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为280th U形管式冷却器设计说明书.doc

流量为280th U形管式冷却器设计【9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流量为280th U形管式冷却器设计【9张CAD图纸+毕业论文】.rar
流量为280th U形管式冷却器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U形管换热器管束图.dwg
流量为280th U形管式冷却器装配图.dwg
设计图纸9张.dwg
零件图7张.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4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3045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6-08-14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流量为280th U形管式 冷却器 设计 cad 图纸 毕业论文 U形管式冷却器
资源描述:

流量为280th U形管式冷却器设计

45页 11000字数+论文说明书+9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U形管换热器管束图.dwg

流量为280th U形管式冷却器装配图.dwg

流量为280th U形管式冷却器设计说明书.doc

设计图纸9张.dwg

零件图7张.dwg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使我认真的认识到了自己在本专业应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短板,换热器的设计工作主要有换热器综述,换热器的工艺计算以及结构强度计算。其中换热器工艺计算中需要根据初始数据计算其处理量以及工艺参数,换热器的结构强度计算主要集中在折流板,筒体以及开口上。

    换热器是化学工艺生产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它是一种冷热流体间的传递热量的设备,他们的使用条件和要求差别很大,如容量,温度,压力和工作介质的性质等,涉及的种类很多,因此换热器的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U形管换热器仅有一个管板,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检修和清洗,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便宜。U形管换热器主要结构包括筒体,封头,换热管,接管,折流板,防冲板,导流筒,防短路结构,支座和管壳层的其他设备等。

    本次设计为二类压力容器,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都较高,因此设计要求就很高。换热器采用双管程,不锈钢换热管制造。设计中主要进行了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强度设计及零部件的选型和工艺设计。

关键词: U形管换热器; 结构; 强度; 设计计算

 Abstract

  Hea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emical processes in production equipment, which is an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heat between the hot and cold fluids, their conditions and requirements vary widely, such as the nature of capacity,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working medium, etc. involving many different types, so the formal structure of the heat exchange are also diverse. U-tube heat exchange is only one tube sheet bundle can be withdrawn from the housing for easy maintenance and cleaning, simple cut structure, cheap cost. U-tube heat exchange comprises a main structure of the cylinder, head, heat transfer tubes, receivership, baffles, anti-red plate, draft tube, short-circuit proof structure, the shell bearings and other equipment tube and so on.

The design for the second category pressure vessel, design temperature and design pressure are high, s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is high. Double tube heat exchange, heat transfer tubes of stainless steel manufacturing. Design mainly for the design, selection and process design and strength design of heat exchange components.

KEYWOEDS:U-tube heat exchange; frame;intensity; design and                 calculation

