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doc_第1页
浙江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doc_第2页
浙江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doc_第3页
浙江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doc_第4页
浙江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研究俞洁1李华明1王静2林广1(1.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杭州,310015;2.浙江省环保厅,浙江杭州,310012)摘 要:通过对浙江省县级以上政府所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掌握了浙江省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状况,研究分析了水源地水质现状及空间分异特征, 初步提出了浙江省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为政府决策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高浙江省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饮用水水源地; 污染状况;水质状况;保护对策;Abstract: after the basic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of urban centralized drinking water source of Zhejiang province, knew well about pollution of urban centralized drinking water source, analysed the status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and put forward 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urban centralized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and the superintendence of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had vase importancese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drinking water.Key words: drinking water source, pollution, status of water quality, 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基础工作,直接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的繁荣稳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早在2005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要求, “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国务院在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要以饮用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确保群众饮水安全。自2008年,浙江省按照环境保护部总体部署,开展了县级政府所在地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2010年又进行了数据更新。1水源地基本信息2010年,浙江省共有县级以上城市(即县级以上政府所在城镇,下简称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91个,设计取水量1448.0万立方米/日,实际取水量为933.2万立方米/日,总服务人口2789.55万人。水源地类型以湖库型为主,分别占水源地总数的69.2、总服务人口的65.0、实际日取水量的57.1(见表1)。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土地面积约4752.8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约52.8万,农村人口约153.2万。其中,人口主要集中在河流型水源地保护区内,约占保护区内总人口的61.6、全省总人口的2.3;土地主要集中在湖库型水源地,约占保护区内土地总面积的89.2、全省总面积的4.2。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以林地为主,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3.4。水源地的输水方式以暗管和复合式为主。2水源地污染源状况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主要有: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非点源污染源和典型污染源四部分。2. 1工业污染源据调查,保护区内共有工业污染源155家,其中一级保护区内的占44.5%,二级保护区内的占55.5%;涉及饮用水水源地13个,其中一、二级保护区内均存在工业污染源的水源地5个。从区域看,工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分布于嘉兴市的水源保护区内,占总数的52.9%,其余分布在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丽水市;从水源地类型看,河流型水源地内工业污染源占总数的92.3%,湖库型水源地一般比较偏远,交通不便,工业污染源相对较少。保护区范围内企业以金属制品、机械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等为主,污染物多纳入当地污水管网。2.2城镇生活污染源一级保护区内城镇人口13.66万人,二级保护区内39.11万人,涉及饮用水水源地11个。一、二级保护区内均存在城镇人口的水源地6个。保护区内城镇生活污水总排放量3541.91万吨/年,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027.1吨/年, 氨氮排放量1797.68吨/年。其中一级保护区污染物产生量约占总排放量的26%。从区域看,保护区内城镇人口主要集中于杭州市的水源保护区内,占总数的83.8%,其次是嘉兴市,占10.7%,其余分布于温州市、台州市、衢州市;从水源地类型看,河流型水源地由于地处平原地带为主,人口密集,其保护区内人口占总数的66.3%;从排污去向看,城镇生活污水以进入当地污水管网为主。水源地城镇生活污染状况见表1。表1 水源地城镇生活污染源情况涉及水源地(个)城镇人口(万人)废水(万t/a)化学需氧量(t/a)氨氮(t/a)一级613.66921.313135.66468.02二级1139.112620.608891.441329.66合计1152.773541.9112027.101797.682. 3非点源 非点源污染源包括农村生活污染源、分散式畜禽养殖、农田径流、水产养殖污染源。水源地保护区内非点源污染源废水排放总量为43543.64万吨/年,化学需氧量为16397.80吨/年,氨氮为3669.71吨/年,目前该部分污染物均未能有效收集处理。废水主要来自农田径流,占89.6%;化学需氧量、氨氮主要来自农村生活,分别占55.9%和60.9%,其次是农田径流,分别占36.4%和32.5%。保护区内分散式畜禽养殖涉及水源地39个,其中一级保护区内涉及17个,其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分散式畜禽养殖排污总量的16%。从区域看,除嘉兴市外其余10个设区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均存在一定量的分散式畜禽养殖,其中台州、丽水、绍兴相对较多;从水源地类型看,分散式畜禽养殖主要集中于湖库型水源地,其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分散式畜禽养殖排污总量的75.5%。保护区内共有农村人口153.22万人,其中一级保护区内26.40万人,二级保护区内126.82万人,涉及饮用水水源地64个。一、二级保护区内均存在农村人口的水源地23个。