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轶事典故1、害爹挨雨淋王安石从小聪明伶俐,邻居们都夸他心眼多,脑瓜灵。他爹听了,自然喜上眉梢,甜进心里。有一年秋天,正下着毛毛细雨,他爹穿着单衣,坐在屋里,于是把王安石叫到跟前说:“安石啊,大家都说你聪明,我不信。如果我坐在屋里,你能叫得我站到院子里去挨雨淋,才算你真聪明。”王安石知道父亲在考自己,就笑着说:“爹,落雨天当然是坐在屋里,我怎么能叫你站到院子里去淋雨呢?”他爹说:“哪你不算聪明。”王安石接着说:“爹,你要是站到院子里,我就能把你请到屋里来,你信不信?”他爹连声说着“不信”,就走到院子里去了。王安石在屋里来回走着,就是不喊爹进屋来,让他爹挨淋雨。他爹等了好久好久,实在不耐烦了,催问他为什么还不开始?王安石说:“爹,这不是叫你站到院子里挨雨淋了吗?”他爹这才恍然大悟,笑着说:“还真有两下子。”王安石说:“爹,快回屋里来,要不淋雨受凉会生病的。”他爹立即回来了,王安石又说:“爹,又把你请到屋里来了。”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2、对联成婿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半路上遇见一富户人家在对诗选婿,难住了许多人。他细一打听,这上联是小姐出的: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求对下联。王安石略一思索,对出“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众人齐声称好。于是,王安石约定科考后完婚。巧的是,考场上收毕试卷,主考官又另出一题:“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求对上联。王安石灵机一动,对道:“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主考官闻言大喜,十分赞赏。不久,王安石与小姐举行婚礼,正进行时,传来王安石高中状元的消息。正是喜上加喜,王安石非常兴奋,亲自下厨房烹饪菜肴,招待贺喜的四亲八邻。其中的一道“喜喜字肉”的菜别具特色,不但味道好,而且每块肉上都刻着个喜喜字。众人越吃越爱吃,边吃边夸新郎精湛的烹饪技艺。3、智胜厨师王安石小时候,住在临川城内的盐埠岭,离他家不远的街口有一家面馆。王安石每天上学都要从这家面馆门前经过,并经常在这里吃早点,久而久之,和面馆的老板伙计都相识了。有一天,王安石又到这家面馆吃面。进门后,拣了个座位坐下,老板、伙计有心考考他,故意不给他端面。王安石等了好久,看见后进门的人都吃上了面,便问跑堂的伙计:“师傅,我的面做好了么?”伙计答道:“就来。”不大一会儿,只见跑堂的伙计手中拿着一双筷子交给王安石道:“伢仔,你的那碗面做好了,大师傅说要自己去端。”王安石也不计效,径直来到厨房,只见灶墩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滚烫的面汤快要溢流碗外,大师傅笑眯眯地对王安石说:“伢仔,这碗面是我特意为你做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别多,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不泼了一滴汤,算你白吃,不要钱。”王安石问:“此话当真?”大师傅说:“偌大的一个面馆,还出不起一碗面么?”好一个王安石,主意还真不少,只见他用筷子轻轻地往碗里一伸,把面条挑了起来,碗内自然只剩一半碗汤了。就这样,王安石左手端起汤碗,右手拿着筷子挑起面,顺顺当当地把一碗满满的热面条端到店堂前,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面馆里的人都翘起大拇指称赞道:王安石真神童啊!4、寻求生花笔江西抚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负籍远游,曾挑着书箱行李,从家乡临川,来到宜黄鹿岗芗林书院求学。在名师杜子野先生指导下,他勤奋苦读,每至深夜。一日,王安石翻阅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得知李白梦见自己所用的笔头上长了一朵美丽的花,因此,才思横溢,后来名闻天下。于是他拿着书问杜子野先生:“先生,人世间难道真会有生花笔吗?”杜子野正色道:“当然有啊!事实上有的笔头会长花,有的笔头不会长,只是我们的肉眼难以分辨罢了。”王安石见杜子野先生如此认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给我一支生花笔吗?”于是,杜子野拿来一大捆毛笔,对王安石说:“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其中有一枝是生花笔,究竟是哪一枝,连我也辨不清楚,还是你自己寻找吧。”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学生眼浅,请先生指教。”杜子野摸着胡须,沉思片刻,严肃地说:“你只有用每枝笔去写文章,写秃一支再换一支,如此一直写下去,定能从中寻得生花笔。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了。”从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导,每日苦读诗书,勤练文章,足足写秃了五百枝毛笔。可是这些笔写出来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说还没有从中找到“生花笔”。他有些泄气,于是又去问杜子野先生:“先生,我怎么还没有找到那枝生花的笔呢?”杜子野没有说什么,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又过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笔都写秃了,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写了一篇策论,突然,他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他高兴得直跳了起来,大声喊:“找到了,我找到了生花笔了!”