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10.1《称象》word教案.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10.1《称象》word教案.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10.1《称象》word教案.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10.1《称象》word教案.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10.1《称象》word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10.1称象word教案教学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3、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教育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4、继续学习默读。并且乐于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教学重点:1、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2、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动物朋友(课件出示大象的图片),那谁来说一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总结:大象的腿像柱子,身体高大像一堵墙。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和大象有关的课文称象。(板书:称象)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并划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标出自然段。2、检查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1)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2)出示生字及声调卡片,请学生认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3、分析各字字形,同时扩词、造句,巩固字义。(1)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2)重点指导易错、难写字。(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4)交流记忆方法。(5)扩词、造句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说一说本文主要写的是谁称象的事?2、讲读第1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的什么事?(2)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2、讲读第2自然段:(1)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结合学生回答,指名读写象的句子,再看图回答:从哪些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3)结合学生回答官员们议论的句子,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指名朗读写官员议论的句子,读出问话的语气。3、说一说通过学习第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故事发生的人物、大象的来历以及大象很重。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学生试着复述全文。提示:先想想课文内容,复述时尽量用自己的话说。二、讲读第3自然段。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后,谁来说说人家送曹操一头怎样的象?师:是啊!这头大象真大,曹操非常想知道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官员们想出了那些称象的办法?曹操是什么反应?1、自由轻声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官员们说出了两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行不行?为什么?方法一:砍一棵大树做秤杆,造一杆大秤。(不好:没人提得起这杆秤。)方法二: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不好:大象会死,很可惜。)3、 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直摇头”的意思。(“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于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三、讲读第4自然段1、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2、曹冲说的五句话里,都讲了些什么?(他想出了称象的办法;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曹冲的办法产生的结果。)(1)曹冲说的称象的办法是什么?(2)默读画出曹冲说的称象的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用课件演示称象过程:第一步:出示“船”,再把“大象”赶上“船”,“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第二步:把“象”赶出,往“船”上装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 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了“大象”的重量。(4)试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6)讨论:曹冲说的以船代秤的方法跟官员们说的方法哪个好?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7)由此可以看出曹冲是怎样的孩子?(聪明,爱动脑筋)当时的曹冲才只有7岁”,还那么小,就想到了这个好办法,让我们把曹冲说的方法再读一读。读的时候要读出曹冲聪明、爱动脑筋,把有志不在年高的志气读出来。四、讲读第5自然段1、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哪个词告诉我们?(果然)“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2、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3你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思考:(1)学习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2)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五、拓展学习1、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2、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能不能想想办法简便快捷的称出大象重量3、回答后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10.2狮子和兔子word教案教材分析: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教材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得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生字、新词。随文理解重点词:恼羞成怒、筋疲力尽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3读懂课文,让学生明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重点句子。2读懂课文,让学生明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动脑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上节课,老师带大家到童话王国去认识两只小动物。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分别出示狮子、兔子图,贴上,板书题目,齐读课题。二、复习生字,初读课文。1、首先咱们来复习下我们学过的生字,指名读认字表生字,并找学生临写写字表中的生字,同桌同学交流生字2、 出示卡片,认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偷偷 又疼又痒 吼叫 筋疲力尽 蹲下 旁边 讨厌恼羞成怒 叮咬 笑嘻嘻 纵身 凭借 脾气 解决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故事中的狮子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呢?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指名朗读。从前有一只狮子,他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2、自由读,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狮子?(生谈不同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指名读、齐读(二)学习第二自然段默读,思考:狮子遇到了什么麻烦?他心情怎样?过渡:面对自己遇到的麻烦,狮子是怎样对待的?(三)学习第三-七自然段1、出示: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把红蚂蚁赶走,可是累得筋疲力尽,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自由读,找出描写狮子动作的词,用小记号标出。指名读,学生模仿狮子的动作,你从狮子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吼着:狮子会吼些什么?(诅咒红蚂蚁)蹦着:狮子蹦着为什么?(希望红蚂蚁从身上掉下来)翻滚着:为什么不停的翻滚着?(希望压死红蚂蚁)结果怎样?指名读。读词并理解:筋疲力尽(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带着体会读3段。你觉得此时的狮子的心情怎么样?2、狮子的表现被他的伙伴小兔看见了,他蹲在一边干什么?为什么“哧哧的笑”?想象一下他笑什么?3、狮子见小兔在笑,有什么反应?理解“恼羞成怒”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狮子恼什么?羞什么?怎么怒的?请生读狮子的话。4、狮子在那痛苦不堪,兔子却在那笑,兔子是嘲笑呢还是善意的笑?请学生从文中找一找答案读一读面对恼羞成怒的狮子,兔子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狮子是怎么做的?这个办法好吗?从哪儿看出的?(立即)狮子有没有费劲?5、对比读,出示句子体会狮子刚开始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后来跳到河里,毫不费力就把红蚂蚁赶走了,这是为什么?四、读中感悟,总结教育。1、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兔子想告诉狮子什么?齐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