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施肥喷药机的设计说明书.doc

小麦施肥喷药机的设计【带SolidWorks三维】【6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稿】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22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2785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71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8-12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小麦 施肥 喷药机 设计 solidworks三维 cad图纸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小麦施肥喷药机 答辩
资源描述:

小麦施肥喷药机的设计

22页 8900字数+论文说明书+答辩稿+6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任务书.doc

喷头1.DWG

喷药架1.DWG

小论文.doc

小麦施肥喷药机的设计三维图.rar

小麦施肥喷药机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小麦施肥喷药机的设计开题报告ppt.ppt

小麦施肥喷药机的设计答辩.ppt

小麦施肥喷药机的设计说明书.doc

小麦施肥喷药机装配图.DWG

施肥器1.DWG

施肥盘1.DWG

轴A4.DWG

前 言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生长旺盛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为满足农作物在营养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往往需对其进行追肥,适时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机械化追肥是农业机械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综述了我国在追肥施布机械及技术上的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前言当前,小麦种植实行无埂无渠大平播喷灌,从而增加播种面积20%,提高小麦产量20~30%。但是,无埂无渠大平播带来了人工在撒肥、运肥当中踩踏小麦及撒肥不匀等问题。市场上的喷药机装置普遍存在,因此,其设计必须综合各个施肥机的特点而设计一个更具有功能性的施肥机;在喷药装置的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因素来考虑设计出适合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机械。

本文设计的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是小麦的一种常用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小麦生长过程中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本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主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方案的论证比较与选择,完成了机械的总体设计,施肥喷药的原理的设计,分离装置的设计以及传动方案的选择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机体的结构尺寸,使本方案有了初步的设计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麦中期;施肥机;喷药机

目 录

1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1

1.2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发展状况及其国内外的市场分析 1

1.3国内外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存在的问题 2

1.4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

1.5 预期目标 2

1.6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3

1.7工作条件及解决方法 3

2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总体设计 3

2.1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结构 4

2.2电动机的选择与计算 4

3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组成部分 5

3.1施肥机 5

3.2喷药机 5

4轴的校核 6

4.1轴1的校核 6

4.2轴2的校核 6

5传动装置的设计 7

5.1传动的典型方法 11

    5.2带传动的计算 12

5.3链传动的计算 14

总 结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1绪论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是目前国家重点研究的小麦保产丰收问题。不仅有利于保护耕地,减少粉尘污染,而且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功能多,一次性完成喷药、化肥的合理施肥,具有减少作业程序,省工省力,节本增效,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环境,抑制沙尘暴,增产粮食等优点;但若机具调整不好或操作不当,不但能造成粮食减产而且给今后推广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使用与调整,对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是小麦的一种常用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小麦生长过程中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本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主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方案的论证比较与选择,完成了机械的总体设计,施肥喷药的原理的设计,分离装置的设计以及传动方案的选择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机体的结构尺寸,使本方案有了初步的设计应用价值。为满足农作物在营养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往往需对其进行追肥,适时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机械化追肥是农业机械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综述了我国在追肥施布机械及技术上的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2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发展状况及其国内外的市场分析

(1)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国外发展现状

1840年,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矿质营养理论”,为化肥的生产与应用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化肥增长势头强劲,所占比例超过了发达国家,在世界化肥生产和消费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中亚洲特别是中国已成为世界化肥生产与消费大国。 1843年,英国科学家在洛桑试验站安排长期肥效定位试验,开始了科学施肥技术的探索历程。各国土壤肥料科技工作者在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方式和施肥时期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科学施肥技术方兴未艾。目前,美国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达80%以上,40%的玉米采用土壤或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技术,大部分州都制定了测试技术规范。精准施肥在美国已经从试验研究走向普及应用,有23%的农场采用了精准施肥技术。英国农业部出版了《推荐施肥技术手册》,进行分区和分类指导,每年要组织专家更新一次。日本则在开展4次耕地调查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的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制定了作物施肥指导手册,并研究开发了配方施肥专家系统。 总体来看,世界科学施肥发展大概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843年至20世纪中叶,以产量为目标的科学施肥时期;二是20世纪中叶至80年代,以产量和品质为目标的科学施肥时期;三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以产量、品质和生态为目标的科学施肥时期。在现阶段,人们对肥料施用存在正负两方面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肥料既是作物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又是潜在的环境污染因子,不合理施肥就会 污染环境。施肥既要考虑各种养分的资源特征,又要考虑多种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养分供应和需求以及施肥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科学施肥发展历程1901年氮肥从日本输入我国台湾,开创了我国施用化肥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施肥工作,1950年,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土壤肥料工作会议,商讨土壤肥料工作大计。会议提出了我国中低产田的分区与整治对策,对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进行了评估,将科学施肥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随后重点推广了氮肥,加强了有机肥料建设。1957年成立全国化肥试验网,开展了氮肥、磷肥肥效试验研究。1959-1962年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和第二次全国氮、磷、钾三要素肥效试验,在继续推广氮肥的同时,注重了磷肥的推广和绿肥生产,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79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摸清了我国耕地基础信息,1981-1983年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大规模的化肥肥效试验,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协同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随后,开展缺素补素、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推广,研究探索了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和工作方法,总结出了“测、配、产、供、施”一条龙的测土配方肥技术服务模式,初步建立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 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施肥目标也进行了3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20世纪初到80年代中期,以单纯追求作物高产为目标,氮、磷、钾肥相继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施肥效益不断增长;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以“两高一优”(即高产、高效、优质)为目标,广泛开展复混肥示范推广,单质肥料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发展,复混(合)肥料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化肥施用总量迅速增加,但由于大部分地区忽视土壤测试和田间肥效试验,盲目施肥现象普遍,施肥效益开始下降;第三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全面进入生产与生态并重的施肥阶段。受农村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的限制,在旧的工作机制不适应形势发展、而新的工作机制又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这些先进实用的施肥技术一直停留在小面积、小范围试验示范阶段,习惯施肥、甚至盲目施肥的现象仍十分普遍。