从此,王安石用这枝“生花笔”学习写字,接着乡试、会试连连及第。以后又用这枝笔写了许多改革时弊、安邦治国的好文章,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5.王安石节俭斥萧氏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顺便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吃饭。第二天,萧公子特意穿了漂亮衣服,高高兴兴地早早跑到王家。以为到宰相府不说吃山珍海味,饮琼浆玉液,肯定少不了尝尝珍禽走兽、美酒佳酿吧。好不容易等王安石处理完工作,闲聊一会就到了中午。萧公子觉得饥肠辘辘,但不敢离去。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萧公子一看,这那是请客呀?除了一张空桌和几把椅子,什么菜肴都没有准备。干喝了几杯浊酒,仆人才端上两块胡饼,再上了几块切成小条的猪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也没有什么菜,只在旁边搁了盆菜汤。萧公子那也是娇生惯养,好吃懒做的主,在家那吃过这些东西呀。萧公子耐着性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也不顾宰相的面子,伸手把萧公子剩下的胡饼边取来大嚼起来。萧公子看得目瞪口呆,自觉的脸上发烧,一散席便逃命似溜跑了,再也不来什么宰相府了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却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体现了王安石生活朴素、作风简朴、为官清廉、不主张浪费的精神。6. 拗相公文中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警世通言,有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写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事。王安石告老还乡时,沿途所见所闻,都是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和怨愤,因之抑郁、悔恨而逝。文中写道:因他性子执拗,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7.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8.不迩声色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使其夫妇破镜重圆。有人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她丈夫喜欢吃鹿肉丝。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夫人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一下,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结果,人们才发现,王安石只吃离他近的菜,桌子上照常摆着鹿肉丝,他竟完全不知道。9.千锤百炼王安石作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不好,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然后又改为满字,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 春风又绿江南岸。10.囚首丧面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王安石的这些恶习众所周知。苏洵曾经描述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韩琦任扬州知府,王安石为签判,成了韩琦的幕僚。王安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因此当差的时候时多来不及洗漱装扮。韩琦以为王安石夜夜寻欢作乐,就劝他不可荒废读书。王安石也不辩解,只是说韩公不能知我,后来韩琦才发现王安石非常有才华。11.酒色财气相传苏轼有一日于京都相国寺和佛印和尚对饮。酒意正浓,佛印和尚便挥毫题写了一首酒色财气诗来: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苏轼看着别有情趣的酒色财气诗即度和道: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是英豪。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后来宋神宗皇帝和王安石一同游相国寺,看到墙上的酒色财气诗颇感新鲜。神宗要王安石和一绝,王安石稍加思忖,便吟成一首诗。这首诗把人们恐惧酒色财气与国民生计联系起来,给酒色财气诗添上了积极向上的色彩。 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路人稀。民为财富才发奋,国有朝气方生机。王安石不愧为推行新法有独创的宰相,一绝酒色财气诗引来了神宗皇帝的诗兴。当即,神宗皇帝吟道: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国家盛,气凝大宋如朝阳。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任宰相时,当时潮州(当今的广东)有位文人去拜访王安石,并要求王安石为他改诗,原诗是这么写王安石 乌塘的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一看这诗就笑了,明亮的月亮怎么会叫呢?