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上).DOC_第1页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上).DOC_第2页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上).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研究论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上)【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疑难问题。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必须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银行业的垄断,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滞后,民间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等等。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入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反映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分析形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再与国际发达国家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与借鉴,参考中小企业融资的经典成功案例,归纳出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几项解决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融资困境,天使融资,贷款 Abstrac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is a key component of economy. But the difficulty in financing is becoming the crucial factor to restrict their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for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becomes a difficult problem all around world. However, it i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specially desirability of l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us to develop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a more cost-effective manner, so we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important and realistic factors which cause the predicament in financing of SMEs include the defect of SMEs their selves, the monopolistic degree of bank, the lack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private financial market, and so on. This text starts with the financing distres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reflects th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actual census data, compare solution of this problem and draw lessons from with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ed country, and then consult classic exampl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several innovations of financing, finally sum up and solve and propose several items of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 , financing for and small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inancial distress, angel financing, loan 目 录 一、序言1 二、文献回顾1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2 3.1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2 3.2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原因3 3.2.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3 3.2.2根源5 四、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与借鉴8 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功案例分析10 六、结论11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5 一、序言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融资难”的问题一直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按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2002年我国134.6万个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8%。据测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工业新增产值70%以上、税收40%以上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占全部企业的75%以上。近年来,新增就业人口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一项统计显示,我国大中小企业的资金就业率为0.48: 0.661,这说明,用同样多的资金在中小企业中可以安置比大企业多一倍的劳动力就业,也说明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力量仍然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 。然而,与其相对应的中小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信贷份额则只相当于信贷总额的30% ,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却有大量闲置资金无法贷出。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1年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11.5万亿元,存款余额13.9万亿元,存贷差高达2.4万亿元。从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4月12日公布的当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资料来看,截止当年3月底全国共发放短期贷款65456.07亿元,其中私营及个体企业贷款593.24亿元,仅占0.91% 。据统计,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每年获得的贷款量仅占银行系统贷款总量的10% ,而对全部中小企业的贷款仅占银行贷款总额的7%-8% 。对上海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抽样的2700户中小企业中,有23%已经停产或准备停产,其中47%是由于资金短缺 。 融资是投资的源头,难以有效地融资,中小企业就无法进行必要的投资,其后果是中小企业不能及时得到发展甚至无法生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意义重大,不但关系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宏观经济全局,如果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将直接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如果能够通过合理渠道解决这一问题,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对本文讨论的内容、目的、意义的介绍;其次是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第三部分是对中小企业融资概念和现状的介绍;第四部分是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第五部分是成功案例分析;最后是结论和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建设提出的建议。 二、文献回顾 陈晓红著的中小企业融资是国内最早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专著之一。中小企业融资一书对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作了系统的比较,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论及了不少中小企业可借鉴采用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担保一书提出了及早建立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并且在实务操作层面上介绍了商品贸易融资这一融资创新手段 。 