ _31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木匠己有主见,他要造一座桥。这句话是:_ _32你怎样理解文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木匠这一形象的特点。_ _ _四、语言运用(15分)33某宾馆客放房的床铺上摆了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浴衣,浴衣上有张小纸条:这件衣服是供您洗浴后穿的。如果您想带一件回去留作纪念,请到二楼商场购买,价格为180元。谢谢!这张小纸条提供了哪些信息?他要告诉客人的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3分)信息:_ _意思:_ _34仿照例句,写句子(12分)1)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的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_,_;朋友是_ , _。2)例句: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 ; ,参考答案:A卷一、1C /2D/3不计其数 无懈可击 张冠李戴 听之任之/4A 5D 6B 7C 8C 9D二、(一)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且介亭杂文11略12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只能证明中国人失掉了他信力、自欺力,用了驳论证的方式13为下文驳论证做铺垫14表现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5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着国联,现在改位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讽刺了国民党愚弄国人、自欺欺人的丑恶行经16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间接反驳了敌论点。(二)17、分为四层。1-2句从理论上阐述基本的意义和用法;3句正面举例,证明基本的用法;4-5句反面举例证明基本的用法;6句揭示此类问题普遍存在的严重性18C19大体上20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第二句好,套用基本,总结全文,幽默风趣(三)23 江枫指江村桥和枫桥24简称不符合古人和今人习惯破坏了诗的形象和意境假如成立,诗就应该改题目/ 用的反驳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