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像机机位选择与取景 拍摄间隔与构图景别 为了让人们在银幕上看到想要看的表现对象不同的间隔、不同角度的形态,就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景别主要是指摄影机同被摄对象间的间隔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景别的大小也同摄影镜头的焦距有关。焦距变动,视距相应发生远近的变化,取景范围也就发生大小的变化。景别的运用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手段。为了塑好鲜明的影视形象,要求创作者根据人物的主次、剧情的需要、观众的心理,处理好景别的大小 远近。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为了使景别的划分有个较同一的标准,通常以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作为划分景别的参照物。如画面中无人物,就按景物与人的比例来参照划分。 拍摄间隔是指拍摄时,摄像机于被摄物体之间的间隔。面对一个目标,机位的方向和高度固定,镜头焦距不动,只要前后移动摄像机的位置,画面组合就会发生变化,摄像机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范围和画面结构就不同,行家称为景别(见图6-1) 常见的景别有以下几种: 1.远景(大全景) 摄影机远间隔拍摄事物的镜头。镜头离拍摄对象比较远,画面就开阔,景深悠远。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可以用来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黄土地中的远景,人物都处理得很小,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一种受制与无奈。远景中视距最远的景别,称为大远景。它的取景范围最大,适宜表现辽阔广袤的自然景色,能创造深邃的意境。 远景能大范围地囊括远近的景物,反映景物的全貌,并且表现四周的环境气派。中国画有远取其势的画论,就是说远景是从大处着眼,以气势取胜的(见图6-2)。 但在远景中,景物的具体活动往往不很清楚,如一辆疾驶的汽车在公路的远景中,就像一只蠕动的硬壳虫;一片长满各种果树的山林,远看只见一片斑驳的色彩,甚至光线较差时,只是一片中国画似的墨黑。传统的拍法会选择一些近景的景物点缀画面,以显示画面的层次和纵深。 2. 全景 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此种景别的视野相对小些,既能看清人物又可看清环境,故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以及人物和四周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过程。它经常用来拍摄人物在会场、。课堂、集市、商场等一定区域范围中的动作,是塑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主要手段。牧马人中用远景展示主人公许灵均选定的生活环境后,用全景描叙了他下放劳动发行的过程。在绿色的摹草原上,牧群在蠕动,一个40岁左右的牧马人仰天躺在草地上听着富有苍凉的敕勒川之歌,使这个已生活了20年的主人公更富有造型性,表现力。 3.中景 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此种景别的人物占有空间的比例增大,观众能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并比较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神态表情,从而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情绪。在影视作品中是使用较多的基本景别。中景在主要表现人物的同时,也提供人一定的活动范围,如房间的一隅,院落的一角等。一部影视镜头的成功一与否,主要看中景的运用处理。红樱桃中很多场景的奥地利精心审慎设计,其中女主人公楚楚坦诚直白自己身世一场最突出。整场戏大多用了中景、大中景来拍摄。开始时楚楚用俄语讲述编造的故事后来,女教师要求她讲实情时,经历坎坷的楚楚再也编不下往,久积心头的悲痛、仇恨、哀怨齐涌心头,她转用母语动情地叙述起身世来。此时创作者用了一个近乎静止的中长镜头把人物难以觉察的细微表情正确鲜明地记录下来。观众也在不知不觉中和镜头视点合一,在情感上认同,进进,成为身临其境的体验者。 中景是集中拍摄事物的主体,如一幢大厦的主楼,会场的主席台;拍摄人物,则一般以腰部以上为界。 中景的间隔较全景近,所以对景物已不可能框住全体,只能有选择地拍摄主要部分,但画面会更饱满,人物更清楚(如图 6-4)。 4.近景 表现人物的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镜头。此种景别人像占据大部画面,环境变得零碎而模糊。观众已难于看全人物的动作,留意中心往往在人物的肖像和面部表情上。所以常用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心理活动,它的作用相当于文学作品吕的肖像描写,适宜于对人物音容笑貌、仪表神态、衣着衣饰的刻画,突出人物的神情和重要的动作,也可用来突出相当的景物,是影视作品中大量运用的景别。老井有一组旺泉婚后与喜凤的感情戏,都用近景加以精雕细刻。尤其是夫妻俩为自己儿子取名的场景,通过一个长达215英尺的镜头,把个具有生活本色的画面作了尽兴的渲染。 近景是拍摄景物中最活动、最出色的部分。如主席台上正在发言的代表,人物自胸部至头项的小半身(见图 6-5)。 