李扬、杨思群所著的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论述了中小企业融资所涉及的各种融资渠道,其基本观点为“以自由资本精神来考虑中小企业融资”,因此发展民间金融也就成为该书顺理成章的建议,另外有一些数据反映了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 曹凤岐在建立和建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认为建立和建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充分发挥政府的担保体系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并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资信评级制度 。 现代经济对企业融资结构的研究,始于莫迪利亚尼和米勒提出的MM定理。该定理要解决的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融资结构的关系问题,基本出发点是,在某些给定的条件下,存在着一个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融资结构。其后有许多经济学家对MM理论进行了修正,但并未放弃企业实现最优融资结构的均衡方法。这些理论的考察的企业价值和融资结构都是以有效率资本市场为前提,而能在有效率的公开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一般都是大企业,因而这些理论并不适合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对称信息理论在企业融资结构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影响最大的理论是“融资顺序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融资方式的信息约束条件和向投资者传递的信号是不同的,由此产生的融资成本及其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企业的融资决策是根据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依次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即首先选择无交易成本的内源融资:其次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对于信息约束条件最严,并可能导致企业价值被低估的股权融资则被企业排在末位。 本文就结合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出路展开讨论,以期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构建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3.1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中企业的融资渠道很多,而且会越来越多。在市场经济中,按照资金的来源,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部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 (1)内源融资 内源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留存利润,即属于股东但未以股利形式发放而保留在企业的资金。企业的留存利润实际上是普通股东对企业的再投资。除留存利润外,企业职工持股也成为一项内部资金来源。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会发生融资费用,因此它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 (2)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即企业向社会筹集资金。外部资金来源的种类和规模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和基金供应的宽裕程度。若不考虑市场发育不全、资金供应不足等约束条件,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渠道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借款、租赁、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按照融资是否有媒介,可以三种: 直接融资 这是金融交易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此时,资金从贷出者直接流向贷入者,而不需经过金融中介。比如,企业直接面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债券。直接融资的缺点,要求借贷双方在金融交易的数量上必须一致。 半直接融资 在半直接融资中,借款人和贷款人不是直接进行交易,而是通过经纪人和交易商进行。交易商以自己的资金买卖证券,所以承担了证券交易的风险。交易商可以将较大额度的证券分散卖给众多的投资者,从而避免了借贷双方数量上的一致。特别是,证券的二级市场增加了证券的流动性。 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以金融机构为媒介,实现资金从贷出者向借入者之间转移的融资方式。 从融资的制约因素来看,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取决于企业对资金需求的偏好、自身融资能力和信用条件等企业内部因素;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资金供给方,对投资项目的受益和风险的评价和筛选,以及双方进行金融交易的交易成本、法律和市场体系的规则等外部因素。 3.2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原因 3.2.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到2002年,中国的各类中小企业(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60%和60%以上。中国中小企业也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体,成为经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时期保持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据统计,中小企业吸纳了75%以上的城乡就业人口,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中小企业还将对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如:“金融缺口”(Financial Gap) 1。据各种调查,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以下根据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家调查系统及国经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组成的“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联合专题调查项目”所作的调查统计资料,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一些基本的考察。 (1)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 表3-1可以看出,中国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有65.7%的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企业的权益性融资占33.33%,其他来源占16.4%,债券类融资最少,仅占1.8%。 从企业资金主要来源的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来分析,其特征如下:一是各类贷款向盈利较大的、参加过信用评级的、营业额高的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倾斜,这些企业所获贷款的比重分别占到80.4%,79.3%、76.1%和70.5%,大大高于平均值;二是各类贷款明显向发达地区集中,发达和次发达地区企业各类贷款占全国份额的60.3%,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企业进展22.5%;三是严重亏损企业的资金来源竟有高达90%是贷款,这势必加大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值得加以关注。 (2)主要融资渠道、方式和影响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因素 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集中于商业银行。2001年在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九条主要渠道中,商业银行贷款占比居各渠道之首,高达73%,第二位的农村信用社在各渠道中占16.76%,第三位的民间借贷占14.6%,占压其他企业资金比率达到14.3%,居第四位。 在融资方式上,抵押和担保贷款成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1998年以来,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含中小金融机构)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经很少。调查发现,样本中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分别占获得银行贷款的66.6%和38.9%,信用贷款的比例仅为22.8%。这种情况在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行业和不同盈亏状况的企业中没有差别。 在调查中,中小企业回应向其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为:国家信贷政策,手续繁琐、效率太低,难获得第三方担保,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以及融资成本过高等。