1.3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人们对肥料施用存在正负两方面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肥料既是作物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又是潜在的环境污染因子,不合理施肥就会 污染环境。施肥既要考虑各种养分的资源特征,又要考虑多种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养分供应和需求以及施肥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小麦施肥总 结

此次设计的任务是完成全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这是我们在大学期间所进行的一次非常全面的设计,为自己在大学四年所学习知识的全面总结和巩固,使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做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通过本环节把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课程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在设计实践中加以综合运用,把大学四年来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的结合起来,为我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非常全面而系统的设计题目,非常锻炼人。从方案的论证到最终的设计,涉及的领域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工程材料,机械设计等等。通过设计实践,提高我计算、制图能力;使我们能熟练地应用有关参考资料、计算图表、手册、图集、规范,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机械方面知识得到系统的巩固和提升。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我还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如Solidworks,CAD2007的使用和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应用。

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设计人员只是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具有更加渊博的知识,如应该对计算机应用,农产品的特性,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等各个方面能力进行加强。

在设计过程中也曾遇到很多的问题,但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手册以及老师的精心指导,都得到了解决,设计过程基本顺利完成。

致 谢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在范修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设计任务基本完成了。在撰写论文期间,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范修文,从设计的选题、实施到撰写、修改和定稿,范老师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导师的悉心指导、热忱鼓励不仅使我树立了深远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事的道理。还有,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将使我终生受益。同时我还要感谢大学期间各位任课老师在学习上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他们的关怀和熏陶让我在这四年里收获颇丰。

时光荏苒,不觉四年已到头。毕业答辩之后,很多熟悉的形影也许就将从身边永远地失落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校园总难掩物是人非的感伤。想对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食堂的大厨……所有我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对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的高楼矮房……一切生灵和据说没生命的事物,对这一切的一切说声谢谢!四年,我们一起演绎了这三千亩土地的电闪雷鸣,一起体味这两百个礼拜的悲欢离合。相聚是缘,泪痕与汗渍、辛酸与甜蜜、浅薄与深沉,都融入这方寸之地,散落于每一个角落,不分彼此,直至永恒。我欣慰地知道,多年以后这里依然会到处充盈着我的气息,承载着我的青春岁月,对此我满怀感激。

最后,也感谢和我一起学习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感谢他们的陪伴与帮助,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

参考文献

[1] 刘蕴贤,倪道明,李从华,李道珍.不同施肥方法对小麦及麦田水体污染的影响[J].天津农业学,2007 13(1)

[2]耿德仁.精少量播种深施肥播种机的实验与推广效果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9)

[3]白人朴.21世纪初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J].中国农机化,2000,(6) 8-11。

[4]王洋,张祖立,张亚双,崔红光.国内外小麦直播种植发展概况[J].农机化研究,2007,(1

) 48-50。

[5]吴崇有,金诚谦,卢晏.我国小麦种植机械化发展问题探讨[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2):21-23。

[6]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J].农业工程学,2003,19(3) 1-4。

[7]李兵,李洪文.2BMD-12型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2006,(03)

[8] 盛婧,孙国峰,吴纪中,周炜,王鑫.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吸收特征与农田归还率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6) 

[9] 王发明.小麦带状浅旋免耕施肥播种技术[J]. 时代农机. 2015(03)

[10] 王金武,潘振伟,周文琪,王金峰,何剑南,郎春玲.SYJ-2型液肥变量施肥机设计与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 2015(07) 

[11] 杨志辉,李琼,周丽容,邢永峰,李新平,方思霞.潮土区周麦22需氮量探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5(03) 

[12] 杨攀,孙克刚,郭跃升,郭良进,和爱玲,张运红,刘宝云,周尚勤.不同用量黄腐酸有机肥对冬小麦增产效果研究[J]. 腐植酸. 2015(01) 

[14] 郭战玲,寇长林,杨占平,马政华,骆晓声,沈阿林.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的磷肥施用量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2)