中近景固然对景物作了取舍,但它舍往的是画面中比较次要的部分,而且除了动作外,已能看到人物的表情。它比较适应电视小屏幕的播放,也符合观众观看的间隔习惯,既看得清,又不会太逼近,可以轻松欣赏。因此,中近景在电视中,是使用最多的镜头景别。 5.特写 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位或有关物体、景致的细微特征的镜头。它是视距最近的一种景别,能把表现的对象从四周环境中夸大、突出出来,近使观众往留意某某关键性细节,诸如惊愕的眼睛、欲滴的泪水、颤抖的睫毛、抽搐的肌肉等等,造成强烈而清楚的视觉形象。当视距特近时,就称为大特写。特写镜头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先容人物,突出影片的主体形象;可以突出贯串的物体,如魂断蓝桥的吉祥物;可突出人物细致的表情或动作;可以反映特写环境,使某个物件含义深邃,如芙蓉镇中扫帚的三次特写:分立墙角的扫帚、渐渐靠拢的扫帚、并排合一的扫帚,写了两个扫街人相爱的独特经历;可作转换时空的手段;还可与其它景别镜头反复,使速度节奏加快,造成紧张激烈的气氛。特写镜头不宜尽不无节制的滥用,一般应和全景结合起来使用。 特写镜头像在一两米的近间隔观看那样拍摄被摄体的局部。如人的头、手,物体的细部(见图 6-6)。 特写画面是对被摄体某一部分的夸大。由于间隔近,画面清楚度高,鲜明突出,最能表现人物的感情和物体的材质细节。 特写画面由于排除了四周的景物,不能显示环境,在电视画面剪接中,特写是最轻易过渡的景别,不轻易产生跳动的不适感,因此经常用于场景的转换。 随着电视拍摄设备和技术的进步,特写镜头愈趋发展,如用微距技术拍摄的电子元件线路、用高速技术拍摄的水滴、用显微镜头拍摄的雪花等等。这些画面已提升了人的视力,扩大了视野,也有人将这些特别大的,以至有点夸张的特写镜头称为大特写。 景别的大小给观众提供的信息量也有大小之别。一般来说,景别越大,信息量也越大,眼睛观看的时间就需要越长。如一个全景可停留35秒让观众看,一个特写画面则只需停留2秒,但假如画面有活动的内容,就需要根据眼睛能看清的速度来决定镜头画面的是非。时间太短,画面会有一闪而过的感觉,看不清楚,时间太长,会觉得呆滞,不能吸引观众。所以,当您拍摄画面时,就要考虑每一个镜头在视觉上的需要,决定拍摄时间。 景别构图的大小是人们长期对画面欣赏习惯形成的,但并非一成不变的格式。例如:一座屋子对比它后面的远山是近景,对比它的烟囱就是全景;一个人的脸对比全身是特写,而他的眼睛对比脸又是更大的特写。拍摄过程中,还是要根据被摄体的活动表现,灵活把握。 拍摄间隔与画面变化的基本规律有两条 : (1)机位与被摄物间隔近,画面成像大;间隔远,画面成像小。 (2)机位与被摄物间隔近,摄像机镜头观察的范围小;间隔远,观察的范围大。 要改变画面的景别,除了改变机位与被摄物的间隔以外,还可以改变镜头的焦距来实现。 现在的摄像机都配备了变焦镜头。摄像时,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机上的推拉键改变。 改变镜头的焦距,摄取自己需要的画面。焦距越长,画面的景深越小。就是说:假如我们用长焦镜头往摄取远处的一个目标,由于间隔太远,被摄体以至更远的物体可能看不清,而且画面的层次感将降低。焦距与被摄画面的变化规律是: 镜头越长,景深越小,画面越平; 镜头越广角,景深越大,画面越立体。 所以,拍摄时,不要在一个机位拍同一物体的不同景别,这样镜头质量不高,又不能给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而应该勤跑动走位,选择最佳的方位,尽量用标准镜头在中焦间隔进行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眼观察的习惯,拍出来的画面也会比较理想。 本节思考与练习题 1.全景比中近景包括的范围大,看到的东西多,为什么反而用得少? 2.变焦镜头可以轻松地拍摄不同间隔的目标,为什么摄像时还要经常前后移动机位? 3.试用移动机位和推拉镜头各拍一纽相同景别的画面,对比摄像的效果。 6.2.2 拍摄方向与构图 摄影是以焦点成像为特点的,机位固定时,也是以一个视点透视画面的。因此,拍摄方向不同,直接导致摄像构图不同。摄影是以焦点成像为特点的,摄像在固定机位时,也是以一个视点透视画面的,因此,不同的拍摄方向,也会直接改变摄像构图。 拍摄方向,是指以被摄物为中心,在同一水平线高度对物体拍摄的方向。 面对被摄物,我们一般会从几种方向拍摄(见图6-7)。 常见的几种方向拍摄: 1.正面拍摄,也叫正向构图 主要体现庄重,规范,稳重。这点体现在客户关系上主要是我们给客户的印象是否专业,或者是否感觉专业?首先要给客户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可信赖的印象,所以我们的正面是要很好的展现出来。正面拍摄是把摄像机正对着被摄物拍摄,也叫正向构图。正面拍摄的特点:物体多在画面中心位置,画面往往对称稳定。表现物体庄重、规范;表现人物稳重端庄。所以,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或严厉的时政节目,播音员多采用正面拍摄出镜。 正面拍摄的缺点是画面变化少、平板,画面缺乏深度和立感。用于人物拍摄,严厉多于随和,迫近多于亲切(见图6-8)。 2.侧面拍摄 有利于表现层次,轮廓,线条等。在影视作品中,侧面镜头不宜过多使用,固然给观众以神秘感,但是无法眼神等交流,只是做补充。人都有猎奇心理,保持让客户对你有神秘感是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客户工作中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猜猜猜的低级游戏上。在某个关键时刻使用这招或许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是一定要留意使用频率和时空界定。 摄像机从侧面对物体进行拍摄。 