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两首 (2).doc_第1页
4古诗两首 (2).doc_第2页
4古诗两首 (2).doc_第3页
4古诗两首 (2).doc_第4页
4古诗两首 (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内容,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 1 教学挂图、活动小黑板2 录音机、多媒体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活动方案】活动一:知诗音。1自由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识记生字“涕、巫、洛”。2组内按序号轮读古诗,读出全诗的韵味。3. 展示朗读。注意读准蓟(j)北、妻子(z)这两个词哟!活动二:明诗意。1轻声读古诗,结合文中插图,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剑外:剑门关外。 妻子:老婆孩子。漫卷:胡乱地卷起。 青春:春天,指美好的春光。2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讨论不明白的地方。3全班交流。活动三:悟诗情。1诵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诗人闻听官军收复失地的心情?由此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2小组交流思考题,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各组汇报,展示朗读。【检测反馈】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展开想象,描绘杜甫欣喜若狂的样子。 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到了唐代,中国古典诗歌更是达到了创作的顶峰。唐代诗坛可谓群星闪烁,杜甫则是唐代诗坛一颗耀眼的巨星。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去感受一位苦难诗人、人民诗人、伟大诗人杜甫一次愉悦的心理历程。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初读全诗,知诗音。1自由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识记生字“涕、巫、洛”。点拨:同学们,后人评价这首诗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也”你怎么理解这个“快”字的?(轻快、欢快、愉快、快乐)杜甫的一生饱受灾难,苦多乐少,他的诗以深沉、凝重、愁苦为主要特色极少有如此欢快之作。在杜甫的诗篇中,记录老百姓疾苦的诗句随处可见,而且字字句句触目惊心。请看屏幕:(出示投影)两京三十口,虽在命如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 组内按序号轮读古诗,读出全诗的韵味。3. 展示朗读。二、再读全诗明诗意同学们,52岁的杜甫朝也盼、夜也盼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的到来,诗人能不欣喜若狂吗?1.轻声读古诗,结合文中插图,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讨论不明白的地方。(一)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外。 初闻:第一次听到涕:眼泪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剑南一带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这一喜讯,我止不住热泪滚滚沾满了衣裳。(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回头看 妻子:老婆孩子。漫卷: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欢喜得快要发狂回头看看妻子和儿女,他们脸上的愁云已经一扫而光,胡乱地卷诗书,我欣喜得简直就要发狂。(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大好晴天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畅饮美酒。青春:春天,指美好的春光。 还乡:重返故乡在大好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四)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就直接奔向故乡洛阳了。小组内互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齐读全诗三、想象感悟诗情1诵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诗人闻听官军收复失地的心情? 由此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2小组交流思考题,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安史之乱”,2600多个日日夜夜呀,杜甫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早日结束漂泊的生活,重返故乡。盼呀盼呀,他盼得头发都白了。那一天,他突然听到了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胜利喜讯。杜甫回想这八年来的种种艰辛,不禁喜从悲中来,所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读出诗人的狂态)(指导朗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你的喜悦、豪迈写在脸上,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巴峡、巫峡是诗人的必经之路,襄阳是杜甫的原籍,洛阳则是他的故乡,诗人人在梓州,心已经到了洛阳,诗人一口气列了四个地名,他的心早已沿着这条线飞走了。同学们,此时此刻,千里迢迢迢算不了什么,千山万水算不了什么,在诗人眼里故乡就在眼前,美景就在眼前,洛阳就在眼前,让我们一同感受归心似箭的诗人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这一句)四、课堂作业:1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展开想象,描绘杜甫欣喜若狂的样子。 4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 1挂图。2活动小黑板、录音机。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活动方案】活动一:初读全诗,感受诗意。1自读全诗,想想意思。2组内交流诗意,提出不理解的字词。3全班交流。说意思读诗句质疑活动二:再读全诗,体会情感。1再读这首诗,思考: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小组讨论思考题,感情朗读全诗。3各组汇报,展示朗读。活动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1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想想意思。