在经济发达地区,国家信贷政策和银行手续繁琐对企业贷款的影响较大,而对严重亏损的企业来说,贷款的主要困难在于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资信状况不符合银行要求和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 (3)融资难 调查发现,银行对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越来越严格,有51.6%的企业认为获得银行贷款较之前两年更加困难,从企业经营状况来看获得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亏损及严重亏损企业更难获得银行贷款,而赢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要宽松的多。 在融资期限方面,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是一年内的短期流动资金,但调查中回答不能满足流动资金需要的企业占40%以上。 (4)资金问题所导致的经营和发展压抑 IFO等联合项目最后调查了由于资金短缺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究竟造成了哪些影响。回答见下图 (2)主要融资渠道、方式和影响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因素 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集中于商业银行。2001年在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九条主要渠道中,商业银行贷款占比居各渠道之首,高达73%,第二位的农村信用社在各渠道中占16.76%,第三位的民间借贷占14.6%,占压其他企业资金比率达到14.3%,居第四位。 在融资方式上,抵押和担保贷款成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1998年以来,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含中小金融机构)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经很少。调查发现,样本中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分别占获得银行贷款的66.6%和38.9%,信用贷款的比例仅为22.8%。这种情况在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行业和不同盈亏状况的企业中没有差别。 在调查中,中小企业回应向其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为:国家信贷政策,手续繁琐、效率太低,难获得第三方担保,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以及融资成本过高等。在经济发达地区,国家信贷政策和银行手续繁琐对企业贷款的影响较大,而对严重亏损的企业来说,贷款的主要困难在于没有合格的抵押资产、资信状况不符合银行要求和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 (3)融资难 调查发现,银行对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越来越严格,有51.6%的企业认为获得银行贷款较之前两年更加困难,从企业经营状况来看获得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亏损及严重亏损企业更难获得银行贷款,而赢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要宽松的多。 在融资期限方面,中小企业最需要的是一年内的短期流动资金,但调查中回答不能满足流动资金需要的企业占40%以上。 (4)资金问题所导致的经营和发展压抑 IFO等联合项目最后调查了由于资金短缺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究竟造成了哪些影响。回答见下图 3.2.2根源 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对于这一问题的根源,近年来国内已经有大量的文献从各种角度进行了探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中小企业内在缺陷与竞争劣势 中小企业的内在缺陷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但作为个体,则存在一些内在的“缺陷”,比如信息不透明、财务不健全、发展不稳定等。由于这些“缺陷”,金融部门对其贷款会更谨慎,主要表现为贷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调查企业的真实情况,防范“逆向选择”风险,贷后也要加倍监督,避免企业“道德风险”发生。这使得银行拉长信贷流程和增加审贷环节,影响了放贷的及时性。更重要的是,当银行信息收集和监督成本过高、交易不经济时、会选择不贷。 上述“缺陷”在各国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但它对我国的经济影响要比成熟经济市场大国大得多。因为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信用缺失严重。社会信用缺失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两点,即:信用信息系统缺位和无严格的惩罚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借款者很可能会产生机会主义倾向,即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他们会利用自身信息上的优势,隐瞒事实真相,在不同银行间作连续的“一次性”博弈,逃废金融债务。而金融机构在知道企业可能会采取“欺骗”的策略后,会被迫选择“不贷”的相应对策。它也可成为目前“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理论缘由。 中小企业竞争劣势 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从中小企业的特点来看,大多是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后端,为大中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一旦大中企业感到资金紧张后,往往通过自身处于产业链前端的优势将“紧张”转移给中小企业,造成“大中企业感冒,中小企业吃药”状况。所以,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担保劣势 由于金融机构对特定抵押品的价值进行判断的成本通常比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进行判断的成本低,而且一定程度的抵押担保能够提高企业的违约成本,减少企业的逃债冲动。所以,近年来金融部门在审贷时都加强了对企业担保抵押品的要求。但这却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最直接的原由。因为一方面它们实力薄弱、资信度较低,很难争取有担保资格的单位出面为其担保或相互联保;另一方面,它们资产很少,即使拥有少量资产,也难已满足银行的对于抵押物流动性和变现能力的要求。 针对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各地先后成立了多家贷款担保公司,它们部分分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贷款担保机制本身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表现在: a.担保基金规模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有资料显示,经济发达地区的信用担保机构户均注册资本额度,远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信用担保机构户均注册资本额度,这样就大大的制约了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 b.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有效的风险规避制度尚未形成。贷款担保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规避制度,如提取风险准备金和参与再担保等。但现实是,担保公司盈利还很少,大多没提取风险保证金;再担保公司有的省会已成立,但投保主体不甚广泛。 c.专业技术人员少,运作不规范。表现为:机构人员大多从政府部门分流而来或政府部门员工兼职,专业素质不高;业务流程也基本没设计,具体业务多凭个人经验和感情做。这些都使得公司在对外担保时承受很大的风险。 d.地方政府干预严重,市场化程度不高。很多担保公司从业人员、主管机关看像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担保过程中的行政指令、人情担保难以避免,政府随时撤出担保基金也时有发生,这使金融机构对担保公司的信任度下降,某些国有商业银行甚至认为担保公司不过是地方政府用来“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工具。(2)货币政策紧缩效应与非公企业政策虚位 货币政策紧缩始于2003年,随着国家“管住土地、受尽信贷”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资金陡感紧张。 货币总量紧缩 受金融调控的影响,货币供应量与贷款增速明显下降。中央银行为缓解经济中投资过热及通货膨胀的压力,多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力,使银行超额准备额减少,可贷资金下降,企业获得的资金随之削减,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在实施国家货币紧缩政策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比大企业大得多。主要原因是: a.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受到了比四大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更深的影响。因为国有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资金较为充裕,资产多样化,它们可以通过调整自身资产结构来“对冲”紧缩政策的影响,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原本资金就较紧张,再加上货币紧缩,自然会被迫减少信贷投放。 b.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在大企业可选择其他替换融资渠道时,中小企业却无计可施。事实上,中小企业大都与当地银行结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