内容简介: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院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课题名称 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 起止时间 2015 年 11月 01日 2016年 05月 29日(共 14 周) 指导教师 职称 讲师 课题内容 为了达到中期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内容,设计施肥喷药机的思路。通过查阅各个文献资料掌握其结构设计理念与相关内容。动力输出、连动、悬挂、自身重量、各个部件的选择以及初步的设计图与构思都是研究的问题。 拟定工作进度(以周为单位) 第 1 周 第 2 周 通过查找文 献资料,了解施肥喷药机国内外的现状 第 2 周 第 5 周 设计施肥喷药机的总体方案。 第 6 周 第 9 周 对施肥机机的结构进行具体设计。 第 10 周 第 12 周 撰写设计说明书,对部分问题修改、调整。 第 13 周 第 14 周 理资料准备答辩 。 主要参考文献 : 1 刘蕴贤,倪道明,李从华,李道珍 天津农业学, 2007, 13( 1) 2耿德仁 农业技术与装备 9) 3白人朴 纪初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 2000( 6); 8 4王洋,张祖立,张亚双,崔红光 农机化研究, 2007,( 1 ): 48 5吴崇有,金诚谦,卢晏 农业工程学报, 2000,16(2):21 6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 J2003, 19(3):1 7李兵,李洪文 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设计 J2006,( 03) 。 任务下达人(签字) 同意按此计划进行设计 年 月 日 任务接受人意见 任务接受人签名 年 月 日 注: 1、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下达人为指导教师。 2、此任务书须在学生毕业实践环节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本人。 3、此任务书一式三份,一份留学院存档,一份学生本人留存,一份指导教师留存。 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 摘要: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在生长旺盛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为满足农作物在营养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 ,往往需对其进行追肥 ,适时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 ,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机械化追肥是农业机械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 ,综述了我国在追肥施布机械及技术上的进展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前言当前 ,小麦种植实行无埂无渠大平播喷灌 ,从而增加播种面积 20%,提高小麦产量 2030%。但是 ,无埂无渠大平播带来了人工在撒肥、运肥当中踩踏 小麦及撒肥不匀等问题。市场上的喷药机装置普遍存在,因此,其设计必须综合各个施肥机的特点而设计一个更具有功能性的施肥机;在喷药装置的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因素来考虑设计出适合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机械。 本文设计的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是小麦的一种常用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小麦生长过程中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本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主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方案的论证比较与选择,完成了机械的总体设计,施肥喷药的原理的设计,分离装置的设计以及传动方案的选择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小 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机体的结构尺寸,使本方案有了初步的设计应用价值。 关键词: 施肥机;喷药机;小麦;0引言 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是目前国家重点研究的小麦保产丰收问题。不仅有利于保护耕地 ,减少粉尘污染,而且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功能多,一次性完成喷药、化肥的合理施肥,具有减少作业程序,省工省力,节本增效,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环境,抑制沙尘暴,增产粮食等优点;但若机具调整不好或操作不当,不但能造成粮食减产而且给今后推广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使用与调整,对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是小麦的一种常用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小麦生长过程中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本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主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方案的论证比较与选择,完成了机械的总体设计,施肥喷药的原理的设计,分离装置的设计以及传动方案的选择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机体的结构尺寸,使本方案有了初步的设计应用价值。为满足农作物在营养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 ,往往需对其进行追肥 ,适时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提高作业效率和 精度 ,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机械化追肥是农业机械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 ,综述了我国在追肥施布机械及技术上的进展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总体设计思路 施肥机动力源于一部分来自于拖拉机一部来自于电动机带动,喷药机的气压来自于拖拉机自身所携带的气泵;施肥机的传动装置的链接有链连接和皮带连接,化肥的下肥速度,而喷药机的需要一个压力控制合理控制喷药速率。 ( 1)选择合适动力传递方式,设计离合装置、曲柄摇杆装置和传动装置; ( 2)运用 制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 ( 3)利用有限元分析和 成整机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 计原理 在现阶段,人们对肥料施用存在正负两方面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肥料既是作物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又是潜在的环境污染因子,不合理施肥就会 污染环境。施肥既要考虑各种养分的资源特征,又要考虑多种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养分供应和需求以及施肥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小麦施肥喷药机所存在的原理: ( 1)研究过程中在做到连动过程中,选取不同的连接件,所要达到的寿命、磨损都要通过计算。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 ( 2)选取悬挂的方式,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择优选择。拖拉机 的马力机器的自身问题都要考虑在内以及自身重量。 ( 3) 重的环境污染。过多施用的肥料不仅造成了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持续污染,还增加了农业产品中有毒物质的残留,出现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等问题,化肥尤其是氮肥已成为主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这同时也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危害。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在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的同时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 4)近年来,我国氮肥的消费量和作物的产量都在逐年增加,但是投入和产出极不相称。 计总体结构 14 后轮胎 图 1麦中期施肥喷药机二维整体图 动机的选择 步进电动机三种工作方式: ( 1)三相单三拍控制方式:由于每次只有一相绕组通电,在切换瞬间将失去自锁转矩失步,另外,只有一相绕组通电,易在平衡位置附近产生震荡,稳定性不佳。在实际应用中不采用单三拍工作方式。 ( 2)三相双三拍控制方式:由于双三拍控制每次有二相绕组通电,而且切换时总保持一相绕组 通电,所以工作比较稳定。 ( 3)三相单六拍控制方式:比三相双三拍控制方式步距角小一半,因而精度更高,且装换过程中始终保持有一个绕组通电,工作稳定因此这种方式被大量采用。 本设计选择第三种工作方式的电动机,稳定输出。 电动机选择的计算过程: 选择电动机的功率 卷筒所需要的有效功率: 电 动 机 所 需 要 的 功 率 : 1 确 定 电 动 机 的 转 速 : m 电动机的过载校核: 电动机的静功率: 601000j( 0最大起升载荷 ) 可以得出: 所以选择 号电动机满求。 