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家用脱皮碾米机的设计
20页 8900字数+论文说明书+答辩稿+5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任务书.doc
小型家用脱皮碾米机三维图.rar
小型家用脱皮碾米机的设计开题报告.doc
小型家用脱皮碾米机的设计答辩PPT.ppt
小型家用脱皮碾米机的设计说明书.doc
小型家用脱皮碾米机装配图.DWG
小论文.doc
米刀.DWG
米筛.DWG
进料口.DWG
铁辊装配体(零件).DWG
前 言
碾米工业是一个历史久远,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碾米工业技术含量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的生活状况和科技水平。建国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碾米工业一直停留在粗加工水平上,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技术进步迟缓。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级米的区分越来越细,进而碾米机得到了迅速发展。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粮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粮食工业的主要原料。小麦和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年产量1亿多吨,稻谷年产量2亿多吨。
将稻谷加工成大米的工艺过程称为碾米,通过碾米,可是农产品转化为食品行业的使用原料及家庭的主要原料,既保证了市场的供应,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实现了产品的增值,为国家积累了财富。
本文设计的碾米机主要用来把稻谷直接碾成白米,并将米、细糠、小碎米分离。本次设计碾米机与同类型其他碾米机相比较,具有高产量,低电耗的优点。本机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安装轻易,性能优越,工作可靠,是广大农村、集镇稻谷加工的优良机械。
关键词:米辊;米刀;米筛;米糠分离
目 录
1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1
1.2国内外碾米机发展状况 1
2碾米的基本原理及机型 2
2.1碾米的基本原理 2
2.2碾米机的分类 3
3参数选择 4
3.1碾白压力 4
3.2单位产量碾白运动面积 5
3.3向心加速度 5
4碾米机的结构设计 6
4.1进料装置 6
4.2碾白室 9
4.3排料装置 12
4.4传动部分 12
总 结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1绪论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碾米工业是粮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稻谷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谷为主要食粮。稻谷含有大量淀粉,还含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钙、磷等无机物及各种维生素,是生活的必需品。稻谷加工后得到的副产品也有多种用途,如:稻壳可以做燃料、酿酒辅助材料、包装和保温填充料,以及生产稻壳板等,米糠可以酿酒等。可见,碾米工业对保障供给,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碾米工业是一个历史久远,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碾米工业技术含量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的生活状况和科技水平。建国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碾米工业一直停留在粗加工水平上,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技术进步迟缓。[2]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级米的区分越来越细,进而碾米机得到了迅速发展。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粮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粮食工业的主要原料。小麦和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年产量1亿多吨,稻谷年产量2亿多吨。
将稻谷加工成大米的工艺过程称为碾米,通过碾米,可是农产品转化为食品行业的使用原料及家庭的主要原料,既保证了市场的供应,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实现了产品的增值,为国家积累了财富。
1.2国内外碾米机发展状况
1.2.1国外碾米机发展现状
日本的碾米机械在世界同行业中发展最为成熟和先进。2000年日本在研削式、摩擦式、加湿碾米等方式的微观研究上,新开发了特殊的免淘米处理装置(NTWP),该装置除本机碾白系统外并增设给水系统和干燥系统,本机碾白系统由湿式加压碾米、热附着式低压搅拌机构、分离干燥机构等3个部分组成由于不需要排水处理装置,这种新开发的特殊免淘米加工装置(NTWP)的运行成本低,并具有成品得率高,白米光泽度好,食味佳,微生物数量少,保质期长,成饭后放置食味不下降等优点[6]。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碾米的工艺方法进行了许多的探索,如:溶剂浸提碾米——先用米糠油软化糙米皮层,然后在米糠油——己烷混合液中碾白,最终产品为白米、脱脂米糠和米糠油的工艺方法;利用生物酶去皮工艺方法;冷冻碾米法;碱液去皮法;水热处理碾米法等。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米质和提高出米率。由于上述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成本、设备投资等多方面的问题和原因,难以形成工业化生产,至今仍然主要运用碾米机碾米。
1.2.2国内碾米机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碾米机械工业的发展很迅速,1974年碾米机械的标准化、系列化选型定型工作奠定了在国际上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期,水稻生产发展大规模的引进、消化并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碾米设备的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与有关发达国家相比,工艺设备水平、产品结构以及资源利用方面的差距在逐步缩小[10]。目前我国碾米工业正在向集团化、大型化和资源全利用的方向发展。国内现有碾米机械制造企业100多家,比较上规模的有20多家,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碾米机械的规格齐全,有适合农民家用的小型设备,也有适应不同规模大米加工企业的成套设备。
国内大多数米厂的工艺流程为:
稻谷(原料)—平面回转清理筛选进行除杂—吸式比重去石机去石—压轮紧辊砻谷机脱壳—单臂连杆重力谷糙分离机谷糙分离—多级碾米机轻碾—厚度分级精选—配米—吸式比重去石机去石—抛光—厚度分级精选—长度分级精选—包装。
总 结
通过这次对碾米机的设计,让我对碾米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设计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
(1)糙米的含水率:碾米的糙米含水率应该在16%左右。>15%糙米表现为韧性,<15%糙米表现为脆性,对碾米效果都有影响。
(2)米刀与米辊的间隙问题:米刀应与碾筋始端3mm左右,碾筋末端2.5mm左右。
(3)该机以水稻为对象设计的,所以其应用范围有局限性。
这是我们在大学期间所进行的一次非常全面的设计,为自己在大学四年所学习知识的全面总结和巩固,使我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做设计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通过本环节把我们在大学期间所学课程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在设计实践中加以综合运用,把大学四年来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的结合起来,为我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个非常全面而系统的设计题目,非常锻炼人。从方案的论证到最终的设计,涉及的领域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工程材料,机械设计等等。通过设计实践,提高我计算、制图能力;使我们能熟练地应用有关参考资料、计算图表、手册、图集、规范,熟悉有关的国家标准。机械方面知识得到系统的巩固和提升。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我还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如Solidworks,CAD2007的使用和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应用。
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设计人员只是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具有更加渊博的知识,如应该对计算机应用,农产品的特性,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等各个方面能力进行加强。
在设计过程中也曾遇到很多的问题,但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手册以及老师的精心指导,都得到了解决,设计过程基本顺利完成。
致 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毕业设计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安静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设计的最终完成,安静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设计题目的选定到设计过程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毕业在即,四年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在安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设计任务基本完成了。在撰写论文期间,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安静,从设计的选题、实施到撰写、修改和定稿,老师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导师的悉心指导、热忱鼓励不仅使我树立了深远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事的道理。还有,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将使我终生受益。同时我还要感谢大学期间各位任课老师在学习上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他们的关怀和熏陶让我在这四年里收获颇丰。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参考文献
[1] 朱永义主编.稻谷加工工程[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
[2] 顾尧臣主编.粮食加工设备工作原理、设计和应用[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朱永义主编.稻谷加工与综合利用[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4] 程觉民主编.碾米工艺与设备[M].中国财政经济出社,1984.
[5] 粮食机械原理与设计[M].河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5.
[6] 国内外稻谷加工机械技术情报资料[M].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1984.
[7] 吴宪莉主编.粮食加工[J].粮食加工杂志社出版,2000.
[8] 机械制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 杨可桢主编.机械设计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 沈再春主编.农场品加工机械及其设备[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11] 沈林生主编.农产品加工机械[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12] 李素梅.提高精米率的方法与措施[J].粮油食品科技,2001,(3)27-28.
[13] 顾鹏程,胡永源主编.谷物加工技术[M].北京:北京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