从区域看,保护区内农村人口主要集中于杭州市的水源保护区内,占总数的57.2%,其次是绍兴市,占10.9%,其余地市均有不同程度分布;从水源地类型看,河流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农村人口分布相对较为集中,湖库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农村人口普遍存在,但人口密度不大。保护区内共有耕地面积597426.1亩,其中位于一级保护区内的占26.3%,二级保护区的占73.7%,涉及饮用水水源地73个。从区域看,绍兴市、衢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耕地较多,分别占29.7%和28.2%,其余地市均有不同程度分布;从水源地类型看,主要集中于湖库型水源地,占85.8%。保护区内网箱养殖只涉及水源地1个,位于杭州市。不同类型非点源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表2。表2 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物排放情况水源地类型涉及水源地(个)废水(万t/a)化学需氧量(t/a)氨氮(t/a)分散式畜禽养殖一级1710.43192.3738.63二级2949.371006.97201.67合计3959.791199.34240.3农村生活一级34770.651579.83385.32二级533700.067585.131850.03合计644470.719164.962235.36农田径流一级5210264.441569.49313.90二级6128748.704395.83879.17合计7339013.135965.311193.06水产养殖一级0-00二级1-68.190.99合计1-68.190.99汇总一级-11045.523341.69737.85二级-32498.1313056.122931.86合计-43543.6416397.803669.712. 4典型污染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共有典型污染源23个,其中地下油罐19个、垃圾填埋场1个、矿山开发点3个,均分布于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地下油罐涉及饮用水水源地6个,主要分布在嘉兴市境内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其余分布于衢州市、湖州市、杭州市;垃圾填埋场涉及饮用水水源地1个,位于衢州市;矿山开发点涉及饮用水水源地2个,位于湖州市和温州市。地下油罐泄露、垃圾填埋场渗滤、矿山尾矿库等给水源地带来潜在风险。图1 水源地保护区内典型污染源统计3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水源地水质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 湖库型水源地营养化状况评价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全省9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体水质较好,以和类为主,其中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的水源地82个,占水源地总数的90.1% ;达标水源地服务人口2511.69万人,占水源地服务总人口的90.0%;达标水源地供水量826.8万m3/日,占水源地供水总量的88.6%。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见表4。表4 不同类型饮用水水源地达标情况水源地类型水源地个数(个)达标水源地按个数计(个)按水量计(万m3/日)供水人口(万人)达标个数达标率达标水量达标率供水人口占总供水人口河流型282071.4%300.575.1%679.672.1%湖库型636298.4%526.398.7%1832.0999.2%合计918290.1%826.888.3%2511.6990.0%9个未达标的水源地中,1个为湖库型水源地,其它8个均为河流型水源地,且均分布在嘉兴市。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总磷、氨氮。水源地污染指标统计详见图2。图2 水源地污染指标统计63个湖库型水源地的营养状况以贫营养和中营养状态为主,占96.8%。营养化状况评价结果详见图3。图3 湖库型水源地营养状况统计4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浙江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湖库型为主,总体水质较好,但个别湖库型水源地存在富营养化,部分处于河流下游及平原河网地带的河流型水源地水质仍较差;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人类活动、农业生产、畜禽养殖等普遍存在,且个别水源地保护区内还存在工业企业、油罐、垃圾填埋场、矿山开发点等风险源。针对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保护对策。4.1 水源地污染防治对策4.1.1 点源污染防治1.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整治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水源地保护区内仍存在一定的工业企业、排污口、油库等,地方政府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关停或搬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以及入河排污口;制定地下油罐泄漏应急预案和监控制度,尽快搬迁保护区内的加油站,从源头上降低地下油罐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威胁。严禁在保护区内新建与水源建设无关的项目。2.加强禽畜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控制根据国家及省相关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对原有养殖企业要求限期搬迁或关闭;加强监督管理,减少保护区内分散式畜禽养殖数量;对规模养殖场推行以沼气工程为主体的工程技术模式。鼓励引导农户使用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率达到100%。在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从事网箱、围栏养殖,在二级保护区及水源保护区上游严格控制水产养殖规模,并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积极推广生态水产养殖技术。3.农家乐污染治理部分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的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踏青旅游现象较为普遍,农家乐无序发展,部分餐饮废水直接排入水源地,严重影响水质;地方政府应合理疏导,坚决取缔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相关建筑,规范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4.提高风险应急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小部分水源地保护区内修有桥梁和公路,可能存在危险品运输,构成水源地潜在风险。为避免交通事故造成水源地保护区的水质污染,应在桥梁和道路两侧设置标志牌,提醒车辆减速慢行,并设置固体防撞设施或围网,同时做好桥面和路面污水收集系统、事故应急池等设施建设;涉危险品运输的水源地要求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制定风险应急预案。针对保护区范围内存在的地下油罐、垃圾填埋场、矿山开发点尾矿库要设立地下水观测井,定期监测水质状况;加强垃圾填埋场、矿上开发点巡查,以防溃坝、山体滑坡等潜在风险。4.1.2 面源污染防治1.水源保护区农业面源治理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农田污染防治,一是调整保护区及其相关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二是采取措施在饮用水水源地上游来水河流沿岸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有机肥,禁止使用高毒农药。