特点:侧面拍摄物体,有利于表现物体的层次和轮廓。拍摄人物,有利于表现人的轮廓线条、身体姿势,如采用逆光拍摄,更可造成剪影式的效果。 缺点:侧面拍摄摄取的是物体或人的侧面,不是最具代表性的正面。假如长时间过多使用侧面镜头,会使观众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拍摄谈话对象,由于看不到眼神,更无法与观众交流,只能是作为正面拍摄的补充(见图6-9)。 为了兼顾正侧面的需要,电视摄像更多的是采用半侧面拍摄。 3.半侧面拍摄 大概在左右两面3060度的角度拍摄,有一定的纵深感,层次分明,显得立体饱满。这在客户关系上有一点吊胃口的意思,让客户保存一份遐想,每一次都留下一个小辫子,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捉住客户。 半侧面拍摄往往是前侧面拍摄。即在人或物前方左右两面3060 度的角度进行拍摄。 前侧面拍摄有正有侧,有一定的纵深感,形象较立体饱满,光线有明暗层次,是电视拍摄常会选择的方向(见图6-10)。 反过来,半侧面拍摄也可以从被摄物背面进行,半侧半背,如采用侧逆光,被摄的人或物更显得有棱有角,层次分明(见图6-11)。 4.背面拍摄 让人有联想的空间,和想要窥探的欲看,背面轻易引起猜疑。会给客户心理没底的感觉;但有时会有无声胜有声的美感,在客户关系中要视时机而行动. 摄像机从人或物体的背面方向拍摄(见图6-12)。 有些电视摄像著作以为:背面拍摄是较新的表现手法。实在,中国的表演艺术很早就知道背面的艺术魅力。中国的戏剧演员出场,经常背对观众、碎步出场。演员表演哭泣,也会以袖掩面,背向观众,以抽搞耸动的肩膀来表现。有动作、有内容的背面是很好的摄像素材。 1981年1月6日,西德总理施密特访问摩洛哥,会见摩洛哥国王之前不慎刷破了裤子。有个摄影记者留意到这一异常情况,从背面拍摄,摩洛哥国王的脸只占画面三分之一,而施密特的背景中,剐破的裤子中间的白色衬裤十分抢眼,照片以撕破的裤子刊登后,世界轰动。 从背向拍摄会场上整洁的背部,可以反映与会者的聚精会神。拍摄黄山挑夫的汗流泱背,可以表现这一行当的艰辛。即使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作,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背部也经常能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如始摄街头一群围观者的背部,观众脑海里马上会浮现一小问号:他们在看什么? 当然,背面拍摄不能多用,由于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方向拍摄,目的都是为了让观众看得更多、更清、更美,而背面拍摄显然不能达到这一终极目的。 本节思考与练习题 1.正才白和侧才自各有什么优缺点? 2.试拍摄一组背面镜头,并说明您要表现什么? 6.2.3 拍摄高度与画面特点 拍摄角度技巧不同的角度拍摄出不同的内涵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 台式电脑但是一部电影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然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摄(水平方向拍摄)、仰摄(由下往上拍摄)、俯摄(由上往下拍摄)。 拍摄高度,是指在间隔、方向不变的条件下,镜头平视、仰视、或俯视被摄物进行拍摄(见图6-13)。 1.平视拍摄摄像机镜头在与被摄物基本水平的高度进行拍摄。简称平拍 平方向拍摄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假如被拍摄的主角的高度根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假如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当我们扛机在肩,通过摄像机寻像器观察被摄物时,镜头就如同我们用眼睛直视被摄物,拍出的画面透视效果与人眼看到的一样正常,所见即所得。因此,平拍的画面生活气味特别浓郁、特别平易近人(见图6-14)。 平拍的镜头平凡,但也平常,固然用途广泛,但用多了,也缺乏新意。为了丰富画面,可以采用仰角或俯角拍摄。 2.仰角拍摄 由下往上拍摄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同一种事物,由于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看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假如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往拍摄。用这种方法往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宏伟高大。 拍摄人物的近间隔特写画面时,拍摄角度的不同,可以替这些人物的神情带来重大的变化。假如用低方位向上拍摄,可以进步此人威武、高大的形象。会使主角的地位更好地突现出来。假如把摄像机架得够低,镜头更为朝上,会使此人更具威慑力,甚至主角人物说的话也会增加分量。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有压迫感,特别是近间隔镜头,表现地尤为强猎冬人物再稍微低头,甚至有些威胁感。在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留意,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由于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在分歧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这种效果切记不要滥用,偶然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假如运用过多过滥,效果会适得其反。