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轴承电机的结构设计
44页 20000字数+论文说明书+开题报告+19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传感器.dwg
前端盖.dwg
右轴套.dwg
后端盖.dwg
基准换.dwg
外缸筒1.dwg
定子.dwg
无轴承电机的结构设计开题报告.doc
无轴承电机的结构设计装配图.dwg
无轴承电机的结构设计说明书.doc
机座.dwg
电机定子外圈.dwg
盖1.dwg
磁轴承端盖.dwg
缸筒.dwg
轴1.dwg
轴套1.dwg
轴套2.dwg
轴承外圈.dwg
轴承挡圈.dwg
选题登记表.doc
铝圈.dwg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无轴承电机的研究意义与现状1
1.2论文的提出及论文的内容安排4
第二章 机械结构的设计6
2.1 引言6
2.2 无轴承电机的系统设计6
2.3无轴承电机的总体结构设计8
2.4 无轴承电机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9
2.5 无轴承电机的主要零件结构设计11
第三章 磁悬浮轴承的工作原理及数学建模17
3.1 引言17
3.2 磁轴承的组成18
3.3 磁轴承的基本工作原理19
3.4 永磁偏置轴向径向磁轴承的建模23
3.5 混合磁轴承的具体参数设计32
第五章 结论36
致谢37
参考文献38
第一章 绪论
1.1 无轴承电机的研究意义与现状
1.1.1 无轴承电机的研究意义
一些精密数控机床、涡轮分子泵、小型发电机或高速飞轮储能等装备中需要用大功率的高速超高速电动机(以下简称为电机)来驱动。我们知道,电机高速运转对机械轴承振动冲击大,机械轴承磨损快,大幅度缩短了轴承和电机使用寿命,为此用机械轴承来支承高速电机严重制约着电机向更高速度和更大功率方向发展。近 20 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磁轴承( Magnetic Bearing ) ,是利用磁场力将转子悬浮于空间,实现转子和定子之间没有机械接触的一种新型高性能轴承。图 1-1 是由磁轴承支承的高速电机结构示意图。磁轴承支承的电机虽然具有突出的优点,但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① 电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难以进一步提高; ② 磁轴承需要高性能的控制器、功率放大器和多个造价较高的精密位移传感器等,使磁轴承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和成本较高,大大制约了由磁轴承支承的高速电机的使用范围和广泛应用。
图1-1 磁轴承支撑的电机结构图
所谓无轴承电机(Bearingless Motor or Self-bearing Motor),并不是说不需要轴承来支承,而是不需单独设计或使用专门的机械轴承、气浮或液浮轴承。由于磁轴承结构与交流电机定子结构的相似性,把磁轴承中产生径向悬浮力的绕组叠加到电机的定子绕组上,构成无轴承电机(二自由度见图 1-2 ) ,保证电机定子等效绕组产生的磁场极对数 与径向悬浮力绕组产生磁场极对数 的关系为: = ,悬浮力绕组产生的磁场和电机定子绕组(或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合成一个整体,通过探索驱动电机转动的旋转力和径向悬浮力耦合情况以及解耦方法,独立控制电机的旋转和转子的稳定悬浮,实现电机的无轴承化。
二级拓扑被广泛运用于遍及整个IC工业的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的精度与高速度方面。
另一种流行的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结构就是如图1.7所示的重叠栅地—阴地放大器。标准工业家庭视频放大器 (AD847)就是基于这种结构。这种电路充分利用互补双极工艺(CB)中可实现的快速PNPs。Q1和Q2的集电极的不同信号电流都被馈送给PNP栅地—阴地放大器晶体管对的发射极(重叠栅地—阴地放大器之后)。Q3和Q4的集电极加载反馈电流,而D1、Q5和Q4则提供电压增益。这种单级结构使用交叉口电容来补偿高阻抗节点(并且设计的一些变化使节点接往一个外部插头,以便于可以增加另外的外部电容)。
家用AD847重叠栅地—阴地放大器的简化电路
如果没有Q1和Q2的发射极电阻负反馈以及附加的外部补偿电容,那么这种电路就仅仅在高闭环增益的情况下才稳定。不过,这个家族里的共模增益补偿版本是可以通过恰当数量的发射极负反馈来实现的。
在互补双极工艺中使用结型场效应晶体管不仅可以允许低的输入偏置电流,而且可以改善必须设置的跨克gm和在双级输入阶段发现的尾电流IT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图1.8正是AD845 16MHz运算放大器的简单示意图。与双级晶体管相比,结型场效应晶体管没毫安尾电流有低的多的跨克gm。这就允许尾电流的递增(相对于回转速率)不再需要通过增加电容Cp来维持稳定了。关于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的这种表面看上去糟糕的不寻常的性能却的的确确是输入阶段中所必须有的。对于典型的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来说,跨克gm的值近似于Is/1V(Is是源电流),而不是二极晶体管的Ic/26mV,大约,是它的四十分之一。当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作为输入端时,对于给定的跨克值gm,电路允许更高的尾电流(即更高的回转速率)存在。