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将晓:天将要亮。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2小组讨论、比较这首诗与示儿的异同。3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检测反馈】默写示儿。 , 。 , 。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题:示儿)2示儿这首诗是陆游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告诉儿子,示:告诉)二、初读全诗,感受诗意。1自读全诗,想想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们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组内交流诗意,提出不理解的字词。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小组合作交流: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3.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说时注意以诗人的口气与感情.三、再读全诗,体会情感。1再读这首诗,思考: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小组讨论思考题,感情朗读全诗。点拨:这首诗写出了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尽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还是嘱咐儿了在他死后,把收复中原的消息告诉他。这种矛盾说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看不到祖国统一死不甘心、死不瞑目的爱国热情。)3.反复吟诵,读出感情。请同学们带着作者看不到祖国统一,无限牵挂之情诵读这首诗,让我们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1阅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想想意思。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将晓:天将要亮。 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2小组讨论、比较这首诗与示儿的异同。3全班交流,感情朗读。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看能不能背下来呢?五、课堂作业。默写示儿。 , 。 , 。板书设计:示儿陆游收复失地统一祖国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 品读课文,体会肖邦离开祖国的背景和情感。【活动方案】活动一:感受“被迫离开”1. 自读第1自然段,思考:肖邦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圈划出关键词句,细细品读。)2. 小组交流:结合关键词句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3. 全班展示。活动二:品味“依依惜别”1.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这段写了哪三个告别的场景?(用小标题概括) 用动情的朗读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吧!哪一个场景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细细品读。2. 组内交流。3. 全班展示。【检测反馈】 选择一个动人的告别场景背下来。一、 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肖邦是个什么人?文中写了他的哪些事迹吗?2、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穿越历史的长河,走进肖邦,感受肖邦。二、精读课文,感悟思想感受“被迫离开”1、说说肖邦离国的原因。(老师视学生回答情况再适当补充资料介绍当时背景) 2、指导读好并让学生进行评价。品味“深情送别”1、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第2节,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练习用小标题概括。 2、展示交流时,相机以下出示重点句子 (1)“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小标题:忍痛离国) (2)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送上祖国的泥土,深情的对肖邦说你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吗?再读老师的话。 3、指名读,分角色读老师的话及肖邦的表现。 4、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8、小练笔交流。完成检测反馈当堂抽背,发现问题,及时指正。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 (第三课时 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品读课文,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情感。【活动方案】 活动一:品读“日夜思念”1. 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肖邦用怎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日夜思念”?圈划出关键词句,甚至是标点,反复地读一读,细细体会。 联系上下文和肖邦的内心情感。如果让你给革命练习曲填上歌词,你会写什么呢? 2. 小组交流:读读所画词句,谈谈感受。 派代表读读所填的革命练习曲的歌词。 3. 全班展示。活动二:体会“至死不忘”1. 默读课文56自然段,思考: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2. 讨论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3. 全班展示。【检测反馈】读句子,回答问题。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1. 肖邦在“弥留之际”还有这样的愿望,说明了什么? 2. 此时你的脑海中会闪过哪句名言呢? 导入新课:1、根据小标题,抽背。 咏唱送别曲 老师的叮嘱 赠送银杯2、过渡:在国外的肖邦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二、继续精读,感悟思想1. 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讨论: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练习填词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2.