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耳和听觉_第1页
七年级科学耳和听觉_第2页
七年级科学耳和听觉_第3页
七年级科学耳和听觉_第4页
七年级科学耳和听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耳和听觉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一 耳朵的结构 耳的结构 一 耳朵的结构 耳的结构 1 9 8 7 6 5 4 3 2 一 耳朵的结构 耳的结构 听小骨 三块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咽鼓管 鼓室 鼓膜 外耳道 耳廓 外耳包括 中耳包括 内耳包括 耳廓 外耳道鼓膜 鼓室 听小骨 咽鼓管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认识耳朵的结构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咽鼓管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收集声波 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声波作用下 能产生振动 振动 把声音放大 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有听觉感受器 二 耳朵的各部分功能 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 耳廓收集的 通过 引起 的振动 这种振动能引起 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内耳 内耳中的 上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 并由 传到 形成听觉 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产生听觉 三 听觉的形成过程 振动 振动并放大 产生神经冲动 耳蜗 听觉感受器 兴奋 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得不敏感 这时也可以用助听器会听的清楚些 但如果一个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 那么即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了 这就叫失聪 讨论 1 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 谈谈完全 失聪 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 鼓膜 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 均会引起听力下降 引起耳聋 1 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2 巨声或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3 潜水过深 2 耳蜗 听神经和听觉中枢损伤 也会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 即传导性耳聋 即神经性耳聋 药物影响 答 因为巨大声响产生的声波对鼓膜有较大的压力 而 连通鼓室和咽部 口张开时 咽鼓管口开放 空气可由咽部进入鼓室 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 捂紧双耳可减少声波通过外耳道对鼓膜的影响 从而保证鼓膜不会被震破 2 遇到巨大声响时 应迅速张嘴 或闭嘴捂紧双耳 这是为什么 咽鼓管 耳的其它功能 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 的作用 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易出现晕车 晕船和航空病 保持身体平衡 位觉感受器 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 1 提出问题 2 建立假设 3 设计实验方案 4 实验检验 5 作出解释 交流和评价 收集的音量要大 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 跟辨别声源的方向有关 左耳听左边的声音 右耳听右边的声音 探究 作业 两只耳朵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结论 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 辨别声源的位置和方向 耳的卫生保健 耳的卫生保健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随便用尖锐的器物挖耳 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如有小虫进入耳内 可滴人植物油 使小虫窒息而死 然后用温开水洗耳 使小虫顺水流出 如有植物种子进入耳内 则忌用水冲洗 以免种子胀大后 增加去除的困难 这种情况应该去医院由医生处理 3 预防中耳炎 如果鼻 咽 喉受感染 其中的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进人中耳 引起中耳炎 因此 咽 喉有炎症时 要用食盐水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以免发生中耳炎 4 预防外耳道疖 不洁净的水或脓性分泌物进入外耳道 会使病菌侵入耳毛的根部或皮脂腺 导致外耳道疖 预防外耳道疖 主要是不要损伤外耳道 不让污水进入外耳 避免感染 1 听觉形成过程中 感受刺激 产生兴奋的部位是 A 耳蜗B 鼓膜C 听觉中枢D 半规管2 人坐着打瞌睡时 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 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A 耳蜗 前庭B 前庭 半规管C 半规管 耳蜗D 耳蜗 前庭 半规管 练习 A B 3 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 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 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C 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 声波传入内耳 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 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B 鼓膜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 4 用尖锐的器物挖耳屎 会戳伤外耳道和鼓膜 中耳的鼓膜损伤会引起神经性耳聋 选项 是错误的 应更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