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X554】蜂窝煤成型机设计【8张CAD图纸+论文+任务书】【机械毕业设计论文】【通过答辩】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79页)
编号:72808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11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8-12
上传人:棒***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康**(实名认证)
湖北
IP属地:湖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jx554
蜂窝煤
成型
设计
cad
图纸
论文
任务书
机械
毕业设计
通过
答辩
- 资源描述:
-
该资料由棒哥毕业设计工作室整理上传,购买之前,请仔细阅读预览,满意后注册帐号,充值下载即可得到源文件。 |
棒哥设计工作室专职于数控编程、夹具设计、模具设计、机械设计、减速器设计、三维造型设计[UG、PROE、SW等]。拥有万份成品毕业设计资料,如若资料库中没有您想要的课题,我们支持量身定做,量身定做,保证通过!咨询QQ:29467473 我们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团队,有10余名主要技术主干,30余名兼职技术人员,所有技术人员均从事技术5-10年及以上在职工程师及大学教师,充分保证定做设计质量。 我们永远诚心接待每一位来访的有缘人,同时也欢迎有能力、有技术、有经验、有责任心的数控、机械、模具、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共同组建更专业、更效率、更强大的队伍。 我们始终以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完美售后的服务宗旨为广大客户提供海量的参考资料,五年来得到了无数客户的肯定。本工作室所有资料,均已通过检查,均根据大纲要求编写的完完整的设计资料,可以放心选购。 |
常用文件格式介绍 | 资料中【.doc】格式的文件为WORD文档 资料中【.dwg】格式的文件为AUTO CAD二维图纸文件 资料中【.prt】格式的文件为UG三维图文件 其余文件请看资料上的备注。 |
注意事项 | 1.下载成功后,如遇资料文件打不开,请加QQ29467473联系。 2.下载时请不要使用迅雷软件下载,如若电脑已安装,请先卸载后再进行下载。 3.该资料仅供学习参考使用,下载后切勿直接交稿,需将资料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修改后再交稿。尤其是需要查重的学校,更要进行修改。 4.题目最前面的【XX001】之类的序号并非课题型号,而系本工作室按照资料收集的顺序进行排序所设置的序号,与课题无关。 |
XXX |
- 内容简介:
-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 页 绪论 随着机械化采煤程度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粉煤。粉煤的市场价值很低,造成大量的积压。市场对型煤的需求量较大,型煤技术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同时生产型煤的原料煤的质地不受限制。 成型设备是型煤生产中的关键设备 ,选择成型设备应以原煤的特性,型煤的用途及成时压力等诸多因素为基础。 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的是对辊式成型机 。 另外 ,还有冲压式成型机 ,环式成型机和螺旋式成型机等 对辊成型机可用于成型、 压块 和 颗粒的高压破碎,它的给料系统和辊面的设计要根据使用要求来 设计。下面就对辊成型机在成型方面的应用进行描述。 对辊成型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件: 动系统 对辊成型机的同步齿轮传动系统由包括两个同步齿轮在内的减速器,安全联轴器等组成。安全联轴器是一个能自动复位的机构,它可以在正 常工作时驱动转距的 范围内调整。 最主要的是,同步齿轮和齿轮联轴器的连接保证了提供给型 辊完全均匀的线速度。 对辊成型机的最主要部分是型辊。由于成型压力大,直径大,所以采用八块型板拼装的方式,辊芯由铸钢材料铸造而成,型板由强度高的耐磨材料制造。 液压 加载 系统用于提供压力迫使浮辊向被压实的物料和固定辊靠近。为满足特殊的工作需要,压力的高低和大小可以自由调整。压力的梯度随间距的变化而升高,通过改变液压储能器中氮的分压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调整压力的梯度。在 其他尖硬 物料被压入压辊的间隙时液压系统也用作安全装置。