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最新教案3套.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最新教案3套.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最新教案3套.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最新教案3套.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最新教案3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最新教案3套课前透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小林细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发明充气雨衣的事。文章较长,识字量较大,字音不易读准,字形也较复杂,要注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识字,并安排生动有趣的读书和巩固识字的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默读速度快的优势读书,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识字,在默读中感悟。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学中要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信息资料: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图片导入。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对话平台感知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 “缝”。识字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字音难记的特点,采用多种复现方式,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质量。】默读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交流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 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 一件件雨衣。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读好小林想的句子。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练习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第二课时复习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复述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在默读的基础上,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读的速度,培植语感,积累语言。】拓展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实践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伴教锦囊阅读在线: 走马灯为什么会转茅以升七岁那年的元宵节,他们家买了很多灯笼,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两个棱柱形的走马灯。走马灯一个挂在墙上,一个挂在堂屋中央。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上红通通的蜡烛,轮子四周插上彩色的纸人和纸马。蜡烛上方有个风叶,蜡烛点燃以后,热气往上冲,使风叶转动,带动轮子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纸人和纸马也飞快地旋转起来了。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像活动的电影一样有趣。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脖子,抬着头,不眨眼地盯着走马灯,越看越入迷。 “小人、小马怎么会转呀?”茅以升好奇地问大人。大人告诉他:“是蜡烛的热气熏的。” 听了回答,茅以升把挂在墙上的走马灯拿下来,噗的一声,吹灭了蜡烛,小人、小马越跑越慢,终于停了下来。 “那么,怎么才能让小人、小马跑得快一些呢?”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大人告诉他:“热气大,小人、小马跑得就快。”于是,他又拿来一支蜡烛,两支同时点燃。果然,小人、小马飞一样转起来 这天晚上,茅以升过得特别高兴。虽然,他不完全懂得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是,走马灯引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他开始想:科学,多么有意思啊!充气雨衣教案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2.检查生字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卡、“开火车”读。 (2)演交流记字方法,并相互讨论不理解的词义。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质疑解难,探究学习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四)朗读品味,表达情感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五)想象创新,激励延伸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六)课后实践,劳动体验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充 气 雨 衣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4个字。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重点难点:重点:学会默读课文;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下雨时,需要带什么雨具?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过什么样的感受?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二、通读全文,学习生字1、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卡片认读生字。按归类认读生字:让学生找找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游戏识字:听音举卡片;送信游戏;开火车扩词游戏;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用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涂出。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相机教学多音字:“缝”和“假”。三、默熟课文,朗读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画出有关的句子。2、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读好小林想的句子。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夸奖的句子嘿!别提多棒了!四、情感升华。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板书设计:充气雨衣想旋转起来的裙子想塑料救生圈?(板画)? (板画)称赞做雨衣 做充气雨衣(板画)(板画)作业布置: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课后反思: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识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死灰复燃”,活跃起来。可能自己高估了学生,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也有关系。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八角楼上2课时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抓重点观察图画。2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每当时候就”造句。4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在观察图画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2了解战争年代环境艰苦,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3学习生字、词,尤其注意“拨”、“凝”两个字的音、形、义。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观察图画。(二)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是怎样忘我工作的。(三)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整体看图,初步了解内容。1教师出示插图,让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并思考:(1)图上画的是谁?正在干什么?(这时学生很容易看出图中画的是毛主席正在灯下写文章。)(2)毛主席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他有什么动作?他的神态怎样?(毛主席穿着单薄的衣服,正在用手拨灯芯,神情很严肃,好像在想问题。)(3)再看一看桌子上有什么?(一盏油灯,一个砚台,几张稿纸。)(4)让学生把图中毛主席的穿着与环境的简陋结合一起来想一想,这幅图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以上教师通过四个小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由主要人物到环境,仔细观察画面,并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进行综合分析、思考,从中体会战争年代毛主席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都十分艰苦。由此创设情景,为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毛主席忘我的工作精神奠定基础。2介绍时代背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挺进井冈山,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和湖南农民军来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的领导下,井冈山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我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井冈山:在江西、湖南两省边境,罗霄山脉万洋山北段。茅坪村:当时是井冈山上的一个村子。八角楼:毛主席在茅坪村时曾住在这里,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1让学生初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序号及生字、词。2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正音。3查字典理解词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查字典理解词义的方法。以“凝视”一词为例。先查“凝”字,看看“凝”字一共有几种解释,应选用哪一种解释。经过查找“凝”字有两种解释:一是凝结;二是集中。“视”是看的意思。这样依照据词选义的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出“凝”字在词中是“集中”的意思。把字义代入词中去理解,“凝视”就是集中精力地看。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沉思”的“沉”字在字典中有5种理解,在这里应选“程度深”,因此,“沉思”即深思的意思。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光查字典理解词义是不够的,必须要把这个词放在句子里,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去体会,才能真正理解词义,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结合课后练习2第二小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1)联系上下文理解“凝视”的意思:即:毛主席集中精力地看着油灯发出的亮光。(2)联系上下文理解“沉思”一词的意思。即:毛主席望着星星之火在深深地思考着问题。(3)联系上下文理解“寒冬腊月”一词。即:毛主席在寒冷的冬天仍忘我地工作。5区别字形结构:冈:里外结构“拨b#”与“拔b2”可用顺口溜的方法加以记忆和区别:拨拨拨,拔拔拔,音形义、差别大,拨字右边是个发,发字撇折改成横,再加提手就念“b2”,区别字形和字义,才能牢牢记住它。(三)再读课文,熟记重点词、句。1让学生再次看图,叙述图中毛主席的外貌、动作及神态。2让学生对照图意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外貌的句子。3指名读句子。(1)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2)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4让学生反复读句子,深入体会“凝视”、“沉思”、“觉察”这些词在句中的意思。(1)什么是觉察?(2)为什么毯子滑落下来毛主席都“没有觉察”到?5指名读句子,要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看图学文,理解重点词句,感知内容。二、教学重点、难点读懂重点词句,在看图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三、教学过程(一)看图,让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