AD845 16MHz双级场效应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简化电路
一种拥有“电流需求”性能、低功率和改良回转速率功能的新型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
直到现在为止,运算放大器的设计者都不得不使输入的跨克值、静态电流值、回转速率和失真显示四者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模拟设备已经取得一种新的电路核心专利,它可以提供电流请求来对支配电极的电容Cp进行充电与放电,同时允许静态电流变小。这种附加的电流与迅速旋转的输入信号成正比并且增加静态电流。图1.9显示了这种基础核心单元的简化示意图。
致谢
在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得到了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老师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以及工作忘我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向指导老师表示最最忠心的感谢!
此外,我还得到了同组及同班同学的很多帮助;同时在资料复印及论文成稿方面,机房的各位老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最后,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与祝福!
参考文献
[1] 邓智泉,严仰光,“无轴承交流电动机的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电工技术学报》,2000年4月,第15卷第2期
[2] 邓智泉,何礼高,严仰光,“无轴承交流电动机的原理及应用”,《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2年9月,第21卷第5期
[3] 朱熀秋,邓智泉,严仰光,袁寿其,“无轴承电机的研究原理及研究现状”,《微电机》,2000年,第6期
[4] 朱熀秋,“无轴承电动机轴向磁轴承参数设计与控制系统研究”,《电工技术学报》,2002年6月,第17卷第3期
[5] 曾励,陈飞,宋爱平,黄民双,“动力磁悬浮轴承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11月,第12卷第11期
[6] 曾励,陈飞,宋爱平,“动力磁悬浮轴承原理”,《现代制造工程》,2002年4月
[7] 邓智泉,张宏全,王晓琳,严仰光,“基于气隙磁场定向的无轴承异步电机非线性解耦控制”,《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2002.15(1):38~43
[8] 朱熀秋,邓智泉,袁寿其,李冰等,“永磁偏置径向-轴向磁悬浮轴承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9月,第22卷第9期
[9] 王晓琳,邓智泉,严仰光,“一种新型的五自由度磁悬浮电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4月,第36卷第2期
[10] 王怀颖,“永磁偏置的磁力轴承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3年,第3卷第1期
[11] 王冠,徐龙祥,“永磁偏置五自由度磁轴承结构及磁路分析”,《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3年第6期
[12] 李冰,邓智泉,严仰光,“一种新颖的永磁偏置三自由度电磁轴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2月,第35卷第1期
[13] 曾励,朱熀秋,曾学明,徐龙祥,刘正埙,“单自由度混合磁悬浮轴承控制系统模型的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12月,第30卷第6期
[14] 张天华,《磁悬浮轴承的PD控制系统的设计》,扬州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5] 刘贤兴,朱熀秋,全力,王德明,孙玉坤,“三自由度永磁偏置混合磁轴承数控系统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12月,第15卷第24期
[16] 章婷,《动力磁轴承机理及直流悬浮实验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