目  录

  第一章 换热器综述 1

  引言 1

  1.1 管式换热器 1

   1.1.1 U型换热器 2

   1.1.2填料式换热器 2

   1.1.3 套管式换热器 3

   1.1.4 管壳式换热器 3

   1.1.5 螺旋槽管换热器 4

   1.1.6 横纹管换热器 4

   1.1.7 螺旋扁管换热器 4

   1.1.8 螺旋扭曲管换热器 5

   1.1.9 波纹管换热器 5

  1.2 板式换热器 6

   1.2.1.可拆式板式换热器 6

   1.2.2 焊接式板式换热器 6

   1.2.3 板壳式换热器 6

   1.2.4 螺旋板式换热器 6

   1.2.5 板翅式换热器 7

  1.3 国内外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 7

   1.3.1 非金属材料应用 7

   1.3.2 计算流体力学和模型化设计在换热器中的应用 7

   1.3.3 加强实验和理论研究 8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9

  2.1 起始数据 9

  2.2 定性温度及确定其物性参数 9

  2.3 热量守恒与油流量的计算 10

  2.4 有效平均温度的公式计算 10

  2.5 管程换热系数的计算 10

  2.6 结构的初步设计 11

  2.7 壳程换热系数计算 12

  2.8 传热系数计算 13

  2.9 管壁温度计算 13

  2.10 壳程压力降计算 13

  2.11 管程压力降计算 14

  第三章  换热器强度计算 16

  3.1 换热管材料及规格选择和根数的确定 16

  3.2 管子的排列方式 16

  3.3 筒体内径的确定 17

  3.4 筒体厚壁的确定 17

  3.5 液压试验 18

  3.6 壳程标准椭圆形封头厚度的计算 18

  3.7 管程标准椭圆形封头厚度的计算 19

  3.8 容器法兰的选择 20

   3.8.1 接管法兰的选择 21

  3.9 管板的设计 22

  3.10 管相短节壁厚的计算 24

  3.11 拉杆和定距管的确定 25

  3.12 折流板的选择 26

   3.12.1 选型 26

   3.12.2 折流板尺寸   26

   3.12.3 换热管无支撑跨距或折流板间距 26

   3.12.4 折流板厚度 26

   3.12.5 折流板直径 26

   3.12.6 折流板管孔直径 26

  3.13 防冲板尺寸的确定 27

  3.14 接管及开孔补强 27

   3.14.1 管箱接管开孔补强计算 27

   3.14.2 壳体接管开孔补强计算 29

  3.15 分程隔板厚度选取 30

  第四章  支座的设计及选择 31

  4.1 支座的选择 31

  参考文献 36

  致谢 37

第一章 换热器综述

引言 

   在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以能源为中心的环境以级生态等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都在在不断寻找新能源的目标,也更加密切地注重了节能新途径的研发。加强传热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做出贡献,而且能大大的节约投资的基本成本。换热器因为在化工,石油,在今天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的同时,故换热器的换热强化传热技术从1987年以来备受到研究人员的模切重视,各种换热器研究成果正在不断涌现。

    随着科学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换热器层出不穷,难以对其进行具体的、统一的划分。即便是如此,换热器仍然可以按它们的某些共同特征来加以区分,具体如下:按照用途来分。预热器(或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按照制造热交换器的材料来分。金属的、陶瓷的、塑料的、石墨的、玻璃的等。[1]按照温度状况来分:温度工况稳定的热交换器,热的流大小以及在指定热交换区域内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温度工况不稳定的热交换器,传热面上的热流和温度都随时间改变;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按照传送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等三大种类类;其中间壁的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换热器,因此又称表面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应用最广;间壁式换热器可根据传热的面的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和板面式。管式换热器也可以以管子表面作为传热面,包括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等;板面式换热器以板面作为传热面,包括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和伞板换热器等[1]。

1.1 管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主要分为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槽管换热器,横纹管换热器,螺旋扁管换热器,螺旋扭曲管换热器, 波纹管换热器参考文献

[1] 过程装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8 :229-294

[2] 程俊国,冯俊,等,螺旋管的传热及流阻性能[J]重庆大学学报,1980,(3):81-94

[3] 李志安,任克华,等波纹管换热器设计标准介绍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压力容器,2007,24(4):61-65

[4] 鞠在堂螺旋扁管换热器[J]化工装备技术,2003,24(5):19-22

[5] 孟继安,等应用流场协同理论的多纵向涡强化换热管[J]动力工程, 2005,25(3):404-407

[6] 贺运初换热器的强化传热与优化设计[J]化工装备术,1997,(2):25-28[7] Mukherjee Rajiv.Broaden Your Heat Exchanger DesignSkills[J]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gress,1998,40(3):35-47

[8] 董其伍,刘敏珊,等管壳式换热器研究进展[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6,43(6):18-22

[9] 刘晓红,徐涛,等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进展[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2):19-22

[10] 肖峰,时晓锐,等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强化的研究与开发[J]化工时刊,2006,20(7):19-21

[11] 陆应声,张正国,等管壳式压缩机内导筒旋流装置[P]CN 2004200833568,2005-12-07

[12] Hughes, John SHeat Exchanger[P]US 6513583,2003-02-04

[13] 陈世醒,张振华一种特殊形式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5,25(1):61-63

[14]Wang Shuli  Heat Transfer Engineering,2002,23(3):93-101

[15] 矫明,徐宏,等新型高效换热器发展现状及研究方向[J]化工设计通讯,2007,33(3):50-55

[16] 江楠管壳式换热器管束的支承结构[J]化工进展,2006,25(增刊):204-207

致谢

    本论文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不仅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问题都得以解决。所以在此,再次对老师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渐进,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在此我向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机械专业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四年的辛勤栽培,谢谢你们在教学的同时更多的是传授我们做人的道理,谢谢四年里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四年寒窗,所收获的不仅仅是愈加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实践中所培养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和广阔视野。很庆幸这三年来我遇到了如此多的良师益友,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热心的照顾,让我在一个充满温馨的环境中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感恩之情难以用言语量度,谨以最朴实的话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我少年时最喜欢的诗句。就用这话作为这篇论文的一个结尾,也是一段生活的结束。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少年时的梦想,永不放弃。