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2 页 择电动机 择电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条件和要求,选用一般用途的 卧式封闭结构。 择电动机的容量 辊子转速: n=810r/子圆周速度: v=s =30 v= r 初计算型辊半径 R = 7 8 m 型球体积 435 0 5 0 3 2 8 1 0 m 每块型煤质量 498 1 0 1 . 3 5 1 0 0 . 1 0 8 k 型辊周向上分布型窝个数 2 4 7 8 545 5 . 5 5 5 . 5 (个) 型辊轴向上分布型窝数 5 8 . 4 1 0 . 0 15 4 0 . 1 0 8S 取整 S=10 型辊长度 B = 5 5 . 5 9 + 5 0 + 3 5 2 + 1 0 = 6 2 9 . 5 m m 取整 B=630 上合力 3 0 6 2 1 8 6 0F p l 力矩 1 8 6 0 5 0 9 3 K N e 工作机所需的功率: P=9550 T =93000 n=10 r/代入上式得 P= 9 3 0 0 0 1 0 9 7 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3 页 电动机所需功率: : = 1 42 83 54 式中 1 = V 带传动效率 2 = 联轴器效率 3= 轴承效率 4 = 齿轮传动效率 代入上式得 = =P=P/ =W 选择电动机额定功率 据传动系统图和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 2 单级圆柱齿轮传动比 3 所以选择 定功率 160载转速 1480 r/ 算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并分配各级传动比 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i = 101480 =148 配各级传动比 该传动装置中使用的是三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考虑到以下原则: 1) 使各级传动的承载能力大致等(齿面接触强度大致相等)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4 页 2) 使减速器能获得 最小外形尺寸和重量 3) 使各级传动中大齿轮的浸油深度大致相等,润滑最为简便 分配各级 齿轮 传动比为 i 1 =4。 25 i 2 =4 i 3 =轮的直径为 956辊轮这间的间隙取 1以两辊轮的中心距为957此调节 可初定同步齿轮的传动比为 则 V 带传动的传动比为2。 设计计算 2 1 确定计算功率 根据工作情况 查表 12K 设计功率 1 . 2 1 6 0 1 9 2 K P 2 2 选择带型 根据 192K 和1 1 4 8 0 r/m 选择 25带 (有效宽度制 ) 2 3 确定带轮基准直径 小带轮的基准直径 参考表 1221 335m 传动比 2i 取弹性滑动系数 大带轮基准准直径 21(1 )e 2 3 1 5 (1 0 . 0 2 ) 取标准值 2 6 3 0 m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5 页 实际转速 1212(1 )d 310( 1 0 . 0 2 ) 1 4 8 0 625 实际传动比 121480 2 . 0 5 77 1 9 . 4ni n 2 4 验算带的速度 11 3 . 1 4 3 1 0 1 4 8 0 2 4 . 0 2 m / 1 0 0 0 6 0 1 0 0 0 2 5 初定中心距 1 2 0 1 20 . 7 2e e e ed d a d d 00 . 7 ( 3 1 5 6 3 0 ) 2 ( 3 1 5 6 3 0 )a 06 6 1 . 5 m m 1 8 9 0 m 取0 1 2 0 0 m 2 6 确定基准长度 22 1 2 1000( ) ( )224e e e d d 23 . 1 4 ( 6 3 0 3 1 5 ) ( 6 3 0 3 1 5 )2 1 2 0 02 4 1 2 0 0 m m 由表 12 4 0 6 0 m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6 页 2 7 确定实际轴间距 00 4 0 6 0 3 9 0 5 . 0 71 2 0 0 1 2 7 7 . 5 m 安装时所需最小轴间距 m i n 0 . 0 1 5 1 2 7 7 . 5 0 . 0 1 5 4 0 6 0 1 2 1 6 . 6 m a L 张紧或补偿伸长所需最大轴间距 m a x 0 . 0 3 1 2 7 7 . 5 0 . 0 3 4 0 6 0 1 3 9 9 . 3 m a L 2 8 验算小带轮包角 211 1 8 0 5 7 . 3 6 3 0 3 1 51 8 0 5 7 . 31 2 7 7 . 5 1 6 5 1 2 0 2 9 单根 V 带的基本额定功率 根据1 315m 和1 1 4 8 0 r/m 由表 12得 25N 型窄 8 K 2 10 单根 V 带的 功率增量 考虑传动比的影响,额定功率的增量由表 121 2 11V 带的根数 z 11 由表 12由表 12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7 页 192 6 . 