三是推进农田径流污染控制,通过设置防护林、湿地、坑、塘、池等工程措施,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流失,增强面源污染拦截净化能力。2.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展农村生活废弃物和污水的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着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率。制定一级保护区内各条小河道保洁实施方案和保洁责任制,清理河道中、河坎、河岸边、桥洞、河埠头等处的垃圾废弃物、杂草、畜禽粪便等影响水体清洁的杂物,达到河面无杂草、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四无”标准,逐步将河道保洁范围扩大到整个保护区,实现保护区河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目标。4.1.3 生态恢复与建设加强保护区生态林建设,必要时一级保护区内划定永久征用的土地面积。生态建设与景观建设相结合,一级保护区以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为原则,全方位开展恢复和建设工程;二级保护区以“重点恢复和建设”为原则,在规划期内逐步推进全面的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在水源保护区内,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水源地上游及两岸封山育林工作,保护好河滩湿地,防止水源涵养林的破坏和水土流失,以增加自然植被,增强水源的自然净化能力。严防在这些地方出现采砂等破坏性活动。4.2 水源地监控预警对策4.2.1 水源监控方案1.完善水源地监测体系逐步提高饮用水水源监控能力,进一步加大基层,尤其是市、县两级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提高全指标监测、自动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加强特征污染物监测和湖泊、水库的营养状态监测,加快藻类监测能力建设,逐步开展水生生物监测。加强突发性水源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和完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每年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应急演练和饮用水水源应急培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配备应急救援设施设备,为处理突发污染事件提供管理及技术储备,水源保护区上游的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化学品仓库等单位以及各自来水公司应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用于饮用水水源突发性事故的应急工作。2.提高监管能力加强对水源地的巡查,各相关部门按应急预案要求定期对水源地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水源地突发水污染事件;加强环境事故风险防范能力,避免或防止饮用水源污染,保障居民生活的用水安全,建立备用饮用水水源地。3.加强监管力度每年要开展以饮用水源监管为重点的环保专项检查,将饮用水源地的监管作为环境监管的重点,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相关规定,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并挂牌督办。继续做好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持续深化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工作。一是严格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加快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创建工作,为饮用水源地保护依法管理创造前提和基础;加强已建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复查,加严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长效管理。二是根据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实现饮用水源地长效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4.2.2 水源预警方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成立生活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应急指挥部,分管领导任总指挥,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从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其它因素等方面入手,调查饮用水源地潜在的事故源,重点调查事故隐患点,以及公路、大桥等事故敏感地点,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时空特点,建立重点事故源信息系统。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供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剂量、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等重要信息;购置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设备。为事故处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确保事故处理的完全性、彻底性;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处置技术。水源污染应急状态包括供水预警状态、供水警戒状态、供水紧急状态、管网水污染特别紧急状态4种等级,水源污染应急预案由应急指挥部启动。进入或解除供水警戒状态,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通过媒体向市民公告。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上游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化学危险品通行,设置禁示标志和应急电话联系方式,如确需通行的则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并按化学危险品运输管理条例进行。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落实,对有关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演习,检验反应速度,提高反应质量。4.3 水源地环保宣传教育对策饮用水源地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水资源保护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较弱、民众保护意识较差,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乡镇领导和全社会对农村饮用水源问题的认识,促进农村饮用水源地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及广告、专栏、展览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在每年世界环境日、水法宣传周和宣传月中,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法,广泛开展保护饮用水源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在各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树立界碑,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附近的居民聚居区设立告示牌,加强宣传饮用水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