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商隐诗三首一、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骆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从祖父迁居郑州(今属河南)。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二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令狐楚死后,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王女为妻。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曾入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为掌书记;后入徐州卢弘止幕,为判官;又入东川柳仲郢幕。其间也曾在朝任官,但终不得意。此后还郑州故里,病卒。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言情诗成就极高。艺术上,其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属对精切,色彩绮丽,韵律和谐,深于用典,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二、课文简析(一)无题二首(其一)1基本解读这首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主旨)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对昨夜相会的追忆。星光闪烁,阵阵轻风,诗人与意中人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相会。画楼,雕饰华美的楼。桂堂,用桂花香熏过的厅堂。诗人没有具体写昨夜情事,而只写一种温馨旖旎而有暗示性的气氛,达到了一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效果。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今宵诗人心中引发的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尽管自己身上无彩凤那样的双翼(飞去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能像犀牛的角一样灵异,得以互相感知。彩凤,彩色的凤凰。山海经:“丹穴山,鸟状如鹤,五彩而文,名日凤。”灵犀,犀牛在古代被视为灵物,特别是它的角的顶端和底部之间有白色的线(角质层)相通。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写宴会之热闹。这里的宴会既可理解为昨夜的宴会情景,也可理解为今宵诗人对意中人的想象之语,写出了诗人此刻凄清寂寞。送钩,古代人们在宴会上玩甲一种游戏。把钩依次在人们手中传送,然后藏于某人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分曹,分组。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用器皿覆盖着东西让人猜。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自己正如飘转不定的蓬草,又不得不去上班报到。爱情的间隔的惆怅与诗人身世飘蓬的慨叹融为一体。听鼓应官,听到报晓的鼓声后到衙门报到。兰台,唐朝对秘书省的称呼。转蓬,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转的蓬草。2鉴赏要点这首诗写出诗人多情而又无奈的相思。诗人与情人心心相印,可欢会的时光是那么短暂!这是多么令人痛苦而又无奈的现实。“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为千载名句,写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守,但心心相印,写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此诗构思巧妙,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展现。全诗看起来以赋体写诗,但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气息。诗中时空的转换当中,有虚有实,富有想象张力,只要解释得合乎情理,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可作多样阐释。3问题探究对于此诗主题理解各有不同,有说是政治失意,有说是写爱情,有说是偷情,但一般俱将此诗作为言情诗阅读。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云:“此二首显为赋体,而非比兴寓言之作所述殆为作者亲身经历之事情。而非托事寓怀,借美人以喻君子之寓言” 4相关资料此诗是席上有遇追忆之作。妙在欲言良宵佳会,独从星辰说起凌空虚步,有绘风之妙得三四铺云衬月,顿觉七宝放光,透出上文,身远心通,俨然相对一堂之中。五之胜情,六之胜境,皆为佳人着色。且隔座分曹,申明三之意;送钩春暖,方见四之实。蜡灯红后,恨无主人烛灭留髯之会。闻鼓而起,今朝寂寞,能不重念昨夜之为良时乎?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清康熙五十四年素心堂刻本)义山无题诗,直是艳语耳。杨眉庵谓托于臣不忘君,亦是故为高论,未敢信其必然。 (清钱良择唐音审体,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义山近体,襞绩重重,长于讽喻。中多借题摅抱,遇时之变,不得不隐也。 (清沈德潜说诗啐语卷上,霍松林校注,郭绍虞主编原诗一瓢诗话说诗啐语合刊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无题诸诗,有确有寄托者,“来是空言去绝踪”之类是也;有戏为艳体者,“近知名阿侯”之类是也;有实有本事者,如“昨夜星辰昨夜风”之类是也;有失去本题而后人题曰无题者,如“万里风波一叶舟”之类是也;有与无题诗相连,失去本题,误合为一者,如幽人不倦赏是也。宜分别观之,不必概为穿凿。其摘诗中二字为题者,亦无题之类,亦有此数种。 (清朱鹤龄注,沈厚塽评李义山诗集辑评卷上,四川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二)贾 生1写作背景简介贾谊被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题材。这里,诗人不是作陈词滥调,而是选择贾谊被召回长安时宣室夜对的情节入诗,别有新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半夜,文帝前席。即罢,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李商隐在异俗中说“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洪炉,道家认为天地这个大炉子产生万物贾谊不信,而有自己关于鬼神的观点)。一般文人皆以此为一段君臣遇合的佳话,但本诗却不同于此。2基本解读这首诗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主旨)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正面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一“求”一“访”,把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表现出来,特别还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了。