但有时拍摄者就是利用这种变形夸张手法,从而达到非凡的视觉效果。 3.俯角拍摄 摄像机高于被摄物,自上而下拍摄,简称俯拍。 从上往下拍摄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用来显示某个场景。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轻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假如从较高的地方向下俯摄,就可以完整地展现从近景到远景的所有画面,给人以辽阔宽广的感觉。采用高机位,大俯视角度拍摄就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有时可以使画面中的主体具有戏剧化。同仰摄的效果相反,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假如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间隔特写,有时会带点藐视的味道,这一点要留意;假如你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孤单。 俯拍最易观察事物的全貌。老经验的摄像师每到一景点往往首先察看四周的山冈、建筑、树木,选择可以进行俯拍的制高点,就是由于高点是俯角拍摄、交代全景的较佳位置(见图616)。 俯拍画面开阔,画面中的人物就显得渺小,近拍甚至会显得猥琐,所以一般不宜近拍人物,除了对罪犯等特殊的对象(图6-17俯仰和平拍人面的效果比较)。 拍镜头与地平面的夹角越大,越易于表现大地的平面外形。一些具有图案美的画面,如农村碧绿如毯的田野、城市纵横的街道、团体操或舞蹈绚丽多变的场面等等。 大俯大仰,是异于常规的视角,会给观众带来新奇的感觉。所以摄像师往往不惜翻山越岭、爬树上房,或者跪卧匍伏,钻沟挖洞,为的就是寻求新的一瞥。 俯拍的角度假如与地平面垂直或接近垂直,就成了顶拍(见图6-18)。 顶拍经常是在一些高层建筑或者高山上拍摄,甚至利用飞机或气球进行航拍。顶拍俯瞰大地,邀游九天,气势恢弘,随着航空条件的改善和价格降低,航拍的画面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物视角的拍摄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凡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往拍摄。如:一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摄,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度往仰摄。 再如,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要表现他看来到他眼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应降低高度(与蹲着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往俯摄来人的脚部,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行仰摄,最后到达脸部,而不能往直接平摄,这样才符合常理。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角。用远摄或广角的拍摄方式从高处以高角度进行拍摄,可以增加片中观看者与下面场景的间隔。 6.2.4 多机位拍摄 多机位拍摄多用于“电视栏目”录影;“晚会节目”拍摄;“电视情景剧”的拍摄,特点就是多机位同时记录,通过切换台进行现场切换。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开始使用多台摄影(像)机同时拍摄。例如一台摄影(像)机拍摄全景推至中景,而同时另一台摄影(像)机拍摄高角度固定镜头。多机位拍摄通常使用于体育赛事现场直播以及一些在录影棚中摄制的娱乐节目和脱口秀等。在这些节目中,导播坐在控制室内,从监视器上观看各个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并同时挑选可以播放或录制的内容。 多机拍摄是指对同一题材、同一节目,同时使用多部摄像机进行拍摄。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摄像往往不仅仅用一台单机拍摄,双机拍摄、多机拍摄的节目会越来越多。摄像师在这些场合再也不是单兵作战,而要讲究团队合作,配合默契。 1.双机拍摄 双机拍摄经常用于拍摄访谈节目。 将主持人(记者)与被访者安排成侧身对坐的位置,两台摄像机 则交叉分别斜对一人,但要留意两 台机与被拍摄对象的间隔是不相等的,应该摆成一个不等边四边形的格式(见图6-19)。 主要的一台机(1号和应在近间隔对被访者,由于被访者是节目的主角,这台机的录制一般不能停顿,以免遗漏采访的内容。另一台机(2号机)是副机。它的作用比较灵活,一是长焦距拍摄主持人的问话,倾听被访者的神情、反应;另一方面可以用广 角镜拍摄两人访谈的中景,甚至连主机也可以全景包进往。因此这台机的间隔较远。一些不能中断的访谈节目,或者当主机换装电池、磁带时,副机也可以用摇、移等方式拍摄相关的环境事物。 例如采访一个养鸡专业户,在他先容鸡场情况时,副机就可拍摄鸡场的设施,鸡群觅食的场景。 假如访谈是三人或更多的人,在主机移动跟拍谈话者时,副机就可用中景过渡,避免移机时的画面中断。 在外景拍活动情节,双机拍摄还能节省时间,多方面多角度地拍摄。例如拍摄乘车或划船,双机拍摄就可以分工合作。 