黄狗怎么能卧在小小的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笔将这两句词改为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于情于理,那位潮州人看后笑笑,一言未发。王安石进拜宰相期间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王安石两起两落,熙宁七年(1074年)年罢相,次年复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为了疏解烦闷的心情,王安石游历南方,来到了潮州,他暂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庭院,里面的花开得很艳丽,有一个花农在忙碌着,王安石便询问花农:老农,这是在做干什么?花农回答:我在捉虫子。王安石就很好奇:你的花开得这么好,怎么还会有虫呢?花农回答:有一种虫叫黄犬虫,它很厉害的,它喜欢啃食花心,花的茎部还会流脓,被它这一折腾,花就活不了了。花农话音刚落,王安石就想起了数年前那个潮州文人让其改的诗,原来诗中指的黄犬不是指黄狗,而是指黄犬虫呀,王安厂为此感到很不安,当夜他睡不着,让当地人陪他去散步,当时天上的月亮很明亮,寂静的夜里传来婉转动听的鸟叫声,一般的鸟儿都不会在半夜时分鸣叫,王安石感到好奇,便问:这鸣叫声是什么鸟?当地人告诉他:这种鸟叫明月鸟,越是明月当空的时候叫得越欢。王安石才知道那句诗中的明月指的不是天上的月亮,而是明月鸟,而当时那个潮州人并未告诉他这个情况,估计还暗笑他将近十年的时间了吧。12.王、苏书童斗诗北宋年间,有一年春季,桃红柳绿,风光无限,苏轼携书童前来泰山游玩,两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佑庙前。佑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名家名人所书,苏轼与书童随人流进了铺庙,观赏碑林。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轼仔细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王安石。苏轼连忙招呼:王大人,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游泰山?王安石见是苏轼,一边观赏碑文,一边回答:只许你这位大诗人观赏泰山风光,铺庙碑刻,就不许我也来凑凑热闹?苏轼急忙辩解: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佑庙碑林,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这是书童福德。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轻人,说:我的书童学智!王安石话音刚落,福德便跑过去与学智打招呼,谁知学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只是哼了一声,算是打招呼。四人不紧不慢边看碑文,边朝前走去。来到一块微微向东倾斜的石碑面前时,四人止步,评头品足。福德因刚才看了学智的脸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抢先说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学智何等聪明,一听人家福德在讽刺自己的主人抛岂肯罢休,脱口接道:轼前倾根基斜!听见两位书童斗嘴,王安石插话说:学智说得一点没错,此碑确实因为根基斜了,才轼前倾啊!苏轼嘱了一声,说:王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咱福德说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说完,王安石与苏轼相视着哈哈大笑起来。见主人大笑,福德与学智也跟着吃吃地笑了。13.抬高米价度荒年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杭州一带阴雨绵绵,到了八九月份收割庄稼的季节,田地里颗粒无收。米价一天一个价,到了十月,米价已从原来的每石400文猛涨到每石1500文了。为了阻止米价节节上涨,大宋朝廷连连下发官文,要求每石米的价格控制在500文左右,违者就地斩首示众。杭州时任知府吕向高为了落实朝廷政策,限制杭州府下属各县市面上的米粮涨价,特派几名心腹到各县巡查。心腹们先后回来禀报说:大人,惨不忍睹啊,街头到处都是饿死的灾民,请您快想办法啊,快向朝廷求援吧自从规定大米不准涨价后,杭州府的米商都不愿意把米拿出来卖,导致市面上无米可供,饥民纷纷外迁,杭州街头到处是饿殍(pio,饿死的人)。吕向高已向朝廷求援3次,可朝廷来信说陕甘一带连年大旱,朝廷国库空虚,无力顾及江南一带的灾情,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吕向高无奈地叹了口气,这时他派往鄞县的心腹也回来了。这个心腹一回来就跪倒在地,大呼道:大人,鄞(yn,属浙江省)县出大事了。在吕向高的催促下,这名心腹从腰间掏出一张盖着鄞县印鉴的告示,说鄞县县令王安石违抗圣旨,不但置朝廷每石米500文之规定于不顾,而且还公开发布告示允许大米涨价,鄞县的大米每石已涨到3000文了。作为县令,王安石不仅不抑制米价上涨,而且还推波助澜,致使米价涨了6倍,这是杀头之罪啊。吕向高看完告示后,惊讶不已。他心想,这王安石仗着祖上世代为官,肚子里有些墨水,在江南有些名望,竟敢无视朝廷圣命,得找他算账去。第二天一大早,吕向高就带着师爷和一帮心腹,兴师动众地来到鄞县。王安石早已领着手下在城门口等候他了。吕向高一见到王安石,就怒骂道:王安石,你可知罪?大灾之年,违抗圣命,不积极抑制米价,我要亲自送你面君。说罢便招手示意手下将王安石绑了。这时,只见王安石的师爷来到他身边,在其耳边悄悄耳语,一旁的吕向高见状,朝那师爷大喊道:你家大人已经快成朝廷的死囚了,有什么事不敢大声说出来让我听?那师爷吓得跪倒在地,王安石说道:你就照实说吧。