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12年北京各区二模代数几何综合题(教师版).doc_第1页
4、2012年北京各区二模代数几何综合题(教师版).doc_第2页
4、2012年北京各区二模代数几何综合题(教师版).doc_第3页
4、2012年北京各区二模代数几何综合题(教师版).doc_第4页
4、2012年北京各区二模代数几何综合题(教师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城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A、B两点,点B的坐标为(1)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 点M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若直线OM把四边形ACDB分成面积为1:2的两部分,求出此时点的坐标;(3) 点P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问:点P在何处时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并求出 此时点P的坐标. 西城区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的顶点为M,直线,点为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轴的垂线分别交抛物线和直线于点A,点B. 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设线段AB的长为,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及的最小值,并直接写出此时线段OB与线段PM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3)已知二次函数(,为整数且),对一切实数恒有,求,的值. 25解:(1),. 2分图10(2) =AB=. =.3分 当时,取得最小值. 4分当取最小值时,线段OB与线段PM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是OBPM且OB=PM. (如图10) 5分 (3) 对一切实数恒有 , 对一切实数,都成立. () 当时,式化为 0. 整数的值为0. 6分 此时,对一切实数,都成立.() 即 对一切实数均成立. 由得 0 () 对一切实数均成立. 由得整数的值为1. 7分此时由式得,对一切实数均成立. ()即0对一切实数均成立. ()当a=2时,此不等式化为0,不满足对一切实数均成立.当a2时, 0对一切实数均成立,() 由,得 0 1. 整数的值为1. 8分 整数,的值分别为,.海淀区24.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A, 顶点为B, 且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 (1)求点B的坐标 (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D为BO中点,直线AD交y轴于E,若点E的坐标为(0, 2),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点M在直线BO上,且使得AMC的周长最小,P在抛物线上,Q在直线 BC上,若以A、M、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P的坐标.CAOBxyCAOBxy 备用图24.解:(1), 抛物线的顶点B的坐标为. 1分(2)令,解得, . 抛物线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A, A (m, 0), 且m0. 2分 过点D作DFx轴于F.由 D为BO中点,DF/BC, 可得CF=FO= DF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得 AC = OC. AF : AO=3 : 4. DF /EO, AFDAOE. 由E (0, 2),B,得OE=2, DF=. m = -6.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分(3)依题意,得A(-6,0)、B (-3, 3)、C (-3, 0).可得直线OB的解析式为,直线BC为. 作点C关于直线BO的对称点C (0,3),连接AC 交BO于M,则M即为所求.由A(-6,0),C (0, 3),可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由 解得 点M的坐标为(-2, 2). 4分由点P在抛物线上,设P (t,). ()当AM为所求平行四边形的一边时.j如右图,过M作MG x轴于G, 过P1作P1H BC于H, 则xG= xM =-2, xH= xB =-3.由四边形AM P1Q1为平行四边形,可证AMGP1Q1H . 可得P1H= AG=4. t -(-3)=4. t=1. . 5分k如右图,同j方法可得 P2H=AG=4. -3- t =4. t=-7. . 6分()当AM为所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如右图,过M作MHBC于H, 过P3作P3G x轴于G, 则xH= xB =-3,xG=t. 由四边形AP3MQ3为平行四边形,可证A P3GMQ3H .可得AG= MH =1. t -(-6)=1. t=-5. . 7分综上,点P的坐标为、.朝阳区2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经过A(3,0)、B(4,0)两点,且与y轴交于点C,点D在x轴的负半轴上,且BDBC,有一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另一个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A以某一速度向点A移动.(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经过t秒的移动,线段PQ被CD垂直平分,求此时t的值;(3)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MQMA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 解:(1)抛物线经过A(3,0),B(4,0)两点, 解得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分(2)如图,依题意知APt,连接DQ,由A(3,0),B(4,0),C(0,4),可得AC5,BC,AB7.BDBC,. 3分CD垂直平分PQ,QDDP,CDQ= CDP.BDBC,DCB= CDB.CDQ= DCB.DQBC. ADQABC.解得 . 4分.5分线段PQ被CD垂直平分时,t的值为. (3)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E.点A、B关于对称轴对称,连接BQ交该对称轴于点M.则,即. 6分当BQAC时,BQ最小. 7分此时,EBM= ACO. .,解得.M(,). 8分即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M(,),使得MQMA的值最小.石景山区25已知:抛物线yx22xm-2交y轴于点A(0,2m-7)与直线yx交于点B、C(B在右、C在左)(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射线OC上有两个动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以每秒个单位长度、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射线OC运动,以PQ为斜边在直线BC的上方作直角三角形PMQ(直角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PMQ与抛物线yx22xm-2有公共点,求t的取值范围解:备用图25.解:(1)点A(0,2m-7)代入yx22xm-2,得m=5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2分(2)由得,B(),C()B()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可得直线的解析式为,由,可得 5分(3)当在抛物线上时,可得,当在抛物线上时,可得,舍去负值,所以t的取值范围是8分丰台区25如图,将矩形OAB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C(0,2)(1) 抛物线经过点B、C,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将矩形OABC绕原点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090),在旋转过程中,当矩形的顶点落在(1)中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时,求此时这个顶点的坐标;(3)如图(2),将矩形OABC绕原点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01时,抛物线与线段AB交于点M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你认为AMP的大小是否会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MP的值;在矩形ABCD的内部(不含边界),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好点”若抛物线将这些“好点”分成数量相等的两部分,请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解:25解:解:把x=0,y=0代入y=x2+bx+c,得c=0,-1分再把x=t,y=0代入y=x2+bx,得t2+bt=0,t0,b=-t;-3分不变当x=1时,y=1-t,故M(1,1-t),tanAMP=1,AMP=45-5分 t-7分门头沟25.