一台机上车或下船随车船拍摄,另一台机在路旁也可以在另一台车作跟随拍摄,不过这种双机拍摄要留意不要把另一台机收进镜头,以免编辑时影响节目的纪实性。 双机拍摄除了可以节省时间外,更重要的是能同时从两方面拍摄,避免了单机拍摄单一角度、顾此失彼、甚至要被拍摄者重演的弊病,拍摄效果会更加自然逼真。 2.多机拍摄 采用三台以上的摄像机同时进行拍摄,叫做多机拍摄。 多机拍摄的对象往往是一些重要的事件活动,大型的庆典、表演,这些节目场面大、范围广,参与人数也往往很多,所以单机不可能全面反映这些场面,如遇上情况不熟悉的时候,更会挂一漏万,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这种节目需要多机拍摄。 3.固定场合的多机拍摄 在固定场合进行多机拍摄,机位也有一套相对固定的位置,试以拍摄舞台演出为例(见图1号机620)。 镜头对着舞台,一般机位从左到右排列,左为1号机,2号机在中间,右边是3号机。 这是按照观众在舞台前方观看节目需要设置的。三台机中,2号机居中负责全景拍摄,所以一般距拍摄对象较远,反映舞台只能用中景拍摄,偶然可用近景拍摄台下的观众。除了间隔远,这台机的机位还要架得比较高,一些大的场面,经常需要搭起高台来放机。 1号机和3号机分别交叉拍摄舞台的右面和左面。这两台机与舞台的间隔也不一定是相等的。图例中,舞台左角是主持人席,常需要拍近景或特写,所以1号机位稍为靠前,可随时直线拍摄主持人;也可以反过来拍摄观众反应镜头。2号机稍靠后,可拍较大的场面。1号机横拍观众席时,也不会造成镜头相对的场面。 有时,为了拍摄一些细节,导演还会派出一台游动机,随时拍摄一些台前幕后的细节。在一些对抗性的球类比赛,有时会在天棚设一台机,俯瞰比赛场地,让观众看清比赛的球路和球员的奔跑路线。多机拍摄的用机数目和机位要看节目需要而定。 4.特殊场地的多机拍摄 体育比赛最需要多机拍摄,场地也往往比较特殊。如长途的马拉松比赛、划船比赛、赛车运动、登山运动,都是地形复杂,场面紧张、条件复杂的对象,多机拍摄要事先摸清情况,周密设计机位。 以拍赛车拉力赛为例,全程上百公里或更远的比赛场,需要设置上十台的摄像机拍摄。比赛的出发点、途中的转折点、困难点、特别的地形障碍、终点,都应预先实地勘察,选好机位。 机位的选择像拍摄所有运动场面一样,一般要选在迎着比赛进行的方向,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拍摄,不至于比赛者在你眼前一闪而过。假如地形复杂,路径弯曲,就要先选择一些制高点或转弯位,争取较宽广的视野,以利拍摄。还要留意多机位的轴向,拍些能与邻边机位衔接的过渡镜头,保证画面能让导演和编辑顺畅编辑。总之,多机拍摄的目的是为了更全面、更真实、更及时地拍摄报道,而要保证多机拍摄的质量,同一指挥调度,相互积极配合是条件。 5.现场直播 目前,电视需要进行现场直播的活动,无一例外都是重大的活动,所以也必然要动用多机拍摄。 现场直播由于是直接播出,拍摄差错不可能修正,摄像机定位更需要周密考虑,但由于现场直播情况复杂,变化万千,播出时仍会出现各种题目,摄像师进行现场直播拍摄,应该留意几个题目。 (1)播前尽可能熟悉情况、地形、全场的机位, 最少熟悉邻近的机位;有节目串连单的要熟读串连单,特别要对自己负责拍摄的场次了然于胸,及时做好开机预备。 (2)拍摄时,镜头要比平时更正确、稳定,当显示本机镜头正被选播,摄像机的红灯亮着时,不能随便乱晃乱推拉镜头。 (3)积极主动抓拍好的镜头画面,供导演选用。 (4)不但要服从导演的同一指挥用机,还要随时用摄像机的镜头和发话器,向导演反映本机位的情况,供导演决定,做好导演的眼睛和耳朵。 (5)多机拍摄现场直播节目,能发挥电视真实、及时、全方位、多渠道的传播效果,这是其他传媒无可相比的,也是电视拍摄制作的最高境界。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节目采用多机拍摄现场直播。 本节思考与练习题 1.解释一般演出场面,为何最少要设三台机,左右1、3两台机为何要交叉拍摄。 2.假设一个活动场面,试按现场直播的要求布置多机拍摄机位,并检验机位对场地覆盖是否完全、有效。 本章思考与练习题 1.拍摄一个新闻节目,讨论分析镜头的景别、高低、方向。 2.用双机拍摄一个访谈节目,并利用双机的不同机位,丰富节目画面。 6.3.5 变焦距推拉镜头与移动机位推拉镜头的不同 从画面变化的运动特点和形式上来看,变焦距推拉镜头与移动机位的推拉镜头有着相似之处。比如说:第一,两种推拉,都引起了景别的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是连续的而不是跳跃的,是递进的而不是无序的。第二,被摄主体由于镜头的推拉,或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都表现出一种接近或阔别的视觉效果。 特别是有些角度变化不大,推拉速度平衡而均匀的变焦距推拉,与移动机位推拉的画面效果极其相似,不仔细观察,很难分辨出到底是用哪种方法完成的。因此,有的人就把这两种推拉混淆起来,以为它们的造型效果是完全一样的。这种将变焦距推拉等同于移动推拉的熟悉,是一种模糊的熟悉。事实上,变焦距镜头在技术上和美学上有着自己丰富的内涵,与移动机位推拉镜头相比,有着不同的现实依据,呈现的是一种不同的画面造型效果。 (1)视角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的视角变化了,移动机位推镜头的视角没有变化。 (2)视距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的视距没有变化,移动机位推镜头的视距变化了。 (3)景深方面:变焦距推镜头由于焦距的变化,画面景深发生了变化,移动机位推镜头的焦距固定,景深没有明显变化。 (4)变焦距推镜头是通过视角的收缩,达到画面景别的变化,其落幅画面仅是起幅画面中某个局部的放大,没有新的画面形象和内容;移动机位推镜头则是通过机位向前运动,形成画面景别的变化,随着机位向前,视觉空间会出现新的形象和内容。 