3 总结 此次设计的任务是完成全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这是我们在大学期间所进行的一次非常全面的设计,为自己在大学四年所学习知识的全面总结和巩固,使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做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通过本环节把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课程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在设计实践中加以综合运用,把大学四年来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的结合起来,为我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非常全面而系统的设计题目,非常锻炼人。从方案的论证到最终的设计,涉及的领域 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工程材料,机械设计等等。通过设计实践,提高我计算、制图能力;使我们能熟练地应用有关参考资料、计算图表、手册、图集、规范,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机械方面知识得到系统的巩固和提升。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我还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如 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设计人员只是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具有更加渊博的知识,如应该对计算机应用,农产品的特性,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等各个方面能力进行 加强。 在设计过程中也曾遇到很多的问题,但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手册以及老师的精心指导,都得到了解决,设计过程基本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刘蕴贤 ,倪道明 ,李从华 ,李道珍 J2007 13( 1) 2耿德仁 J2009,( 9) 3白人朴 纪初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 J2000,( 6) 8 4王洋 ,张祖立 ,张亚双 ,崔红光 J2007,( 1 ) 48 5吴崇有 ,金诚谦 ,卢晏 展 问 题 探 讨 J.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2000,16(2):21 6高焕文 ,李问盈 ,李洪文 J2003,19(3) 1 7李兵 ,李洪文 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设计 J2006,( 03) 8 盛婧 ,孙国峰 ,吴纪中 ,周炜 ,王鑫 J 2015(06) 9 王发明 . 时代农机 . 2015(03) 10 王金武 ,潘振伟 ,周文琪 ,王金峰 ,何剑南 ,郎春玲 液肥变量施肥机设计与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 . 2015(07) 11 杨志辉 ,李琼 ,周丽容 ,邢永峰 ,李新平 ,方思霞 2 需氮量探究 J. 农业科技通讯 3) 12 杨攀 ,孙克刚 ,郭跃升 ,郭良进 ,和爱玲 ,张运红 ,刘宝云 ,周尚勤 J. 腐植酸 . 2015(01) 14 郭战玲 ,寇长林 ,杨占平 ,马政华 ,骆晓声 ,沈阿林 J.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02)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属学院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教务办制 填 表 说 明 一、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应包含的内容: 1、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 目的和意义; 2、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3、对课题所涉及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4、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5、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6、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7、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 7 篇)。 二、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接到“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两周内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三、开题报告要求手写体,字数在 3000 字以上,由学生在本报告册内填写,页面不够可自行添加 张 。 四、每个毕业论文(设计)课题须提交开题报告一式三份,一份学生本人留存,一份指导教师存阅,一份学生所在学院存档,备检备查。 一 本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免耕施肥播种机是目前国家重点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机械 减少粉尘污染,而且免耕施肥播种机功能多,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化肥深施、小麦(水稻)播种、镇压保墒等多道工序,与传统的耕作方式相比,具有减少作业程序,省工省力,节本增效,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环境,抑制沙尘暴,增产粮食等优点;但若机具调整不好或操作不当,不但能造成粮食减 产而且给今后推广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搞好免耕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使用与调整,对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现状及分析 年,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矿质营养理论”,为化肥的生产与应用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年英国人劳斯取得骨粉加硫酸制造过磷酸钙的专利权,开创了至今余年的化肥施用历史。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化肥增长势头强劲,所占比例超过了发达国家,在世界化肥生产和消费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中亚洲特别是中国已成为世界化肥 生产与消费大国。 年,英国科学家在洛桑试验站安排长期肥效定位试验,开始了科学施肥技术的探索历程。各国土壤肥料科技工作者在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方式和施肥时期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科学施肥技术方兴未艾。目前,美国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达以上,的玉米采用土壤或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技术,大部分州都制定了测试技术规范。精准施肥在美国已经从试验研究走向普及应用,有的农场采用了精准施肥技术。英国农业部出版了推荐施肥技术手册,进行分区和分类指导,每年要组织专家更新一次。日本则 在开展次耕地调查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的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制定了作物施肥指导手册,并研究开发了配方施肥专家系统。 总体来看,世界科学施肥发展大概经历了个阶段:一是年至世纪中叶,以产量为目标的科学施肥时期;二是世纪中叶至年代,以产量和品质为目标的科学施肥时期;三是世纪年代至今,以产量、品质和生态为目标的科学施肥时期。在现阶段,人们对肥料施用存在正负两方面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肥料既是作物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又是潜在的环境污染因子,不合理施肥就会 污染环境。施肥既要考虑 各种养分的资源特征,又要考虑多种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养分供应和需求以及施肥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我国科学施肥发展历程 年氮肥从日本输入我国台湾,开创了我国施用化肥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施肥工作,年,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土壤肥料工作会议,商讨土壤肥料工作大计。会议提出了我国中低产田的分区与整治对策,对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进行了评估,将科学施肥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随后重点推广了氮肥,加强了有机肥料建设。年成立全国化肥试验网,开展了氮肥、磷肥肥效试验研究。 