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梯形ABCD的底边AB在x轴上,底边CD的端点D在y轴上.直线CB的表达式为 ,点A、D的坐标分别为(4,0),(0,4). 动点P从A点出发,在AB边上匀速运动. 动点Q从点B出发,在折线BCD上匀速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动点也停止运动. 设点P运动t(秒)时,OPQ的面积为S(不能构成OPQ的动点除外).(1)求出点C的坐标;(2)求S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3)当t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OxyABCDPQ25. 解:(1)把y4代入y x ,得x1. C点的坐标为(1,4). .1分 (2) 当y0时, x 0,x4.点B坐标为(4,0).过点C作CMAB于M,则CM4,BM3.BC 5.sinABC . 0t4时,过Q作QNOB于N,则QNBQsinABC t.S OPQN (4t) t t2 t(0t4). 2分当4t5时, 连接QO,QP,过点Q作QNOB于N.同理可得QN t.S OPQN (t4) t. t2 t(4t5). .3分当5t6时, 连接QO,QP.S OPOD (t4)4. 2t8(5t6). .4分S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是 .(3)当0t4时, 0在4t5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当t5时,S最大 52 52. .6分当5t6时,在S2t8中,20,S随t的增大而增大.当t6时,S最大2684. 7分综合三种情况,当t6时,S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4. 燕山 y 24. 如图,已知点M(-,2)和抛物线y=,O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MOx(1)若直线y=kx+3经过点M,且与x轴交于点A,求MAO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将图中的抛物线向右平移,设平移后的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E,与直线AM 的一个交点记作F,当EFx轴时, 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4. 把点M(-,2)代入y=kx+3, y xOAPMEFN 得 -k+3=2,即k=. 1分直线AM是y=x+3.由x+3=0,得x= -.即点A(-,0). 2分作MNx轴于N,在RtMAN中, 则AN=,MN=2.tanMAN=. MAO=MAN=30. 3分 设平移后的抛物线顶点为P(h,0),其中h0.则解析式变为y=(x-h)2.令x=0,得y=h2. 点E(0, h2). 4分 点F在平移后的抛物线上,且EFx轴, 点F(2h, h2). 5分 点F还在直线y=x+3上,h2=h+3. 6分 解得,h1=,h2=(舍去). 所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0). 7分密云县24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经过直线与轴的交点和点(,0)(1)求这条抛物线所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这条抛物线沿轴向右平移,使其经过坐标原点在题目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平移后的 抛物线的示意图;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B是直线与轴的交点)相交于点,判断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点是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点,求点的坐标,使得以、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4(本小题满分7分) (1)设,则A(0,2) 设这条抛物线所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过点(,0),有解得 所求的这条抛物线所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分(2)平移后的抛物线如图所示: -3分相切 理由:由题意和平移性质可知,平移后的抛物线的 对称轴为直线 点是对称轴与直线的相交,易求得点的坐标为(,)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设原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d,则有 点A为(0,2),点B为(,0), 这说明,圆心O到直线AB的距离d与O的半径OC相等 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直线相切 -5分(3)设点的坐标为(,p)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轴互相平行,即AOPC 只需,即可使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由(2)知,点的坐标为(,), 解得 , 点的坐标为(,)或(,)-7分昌平2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cm,点A、C分别在y轴和x轴的正半轴上,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B和D(4,)(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到点M,使得M到D、B的距离之和最小,求出点M的坐标; (3)如果点P由点A出发沿线段AB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由点B出发沿线段BC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S=PQ2(cm2)求出S与运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当S=时,在抛物线上存在点R,使得以P、B、Q、R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求出点R的坐标24 解:(1)据题意,A(0,2),B(2,2), C(2,0) 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B和D(4,), 2分(2)点B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x=1的对称点为A连接AD,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M A(0,2)、 D(4,), 直线AD的解析式为:当x=1时, M(1,) 4分(3) AP=2t, PB=2-2t, BQ=t在RtPBQ中,B=90, ,(0t1) 当, ,1(舍) P(1,2),Q(2,) PB = 1 根据分析,以点P、B、Q、R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只能是PQRB R(3,)此时,点R(3,)在抛物线上 8分大兴区六、解答题(本题满分7分)2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2,它的图像经过点(1,2)(1)如果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b,那么b= ;(2)如图所示,如果该图像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1,0)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点P到x轴的距离与点P到y轴的距离相等,则称点P为等距点求出这个二次函数图像上所有等距点的坐标(3)当a取a1,a2时,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正半轴分别交于点M(m,0),点N(n,0)如果点N在点M的右边,且点M和点N都在点(1,0)的右边试比较a1和a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六、解答题(本题满分7分)24解:(1) 1分(2)二次函数经过点(1,2)和(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