文中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a.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b.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c.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d.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3、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1)什么叫“弥留之际”?(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4、引读第6自然段。(1)理解“与世长辞”。(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完成检测反馈当堂抽背,发现问题,及时指正。7 船长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概括段落大意。教学准备:1、搜集作者雨果的生平及写作资料。2、了解课文背景。3、投影、挂图。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了解作者,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作者。1. 自读 “作家卡片”,了解雨果。2. 全班交流。活动二:通读课文。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合作学习: 读准并理解下列词语: 薄雾 舰桥 大副 诺曼底 阴森可怖 履行 秩序 哭泣 玛丽号 井然有序 组内轮读生词, 识记字形。3汇报展示。活动三:理清脉络。1.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遇险)( )( )2. 组内交流:结合主要事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3. 指定小组重点汇报。【检测反馈】1. 听写词语。(看谁写得正确美观哟!) 2.船长作者是 , 国伟大的作家,被称为 。代表作有 、 。一、激趣质疑。1、“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现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你了解雨果吗?(交流雨果资料)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船长。二、学生进入活动一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如:船长是谁?写了他的什么事?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2、学生自读 “作家卡片”,了解雨果。3、全班交流。三、学生进入活动二1、自读生字词,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2、汇报展示(注意引导点评)调遣:调派、差遣。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井然有序: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3、齐读。四、质疑: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遇险)(自救)(殉职)五、检测反馈当堂批改,及时发现问题,当堂评讲。14 安塞腰鼓把短句补充完整,问题就迎刃而解喽! 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活动方案】活动一:学生字,解词语。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在文中划出生词。理解词语。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展示。活动二:读课文,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完成:按照“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用“”标出。课文重点写的哪部分?2组内交流。3班级交流。 活动三:抓线索,明结构。1 朗读517自然段,思考:“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的?“好”体现在哪四个方面?把短句补充完整,问题就迎刃而解喽!2 小组交流。好在有 的舞蹈场面 ; 好在有 的鼓声;好在有 的击鼓后生; 好在有 的舞姿。3 班级交流。【检测反馈】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骤雨(zu zhu) 戛然而止( ji) 耳畔(pn bn)战栗(l s) 愈捶愈烈(chu cu) 枣树(zho zo)一、导语新课: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二、学生字,解词语。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在文中划出生词。理解词语。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展示。三、读课文,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完成:按照“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用“”标出。第一至四自然段,写鼓响前的静,用寥寥几笔描述了一群茂腾腾、朴实、沉稳而安静的后生。第五至十七自然段,写腰鼓表演时的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第十八至四二十自然段,描写了鼓声停止后的寂静。课文重点写的哪部分?(第二部分)2组内交流。3班级交流。 四、抓线索,明结构。(本文的“腰鼓表演”主体部分可分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是围绕“好一个安塞腰鼓”来描述的。那到底好在哪儿?看文中如何描述的。)1.朗读517自然段,思考:“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的?“好”体现在哪四个方面?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变幻的舞姿。4 小组交流。5 班级交流。【检测反馈】 当堂完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4 安塞腰鼓把短句补充完整,问题就迎刃而解喽! 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放的性格。2体会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活动方案】活动一:感受蓄而待发的后生美。1自由朗读14自然段,思考:腰鼓表演就要开始了,我看到了什么?从“茂腾腾、朴实、沉稳而安静”这些词中读出了什么?把感受写下来。2小组交流。3展示朗读。活动二:观赏火烈场面的舞蹈美。1轻声读读57自然段,想想:作者用了哪些方式表达舞蹈场面的?要读出激情,读出热烈哦!2小组交流,朗读。 3班级展示。 活动三:聆听激越粗犷的鼓声美。1 大声读读810自然段,思考:六个“隆隆”的作用是什么?