内容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 题 目: 流量为 280t/h U 形管式冷却器 专 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 级: 学生姓名 : 指导老师 :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班 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流量为 280t/h U 形管式冷却器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设计说明书一份; 绘制施工图折合 纸 5 张。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 U 型管式换热器 起止时间: 指导教师: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使我认真的认识到了自己在本专业应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短板,换热器的设计工作主要有换热器综述,换热器的工艺计算以及结构强度计算。其中换热器工艺计算中需要根据初始数据计算其处理量以及工艺参数,换热器的结构强度计算主要集中在折流板 ,筒体以及开口上。 换热器是化学工艺生产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它是一种冷热流体间的传递热量的设备,他们的使用条件和要求差别很大,如容量,温度,压力和工作介质的性质等,涉及的种类很多,因此换热器的结构形式也多种多样。 U 形管换热器仅有一个管板,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便于检修和清洗,而且结构简单,造价便宜。 U 形管换热器主要结构包括筒体,封头,换热管,接管,折流板,防冲板,导流筒,防短路结构,支座和管壳层的其他设备等。 本次设计为二类压力容器,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都较高,因此设计要求就很高。换热器采用双管程 ,不锈钢换热管制造。设计中主要进行了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强度设计及零部件的选型和工艺设计。 关键词 : 结构; 强度; 设计计算 is of in is an as of so of is be a of so so is of of 目 录 第一章 换热器综述 . 1 引言 . 1 式换热器 . 1 型换热器 . 2 . 2 管式换热器 . 3 壳式换热器 . 3 旋槽管换热器 . 4 纹管换热器 . 4 旋扁管换热器 . 4 旋扭曲管换热器 . 5 纹管换热器 . 5 式换热器 . 6 . 6 接式板式换热器 . 6 壳式换热器 . 6 旋板式换热器 . 6 翅式换热器 . 7 内外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 . 7 金属材料应用 . 7 算流体力学和模型化设计在换热器中的应用 . 7 强实验和理论研究 . 8 结语 . 8 参考文献 . 8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 9 始数据 . 9 性 温度及确定其物性参数 . 9 量守恒与油流量的计算 . 10 效平均温度的公式计算 . 10 程换热系数的计算 . 10 构的初步设计 . 11 程换热系数计算 . 12 热系数计算 . 13 壁温度计算 . 13 程压力降计算 . 13 程压力降计算 . 14 第三章 换热器强度计算 . 16 热管材料及规格选择和根数的确定 . 16 子的排列方式 . 16 体内径的确定 . 17 体厚壁的确定 . 17 压试验 . 18 程标准椭圆形封头厚度的计算 . 18 程标准椭圆形封头厚度的计算 . 19 器法兰的选择 . 20 管法兰的选择 . 21 板的设计 . 22 相短节壁厚的计算 . 24 杆和定距管的确定 . 25 流板的选择 . 26 型 . 26 流板尺寸 . 26 热管无支撑跨距或折流板间距 . 26 流板厚度 . 26 流板直径 . 26 流板管孔直径 . 26 冲板尺寸的确定 . 27 管及开孔补强 . 27 箱接管开孔补强计算 . 27 体接管开孔补强计算 . 29 程隔板厚度选取 . 30 第四章 支座的设计及选择 . 31 座的选择 . 31 参考文献 . 36 致谢 . 37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换热器综述 1 第一章 换热器综述 引言 在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以能源为中心的环境以级生态等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都在在不断寻找新能源的目标,也更加密切地注重了节能新途径的研发。加强传热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做出贡献,而且能大大的节约投资的基本成本。换热器因为在化工,石油,在今天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的同时,故换热器的换热强化传热技 术从 1987年以来备受到研究人员的模切重视,各种换热器研究成果正在不断涌现。 随着科学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换热器层出不穷,难以对其进行具体的、统一的划分。即便是如此,换热器仍然可以按它们的某些共同特征来加以区分,具体如下:按照用途来分。预热器(或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按照制造热交换器的材料来分。金属的、陶瓷的、塑料的、石墨的、玻璃的等。