5 42 8 . 7 5 3 . 7 8 0 . 9 6 0 . 9 4z 根 取 7 根 2 12 单根 V 带的预紧力 20 由表 12轮的结构 带轮的结构 小 带轮采用实心轮结构。 由 动机可知,其轴伸直径 5 ,长度 40 , 小带轮轴孔直径应取 50 ,毂长应小于 由表 12得,小带轮结构为实心轮 由 27.1i ,对减速器的传动比进行重新分配。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总 148 i 则三级减速器的传动比为 24 4 8 3i 调节不变 , 2i ,以达到传动比的调节。则 i i 3 8 8 ii 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8 页 3基本参数计算 各轴的转速、传递功率、转矩 轴 1 1480 7 2 1 . 9 5 r / m i 0 5i 1P = 0P d=1 6 0 0 . 9 5 0 . 9 9 1 5 0 . 4 8 K W 1111 5 0 . 4 89 5 5 0 9 5 5 0 1 9 9 1 N 1 . 9 5PT n 轴 1217 2 1 . 9 5 1 6 9 . 8 7 r / m i 2 5nn i 2 1 1 2 1 5 0 . 4 8 0 . 9 9 0 . 9 7 1 4 4 . 5 K 2221 4 4 . 59 5 5 0 9 5 5 0 8 1 2 4 N 9 . 8 7PT n 轴 2321 6 9 . 8 7 4 3 . 7 8 r / m i 8 8nn i 3 2 2 3 1 4 4 . 5 0 . 9 9 0 . 9 7 1 3 8 . 8 K 3331 3 8 . 89 5 5 0 9 5 5 0 3 0 2 7 7 . 3 N . 7 8PT n 轴 3434 3 . 7 8 2 4 . 1 9 r / m i 8 1nn i 4 3 3 4 1 3 8 . 8 0 . 9 9 0 . 9 7 1 3 3 . 3 K 4441 3 3 . 39 5 5 0 9 5 5 0 5 2 6 2 5 . 7 N . 1 9PT n 轴 4542 4 . 1 9 1 0 r / m i 4 2nn i 5 4 4 5 1 3 3 . 3 0 . 9 9 1 3 2 K 5551329 5 5 0 9 5 5 0 1 2 6 0 6 0 N n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9 页 4 同步齿 轮 减速 箱 齿轮的设计计算 齿轮设计计算 择齿轮材料 小齿轮 20 渗碳淬火 5662 大齿轮 20 渗碳淬火 5662 齿轮的疲劳极限应力按中等质量( 求从图 144 M P 502 M P 5 0 02 参考我国试验数据(表 14,将 适当降低: M P 002 定齿轮主要参数 初定齿轮主要参数 考虑载荷有轻微冲击、非对称轴承布置,取载荷系数 K=2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估算齿轮尺寸,计算模数 : 按表 14考虑传动比 i ,选用小齿轮齿数 1Z =24, 大齿轮齿数 21 4 . 2 5 2 4 1 0 2Z 取 2Z= 102 按表 14齿宽系数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0 页 16m 116 0 . 6 724 1 16 0 . 2 50 . 5 1 0 . 5 4 . 2 5 1 2 4ma 由图 14得大小齿轮的复合齿形系数( 021 ) 轮的许用弯曲应力 1 2 l i 6 1 . 6 4 0 0 6 4 0 M P F P F P F 由于2211Y ,故按小齿轮的抗弯强度计算模数 3 2 2 0 1 0 4 . 3 51 2 . 5 5 . 1 8 m 2 4 6 4 0m 采用斜齿轮,按表 14标准模数 6。 初取 =13(表 14则齿轮中心距 1 2 4 1 0 2 62 c o s 1 3 由于单件生产,不必取标准中心距,取 388 。 准确的螺旋角 a r c c o s 21 2 4 1 0 2 6a r c c o 8 8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1 页 13 2 10 齿轮分度圆直径 2 4 6 c o s 1 3 . 0 3 6 1 0 2 6 c o s 1 3 . 0 3 6 工作齿宽 11 0 . 7 1 4 7 . 8 1 0 3 . 5 m 为了保证 1,取 105 。 1 105 0 . 7 11 4 7 . 8d b d 齿轮圆周速度 100060 11 1 4 7 . 8 7 2 1 . 9 56 0 1 0 0 0 s 按此速度查表 14轮精度选用 8 级即可,齿轮精度 8 校核重合度 纵向重合度 (图 14 端面重合度 (图 14 0 . 7 7 0 . 8 7 1 . 6 4 总重合度 1 . 3 1 . 6 4 2 . 9 4 2 . 