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复习讲学稿2(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复习讲学稿2(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复习讲学稿2(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次月考复习 第 2课时 知识链接:记叙文的阅读方法: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记一、记叙文(一)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甲)、(乙)、使我的心也(丙)然而又(丁)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1.春夜出航,充满诗情画意,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试以第一段文字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_2.第二段文字空格甲、乙、丙、丁处的恰当词语依次是: A宛转 悠扬 兴奋 沉静 B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C修扬 宛转 沉静 自失 D悠扬 宛转 兴奋 沉静 3.第二段文字中的“他”指代_,“豆麦蕴藻之香”是对前面“_”的照应。4.文中画横线的“似乎”、“或者”、“也许”、“大概”是哪类词?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5.“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中的“朦胧”本是 词,此处作 词,意思是 6.“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代: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清香 B.朦胧的月光C.夹杂清香的水气 D.宛转、悠扬的横笛声7.“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山是不动的,动的是船,这种写作手法是运用 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其作用是:A.表现水乡夜晚的自然景色 B.写出孩子们的恐惧心理C.写出我在夜晚的胆怯的心情 D.衬托船行的迅速和“我”的急切心情8.对“然而又自失起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B.感到失去了自己。 C.被美丽的夜景所陶醉而出神 D.又想起了白天没去看戏的不愉快。9.所选语段的意思是: A.描写了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B.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农民的辛勤工作。C.写船行的速度快以及看戏前的急切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D.写美丽的夜景,用来衬托船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孩子划船的技术高。 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 记内容一:废墟上的花朵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的街道,伦敦拆除了许多陈旧的楼房。然而新路却久久没能开工,旧楼房的废墟晾在那里,任凭日晒雨淋。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到了这里,他们发现,有这一片多年来未见天日 的旧地基上,这些日子里因为接触了春天的阳光雨露,竟长出了一片野花野草。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些花草都是英国从来没有见过的,它们通常只生长有地中海沿岸的国家。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都是在古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的时候建造的。这些花草的种子多半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带到了这里,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存的机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们见到了阳光就立刻恢复了勃勃生机,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其实,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一个人,不管他经历了多少苦难,一旦爱的阳光照耀在他的身上,他便能治愈创伤,便能重新获得希望,便能萌生新的生机,哪怕是有荒凉恶劣的环境里,也依然能够放射出自己的光和热。23、在下面各个字的后面加上拼音。废墟()恶劣()萌生()治愈()24、解释下列两个词。废墟: 生机:25、细读全文了解花草种子的来历及恢复生机的经过。它们通常只生长在。它们是由人,进功时带来的。它们在的一处废墟上又恢复了生机。27、认真体会文章结尾一段的含义。内容二:“六一”到了,上帝接三个孩子到天上玩,还说:“我给你们每个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成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色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么?难道你们星期天是黑色的?”“是呀!每个星期天都要补课,作业特多!”第三个孩子不表态,好半天好半天才苦歪歪地说了一句:“我想我想当爷爷!”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儿:“什么?你说什么?”“爷爷能养花,能钓鱼,能下棋,爷爷从来都不做那么多的作业!”上帝明白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原来,人间的孩子并不快乐1、这三个孩子有没有共同的心愿?如果有,这个共同的心愿是什么?2、第二个孩子的心愿是:“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这里的“绿色”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星期天是黑色的”?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课题:第三次月考复习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第十四周 班级 姓名 模块四:当堂训练 一、根据题目要求默写。 1、_,不亦君子乎?2、_,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_.4、_,其不善者而改之。5、不畏浮云遮望眼,_。6、_,关山度若飞。_,寒光照铁衣。7、_,雌兔眼迷离;_,安能辨我是雄雌?8、海内存知己,_。无为在歧路,_。9、_,病树前头万木春。10、_,却话巴山夜雨时。11、数声风笛里听离亭晚,_。12、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息息相通的诗句是:“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后来居上这一深刻人生哲理的名句是:“ ”15、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是 。16、木兰诗中描写北方战场条件艰苦环境的句子是: 。 17、论语中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 ? 二、名著阅读(一)童年:在苦难中长大1、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2、童年讲述的是 (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 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 ,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 ,正直的老工人 ,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都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