正确熟悉这两种镜头的异同和造型特点,有助于我们在电视摄像实践中对其正确地把握和运用。 摄像机常见术语 1、AF:Auto Focus 自动对焦 2、AE:Auto Expose 自动曝光效果 3、AGC:Auto gain contraol 自动亮度增益 4、AWB (Auto White Balance) 自动白平衡 5、CCD (Charged Coupled Device) 光电荷半导体 6、Program AE 自动程式曝光 7、拍照功能: (Photo) 8、片断摄影: 9、*功能: 10、日期时间显示: 11、焦距调整: 12、手振补偿: 13、亮度补偿: 14、白平衡: 15、数码放大:(digital Zoom) 16、影像播出殊效: 17、画面转换效果: 术语与解释: 1、AF:Auto Focus 自动对焦 目前所有的家用摄录影机,都具有此项功能,它是以红外线测距的方式来完成对焦的动作。装置在镜头内下方的一组红外线发射器,当镜头对准目标时,红外线也同时感应到与目标间的间隔,同时驱动调焦机构进行对焦动作*留意事项* # 以拍摄主体在画面正中心为对焦的点。 # 避免拍摄主体前有走动的物体影响红外线测距 # 如无法避免请改以手动对焦。 # 玻璃窗前拍摄请贴紧玻璃拍摄,如情况不答应,也请改用手动对焦 2、AE:Auto Expose 自动曝光效果 内建的自动光圈控制程式,摄影机本身针对不同光线下,自动调校拍摄时所需之光圈大小以配合,拍摄者只需对准目标拍摄即可。 #一般可自动手动切换,顺光下以自动模式逆光下可切换成手动调整。 3、AGC:Auto gain contraol 自动亮度增益 当全自动拍摄时,机体内感应到光线不足时,便启动此一装置,以电子式提升画面的亮度。 #内建式不需切换。 4、AWB (Auto White Balance) 自动白平衡 摄影机的白平衡主要是针对不同光源下,CCD校正颜色的依据,一般都设定在自动的位置。有的机种也可针对, 如阳光、夕阳、阴天、灯泡做手动的调整。 #建议平常最好设定在全自动,室内拍摄时假如感觉偏黄,可切换到灯泡位置。 5、CCD (Charged Coupled Device) 光电荷半导体 它是摄影机的灵魂,镜头聚光后射向三菱镜,将RGB分色后再将三原色交由CCD转换成电子讯号,经变频后传送到磁头。 CCD有大小及画素之分,有1/2 、1/3、 1/4寸,画素从27万到67万。 #体积越小画素需越高,由于CCD小聚光点也小,假如画素密度不够,解像度就差。如1/4寸CCD画素为57万有效画素只有32万。而1/3寸CCD画素为41万有效图素为33万。 6、Program AE 自动程式曝光 内建的自动拍摄程式,使用时只要切到与拍摄当时相同情境的功能上,摄影机本身即依设计针对不同情境下最佳拍摄模式,自动调校快门速度、光圈以配合,拍摄者只需对准目标拍摄即可。 一般常见有*运动模式*人像模式*夜景模式*舞台模式*等,各厂设计有所不同。 7、拍照功能: (Photo) 就是目前DV普遍具备的数位静止画功能。 8、片断摄影: 一般这项设定运用在拍摄静止的物体或照片,一次片断约五秒,也就是按下录影键后五秒自动暂停录影。 9、*功能: 如同一般照相机的十五秒延迟拍摄。 10、日期时间显示: 拍摄时假如要加上日期或时间按下此功能就对了 11、焦距调整: 要手动对焦时按下此功能就可解除自动对焦。 12、手振补偿: 减轻因手持摄影机所产生的画面震动,一般是以电子式补偿,所以会牺牲一些画质,假如用三角架拍摄时请务必解除此 功能。 13、亮度补偿: 当自动光圈调整得不理想时,运用此功能可改由手动来调整亮度。 14、白平衡: 也有以色温度来表示,请参照上列AWB项目。 15、数码放大:(digital Zoom) 目前大部份的摄象机都有此功能,一般有两段式的设定如:20倍或100倍,使用时只能择一使用。 16、影像播出殊效: 有些DV有内建影像的殊效如:油画、负片、马赛克、格放.等。增添画面更生动有趣,切记勿滥用以免画蛇添足。 17、画面转换效果: 片断与片断间画面的变换殊效如: 拉窗廉、上下替换、溶进.等。 1. 什么是CCD摄像机? CCD是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的缩写,它是一种半导体成像器件,因而具有灵敏度高、抗强光、畸变小、体积小、寿命长、抗震动等优点。 2. CCD摄像机的工作方式 被摄物体的图像经过镜头聚焦至CCD芯片上,CCD根据光的强弱积累相应比例的电荷,各个像素积累的电荷在视频时序的控制下,逐点外移,经滤波、放大处理后,形成视频信号输出。视频信号连接到监视器或电视机的视频输进端便可以看到与原始图像相同的视频图像。 3. 分辨率的选择 评估摄像机分辨率的指标是水平分辨率,其单位为线对,即成像后可以分辨的黑白线对的数目。常用的黑白摄像机的分辨率一般为380-600,彩色为380-480,其数值越大成像越清楚。一般的监视场合,用400线左右的黑白摄像机就可以满足要求。而对于医疗、图像处理等特殊场合,用600线的摄像性能得到更清楚的图像。 4. 成像灵敏度 通常用最低环境照度要求来表明摄像机灵敏度,黑白摄像机的灵敏度大约是0.02-0.5Lux(勒克斯),彩色摄像机多在1Lux以上。0.1Lux的摄像机用于普通的监视场合;在夜间使用或环境光线较弱时,推荐使用0.02Lux的摄像机。与近红外灯配合使用时,也必须使用低照度的摄像机。另外摄像的灵敏度还与镜头有关,0.97Lux/F0.75相当于2.5Lux/F1.2相当于3.4Lux/F1. 参考环境照度: 夏日阳光下 Lux 阴天室外 Lux 电视台演播室 1000Lux 距60W台灯60cm桌面 300Lux 室内日光灯 100Lux 黄昏室内 10Lux 20cm处烛光 10-15Lux 夜间路灯 0.1Lux 5. 电子快门 电子快门的时间在1/50-1/秒之间,摄像机的电子快门一般设置为自动电子快门方式,可根据环境的亮暗自动调节快门时间,得到清楚的图像。有些摄像机答应用户自行手动调节快门时间,以适应某些特殊应用场合。 6. 外同步与外触发 外同步是指不同的视频设备之间用同一同步信号来保证视频信号的同步,它可保证不同的设备输出的视频信号具有相同的帧、行的起止时间。