1按照温度状况来分:温度工况稳定的热交换器,热的流大小以及在指定热交换区域内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温度工况不稳定的热交换器,传热面上 的热流和温度都随时间改变;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按照传送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等三大种类类;其中间壁的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换热器,因此又称表面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应用最广;间壁式换热器可根据传热的面的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和板面式。管式换热器也可以以管子表面作为传热面,包括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等;板面式换热器以板面作为传热面,包括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和伞板换热器等 1。 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主要分为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槽管换热器,横纹管换热器,螺旋扁管换热器,螺旋扭曲管换热器, 波纹管换热器 2。如图 1: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换热器综述 2 图 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型换热器 U 型管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的一种。换壳式换热器大致分为固定管板式、釜式浮头式、 U 型管式、滑动管板式、填料函式及套管式等几种。根据介质的种类、压力、温度、污垢和其他条件,管板与壳体的连接的各种结构型式特点,传热管的形状与传热条件,造价, 维修检查方便等情况来选择设计制造各种管壳式换热器。 U 型管式换热器与其他管壳式换热器的区别主要是管子呈 U 型。如图 2:图 2 料式换热器 对于一些腐蚀非常严重,温差比较大而且经常更换的冷却器,采用填料函式换热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换热器综述 3 器比采用 U 型管式换热器或者浮头式换热器优越的多。它是拥有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又克服固定式换热器的缺点,结构比浮头式简单,制造方便,易于检修清洗。如图 3: 图 3 填料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是将不同直径的两根管子套成的同心套管作为元件、然后把多个元件加以连接而成的一种换热器,工作时两种流体以纯顺流或纯逆流方式流动。套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适用于高温、高压流体,特别是小容量流体的传热。另外,只要做成内管可以抽出的套管,就可清除污垢,所以它也使用于易生污垢的流体 2。他的主要缺点是流动阻力大;金属消耗量多;管间接头较多,易发生泄露;并且体积大,占地面积广,所以多用于传热面积较小的换热器。 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又可以称为列管式换热器,以封闭壳体 中得管束的壁面传热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结构一般是由壳体,传热的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的 3。目前,国内外工业化工生产中所用的换热设备中应用广泛,管壳式换热器人样占有主导地位,虽然它在换热效率上、换热器结构紧凑性上和材料金属材料消耗等方面 ,不如其它新型的换热起换热设备,但它具有结构坚固的化热器,操作弹性大,适应能力性强,可靠性高,选材范围广泛,处理流体能力大,能承受换热器高温高压等的特点,所以在工程中仍得到了广泛英勇。以下边是几种常见的管壳式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换热器综述 4 强化换热器。如下图: 图 4 管壳式换热器 旋槽管换热器 螺旋槽管是一种管壁上具有外凸和内凹的异形管,流体流出管壁时在管壁附近诱发螺旋流动。层流层的减薄,与此同时壁表面起伏强化了流体湍流,加快了由壁面到流体主体的热量传递,这样就强化了传热过程。 纹管换热器 1974 年前苏联首先提出横纹管,它是一种用普通圆管作毛胚,在管外壁经简单滚轧出与轴线垂直的凹槽,同时在管内形成一圈突起的环肋。流体流经横纹管环槽处能频频发生边界层分离而产生轴向旋涡,强化了流体湍流,旋涡 不断生成,保持了连续而稳定的强化作用 3。横纹管在我国研究较少,只有华南理工大学对此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在相同流速下,横纹管流阻比单头螺旋槽管的小。 旋扁管换热器 螺旋扁管是瑞士公司 国 司经过一系列改进一种换热管。这 种传热管是用压扁和扭转两个管子的过程制做而成,管子截面和形状都因此发生了明显 的 变化,因而液体也随之不断的 改变方向和速度,使湍流能力加强,边界层减薄,传热能力极大增强 3。我国梁龙虎经实验研究得出,螺旋扁管管内膜传热系数会通常比普通圆管大 幅度提高,可在低雷诺数时最为明显,达 2 3 倍;随着雷诺数的连续大,通常也可提高传热系数 50以上。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换热器综述 5 旋扭曲管换热器 螺旋扭曲管换热器正是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在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换热器。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对螺旋扭曲扁管换热器进行系统的研究 ,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 : (1)将对流传热的场协同理论和流路分析法应用于螺旋扭曲扁管换热器管、壳程传热与流阻特性研究 ,并和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较。