2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2 页 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1 分度圆上的切向力 112000t TF d 2 0 0 0 2 0 1 0 1 4 7 . 8 27199N 由表 14 K 动载荷系数 22121 11001 式中 K K (表 14 齿数比 21102 4 . 2 524 将有关数据代入 算式 222 3 . 9 2 4 5 . 5 9 4 . 2 5 11 0 . 0 0 8 71 . 2 5 2 7 1 9 9 1 0 0 4 . 2 5105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442 2 4 41 . 1 7 0 . 1 8 0 . 7 1 4 . 7 1 0 1 0 5 0 . 1 0 8 0 . 7 1 齿向载荷分配系数,根据 1 . 2 5 2 7 1 9 9 3 2 3 . 8 N / m m 1 0 0 N / m b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3 页 查表 14 得 节点区域系数,按 13 2 10 和 021 查图 14 得 Z 材料弹性系数 查表 14 得 1 8 9 P 重合度系数 查图 14得 螺旋角系数 查图 14得 由于 可取 1 2 7 1 9 9 4 . 2 5 11 2 . 4 5 1 8 9 . 8 0 . 7 8 0 . 9 8 5 1 . 2 5 1 . 1 1 1 . 3 4 1 . 21 4 7 . 8 1 0 5 4 . 2 5H M P a 计算接触强度强度安全系数 中各系数的确定 计算齿面应力循环数 9116 0 6 0 1 7 2 1 . 5 3 0 0 0 0 1 . 3 1 0LN j n t 9 812 1 . 3 1 0 3 1 04 . 2 5N u 按齿面不允许出现点蚀,查图 14寿命系数 1 2 润滑油膜影响系数 查表 14得 齿面工作硬化系数 按图 14查得 1尺寸系数 按 6nm 查图 14得 1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4 页 将以上数据代入 算式 1 1 5 0 0 0 . 8 8 0 . 9 2 1 17 8 5 . 2 2 1 5 0 0 0 . 9 3 0 . 9 2 1 17 8 5 . 2 由表 14一般可靠度要求,选用最小安全系数 1 2大于 故安 全。 齿轮设计计算 择齿轮材料 小齿轮 20 渗碳淬火 5662 大齿轮 20 渗碳淬火 5662 齿轮的疲劳极限应力按中等质量( 求从图 14图 14 得 M P 502 M P 5 0 02 参考我国试验数据(表 14,将 适当降低: M P 002 定齿轮主要参数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估算齿轮尺寸,计算模数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5 页 按表 14考虑传动比 i ,选用小齿轮齿数 1Z =26, 大齿轮齿数 21 3 . 8 8 2 6 1 0 0 . 8 8 m mZ i Z 取整 2Z=102 按表 14齿宽系数 18m 118 0 . 6 926 1 18 0 . 2 8 40 . 5 1 0 . 5 3 . 8 8 1 2 6ma 由图 14021 ) 由于轮齿单向受力,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 1 2 l i 6 1 . 6 4 0 0 6 4 0 M P F P F P F 由于2211Y ,故按小齿轮的抗弯强度计算模数 3 2 8 1 2 4 4 . 3 51 2 . 5 7 . 7 m 2 6 6 4 0m 采用斜齿轮,按表 14标准模数 10。 初取 =13(表 14则齿轮中心距 1 2 6 1 0 2 1 02 c o s 1 3 由 于单件生产,不必取标准中心距,取 657 。 准确的螺旋角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6 页 a r c c o s 21 2 6 1 0 2 1 0a r c c o 5 6 . 813 13 齿轮分度圆直径 2 6 1 0 c o s 1 3 m m 1 0 2 1 0 c o s 1 3 m 工作齿宽 1 0 . 6 9 2 6 6 . 8 3 9 1 8 4 . 1 2 m 为了保证 1,取 190b 。 1 190 0 . 7 12 6 6 . 8 3 9d b d 齿轮圆周速度 100060 11 2 6 6 . 8 3 9 1 6 9 . 8 76 0 1 0 0 0 s 按此速度查表 14轮精度选用 8 级即可,齿轮精度 8 校核重合度 纵向重合度 (图 14 端面重合度 (图 14 0 . 7 7 0 . 8 8 1 . 6 5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7 页 总重合度 1 . 3 1 . 6 5 2 . 9 5 2 . 