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切片机的设计
18页 6400字数+论文说明书+答辩稿+开题报告+4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主动链轮.DWG
传送带主动轮-定.DWG
出料滚轴-定.DWG
圆盘刀.DWG
定-机架.DWG
带轮.dwg
料斗.DWG
橡胶辊.DWG
红枣切片机三维图.rar
红枣切片机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红枣切片机的设计答辩PPT.ppt
红枣切片机的设计说明书.doc
红枣切片机装配图.DWG
目 录
1绪 论 2
1.1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 2
1.2 圆盘式剪切机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
1.3 剪切机设计内容和方法 3
2.红枣切片机的研制方案 3
2.1红枣切片机机的要求 3
2.2系统方案原理图 4
3.结构设计计算 4
3.1传动部分的设计 4
3.2传送部分的设计 8
3.3机壳设计 9
4各部分结构的校核与计算 10
4.1轴承的校核 10
4.2键的校核 11
4.3轴的计算校核 12
总 结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1绪 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
剪切机有各种类型,平刃剪、斜刃剪、圆盘剪和飞剪。平刃剪用于剪切方坯,斜刃剪用于剪切板材,而圆盘剪广泛用于纵向剪切厚度小于20~30毫米的钢板及薄带钢。而飞剪用于剪切运动着的轧件,其剪刃有平刃、斜刃和圆盘式飞剪。
圆盘式剪切机由于刀片是旋转的圆盘,因而可连续纵向剪切运动钢板和带钢。圆盘式剪切机通常设置在精整作业线上用于将运动着的钢板纵向边缘切齐和剪切或者切成窄带钢,根据其用途可分为剪切板边的圆盘剪和剪切带钢的圆盘剪。
剪切板边的圆盘剪,每个圆盘刀片均以悬臂的形式固定在单独传动的轴上,刀片的数目为两对。这种圆盘剪用于厚板精整加工线。板卷的横切机组和连续酸洗机组等作业线。剪切带钢的圆盘剪用于板卷的纵切机组,连续退火和渡锌机组等作业线上。将板卷切成窄带钢,作为焊管坯料和车圈的坯料等。这种圆盘剪的刀片数目是多对的,一般刀片都固定在两根公用的运动轴上,也有少数的圆盘刀片是固定在独立的传动轴上的。
这次选圆盘式剪切机作为设计题目是在对1700横切机组的调研的背景下进行的。1700横切机组使用多年,其中圆盘剪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该厂对该剪切机也进行了多次改造。圆盘剪使用过程中传动系统精度底,径向调整机构和刀片侧向调整精度低,迫切要求更新和改造设计。
这次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设计对主轴传动系统,刀片侧向调整机构,特别是各个机构中的传动部分进行设计。通过设计过程掌握圆盘剪单体机械设备的设计方法,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设计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绘图技术,进行规范化的的训练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有力的基础。
1.2 圆盘式剪切机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剪切机有下列几个机构组成:刀盘旋转传动系统,刀盘径向调整和刀片的侧向调整,剪切宽度的调整等。剪切宽度的调整实际上就是对机架的距离调整。
早期圆盘式剪切机速度较低,圆盘式剪切机刀片旋转是用电机通过齿轮传动,以及和万向连接轴来实现的。刀盘径向间隙调整用电机通过蜗杆蜗轮传动是偏心套转动来实现的。而刀片侧向间隙是 用手动通过蜗轮传动使刀片轴轴向移动来完成的。
圆盘剪后设置碎边剪,将剪切下来的板边剪成碎段送到下面的滑槽中,也可对剪下来的薄板边用卷取机卷起来,然后停车卸卷。为了使切下来的板边的钢板平直,在出圆盘剪时切边应向下弯曲,现在采用上刀片轴相对下刀片轴移动一个不大的距离或者上刀片直径比下刀片直径小一些来实现。
分条圆盘剪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采用了两套机架,轮流使用,整体更换使设备的维修性提高,但投资费用大。
1.3 剪切机设计内容和方法
1、通过靠工厂调研,了解同类圆盘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圆盘剪的发展现状。
2、制定圆盘剪设计方案,在认真研究,有创新和改进,方案合理,并进行方案评述。
3、进行设计计算,保证机件强度和刚度,计算公式采用要有依据。
4、画出总图,部分部件图和零件图,利用计算机绘图。
5、对设计中控制系统提出要求,选择润滑方法。
6、试车方法和维修技术,保证维修方便。
7、对设备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降低设计成本。
2红枣切片机的研制方案
2.1红枣切片机机的要求
2.1.1主要技术参数要求:
电源:220V 50Hz
功率:370W
工作方式:电动
生产能力:100kg/小时左右
适用红枣尺寸:长 30mm 宽 20mm
外型尺寸:1500×1200×800mm
重量:65kg
2.1.2 产品设计要求
(1)提高效率:一台设备的工作效率等同于20个人工的工作效率;
(2)使用安全,维修方便:在整体设计中考虑机器的安装、调整和开机以及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维护,使零部件更换方便,尽量做到通用化、标准化;
(3)降低成本: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要求设备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但设备的售价也相应提高,因此设计时,要结合生产工艺要求,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4)加工质量高:确保红枣被轴向切成圆片状
2.2系统方案原理图
2.2.1红枣切片机的工作原理
红枣切片机通过料斗将红枣置于槽型传送带上,由槽型传送带和平板震动器的作用下将红枣均匀整齐排列在输送带上,经过导料板,将红枣以统一形态送至圆盘刀处,经过圆盘刀和橡胶辊的作用达到切片的目的。