发挥想象仿写, 成了牛皮鼓面了,我听到了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检测反馈】“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要出现这些句子?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二、感受蓄而待发的后生美。1自由朗读14自然段,思考:腰鼓表演就要开始了,我看到了什么?(一片高粱地、茂腾腾的后生、不曾响过的腰鼓。)从“茂腾腾、朴实、沉稳而安静”这些词中读出了什么?把感受写下来。(“茂腾腾”写出了沸腾着生命的热烈;“朴实”写出了年轻人的无华而茁壮,自然健康;“神情沉稳而安静”告诉我们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2小组交流。3展示朗读。(这些都为后文热闹激昂的表演做好了铺垫。)三、观赏火烈场面的舞蹈美。1轻声读读57自然段,想想:作者用了哪些方式表达舞蹈场面的?( 先说一说“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里?再尝试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2小组交流,朗读。 3班级展示。 说一说:这是( )安塞腰鼓?可填上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四、聆听激越粗犷的鼓声美。1 大声读读810自然段,思考:六个“隆隆”的作用是什么?(给人以强烈的声音的震撼。)发挥想象仿写, 成了牛皮鼓面了,我听到了 。(引导学生感受强烈的情感。山崖在动,心更在动,人也在动,一切都因为这安塞的腰鼓在动。)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检测反馈】 当堂完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4 安塞腰鼓把短句补充完整,问题就迎刃而解喽! 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领略黄土高原后生豪放的性格和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活动方案】活动一:感受击鼓的后生美。1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在喜欢的句子旁写感受。 要读出语言的韵律美,好好感受语言节奏的激越哦!2小组交流。 3班级展示。活动二:欣赏变幻的舞姿美。1 轻声读读1417自然段,思考:理解“叹为观止”。为什么后生们的舞姿使人叹为观止?2小组交流。 3班级展示。 活动三:意会鼓止的寂静美。1自由朗读182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极力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检测反馈】按课文内容填空。1_,是急促的鼓点;_,是飞扬的流苏;_,是蹦跳的脚步;_,是闪射的瞳仁;_,是强健的风姿。2每一个舞姿都_,每一个舞姿都_,每一个舞姿都_,每一个舞姿都 ,使人叹为观止。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黄土高原,一起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安塞腰鼓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震撼。二、感受击鼓的后生美。1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在喜欢的句子旁写感受。 2小组交流。3班级展示。(引导学生读出语言的韵律美,感受语言节奏的快与激越,这与安塞腰鼓的动感是非常一致的。)三、欣赏变幻的舞姿美。1.轻声读读1417自然段,思考:理解“叹为观止”。为什么后生们的舞姿使人叹为观止?2小组交流。 3班级展示。 四、意会鼓止的寂静美。1自由朗读182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极力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极力突出了一个“静”字,与开头相呼应,首尾应照。这是热情释放后的冷静,也是一种理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结尾意味深长,与上文相对照,更加突出腰鼓舞的壮阔与火烈,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一生渺远的鸡啼”,表明了对明天充满了希望!)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小结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感情强烈,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检测反馈】 当堂完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7 麋鹿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麋鹿是我国的一种珍惜动物,教育学生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3会认“榜、棕、孕、匿、厄、沛、衍”等7个生字,会写“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输、基”等10个生字,掌握“滩涂、敏捷、繁殖、销声匿迹、输出、基金会”等词语。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 理清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活动方案】活动一:走近麋鹿。1. 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麋鹿资料。2. 小组筛选1条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活动二:读通课文。1读准下面的字音并理解意思。哺育 沼泽 跋涉 繁殖 颠沛流离觅食 别墅 漂泊 繁衍 销声匿迹2. 组内交流: 组内轮读词语并互相正音。小组内按小节轮读课文并相互正音。3班级汇报。活动三: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写麋鹿的,请分别用四字词语进行概括: 交流时要找出文中具体的语句作为依据。2. 小组内进行交流。3. 班级交流。【检测反馈】1. 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迅即(j j) 悄(qio qio)无声息 蚊蝇(yng yng) 坐骑( j q)2. 抄写文中你喜欢的成语或四字词语熟读成诵。 一、激情导入: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出示图片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活动一:走近麋鹿。1. 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麋鹿资料。2. 小组筛选1条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活动二:读通课文。1读准下面的字音并理解意思。哺育 沼泽 跋涉 繁殖 颠沛流离觅食 别墅 漂泊 繁衍 销声匿迹2. 组内交流: 组内轮读词语并互相正音。小组内按小节轮读课文并相互正音。