为了实现外同步,需要给摄像机输进一个复合同步信号(C-sync)或复合视频信号。外同步并不能保证用户从指定时刻得到完整的连续的一帧图像,要实现这种功能,必须使用一些特殊的具有外触发功能的摄像机。 7. 光谱响应特性 CCD器件由硅材料制成,对近红外比较敏感,光谱响应可延伸至1.0um左右。其响应峰值为绿光(550nm),分布曲线如右图所示。夜间隐蔽监视时,可以用近红外灯照明,人眼看不清环境情况,在监视器上却可以清楚成像。由于CCD传感器表面有一层吸收紫外的透明电极,所以CCD对紫外不敏感。彩色摄像机的成像单元上有红、绿、兰三色滤光条,所以彩色摄像机对红外、紫外均不敏感。 8. CCD芯片的尺寸 CCD的成像尺寸常用的有1/2、1/3等,成像尺寸越小的摄像机的体积可以做得更小些。在相同的光学镜头下,成像尺寸越大,视场角越大。 芯片规格 成像面大小(宽X高) 对角线 1/2 6.4x4.8mm 8mm 1/3 4.8x3.6mm 6mm 背光补偿 能提供在非常强的背景光线前面目标的理想的曝光,无论主要的目标移到中间、上下左右或者荧幕的任一位置。一个不具有超强动态特色的普通摄像机只有如1/60秒的快门速度和F2.0的光圈的选择,然而一个主要目标后面的非常亮的背景或一个点光源是不可避免的,摄像机将取得所有近来光线的均匀值并决定曝光的等级,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由于当快门速度增加的时候,光圈会被封闭导致主要目标变得太黑而不被看见。为了克服这个题目,一种称为背光补偿的方法通过加权的区域理论被广泛使用在多数摄像机上。影像首先被分割成7块或6个区域(两个区域是重复的),每个区域都可以独立加权计算曝光等级,例如中间部分就可以加到其余区块的9倍,因此一个在画面中间位移动存储置的目标可以被看得非常清楚,由于曝光主要是参照中间区域的光线等级进行计算。然而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假如主要目标从中闲移动到画面的上下左右位置,目标会变得非常黑,由于现在它不被区别开来已经不被加权。 摄像机照度知识何谓照度?照度(LUX)数值达到多少为低照度?多少数值能适应摄取影像的四周环境? 照度是反映光照强度的一种单位,其物理意义是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照度的单位是每平方米的流明(Lm)数,也叫做勒克斯(Lux): 1Lux=1Lm/平方米上式中,Lm是光通量的单位,其定义是纯铂在熔化温度(约1770)时,其1/60平方米的表面面积于1球面度的立体角内所辐射的光量。 为了对照度的量有一个感性的熟悉,下面举一例进行计算,一只100W的白炽灯,其发出的总光通量约为1200Lm,若假定该光通量均匀地分布在一半球面上,则距该光源1m和5m处的光照度值可分别按下列步骤求得: 半径为1m的半球面积为212=6.28平方米 距光源1m处的光照度值为: 1200Lm/6.28平方米=191Lux同理、半径为5m的半球面积为:252=157平方米 距光源5m处的光照度值为: 1200Lm/157平方米=7.64Lux 可见,从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度是遵守平方反比律的。 1LUX大约即是1烛光在1米间隔的照度,我们在摄像机参数规格中常见的最低照度(MINIMUM.ILLUMINATION),表示该摄像机只需在所标示的LUX数值下,即能获取清楚的影像画面,此数值越小越好,说明CCD的灵敏度越高。同样条件下,黑白摄像机所需的照度远比尚须处理色彩浓度的彩色摄像机要低10倍。 一般情况:夏日阳光下为100,000LUX;阴天室外为LUX;室内日光灯为100LUX;距60W台灯60CM桌*?300LUX;电视台演播室为1000LUX;黄昏室内为10LUX;夜间路灯为0.1LUX;烛光(20CM远处)1015LUX。 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是摄像机的一个极重要的概念。所谓白平衡,就是摄像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朝阳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长大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但是,作为摄像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摄像机彩色还原失真:具体到拍摄白色物体的时候就表现为或者偏蓝,或者偏红,从而造成整个拍摄的图像彩色失真。如图所示。 上图中中间的图像彩色还原是正常的,而右侧的图像明显偏蓝,左侧图像则偏红,因此左侧及右侧的图像都为白平衡不正常的图像为了了解白平衡,就必须了解另一个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表示色彩。当物体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发出一定的光线,此光线不仅含有亮度的成份,更含有颜色的成份,而温度越高,蓝色的成份越多,图像就会偏蓝;相反,温度越低,红色的成份就越多,图像就会偏红。因此,假如照射物体的光线发生了变化,那么其反映出的色彩也会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反映到摄像机里,就会产生在不同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的现象。下面的表格显示了一些光线下的色温情况。 光源 色温() 烛炬 2000 钨丝灯 2500-3200 碳棒灯 4000-5500 荧光灯 4500-6500 日光(均匀) 5400 有哉轨气下的日光 6500-7000 阴天的日光 - 从上表可见,不同光线下色温相差十分悬殊,造成摄像机在不同的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为解决这个题目,摄像机都具有白平衡校正功能,对不同的色温进行补偿,从而真实地还原拍摄物体的色彩。 