年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和第二次全国氮、磷、钾三要素肥效试验,在继续推广氮肥的同时,注重了磷肥的推广和绿肥生产,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摸清了我国耕地基础信息,年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大规模的化肥肥效试验,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协同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随后,开展缺素补素、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推广,研究探索了配方施肥技术规 范和工作方法,总结出了“测、配、产、供、施”一条龙的测土配方肥技术服务模式,初步建立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 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施肥目标也进行了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世纪初到年代中期,以单纯追求作物高产为目标,氮、磷、钾肥相继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施肥效益不断增长;第二次是世纪年代中期到世纪末,以“两高一优”(即高产、高效、优质)为目标,广泛开展复混肥示范推广,单质肥料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发展,复混(合)肥料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化肥施用总量迅速增加,但由于大部分地区忽视土壤测试和田 间肥效试验,盲目施肥现象普遍,施肥效益开始下降;第三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全面进入生产与生态并重的施肥阶段。受农村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的限制,在旧的工作机制不适应形势发展、而新的工作机制又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这些先进实用的施肥技术一直停留在小面积、小范围试验示范阶段,习惯施肥、甚至盲目施肥的现象仍十分普遍。 三、对课题所涉及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题任务要求 本装置主要用于在中期小麦土地上进行施肥喷药,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小麦施肥喷药机的施肥装置、喷药装置、整体机架等相关设计。 题设计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达到中期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内容,设计施肥喷药机的思路。通过查阅各个文献资料掌握其结构设计理念与相关内容。动力输出、连动、悬挂、自身重量、各个部件的选择以及初步的设计图与构思都是研究的问题。 四 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难题 究过程中在做到连动过程中,选取不同的连接件,所要达到的寿命、磨损都要通过计算。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 取悬挂的方式,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择优选择。拖拉机的马力机器的自身问题 都要考虑在内。 零部件的选取 、齿轮的选取、传动的选取、动力输出的传递以及机架的设计。查找数据与计算结果过程。 用 图软件做出施肥喷药机的设计图,以及某些重要的部件的设计图。需要熟练运用制图软件。 五 解决的思路 算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正确的公式进行计算分析,所有的数据要有所依据。 件的选择 进行计算过的数据去选择零件,必须达到所预期的效果,还要考虑好机件的各个磨损。 图过程 运用制图软件时要准确,有不懂的可以向相关的老师请教学习 ,做到设计图清晰明了。 六 完成设计所需要的条件 ( 1)查阅有关资料选择相关参数及材料 ,设计机构。 ( 2)设计完各零部件后,进行计算和配合。 ( 3)运用 件,绘制三维零件图和装配图。 ( 4)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整机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并进行运动仿真。 ( 5)对不知道的数据和计算方法可以询问指导老师或上网查阅 ( 6)初步的设计方案计算 ( 7)应力、强度、寿命等计算 ( 8)达到预期的目的 ( 9)各个设计过程中的主要机构或者部件做好备注,以便更好查找。 七 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 : 第 1 周 第 2 周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了解施肥喷药机国内外的现状 第 2 周 第 5 周 设计施肥喷药机的总体方案。 第 6 周 第 9 周 对施肥机机的结构进行具体设计。 第 10 周 第 12 周 撰写设计说明书,对部分问题修改、调整。 第 13 周 第 14 周 理资料准备答辩 。 八 参考文献 1 刘蕴贤,倪道明,李从华,李道珍 天津农业学, 2007, 13( 1) 2耿德仁 农业技术与装备 9) 3白人朴 纪初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展望 2000( 6); 8 4王洋,张祖立,张亚双,崔红光 农机化研究, 2007,( 1 ): 48 5吴崇有,金诚谦,卢晏 农业工程学报, 2000,16(2):21 6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 J2003, 19(3):1 7李兵,李洪文 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设计 J2006,( 03)。 学生签名 2015 年 11 月 22 日 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大学 超 学号: 里木大学机电学院 2016年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研究内容简介及完成条件 难点和解决方法 设计进度安排 报 告 内 容 里木大学机电学院 2016年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选 题 的 意 义 意义 解决小麦中期的施肥喷药的需要,有利于其更好的发展 目的 来源 为了达到小麦中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能够更好的提高小麦的产量 搞好免耕施肥 喷药机的设计使用与调整,对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里木大学机电学院 2016年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 国内 发展趋势 年,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矿质营养理论”,为化肥的生产与应用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年英国人劳斯取得骨粉加硫酸制造过磷酸钙的专利权,开创了至今余年的化肥施用历史并使用施肥喷药机加以实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 ,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施肥工作 , 年 , 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土壤肥料工作会议 , 商讨土壤肥料工作大计 。 会议提出了我国中低产田的分区与整治对策 , 对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进行了评估 , 将科学施肥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 随后重点推广了氮肥 , 加强了有机肥料建设及其设计的理念 , 完善小麦中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需求 当前 , 中国农业施肥喷药发展面临着技术支持不足 、 信息收集系统不全 、 专家系统未完善 。 根据中国农村人口众多 、 耕地条件差异较大 、 经营规模较小且集约化程度不高等国情 , 从总体上看 , 中国农业施肥喷药机械的设计迫在眉睫 , 其可以为农业的高丰收作出有力的贡献 塔里木大学机电学院 2016年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研究主要内容 为了达到中期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内容,设计施肥喷药机的思路。通过查阅各个文献资料掌握其结构设计理念与相关内容。动力输出、连动、悬挂、自身重量、各个部件的选择以及初步的设计图与构思都是研究的问题。 完成的条件 ( 1)查阅有关资料选择相关参数及材料 ,设计机构。 ( 2)设计完各零部件后,进行计算和配合。 ( 3)运用 制三维零件图和装配图。 ( 4)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整机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并进行运动仿真。 ( 5)对不知道的数据和计算方法可以询问指导老师或上网查阅 ( 6)初步的设计方案计算 ( 7)应力、强度、寿命等计算 ( 8)达到预期的目的 ( 9)各个设计过程中的主要机构或者部件做好备注,以便更好查找。 里木大学机电学院 2016年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难点 难点 1 难点 2 难点 3 难点 4 研究过程中在做到连动过程中,选取不同的连接件,所要达到的寿命、磨损都要通过计算。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 选取悬挂的方式 , 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择优选择 。拖拉机的马力机器的自身问题都要考虑在内 。 各零部件的选取 、 齿轮的选取 、 传动的选取 、 动力输出的传递以及机架的设计 。查找数据与计算结果过程 。 运用 以及某些重要的部件的设计图 。 需要熟练运用制图软件 。 里木大学机电学院 2016年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解决方法 解决 解决 解决 查阅相关资料 , 运用正确的公式进行计算分析 , 所有的数据要有所依据 。 一、计算方法 进行计算过的数据去选择零件 , 必须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 还要考虑好机件的各个磨损 。 二、部件的选择 运用制图软件时要准确 , 有不懂的可以向相关的老师请教学习 ,做到设计图清晰明了 。 