3班级汇报。活动三: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写麋鹿的,请分别用四字词语进行概括: 交流时要找出文中具体的语句作为依据。2. 小组内进行交流。3. 班级交流。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检测反馈】1. 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迅即(j j) 悄(qio qio)无声息 蚊蝇(yng yng) 坐骑( j q)2. 抄写文中你喜欢的成语或四字词语熟读成诵。 17 麋鹿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了解麋鹿的外行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经历。2. 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麋鹿外行的特点。1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麋鹿的外行奇特在哪里,结合图片练说。2 组内交流: 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麋鹿的外行的?介绍麋鹿的外行。3 班级交流。活动二:感受生活习性的奇特。1. 朗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麋鹿的生活习性有哪些与众不同,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介绍时尽量用上书上的语句。2. 组内交流:以讲解员的身份介绍麋鹿的生活习性。3汇报展示。 活动三:体会经历的传奇色彩。1. 默读课文5-7自然段,根据表格想想明白了什么?时 间经 历时 间经 历3000多年前1900年汉朝以后1967年1865年1986年2. 组内交流。根据上面的表格内容,介绍麋鹿的传奇色彩。3. 班级汇报。 【检测反馈】1. 请你为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设计一句公益用语: 介绍时尽量用上书上的语句。 【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了解麋鹿的外行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传奇经历。2. 知道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活动方案】一、导入:麋鹿,姿态奇特,命运坎坷。让我们走近它,了解它。二、学文:(一)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环境。为什么说大丰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想象黄海滩涂的静谧、美丽,体会大丰自然保护区的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练习读。指名读。活动一:了解麋鹿外行的特点。4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麋鹿的外行奇特在哪里,结合图片练说。5 组内交流: 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麋鹿的外行的?介绍麋鹿的外行。1 班级交流。外形奇特“四不像”角站着的时侯,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活动二:感受生活习性的奇特。1. 朗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麋鹿的生活习性有哪些与众不同,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2. 组内交流:作为大丰自然保护区的讲解员,你如何向来宾介绍麋鹿? 3、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4汇报展示。 活动三:体会经历的传奇色彩。1. 默读课文5-7自然段,根据表格想想明白了什么?时 间经 历时 间经 历3000多年前1900年汉朝以后1967年1865年1986年2. 组内交流。根据上面的表格内容,介绍麋鹿的传奇色彩。3、麋鹿为什么减少得这么快?4. 班级汇报。 交流参考: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3 研究麋鹿的过去人为因素:麋鹿减少甚至到即将消失,关键于人,因为人们没有爱惜它,任意去狩猎,去残杀。补充:麋鹿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特大的洪水带来的灾难。得出研究结论:人类给麋鹿带来了灾难。人为环境因素:古时候,人们为了多种庄稼,把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所以许多麋鹿被迫远离家乡。适宜的生活环境:气候、温度、以及沼泽地带的湿地环境。得出研究结论:适宜的生活环境是麋鹿生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因素:可恶的是国外侵略外国人的发现和撰文介绍是麋鹿从国内移居国外的导火线。也是麋鹿再次遇难的重要原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惨遭厄运。“导致麋鹿坎坷命运”的原因不但有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更有社会因素得出研究结论: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动物以及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三、总结:展示大丰麋鹿保护区画面,由于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几乎绝迹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板书:麋鹿 外形奇特命运坎坷练习7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有关读书的方法、故事和名言,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学会读书。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懂得“读书贵疑”的道理,理解“煮书”,学会“煮书”。2体会鲁迅的读书名言,学会运用鲁迅的读书方法。【活动方案】活动一:理解“读书贵疑”1默读“语文与生活”的第一部分,思考:老师对陆小英讲的话是什么意思?。2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和阅读经验,组内讨论,深入理解老师话中的意思。3各组代表全班展示。活动二:掌握“煮书”要领1默读“语文与生活”的第二部分,思考:什么是煮书? 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 怎样“煮书”?2组内逐一交流上述思考题,分别确定发言人。3全班展示。活动三:体会名人名言1自由朗读鲁迅名言。2全班交流:鲁迅的读书名言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好的读书方法?你运用过哪些方法?有什么收获?【检测反馈】将鲁迅的四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