2 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1 分度圆上的切向力 12000 2 0 0 0 8 1 2 4 2 1 3 . 6 8 7 76036N 由表 14 K 动载荷系数 22121 11001 式中 K K (表 14 齿数比21102 3 . 926 将有关数据代入 算式 222 3 . 9 2 6 1 . 9 5 3 . 9 11 0 . 0 0 8 71 . 2 5 7 6 0 3 6 1 0 0 3 . 9150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442 2 4 41 . 1 7 0 . 1 8 0 . 7 4 . 7 1 0 1 5 0 0 . 1 0 8 0 . 7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8 页 齿向载荷分配系数,根据 1 . 2 5 7 6 0 3 6 6 3 3 N / m m 1 0 0 N / m b 查表 14 得 1 3 1 4 5 6 和 021 查图 14 得 Z 材料弹性系数 查表 14 得 重合度系数 查图 14得 查图 14得 由于 可取 1 7 6 0 3 6 3 . 9 11 2 . 4 5 1 8 9 . 8 0 . 7 8 0 . 9 8 1 . 2 5 1 . 0 2 1 . 3 5 1 . 22 1 3 . 6 8 7 1 5 0 3 . 9H M P a 990 计算接触强度强度安全系数 中各系数的确定 计算齿面应力循环数 8116 0 6 0 1 1 7 4 . 1 3 0 0 0 0 3 . 1 3 1 0LN j n t 8 712 3 . 1 3 1 0 8 1 03 . 9N u 按齿面不允许出现点蚀,查图 14寿命系数 1 2 润滑油膜影响系数 查表 14得 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19 页 齿面工作硬化系数 按图 14查得 1 按 ,查图 14得 1将以上数据代入 算式 1 1 5 0 0 0 . 9 7 0 . 9 2 1 1990 2 1 5 0 0 0 . 9 8 0 . 9 2 1 1990 由表 14一般可靠度要求,选用最小安全系数 1 2大于 故安全。 齿轮设计计算 择齿轮材料 小齿轮 20 渗碳淬火 5662 大齿轮 20 渗碳淬火 5662 齿轮的疲劳极限应力按中等质量( 求得 M P 502 M P 5 0 02 参考我国试验数据(表 14,将 适当降低: M P 002 定齿轮主要参数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估算齿轮尺寸,计算 模数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20 页 按表 14考虑传动比 i ,选用小齿轮齿数 1Z =40, 大齿轮齿数 21 1 . 8 1 4 0 7 2 . 4Z 取2Z72 按表 14齿宽系数 18m 118 0 . 4 540 1 18 0 . 3 2 00 . 5 1 0 . 5 1 . 8 1 1 4 0ma 由图 14021 ) 轮的许用弯曲应力 1 2 l i 6 1 . 6 4 0 0 6 4 0 M P F P F P F 由于2211Y ,故按小齿轮的抗弯强度计算模数 3 2 3 0 2 7 7 4 . 3 51 2 . 5 1 0 . 3 7 m 4 0 6 4 0m 采用斜齿轮,按表 14标准模数 12。 初取 =13(表 14则齿轮中心距 1 4 0 7 2 1 22 c o s 1 3m m 由于单件生产,不必取标准中心距,取 690 。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21 页 准确的螺旋角 a r c c o s 21 4 0 7 2 1 2a r c c o 9 0 13 6 57 齿轮分度圆直径 4 0 1 2 c o s 1 3 . 1 1 6 m m 7 2 1 2 c o s 1 3 . 1 1 6 m 工作齿宽 1 0 . 4 5 4 9 2 . 8 5 7 2 2 1 . 7 8 5 m 为了保证 1,取 230 。 1 230 0 . 4 74 9 2 . 8 5 7d b d 齿轮圆周速度 100060 11 4 9 2 . 8 5 7 4 3 . 7 86 0 1 0 0 0 s 按此速度查表 14轮精度选用 8 级即可,齿轮精度 8 校核重合度 纵向重合度 (图 14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22 页 端面重合度 (图 14 0 . 8 2 0 . 8 8 1 . 7 0 总重合度 1 . 3 1 . 7 0 3 2 . 2 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1 分度圆上的切向力 12000 2 0 0 0 3 0 2 7 7 4 9 2 . 8 5 7 122863N 由表 14 K 动载荷系数 22121 11001 式中 K K (表 14 齿数比2172 1 . 840 将有关数据代入222 3 . 9 4 0 1 . 1 2 1 . 