总 结
本课题所设计的自动红枣切片机以电机为动力,巧妙运用震动和槽型传送带解决红枣在进入切刀时的形态,切片工艺性能好,生产能力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及市场潜力。
此毕业设计是我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和考验。此次毕业设计总和运用了我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通过本次设计,使我进一步认识了并设计了一台完整机器的全过程。巩固了我学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由于本次是基于理论的,缺乏实践经验,本次设计成果如用于实践生产中会造成或多或少的材料浪费,也可能会有设计不过合理的地方,导致机器不能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通过此次毕业设计也有一些心得:设计中,曾多次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相关的资料,使我增强了个人查阅资料的能力,还让我开阔了视野。在此次毕业设计中采用了autoCAD、solidworks等软件进行辅助设计,让我对这些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得到很好的提高。在设计过程出现了一些客观不足的问题,没有实践的条件,缺乏实践经验。
致 谢
经过这几个月的努力,在各位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下,本次毕业设计已圆满结束,由于自身经验的匮乏和学习上的欠缺,整个设计中肯定还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设计上还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恳请评阅的各位老师,多予指正,不胜感激在我将在以后工作中一定会逐步改正。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指导老师这段时间对我的悉心指导。每次与导师见面的时候,指导老师总是会仔细询问我们的设计状况,我设计内容中遇到困难,指导在百忙之中通过邮件来给我指出错误并附加说明,细心的为我讲解设计中的疑惑,让我改正,让我能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他严谨的治学和科研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里所有给予我知识的老师。正是有了你们的教导,我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到了升华。你们无私的奉献促使我们尽早的成长起来,我们坚实的翅膀源于你们不懈的滋养。等到参加工作时,我们将去实现我们的伟大理想,将你们所授尽数回报社会。我还要感谢这段时间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当我遇到不懂的题目时,他们也是尽自己所能来为我讲解。
最后,我要感谢我伟大的母校,感谢与我朝夕相伴四年的朋友。四年时光,如梭如梦,我们又要各自奔天涯。留恋学校的一草一木,怀念那平凡的每一天。四年的学习生活,酸甜苦辣一一饱尝,无论是开心时的愉悦,还是失落时的惆怅;无论是入校时的迷茫,还是毕业时的感伤,都将化作永久的记忆深深地镌刻在我心里。相信这份缘分,更要珍惜这份缘分。
再一次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愿你们永远快乐!愿母校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 第三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 刘家仁.机械设计常用元件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 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吴宗泽,罗圣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龚溎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 蒋健兰 肖杰明.《一种中红枣切片机设计的新思路》[J] 机电信息 ,2009年 26期,34-35
[8] 韦恩铸 胡建平.《莲藕切片机推料装置的设计》[J] 农机化研究,2008年 11期,104-106。
[9] 汪虹, 张永林.《高效核桃仁切片机的设计》[J]粮油食品科技,2006年 14卷 4期:6-7。
[10] 王文奎.《直线往复式红枣切片机原理》[J] 机床与液压 ,2004.No.2:19—20.
[11] 刘峰.《蔬菜切丝切片机》[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4年 6期:24-24.
[12] 梁锐.《小型粮食制品切片机的设计[J] 现代农业装备,2003年 5期,64-66。
[13] 周勇生.《菠萝立式切片机的设计》[J] 食品与机械,2003年 1期:38-38.
[14] 李天元.《简明机械工程师手册》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
[15] 陈家新 谭羽非.《摆动式带锯石料切片机》[J] 建筑机械,2001年 2期,55-56
[16] 种宝春.《切片机主轴系统的设计、装配与维修》[J]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1年 30卷 4期,22-26
[17]《齿轮国家标准汇编》[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18]朱冬梅等主编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M]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刘鸿文主编 《材料力学》[M]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0]孙恒,陈作模主编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