摄像机的白平衡功能分两种:自动白平衡及手动白平衡功能。自动白平衡是摄像性能够根据拍摄的光线条件在一定色温范围内自动地进行白平衡校正而不需要干预,其能够自动校正的色温范围大约在2500K-7000K之间,超过此范围,摄像机将无法进行自动校正而造成拍摄画面色彩失真,此时就应当使用手动白平衡功能进行白平衡的校正。 什么是光学变焦(多图) 要点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一些镜头越长的数码相机,内部的镜片和感光器移动空间更大,所以变焦倍数也更大。我们看到市面上的一些超薄型数码相机,一般没有光学变焦功能,由于其机身内根部不答应感光器件的移动,而像索尼F828、富士S7000这些“长镜头”的数码相机,光学变焦功能达到5、6倍。 具体 光学变焦英文名称为Optical Zoom,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方式与传统35mm相机差未几,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在买数码相机的时候,很多用户都会问,什么是数码变焦,什么是光学变焦,下面,我们就用图示来解释一下。 光学变焦是通过镜头、物体和焦点三方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当成像面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时候,如下图,视觉和焦距就会发生变化,更远的景物变得更清楚,让人感觉像物体递进的感觉。 显而易见,要改变视角必然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变镜头的焦距。用摄影的话来说,这就是光学变焦。通过改变变焦镜头中的各镜片的相对位置来改变镜头的焦距。另一种就是改变成像面的大小,即成像面的对角线是非在目前的数码摄影中,这就叫做数码变焦。实际上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只是通过改变成像面对角线的角度来改变视角,从而产生了“相当于”镜头焦距变化的效果。 所以我们看到,一些镜头越长的数码相机,内部的镜片和感光器移动空间更大,所以变焦倍数也更大。我们看到市面上的一些超薄型数码相机,一般没有光学变焦功能,由于其机身内根部不答应感光器件的移动,而像索尼F828、富士S7000这些“长镜头”的数码相机,光学变焦功能达到5、6倍。 如今的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大多在2倍5倍之间,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体拉近至5-3米近;也有一些数码相机拥有10倍的光学变焦效果。家用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在10倍22倍,能比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东西。使用增倍镜能够增大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假如光学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距镜,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由原来的1倍、2倍、3倍、4倍变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镜的倍数和光学变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对接新三板公司股权收购、处置与退出协议
- 2025医疗器械采购协议
- 2025年中国干鞋器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2025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产品交易合同》
- 2025年知识产权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重庆市标准汽车买卖合同
- 2025湖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租赁合同样本
- 2025年中国复合门和窗户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2025年货运驾驶员试卷及答案
- 光伏产业硅料购销合同及产业合作框架协议
- QGDW11451-2015架空输电线路标识及安装规范
- 数字化陶瓷设计技术-洞察阐释
- 公安计算机试题及答案
- T/CAQI 183-2021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技术规范
- 舞龙舞狮二级裁判员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
- 9.《复活(节选)》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2025-2030中国成品润滑剂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课件-土地利用与建设规范》
- 保密警示教育典型泄密案例教育学习
- GB/T 45451.1-2025包装塑料桶第1部分:公称容量为113.6 L至220 L的可拆盖(开口)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