三、制图的过程 里木大学机电学院 2016年毕业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设计进度安排 任务起止时间 任务内容 第 1周 第 2周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 , 了解施肥喷药机国内外的现状 第 2周 第 5周 设计施肥喷药机的总体方案 。 第 6周 第 9周 对施肥机机的结构进行具体设计 。 第 10周 第 12周 撰写设计说明书 , 对部分问题修改 、 调整 。 第 13周 第 14周 理资料准备答辩 。 最后 答辩结束 毕业设计题目: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 学 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专 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6/8/12 提 纲 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3 总体结构设计 4 主要零部件设计 5 创新点 2016/8/12 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是目前国家重点研究的小麦保产丰收问题。不仅有利于保护耕地 ,减少粉尘污染,而且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功能多,一次性完成喷药、化肥的合理施肥,具有减少作业程序,省工省力,节本增效,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环境,抑制沙尘暴,增产粮食等优点;但若机具调整不好或操作不当,不但能造成粮食减产而且给今后推广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使用与调整,对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可以提高小麦生长过程中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本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机体的结构尺寸,使本方案有了初步的设计应用价值。为满足农作物在营养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 ,往往需对其进行追肥 ,适时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 ,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机械化追肥是农业机械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 ,综述了我国在追肥施布机械及技术上的进展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16/8/12 国内发展历程:第一次是 20世纪初到 80年代中期,以单纯追求作物高产为目标,氮、磷、钾肥相继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施肥效益不断增长;第二次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到 20世纪末,以“两高一优”(即高产、高效、优质)为目标;第三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全面进入生产与生态并重的施肥阶段。 2016/8/12 各国土壤肥料科技工作者在确定科学合理的施数量、施肥品种、施肥喷药方式和施肥喷药时期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科学施肥技术方兴未艾。下图德国生产使用一种大型小麦施肥喷药机。 2016/8/12 三维总装图 : 2016/8/12 2016/8/12 14后轮胎 施肥机机构的设计 2016/8/12 喷药架的设计 2016/8/12 喷头的设计 2016/8/12 在设计施肥机的过程中为了控制下肥的速度设计了一个控制其速度的拨肥轮,它可以有效的达到均衡给小麦施肥的目的,在撒肥过程中通过一个撒肥盘撒向地表,可以根据小麦不同行距来进行施肥。 在喷药过程中,通过拖拉机自带的气泵来控制喷药的压力调节器达到喷药的目的;在喷嘴的设计过程中与普通的喷嘴不同的使我设计了一个环形的四周向中间依次递增的孔洞,这样有利于在喷药范围内处于圆心部位周围的喷药不均匀。 整体通过拖拉机来达到施肥机和喷药机工作效率。 2016/8/12 2016/8/12 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属学院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班 级 指导老师 日 期 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制 前 言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在生长旺盛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为满足农作物在营养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 ,往往需对 其进行追肥 ,适时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 ,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机械化追肥是农业机械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 ,综述了我国在追肥施布机械及技术上的进展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前言当前 ,小麦种植实行无埂无渠大平播喷灌 ,从而增加播种面积 20%,提高小麦产量 20 30%。但是 ,无埂无渠大平播带来了人工在撒肥、运肥当中踩踏小麦及撒肥不匀等问题。市场上的喷药机装置普遍存在,因此,其设计必须综合各个施肥机的特点而设计一个更具有功能性的施肥机;在喷药装置的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因素来考虑设计出适合小 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机械。 本文设计的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是小麦的一种常用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小麦生长过程中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本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主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方案的论证比较与选择,完成了机械的总体设计,施肥喷药的原理的设计,分离装置的设计以及传动方案的选择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机体的结构尺寸,使本方案有了初步的设计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麦中期;施肥机;喷药机 目 录 1绪论 . 1 . 1 展状况及其国内外的市场分析 . 1 麦中期施肥喷药机 存在的问题 . 2 . 3 期目标 . 3 . 3 . 3 2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 总体设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4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组成部分 . 5 . 5 . 6 4轴的校核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的校核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的校核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传动装置的设计 . 8 . 11 . 12 . 14 总 结 . 17 致 谢 . 18 参考文献 . 19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1 1 绪论 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是目前国家重点研究的小麦保产丰收问题。不仅有利于保护耕地 ,减少粉尘污染,而且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功能多,一次性完成喷药、化肥的合理施肥,具有减少作业程序,省工省力,节本增效,提高化肥利用率,保护环境,抑制沙尘暴,增产粮食等优点;但若机具调整不好或操作不当,不但能造成粮食减产而且给今后推广 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使用与调整,对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是小麦的一种常用机械设备。可以提高小麦生长过程中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本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主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方案的论证比较与选择,完成了机械的总体设计,施肥喷药的原理的设计,分离装置的设计以及传动方案的选择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机体的结构尺寸,使本方案有了初步的设计应用价值。为满足农作物在营养最大效率期对 养分的需求 ,往往需对其进行追肥 ,适时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提高作业效率和精度 ,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机械化追肥是农业机械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 ,综述了我国在追肥施布机械及技术上的进展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状况及其国内外的市场分析 ( 1)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国外发展现状 1840年,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矿质营养理论”,为化肥的生产与应用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化肥增长势头强劲,所占比例超过了发达国家,在世界化肥生产和消费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其中亚洲特别是中国已成为世界化肥生产与消费大国。 