8 11 0 . 0 0 8 71 . 2 5 1 2 2 8 6 3 1 0 0 1 . 8230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442 2 4 41 . 1 7 0 . 1 8 0 . 4 5 4 . 7 1 0 2 3 0 0 . 1 0 8 0 . 4 5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23 页 齿向载荷分配系数,根据 1 . 2 5 1 2 2 8 6 3 6 6 8 N / m m 1 0 0 N / m b 查表 14 得 13 6 57 和 021 查图 14 得 Z 材料弹性系数 查表 14 得 1 8 9 P 重合度系数 查图 14得 查图 14得 可取 1 7 8 8 8 0 3 . 7 11 2 . 4 5 1 8 9 . 8 0 . 7 8 0 . 9 9 1 . 2 5 1 . 0 1 1 . 3 9 1 . 2 M P 4 . 6 8 1 1 6 0 3 . 7H 计算接触强度强度安全系数 中各系数的确定 计算齿面应力循环数 811 0 0 7812 图 14寿命系数 查表 14得 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24 页 齿面工作硬化系数 按图 14查得 1 按 10,查图 14得 Z 将以上数据代入 算式 9 11 0 01 9 11 0 02 由表 14一般可靠度要求,选用最小安全系 数 1 2大于 故安全。 齿轮设计计算 小齿轮 20 渗碳淬火 5662 大齿轮 20 渗碳淬火 5662 齿轮的疲劳极限应力按中等质量( 求得 M P 502 M P 5 0 02 参考我国试验数据后,将 适当降低: M P 002 定齿轮主要参数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估算齿轮尺寸,计算模数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25 页 按表 14考虑传动比 i ,选用小齿轮齿数 1Z =24, 大齿轮齿数 21 2 . 4 2 4 5 7 . 6 m mZ i Z 取2Z58 按表 14齿宽系数 18m 118 0 . 7 524 1 18 0 . 4 40 . 5 1 0 . 5 2 . 4 1 2 4ma 由图 14得大小齿轮的复合齿形系数( 021 ) 轮的许用弯曲应力 1 2 l i 6 1 . 6 4 0 0 6 4 0 M P F P F P F 由于2211Y ,故按小齿轮的抗弯强度计算模数 3 2 5 2 6 2 5 4 . 3 51 2 . 5 1 4 . 7 9 m 2 4 6 4 0m 采用斜齿轮,按表 14标准模数 16。 初取 =13(表 14则齿轮中心距 1 2 4 5 8 1 62 c o s 1 3m 由于单件生产,不必取标准中心距,取 674 。 准确的螺旋角 a r c c o s 21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26 页 2 4 5 8 1 6a r c c o 7 4 1 3 1 6 1 5 齿轮分度圆直径 77 c o 2 4 1 6 c o s 1 3 . 2 7 1 m m 88 c o 5 8 1 6 c o s 1 3 . 2 7 1 m m 工作齿宽 7 0 . 7 5 3 9 4 . 5 3 6 2 9 5 . 9 0 2 m 为了保证 1,取 300 。 7 300 0 . 7 63 9 4 . 5 3 6d b d 齿轮圆周速度 7460 1000 3 9 4 . 5 3 6 2 4 . 1 96 0 1 0 0 0 s 按此速度查表 14轮精度选用 8 级即可,齿轮精度 8 校核重合度 纵向重合度 (图 14 端 面重合度 (图 14 0 . 8 2 0 . 8 8 1 . 7 0 总重合度 1 . 3 1 . 7 0 3 2 . 2 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中国矿业大学 2007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27 页 1 分度圆上的切向力 72000 F d 2 0 0 0 5 2 6 2 5 3 9 4 . 5 3 6 266769N 由表 14 K 动载荷系数 22121 11001 式中 K K (表 14 齿数比2172 1 . 840 将有关数据代入222 3 . 9 4 0 1 . 1 2 1 . 8 11 0 . 0 0 8 71 . 2 5 1 2 2 8 6 3 1 0 0 1 . 8230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442 2 4 41 . 1 7 0 . 1 8 0 . 4 5 4 . 7 1 0 2 3 0 0 . 1 0 8 0 . 4 5 齿向载荷分配系数,根据 1 . 2 5 1 2 2 8 6 3 6 6 8 N / m m 1 0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