表明螺旋扭曲扁管换热器管程和壳程流体均产生以旋转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流动 ,获得较强的旋转扰动 ,从而较大程度地强化了传热过程。因为壳程没有折流板 ,壳程不存在流动死区 ,壳程的流动阻力较小 ,同时也不易结垢。换热管之间保持点接触而且壳程流体主要作纵向流动 ,能很好地克服诱导振动 ,提高了其操作的可靠性。如下图: 图 5 螺旋扭曲管换热器 纹管换热器 近年来,螺旋式扭曲管的自造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关注。美国期刊杂志报道过了一种高效率的换热器,其换热管是吧螺旋式扭转成弯曲的管,两端承圆 形,管子与管子再椭圆长轴处相互接触,相互支撑取消了支撑的折流板的则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装置的抗震能力,而且流体在换热器管程和壳程都会因此发生旋流作用4。 波纹管换热器强化传热机理与螺旋扁管相一致。波纹管能起到温差相互补偿作用,因此省掉了壳体膨胀节;由于温差应力的作用,换热管可以有能力自动去掉表面污垢,使管表面不易因此而产生污垢,具有强化传热和除垢的双重功效,而且结构简单紧凑,容易制造,投资少,热率高,故广泛应用于汽 4。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换热器综述 6 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主要分为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焊接式板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 可拆式板式换热器是将薄的金属板片冲压成为凸凹状,周边张贴合成橡胶类的密封垫片。 司的 “按扣 ” 式垫片,垫片直接扣压在板片上; 司的板片,板片槽口上窄底宽呈梯形,垫片与板片槽过盈配合将垫片压紧。可拆式板式换热器便于拆卸清洗,增减换热器面积灵活,在供热工程中使用较多 1。但是,一般的可拆卸式板式换热器由于本身结构的局限性,使用压力不超过 用温度不超过250 , 此外还存在流体与密封垫片的相容性问题。 接式板式换热器 用焊接结构来替代橡胶垫来密封型,不仅在结构上消除了垫片因为材料耐温、耐腐蚀、耐压方面的限制。焊接式板使换热器的组焊板片内部原件不能用机械方法的清洗,且全焊式只可以用于不易结构的介质进行流通换热,其最大的有点就是可以成手较高温度和压力,没有垫片泄漏的问题。焊接式板式换热器近写年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德国与日本合作的千代本田 合焊接板式换热器的有点得到发展,操作压力可以从真空状态到 6单元换热面积可以达到 21480m 以上。 壳式换热器 欧美发达国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便竞相开发和研制各种型式的板壳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与板式换热器相似,但板间距增大,取消了垫片,改用焊接法连接各板,形成通道。板壳式换热器最适合于介质清沽、换热量大和压降小的场合。 旋板式换热器 螺旋板式换热器在国外较早使废气中的能量等,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构造包括螺旋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换热器综述 7 形传热板、隔板、头盖和连接管等基本部件。流体在螺旋形流道内的流 动所产生的离心力,使流体在流道内外侧之间形成二次环流,增加扰动。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制造简单、成本较低、能进行地温差换热等优点,如今螺旋板式换热器在我国已形成规模,国家已制定了配套的技术标准,设计制造技术在我国业已成熟。 翅式换热器 在 20 世纪 30 年代,板翅式换热器 是板束单元结构,由翅片隔板和封条三个部分组成。我国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制造板翅式换热器的,原先是用于水分制氧,制做了我国第一套板翅式空分设备制造机。板 翅式换热器由于器结构紧凑、轻巧、传热强度高等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钱途的新型换热器设备之一。 内外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 金属材料应用 非金属材料在一定的适应范围内具有金属材料不可能比拟的特殊优点。比如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能和良好的机加工性能,氟塑料具有特别优良的抗耐腐蚀性 5。氟塑料耐腐蚀性能极强,并且与金属材料相比还具有成本上的价格优势。在复合材料中比如搪瓷玻璃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优良的耐磨性、电绝缘性以及表面光滑不已粘附物料等优点,已 经在制作换热产品等方面应用。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能而引起功业界的高度重视,已经在换热铲品的制造中得到应用。 算流体力学和模型化设计在换热器中的应用 在换热器的冷热流体分析计算中,引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对换热器中介质的复杂流动过程进行定量的数学模拟仿真计算。目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热流已经分析用于自然对流、剥离流、振动流和湍流热传导等的直接嗜血模拟计算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在换热器的数学模型设计和实体开发中,利用 用计算机对换热器进 行更为精确和细致的设计。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换热器综述 8 强实验和理论研究 采用更加先进的计算仪器来精确测量换热器的流畅分布和温度场分布,并结合经验分析计算,进一步摸清不同结构下的强化传热机理。采用数学模拟方法对换热器内液体流动和传热机理进行研究,预测各种结构下的对流场传热过程的影响 5。