1843 年,英国科学家在洛桑试验站安排长期肥效定位试验,开始了科学施肥技术的探索历程。各国土壤肥料科技工作者在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数量、施肥品种、施肥方式和施肥时期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科学施肥技术方兴未艾。目前,美国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达 80以上, 40的玉米采用土壤或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技术,大部分州都制定了测试技术规范。精准施肥在美国已经从试验研究走向普及应用,有 23的农场采用了精准施肥技术。英国农业部出版了推荐施肥技术手册,进行分区和分类指导 ,每年要组织专家更新一次。日本则在开展次耕地调查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的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制定了作物施肥指导手册,并研究开发了配方施肥专家系统。 总体来看,世界科学施肥发展大概经历了个阶段:一是 1843 年至 20 世纪中叶,以产量为目标的科学施肥时期;二是 20 世纪中叶至 80 年代,以产量和品质为目标的科学施肥时期;三是 20 世纪 90年代至今,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2 以产量、品质和生态为目标的科学施肥时期。在现阶段,人们对肥料施用存在正负两方面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肥料既是作物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又是潜在的环境污染因子,不合理 施肥就会 污染环境。施肥既要考虑各种养分的资源特征,又要考虑多种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养分供应和需求以及施肥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 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科学施肥发展历程 1901年氮肥从日本输入我国台湾,开创了我国施用化肥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施肥工作, 1950 年,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土壤肥料工作会议,商讨土壤肥料工作大计。会议提出了我国中低产田的分区与整治对策,对我国耕地后备资源进行了评估,将科学施肥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随后重点推广了氮肥,加强了有机肥料建设。1957 年成立 全国化肥试验网,开展了氮肥、磷肥肥效试验研究。 1959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和第二次全国氮、磷、钾三要素肥效试验,在继续推广氮肥的同时,注重了磷肥的推广和绿肥生产,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摸清了我国耕地基础信息, 1981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大规模的化肥肥效试验,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协同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随后,开展缺素补素、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推广,研究探索了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和工作方法,总结出了“测、配、产、供、施”一条龙的 测土配方肥技术服务模式,初步建立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 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施肥目标也进行了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 20 世纪初到 80 年代中期,以单纯追求作物高产为目标,氮、磷、钾肥相继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施肥效益不断增长;第二次是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到 20世纪末,以“两高一优”(即高产、高效、优质)为目标,广泛开展复混肥示范推广,单质肥料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发展,复混(合)肥料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化肥施用总量迅速增加,但由于大部分地区忽视土壤测试和田间肥效试验,盲目施肥现象普遍,施肥效益开始下降;第三 次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全面进入生产与生态并重的施肥阶段。受农村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的限制,在旧的工作机制不适应形势发展、而新的工作机制又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这些先进实用的施肥技术一直停留在小面积、小范围试验示范阶段,习惯施肥、甚至盲目施肥的现象仍十分普遍。 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人们对肥料施用存在正负两方面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肥料既是作物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又是潜在的环境污染因子,不合理施肥就会 污染环境。施肥既要考虑各种养分 的资源特征,又要考虑多种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养分供应和需求以及施肥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小麦施肥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3 喷药机所存在的问题: ( 1)研究过程中在做到连动过程中,选取不同的连接件,所要达到的寿命、磨损都要通过计算。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 ( 2)选取悬挂的方式,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择优选择。拖拉机的马力机器的自身问题都要考虑在内以及自身重量。 ( 3) 重的环境污染。过多施用的肥料不仅造成了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持续污染,还增加了农业产品中有毒物质的残留,出现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等问题,化肥尤其是氮肥已成为主 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这同时也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危害。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在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的同时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 4) 近年来,我国氮肥的消费量和作物的产量都在逐年增加,但是投入和产出极不相称。 本装置主要用于在中期小麦土地上进行施肥喷药,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小麦施肥喷药机的施肥装置、喷药装置、整体机架等相关设计。 为了达到中期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内容,设计施肥喷药机的思路。通过查阅各个文献资料掌握其结构设计理念与相关内容。动力输出、连动、悬挂、自身重量、各个部 件的选择以及初步的设计图与构思都是研究的问题。 期目标 现阶段小麦中期施肥喷药这个关键环节是保证小麦高产丰收的确保。在设计喷药机时要解决其环境和地势等因素对喷药的影响,保证小麦的中期防虫和营养所需;施肥机的下肥速度和撒肥阶段要对促进小麦生长,施肥机的施肥速度以及施肥范围,合理的解决肥与机械之间的配合关系与调配发挥出起作用。 施肥机动力源于一部分来自于拖拉机一部来自于电动机带动,喷药机的气压来自于拖拉机自身所携带的气泵;施肥机的传动装置的链接有链连接和皮带连接,化 肥的下肥速度,而喷药机的需要一个压力控制合理控制喷药速率。 ( 1) 选择合适 动力传递方式 ,设计 离合装置、曲柄摇杆装置 和 传动装置; ( 2)运用 制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 ( 3)利用有限元分析和 成整机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 计塔里木大学位于南疆中心位置,校内有实习工厂、土槽实验室、 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等 ,设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4 计条件较好,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场地和基本条件。校内拥有优良的硬件环境,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机械加工制造设备,并且 师资力量雄厚,完全可以满足 小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工作条件。 2 小 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设计 中期施肥喷药机 的结构 图 2麦中期施肥喷药机的三维图 14 后轮胎 图 2麦中期施肥喷药机二维整体图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5 步进电动机三种工作方式: ( 1)三相单三 拍控制方式:由于每次只有一相绕组通电,在切换瞬间将失去自锁转矩失步,另外,只有一相绕组通电,易在平衡位置附近产生震荡,稳定性不佳。