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 (8).doc_第1页
为你打开一扇门 (8).doc_第2页
为你打开一扇门 (8).doc_第3页
为你打开一扇门 (8).doc_第4页
为你打开一扇门 (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语文学案 编号:YW7101主备:沈飞 审核:应勇 时间:20110819为你打开一扇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顺畅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3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文学的见解和满腔的热忱。【学习重点】: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习指导】:诵读法和讨论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3课前根据导学案上问题先独立思考,课上和其他同学共同探讨解决。【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浏( li )览 衰( shui )弱 悲哀( i ) 衷( zhng )心无聊( lio ) 徘(pi)徊( hui) 诠(qun)释 憧( chng )憬(jng)凝( nng)聚 裨( b )益 潜( qin )移默化 硕( shu )士2.解释下列词语。诠释: 说明,解释。 憧憬: 向往。 裨益: 益处 。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危言耸听: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3自读课文,了解: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 青少年读者 作者要打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 作者要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 标题“门”的含义: 4你读过哪些文学作品,写出作者及作品名称。 略 5阅读了课文以后,你有哪些疑问?请将你的问题写下来和同学们探讨。 略 6书序的意义。书序是对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内容的介绍、评述文字。从序文的本质意义理解,介绍、评述两方面的价值各有千秋,事实上,既有纯介绍式、纯评述式的序文,也有夹介绍夹评述式的序文。 我们同学可以把每册书的序文视若“通道”、“桥梁”和“药引”。二、合作探究:(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1题目中的“你”是指谁? 青少年读者 。 2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大门呢? 作者要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 。 3. 课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妙处? 醒目;运用比喻;设置悬念;用“你”表示亲切的对话。 4. 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 5. 作者为什么要把我们青少年读者领进这扇大门?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略(见第四段,答案不固定) 6.上述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争取达成共识,获得最佳答案。(二)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作者是按照“ 议论大门 初识大门 打开大门 ”的思路展开的。(三)朗读训练: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用普通话朗读,吐字清楚,读音准确。2小组竞赛朗读,自由积累优美的语言。三、达标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字音、字形、词义)诠( qun )释 真谛( d ) 跌宕( dng ) 帷( wi )幕b( 裨 )益 广mo( 袤 ) lu( 浏 ) 览 chn jn( 憧憬 )2填字成词。喜( 怒 )哀( 乐 ) ( 激 )动人心 千( 姿 )百态 危言( 耸 )听 崇山(峻 )岭 ( 足 )不出户 五光( 十 )色 热泪沾(襟 ) ( 潜 )移默化3填空。(1)课文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其中课文中的“你”指代的对象是 _青少年读者_ ,文后语段的“你”指代的对象是 文学 。后者用的是_拟人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为你打开一扇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 文学领域 ,喻体是一扇门,比喻的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理解加记忆)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本文以“为你打开一扇门”为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题眼是“门”,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 错 )(2)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的大门。只有热爱文学并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打开这扇大门。( 对 )学习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用流畅的语言写下来。要求书写工整、规范。 略 为你打开一扇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2.品味和积累优美的语言。3.引导学生运用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理解和领会有关文学的内涵。【学习重点】:1. 领会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2. 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并能运用这些修辞方法。【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朗读第四段,背诵优美语句(至少2句)2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略 3把自己在自学时的疑惑或新发现写下来。 略 2、 课堂探究:(重点探究第四段)阅读第35节,思考:(1) 文中从哪两方面展现了文学的什么作用? (2) 文章语言生动凝练,意味深长。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一句话?请说说理由。 略 提示:可以先在书上圈点勾画,再按要求完成上面的问题。 阅读第4节,完成下面题目 1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评出优胜组)。2小组交流:第四段共有13句话,请分别找出关于文学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句子。 1句阐述文学的特征。 24句阐述文学的内涵。 58句阐述文学的功能。 913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3赏析重点句:(先自悟,再讨论,最后总结归纳) (1)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赏析:既是排比,又是比喻。 把优秀文学作品比作“缩影”、“心声”、“风俗画”、“结晶”,从不同侧面表现优秀文学作品同“历史”和“时代”之间的密切关系。比喻和排比结合,具有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 (2)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赏析:反复、排比(加强语势)。句式齐整,由实到虚,“一种”和“积累”反复运用,充分表现了文学作品对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四个“一种”,四个“积累”,十分有力地阐述了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3)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赏析:排比、反复结合。 由“历史”到“社会”,由“自然”到“人生”,由大处到小处,由社会到自我,层层切近。 (4)“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你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道出对文学一无所知者的本质特征。(指具有某一学科的高深知识,而从不阅读文学作品,因而不了解历史,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自然,不了解人生意义的人。)(5)“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全文中心句,阐明了文学的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6)找出本段中你认为用得优美的词汇,并探讨理由。 略 4自由诵读自己积累的优美语句,加深体会。三、达标检测:1第四段中“形象的诠释”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是“诠释”) 具体生动地说明和解释。 2“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这里的“憧憬”和“理想”的前后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从语意角度入手) 不能。憧憬是向往的意思,而理想是对未来的希望,更进一层,两者是递进的关系。 3第四段文字是分几个层次进行阐述的?主要阐述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掌握层次结构及内容) 1句阐述文学的特征。 24句阐述文学的内涵。 58句阐述文学的功能。 913句阐述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4 从表达上看,第四段文字属于_议论_ 性文字。在阐述文学与人的关系时,明确表明了作者激励青少年读者走进文学大门不是最终目的,其真意在于: 激励青少年读者广泛阅读文学作品,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4、 拓展反馈:忆读书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虹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1) 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聊斋( zhi ) 崇( chng )拜 寻觅( m )(2) 结合文章解释下列词语。津津有味 形容非常有趣味。 一知半解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世故 为人处世的道理或处世经验。 (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4)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