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六课课件.ppt_第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六课课件.ppt_第2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六课课件.ppt_第3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六课课件.ppt_第4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六课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单元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 对人的影响 第二单元 文化的传播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的创新 知识回顾 预览本课考点 考点1 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考点2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考点3 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考点1 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a 源远流长 见证 汉字和史学典籍 统一的汉字 为书写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从动态上 总结 中华文化为什么会源远流长 统一的汉字 为书写中华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b 博大精深 表现 补充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既包括教育 历史 哲学 道德方面的内容 也包括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从静态上 1 独特性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2 区域性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自然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 各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 3 民族性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异彩纷呈 考点2 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补充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 包容性的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 包容性的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同时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考点3 了解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1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a 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 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由于各自的民族特性 c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相互促进 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1 齐鲁文化的双重性反映了 文化生活 的什么道理 答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其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儒家思想汲取了齐鲁文化的营养 才能经历几千年而不衰 中华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共同体 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特征 1 材料一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答 材料一中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特征 2 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主要原因 答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使得中国经济衰败 民不聊生 3 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瓷器艺术为什么能够蓬勃发展 对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有什么启示 启示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是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根本保证 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文化创新 对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