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 唱歌《鳟鱼》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 唱歌《鳟鱼》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 唱歌《鳟鱼》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鳟鱼教材分析作曲家舒伯特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诗鳟鱼创作了声乐作品鳟鱼。旋律轻松,活泼,顿音几号和连续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多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鳟鱼在水中灵巧形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演唱,学生能够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自学资料,以达到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作品。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能够总结出歌曲的特点。3、情感目标:学生在了解鳟鱼后,能够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演唱,喜爱并有兴趣继续下节课的歌唱学习。教学重点1、学生学会演唱鳟鱼。2、通过学习歌曲,分析音乐的调式,掌握歌曲的内容,体会音乐的情绪。教学难点能够利用音乐的表现手段,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教学方法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运用师生交谈发、问答法、音像信号法、讨论法等,培养学生自信心,敢于表达、表现,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观察鳟鱼图片,由图片导入课题。师:同学们请看图片,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鱼?(鳟鱼,很有价值的垂钓鱼,可食用,全世界只有十多种。)我们今天欣赏的音乐与这种鱼有关,是一首以鳟鱼来命名的音乐。有同学可能会说:“谁会去描写这种看起来并不漂亮甚至还有些凶的鱼呢?”优秀的艺术家,任何素材都可以来来创作,我们现在开始学习鳟鱼。三、新课教学1、认识舒伯特。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称为“歌曲之王”。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2、欣赏歌曲(首听)。教师:好,下面我们请同学谈谈感受。学生1:小鱼太可怜了,同情那条小鱼的命运。学生2:渔夫太可恨了,阴险、狡诈。3、深入歌曲的内容,再次欣赏音乐的层次(第二遍聆听)。学生1:音乐划分为两部分:第一次分明明亮,第二次声音较前者有所变化,声音边得低沉了。学生2:音乐分为三段,第一段描写了鱼儿的自由、快乐;第二段描写了渔夫的阴险;第三段描写了渔夫把小鱼钓上钩。教师:两位同学说的都对。鳟鱼这首歌曲是舒伯特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歌词取材一首浪漫诗,作者用渔夫比做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我们先来体会音乐的第一部分,请大家看画面、听音乐、谈感受。教师:音乐听完了,请问大家对哪一乐句印象最深,能给大家哼唱出来吗?(学生哼唱)教师:这正是音乐的主题,它的旋律明快、流畅,形象地描绘了鳟鱼在潺潺流水中遨游的情景。反复与学生一起哼唱音乐主题并分析第一部分及两段歌词:轻松自由的音乐主题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小鳟鱼在水里快乐的嬉戏。伴奏音型活泼轻快,节奏平稳,中速,力速平和。教师:现在我们来听音乐的第二部分,请大家注意乐曲与第一部分的区别。在经过一个短短的低沉急促的间奏后,进入到音乐的第二部分,这段音乐表现了渔夫的冷漠与残酷。由于情绪变得暗淡、压抑,因此调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大调式转入小调式,旋律和伴奏音型紧张起来,钢琴奏出的细碎的不稳定的音符,表现了不平静的水面和作者忧心忡忡的心情。四、学生表演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