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柳叶儿》课堂实录1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柳叶儿》课堂实录1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柳叶儿》课堂实录1苏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柳叶儿》课堂实录1苏教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柳叶儿》课堂实录1苏教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叶儿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语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的思想感情。2、理解“苦”与“乐”,让学生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3、学会简单的景物描写。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自古以来,诗人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的文人骚客常以柳作为表情达意的媒介,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在旧社会里,许多人以柳叶来充饥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宋学孟的柳叶儿,和作者一起品尝柳叶的苦涩的滋味。师板书课题:柳叶儿宋学孟师:你们能读一下文章的标题吗?(在学生的读中,我发现了学生对儿话音把握不够好,并予以及时纠正)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达到感性认识,同时把不熟悉的字词写在黑板上。捋lu飕su攥zun师:读完课文,你能否简单复述一下课文呢?生1:略。生2:略。师:很好!刚才两位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环节进行复述,语言组织也较好,我们用掌声予以鼓励。本文描写了作者在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抒发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吗?(提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生1:“我感受到了当时岁月的艰苦,柳叶儿、榆树皮都拿来吃,同时我也想到了现在一代人都失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我想说:我们要积极发扬老一辈的吃苦耐劳,不怕吃苦的精神,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奋斗!”师:你说得太具体了,从从前说到了今天,谈到了我们应该具有的精神。生2:“我感受到了作者一代人的生活的苦涩,作者对柳树融入了真情,可以看出作者对柳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柳叶当时救了好多人,真是不平凡。”师:嗯,你连作者的情感也体会到了,很好!掌声鼓励!生3:“老师,老师,我说,我说。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富裕、发达,首先必需解决人民的口粮问题。”师:你选取的角度真是与众不同!师:可以看出同学们刚才阅读是仔细的,感受是深刻的!三、再读课文,反馈交流。师:我们又把课文读了一遍,对课文的理解又更深入了,下面我们探讨下列一些问题。课件出示一幅柳叶图师:柳叶儿是什么?能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它吗?生1:“柳叶是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阳光里慢慢的舒展的叶子,柳叶是我们救命恩人,是当时人民的救命恩人。”生2:“我说两点:(1)柳叶儿是柳树叶子,一片一片的,打着细卷儿,细长、青翠的,嚼起来略带些苦涩的味儿。(2)柳叶儿是我的救命恩人是老百姓的救命恩人。师:刚才两位同学细致地描绘了柳叶儿,并说出了它的作用。其实,不管它的外形怎么样,最主要的是它救了许多中国老百姓的命。师:对于柳叶,文人墨客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你能说出有关咏柳的诗句吗?生1:两只黄鹂鸣翠柳。生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生3:客舍青青柳色新。生4:张籍的“柳色看犹浅”。许多学生争着发言。师:太精彩了!想不到同学们能够有如此丰富的积累。师:好,我们再回到课文。文中写了“我”几件事?生:我和三叔捋柳叶儿,我吃柳叶儿。师:还有吗?有哪位同学来补充?生:爬树!师:我们把它归纳一下,总共是三件事: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师:这些事在作者的童年时代被认为是乐事还是苦事?生:乐事!师:长大后“我”如何看待这些事?生:苦中带涩、特殊感情。师:“我”当时想吃点柳叶容易吗?生:不容易!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1: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吃了。生2:露珠儿还在树叶儿的时候,就去抢叶儿的,生3: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师:刚才我们已经体会到在作者的童年时代的心目中,抢柳叶儿、吃柳叶儿似乎有无穷的乐趣,其实,乐中充满的更多的是苦涩。请同学们考虑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生:“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这些食物在我们今天已经很常见了,甚至吃腻了,但是在那时却是很难得的,我觉得这里浸透着苦涩。师:真是今非昔比呀!你说说还有哪里可以体现。生:“包菜包子,里面还要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其中“一勺油”“一个人吃”“肚子圆溜溜的”“几乎透明”这些短语流露出了浓浓的苦涩味。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生:同意!师:这位同学能够从语句中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很不简单!希望其他同学能向他学习。师:好!现在我们一起进入第三个模块。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一段文字:“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子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的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从这些语句里让我感觉到了作者的爬树技术之高,更让我体会到作者在当时凄冷的天气里爬树的滋味并不好受。师:你们能从文中找出语句来体会它的妙处吗?生1:“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作者为那几天里能吃到柳叶而高兴,但是反映出我在这里面的功劳不少,很引以为自豪,与别人相比能多吃,表现出来了幸运的情感。生2:我想说两个地方:(1)“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说明作者对柳叶儿的喜爱与感激之情,(2)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说明了当时的生活之不易,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与向往之情。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师:两位同学的回答得到了热烈掌声的回报,可见,回答是精彩的。文中有几处晨景的描绘,非常美。我们把它齐读一遍好吗?生:好!生齐读。师:你能用几名话来描绘傍晚时的景象吗?生1:夕阳西下,映照着彩带似的晚霞,把天边围了起来,树林中传来了一声声鸟叫,偶尔是麻雀或者是斑鸠,听那远处的是什么,哦,是一只喜鹊在枝头鸣叫,好象在宣告明年的好收成。生2:夕阳的光辉洒满了大地,一切都是金黄色,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的,仿佛在诉说着夕阳的美好,不一会儿,两边又出现一道紫红的云霞,慢慢地、轻轻地飘着师:壮哉!美哉!能抓住特点,运用合适的修辞。五、回顾全文,情感教育。师:旧社会的生活怎么样?生:困苦!师:我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生:幸福,美好!师: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呢?生: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努力学习,不能虚度年华!师:你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不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人和事吗?生1:逃课、不学习。生2:有的人在食堂吃饭时,总留有许多的饭在碗里或倒掉。生3:还有的人上网、玩游戏。师:哦!原来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陋习,你能用名言警句来劝说他们吗?生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生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生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师: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摒弃缺点,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使自己有一个亮丽的,充实的美好人生。六、立足课文,拓展延伸:师:同学们,这篇文章里通过写有关柳叶儿的几件事,抒发了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情感。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下面两首诗。课件出示: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把它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日在我的心头荡漾师:我们一起把这两首诗读一遍,注意两首诗的语气、语调。生齐读。师:刚才,同学们读的时候似乎对这两首诗的情感把握不够。现在,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这两首诗蕴涵了作者什么情感。此时,学生热烈地讨论着。生:咏柳这首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我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他应是对柳的赞美。所以读的时候,应该有欣赏之意。师:不错。看到了实质。生:再别康桥这首诗中“走”、“作别”应是离开康桥这个地方,我感觉是一种留恋之情。师:你真是火眼金睛,从字中摄取了信息。我们对刚才两位同学以掌声鼓励。下面,我们用欣赏、留恋的情感再读这两首诗。生再读。师:现在,我作一个小结。第一首是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主要是赞美了那杨柳柔美的姿态;第二首诗中用柳等景物来表达对康桥的爱恋。师:这节课,让我们体味到了作者的童年生活的苦涩,更让我们懂得了应该怎样珍惜今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