在实际应用中不采用单三拍工作方式。 ( 2)三相双三拍控制方式:由于双三拍控制每次有二相绕组通电,而且切换时总保持一相绕组通电,所以工作比较稳定。 ( 3)三相单六拍控制方式:比三相双三拍控制方式步距角小一半,因而精度更高,且装换过程中始终保持有一个绕组通电,工作稳定因此这种方式被大量采用。 本设计选择第三种工作方式的电动机,稳定输出。 电动机选择的计算过程: 选择电动机的功率 卷筒所需要的有效功率: ( 2 电动机所需要的功率: 1 ( 2 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m ( 2 电动机的过载校核: ( 2 电动机的静功率: 601000j( 0最大起升载荷 ) ( 2 可以得出: ( 2 所以选择 3 小麦施肥喷药机的组成部分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6 图 3肥机撒肥结构 图 3药机的结构 4 轴的校核 ( 1)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1112 2 1 3 8 6 3 3 3 3 8 1 . 3 082t (411 t a n 2 0 3 3 8 1 . 3 t a n 2 0 1 2 3 0 . 6 9 N (4( 2)求轴承上的支反力 垂直面内:17N 14N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7 水平面内:1 251863N根据第四强度理论且忽略键槽影响 1 70M M P (4)32,22 (469 0W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4 531322 . 3 4 1 0 1 0 2 0 . 6 9 7 00 . 1 0 . 0 4 5 p a M P (4所以轴的强度足够 ( 1)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1 32 2 5 8 8 0 2 3 9967118t (43 t a n t a n 2 09 9 6 7 3 7 3 9c o s c o s 1 4 . 6nr t N (4t a n 9 9 6 7 t a n 1 4 2 4 8 5 N (4( 2)求轴承上的支反力 水平面内: 31 3 2 3( 8 5 1 1 8 9 7 ) 9 7 ( 1 1 8 9 7 ) 2N V r r a F F (432 3 2( 8 5 1 1 8 9 7 ) ( 1 1 8 8 5 ) 8 52N V r a F F (4垂直面内: 1 2 3( 8 5 1 1 8 9 7 ) ( 1 1 8 9 7 ) 9 7N H t F (4求得 15646N 2 3 2( 8 5 1 1 8 9 7 ) ( 8 5 1 1 8 ) 8 5N H t F (4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8 求得 27700N (4)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在两个轴承处弯矩有最大值,所以校核这两处的强度 32,70)( 3122 (4(5)传动 53 M P 221 ( 4 M P 9)( 222 ( 4 精确校核轴的疲劳强度: ( 1)判断:危险面为 面 ( 2)对截面 面 抗弯截面系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3 3 20 . 1 0 . 1 1 2 5 0 050W d m m 抗扭截面系数 3 3 20 . 2 0 . 2 2 5 0 0 050W d m m 截面 为 385 8 8 0 2 3 2 3 0 3 5 997M N m m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截面 为 2 588023T T N m m 截面 M (4截面 (4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9 轴的材料为 40质处理。 得 M P 5 5,5 4 0,7 3 5 1 由 2 50,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查得 查得材料的敏性系数为 (1 5 1 (1 查得表面质量系数 查得尺寸系数为 ;查得扭转尺寸系数为 计算得综合系数为 6 2 0,取 ,取 计算安全系数 (43 5 (4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10 SS c(4故可知截面 截面 抗弯截面系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抗扭截面系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截面 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截面 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截面上的弯曲应力 39 P (4截面上的扭转切应力 32 P (4轴的材料为 45钢,调质处理。 查得 M P 55,275,640 11 过盈配合处的k, 查得 ,k 查得尺寸系数为 ;查得扭转尺寸系数为 计算得综合系数为 5 6 0,取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11 ,取 计算安全系数 4 8 (49 2 (4 SS c(4综合以上分析, 轴强度合格 5 传动装置的设计 传动的几种典型方法 ( 1)带传动 带传动是利用张紧在带轮上的柔性带进行运动或动力传递的一种机械传动。根据传动原理的不同,有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传动的摩擦型带传动,也有靠带与带轮上的齿相互啮合传动的同步带传动。 优点 : 可缓和冲击和振动载荷 , 运转平稳 ,无噪声 ; 带即在轮上打滑 , 可防止其他零件损坏 ; 设备费低 , 维护方便 。 缺点 : 不能保证固定不变的传动比 ; 约为 3000到 5000h; ( 2) 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是利用两齿轮相互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的机械传动,即是用主、从齿轮轮齿直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装置。并且,它是在多有机械传动中,应用最广,可用来传递相对为止不远的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优点: 缺点 : ( 3)链传动 链传动是通过链条将具有特殊齿形的主动链轮的运动和动力传递到具有特殊齿形的从动链轮的一种传动方式。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12 优点: 缺点: 动; 选择一个带传动和一个链传动来带动机构运作。 传动的计算 带的速度 d /61 0 0060 9601001 0 0060 11 ( 5 式中 即 v=s 5m/s,符合要求。 确定中心距 带基准长度 据 2( 步确定中心距 100+180) =196 2( 100+180) =560求工作平稳,选取中心距 00 初算带的基准长度 ()(220212120 式中 : 普通带基准长度 L ,确定带的基准长度 0000 计算实际中心距 a,由 720 ( 5 计算小轮包角 1 小带轮包角: 72 01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13 确定 根据 Z)( 00 ( 5 确定带的根数。 式中 虑包角 180对传动能力的影响,得 K; 带长修正系数,考虑带长不为特定带长时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K ;0带基本额定功率。 查取单根 由式 )11(10 ( 5 计算功率增量0P。 其中 0 ; r/ 故得 1(10 ( 5 所以 00 Z ( 5 所以,选取 z=4。 确定初拉力0F 单根普通 20 ) 0 0 d ( 5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14 式中 设计功率; 带速度; 带每米长度质量,查得 m=m。 所以 d 00 20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力 于松边和紧边拉力的向量和,如果不考虑带两边的拉力差,可以近似为按带两边所受初拉力的合力来计算: 2s 0 式中, 0 1 所以 0 ( 5 传动的计算 轮的齿形 链轮齿形必须保证链节能平稳自如地进入和退出啮合,尽量减少啮合时的链节的冲击和接触应力,而且要易于加工。 常用的链轮端面齿形见图 是由三段圆弧 称三圆弧 形用标准刀具加工,在链轮工作图上不必绘制端面齿形,只需在图上注明 齿形按3即可,但应绘制链轮的轴面齿形,见图 尺寸参阅有关设计手册。工作图中应注明节距 p 、齿数 z 、分度圆直径 d (链轮上链的各滚子中心所在的圆)、齿顶圆直径 根圆直径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15 链条进入链轮后形成折线,因此链传动的运动情况和绕在正多边形轮子上的带传动很相似,边长相当于链节距 p,边数相当于链轮齿数 z。链轮每转一周,链移动的距离为 r/ 则链条的平均速度 v( m/s)为 由上式可得链传动的平均传动比 1221 / 事实上,链传动的瞬时链速和瞬时传动比都是变化的。分析如下:设链的紧边在传动时处于水平位置,见图 主动轮以等角速度 1转 动,则其分度圆周速度为 。当链节进入主动轮时,其销轴总是随着链轮的转动而不断改变其位置。当位于角的瞬时,链水平运动的瞬时速度 等于销轴圆周速度的水平分量。即链速 v 11 (5 链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动载荷的主要原因是: (1) 链速和从动链轮角速度周期性变化,从而 产生了附加的动载荷。链的加速度愈大,动载荷也将愈大。链的加速度为 22s a 可见,链轮转速愈高、链节距愈大、链轮齿数愈少,动载荷都将增大。 试验条件为: 19、链节数 100、单排链水平布置、载荷平稳、工作环境正常、按推荐的润滑方式润滑、使用寿命 15000h;链条因磨损而引起的相对伸长量 p/%。当实际使用条件与试验条件不符时,需作适当修正,由此得链传动的计算功率应满足下列要求 0( 5 塔里木大学毕业设计 16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麦施肥喷药机的设计【带SolidWorks三维】【6张CAD图纸+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稿】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2785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