师爷点了点头,对吕向高说:吕大人,是这么回事,自从我家大人发出布告允许大米涨价后,各地米商纷纷涌进鄞县,他们为了感谢我家老爷,不断给我家老爷送银两。前几天,一个外地米商没有给我家老爷送银两,老爷就派我跟那米商索要,这不,那米商拿着银两来了。师爷的一番话,更让吕向高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心想这王安石的胆子也太大了,大灾之年不仅不为朝廷着想,还擅自抬高米价,收贿索贿,发国难财,这样的人砍头100次都不够。吕向高咆哮道:将那米商带来。不一会儿,一个肥胖的米商被推到吕向高面前跪下,他吓得哆嗦着身体道:大人,草民有罪,但这不全是草民的错。鄞县发布公告说这里允许大米涨价,我作为商人当然想卖高价,就跑来了。至于给那位大人送礼,本不是我的意愿,是那位大人派人来索要,我才不得不滚!滚!吕向高不等那米商把话说完,就把他骂走了。随即,吕向高问鄞县师爷:你们一共收了米商多少贿赂,可有账目?师爷答道:回老爷,全部有账。吕向高下令将王安石和他的师爷押回鄞县县衙,准备审理后上报朝廷处决。城门离县衙有一段路程,当吕向高带领一队人马路过一个集市时,那里人头攒动,闹市不远处还传来唱戏的声音和阵阵掌声。大灾之年,杭州其他县城都饿殍满街,一遍凄凉,可鄞县不仅集市繁华,还有唱戏的。吕向高满腹疑惑地来到那唱戏处,戏台前看戏的老百姓见有官府人马到来,正要散去,吕向高大喊道:各位父老乡亲,我乃杭州知府吕向高,来本地视察灾情,大家不必惊慌。吕向高在讲话时,老百姓已看到他们的县令王安石被捆绑押解,纷纷围拢过来,下跪求情说:大人,为何捆绑王县令,他可是好官啊。吕向高把王安石擅自抬高米价、收受贿赂的事情讲了一遍,突然一位老妇人来到吕向高面前大声说:你说得不对,敢问大人,这大灾之年,咱杭州府哪个县不是街市萧条?你再看咱鄞县,米粮充足,街市繁华,没有一个人饿死。这是谁的功劳?是王县令的!请问大人,我们王县令何罪之有?老妇人的话引来一片掌声。吕向高无言以对,这老妇人说得没错,鄞县确实没有一点受灾的迹象。他沉默片刻后对围观群众说道:我会好好调查,给大家一个交代。请放心,朝廷不会冤枉一个好官,也决不放过一个贪官。来到鄞县县衙,吕向高公开审理王安石。公堂上,吕向高问王安石为何置朝廷圣命于不顾,抬高米价。王安石神情严肃地说:大人,如果执行朝廷规定的米价政策,鄞县跟其他县一样会饿死很多人。不放开米价,哪个米商愿意出售大米?这样高的米价,老百姓买得起吗?大人有所不知,江南历来富庶,不仅鱼米丰饶,商业也十分发达,普通人家几十年下来,都小有积蓄。乍遇荒年,人们需要的只是粮食,米价虽高,俭省一点,也能坚持一年半载。那些家庭贫苦,无力买粮的人家,我会发给他们银两救助。王安石边说边叫师爷将救助名册拿来呈递给吕向高。救助花名册上,不仅详细记录了受助人的名字、住址、家庭人口,而且还有受助人按的红手印。吕向高翻看完毕后,语气有所缓解,问道:救助的钱来自哪里?大人有所不知,那些米商发财后,个个欢呼雀跃,纷纷给我王安石送来金银。如果我拒收,他们一定会诚惶诚恐,我就收下他们奉送的银两,登记造册后又发给那些无力买粮的穷人。王安石叫师爷将那份收受米商银两的花名册拿来。吕向高将两个花名册进行比对,一收一支,分毫不差。吕向高这才发现王安石的高明处,大灾之年他将鄞县治理得这么好,实在不简单。他不仅没有治王安石的罪,反而将鄞县的做法上报朝廷,请求朝廷嘉奖王安石。他甚至还向王安石请教下一步应对杭州府灾情的办法。王安石建议杭州府境内都将米价彻底放开,说一开始米价会节节攀升,但不出3个月,米价就会回落到1500文左右一石。吕向高根据王安石的意思,通令江南各地放开粮价,米价一下子冲上每石3500文。全国各地的米商得知消息后,都源源不断地把米贩到江南来。江南市面上大米充足,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不到3个月,米价果然又回落到1500文一石了。江南民众终于渡过了难关,杭州府却又面临新的问题,陕甘一带因大旱缺少米粮,朝廷下令要求各地支援。王安石又给吕向高出主意,让他即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环保生活方案定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客户关系管理(CRM)实施方案示范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消防安全管理方案
- 餐饮业服务质量提升方案
- 拓扑分析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智能重构框架研究-洞察及研究
- 基于量子点的光学器件创新-洞察及研究
- 情感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洞察及研究
- 低代码平台趋势分析-洞察及研究
- 化学品贸易中碳排放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洞察及研究
- GB 23466-2025听力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 人教PEP版(2024)四年级上册英语-Unit 3 Places we live in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6课时)
- 华为信息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贵阳市殡仪服务中心招聘考试真题2024
- 重庆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变更管理实施指南(试行)解读2025.7.25
- 煤改电工程施工质量监控方案和措施
- 布病的护理教学课件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完整答案附带答案详解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GB/T 1631-2008离子交换树脂命名系统和基本规范
- 清洗地毯操作流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