比如利用振动、电场方法强化传热的机理研究、试验研究,给出试验数据,提出理论数学模型,对换热器进行有理技术研究。为达到管壳程强化的目的,强化结构组合研究将成为近来各国传热强化技术研究的大体发展方向。 结语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 ,我的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在刚刚接到毕业设计的题目时的一无所知,到现在毕业设计的成熟,我经历了大学四年里前所未有的挑战。毕业设计是我对本专业的学习内容以及技能都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熟悉。也是我大学生活结束的最后一块试金石,我接受住了挑战,完成了毕业设计。会在未来的工作是自己更加的有能力。本次毕业设计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认识不全面深刻的地方,首先是在对工艺产品的强度计算上有很大的认识全面,公式运用不熟练。再者就是自己对语言总结上有很大的缺陷,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努力的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郑津洋等 ,过程装备设计 M化学工业出版社 ,2292张立强 ,张及瑞 ,杨春光 ,等 J,无机化工信息 ,2003(3):143马晓驰 J2001(1):494李安军 ,邢桂菊 ,周丽雯 J2008,27(1):505朱跃钊 ,廖传华 ,史勇春 M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8:51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器工艺计算 9 第 二章 换热器传热工艺计算 壳程油的进口温度: ,1t =130 壳程油的出口温度: ,1t =85 壳程油的工作压力: . 5程油的流量: 80 管程水的进口温度: ,2t =20 管程水的出口温度: ,2t =80 管程水的工作压力: 壳程(煤油) 壳程油的定性温度: 查表得壳程煤油的密度: 1=800Kg/表得壳程油的比热: ) 查表得壳程油的导热系数: 1=m ) 壳程油的粘度: 1=0s 查表得壳程油的普朗特系数: 2 管程(水) 管程水的定性温度: 0 查表得管程水的密度: 2=998Kg/表得管程水的比热: ) 查表得管程水导热系数: 2=m ) 查表得管程水的粘度: 2=0s 查表得管程水的普朗特系数: 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器工艺计算 10 假定取热交换效率为 =设计传热量: 1C , 1t ,1t )1000/3600 =280000130 85)000/3600 =管程水流量为: ( ,1,120 p =)( 1476.t/h ()(,2,1,2,1,2,1,2(=)13080 852013080()8520( = 其中有关参数的计算 参数: P=,1,2,1,1 = 8580 85130 =数: R=,1,1,2,2 = 85130 8020 =却器按照单壳程双管程设计差管程式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得温差校正系数 =效平均温差: 采用试算的方式计算换热系数 初选换热系数为 60w/mk 则可得出下列数据: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器工艺计算 11 初选传热面积 ;F0=00 = =1 用 25无缝钢管做换热管 管子外径为: 5子内径为: 0子长度为: L=6000需要换热管数为 : = =417 根 可取换热管根数为 420 根 管程流通面积 : 2a = 422it = 管程流速 : 2w =2223600 = 0 9 8 7 83 6 0 0 3 4 8 =s 管程雷诺 : 2222 / 980 管 程 传 热 系数 :2= d =构的初步设计 查 壳式换热器可知,管间距按照 d 选取: 管间距 : s = 管束中心排管数 : 420 =,取 23 根 则壳体内径为 : 0( )( =圆整为 : 1000 则长径比 :16 = 6,在 4间,合理。 折流板选择弓形折流板 :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器工艺计算 12 折流板弓高 := 50 折流板间距 :3 折流板数量 : 1b= 块 取 16 块 壳程流通面积 : )1(f 01 . 0 7 2 2 3 30 )(壳程流速 : 1111 3600 1 . 3 4 6 80000 壳程质量流速 : 111 W =00=2/ 壳程当量直径 : 0202 6 91 0 2 91 22 壳程雷诺数 : 2 0 3 0 3 6 3 4 6 68 0 01111 1 去弓形面积所占的比例,可查得为 据管壳式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图 2得壳程传热因子: 33000 ,壁温下油粘度: 1 = 粘度修正系数 : 3 . 7()( 壳程换热系数 : 3300. 98 5)42(036 151131111 se j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换热器传热器工艺计算 13 热系数计算 查 壳式换热器第 138 页可知 水侧污垢热阻 : 1r = )/m(101 5 油侧污垢热阻为 : 2r = )/m(101 5 由于管壁比较薄,所以管壁的热阻 可以忽略不计,可得总传热系数为: 20211111 6 18 . 5 . 6101 7 . 64 6 6 8. 941155612 传热面积比为 : 0= (合理) 壁温度计算 管外壁热流密度计算 : q t 001 = )/(20 30 00 2 管外壁温度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01 7 . 64669 1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流量为280th U形管式冷却器设计【9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3045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