这是诗人欲抑先扬之处。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贾谊的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超、议论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伦比。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承、转的关键。“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着一“虚”字,举重若轻,把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全诗警策之句,是直接对“可怜”一词的回应。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样的求贤对天下苍生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君臣遇合对臣子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词锋犀利,讽刺辛辣,感慨深沉,却又抑扬顿挫。3鉴赏要点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诗人夙怀“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诗中常有“贾生年少虚垂涕”之类的感慨。4问题探究关于贾谊与汉文帝之间遇合的历史真相,向来多所议论。贾谊年少出仕,召为博士,颇受文帝重视,一年后就为太中大夫。因其部分主张触犯了豪强大族利益,又好议国事,批评时政,权臣周勃、灌婴排挤他出京,任长沙王傅,几年后仍由文帝召还。后再次被贬,三十三岁而死。其主张在文帝时并非都未付诸实施。司马迁史记中将贾谊与屈原同列,用意在于同情二人怀才不遇,也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感慨融于其中。一百年后的班固汉书贾谊传看得更加分明:“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又说:“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唐人作诗多以贾谊不遇为题,用以安慰朋友或自己不幸遭遇,如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阮中丞:“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完全按史实来写贾谊、并抒发自己君臣际遇之感的是王安石的贾生:“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严复也说:“古人名位心原淡,绛灌何能沮贾生? 鹏鸟深情人不解,祗言未得作公卿。” 5相关资料 程梦星笺注:“此谓李德裕谏武宗好仙也。”按诗责其不问苍生,则不止好仙为不当,且不恤国事,不重民生,尤非求贤之意,义更正大。 (近人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引,人民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 李商隐的作品,确实有许多是有讽刺意义的,大半是借托史事,寄其吊古伤今之意。如贾生、隋宫、马嵬诸篇,意义都很明显。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文帝和贾谊之间关系,并不是像李商隐所写的那样。就以问鬼神之道于宣室这件事而论,文帝刚刚虔诚地进行了祭祀,接着就接见贾谊。而鬼神之事,在古人的世界观中,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所以因此问及,也很自然。在宣室受厘之后问鬼神,绝不排斥在其他的地点时间问苍生,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沈祖棻唐人绝诗浅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号称贤明的汉文帝召见贾谊,尚且不问苍生,他(指李商隐)自己生在昏乱时代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呢? (游国恩、萧涤非等编著中国文学史第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三)柳 1基本解读 这是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主旨)首二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写(柳枝)曾在繁花似锦、令人陶醉的春日,如同婀娜多姿的舞女一样,在乐游苑的宴会上随风起舞。“舞”,生动地写出了春柳的婀娜多姿,也写出了柳枝的欢乐。乐游春苑,即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人们节日游乐场所。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指美好的春日令人陶醉。 后二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以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对比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重在写秋柳的凄凉情形。柳在春日是那样地风光无比,受人瞩目,而眼下时值深秋,它又如何愿意面对夕阳西下、寒蝉凄切的凄凉处境呢!“清秋”,秋色已深。“肯”,岂肯,不太愿意,既是反诘,又是感叹。 2鉴赏要点 这首咏物诗用暗示手法融会了诗人深沉的感慨。此诗全篇无一“柳”字,却又是句句写柳;句句写景,可又是句句含情;句句咏物,可又是句句写人,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也有人认为诗中表达的是对先荣后悴人事的感喟,或对官场上只知上进而不知后退者的讥刺。 诗中虚词运用精妙。“如何”、“肯”连用,加强了反诘语气,使诗人的感叹更为悲怆而深沉。“已”、“又”,层层推进,正是“数虚字转折唱叹,弦外有音”。(纪昀李义山诗集辑评) 3问题探究 教科书资料信息中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的解释: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暗示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最终要老去的歌妓,表达词人对这类社会底层的风尘女子的深切同情,也寄寓了词人自己的身世感慨。 上片借柳喻人,以具有旖旎风情的春天柳枝象征歌妓年轻时的形象。起句“二月和风到碧城”点明时令。“碧城”是丛丛柳树的比喻,翠绿重重,形象逼真。次句“万条千缕绿相迎”写和煦春风中柳条拂动,情意绵绵,也表现了词人面对春光的欣喜心情。“舞烟眠雨过清明”收结上片:柳枝在暮春晴烟轻霭中飘舞,在暮春的霏霏丝雨中安眠,在梦一般的醉人春光中度过清明。 过片直接写人。“妆镜巧眉偷学样,歌楼妍曲借枝名”,以眉和柳叶将物与人联系起来,美人对镜梳妆,喜欢将眉画成柳叶样,歌楼宴席上演唱的曲子也借用柳枝之名。词人巧妙地借柳叶眉、柳枝曲来宣扬柳的声名。“借”一“偷”字,将柳放到备受人们艳羡的位置。结句“晚秋霜霰莫无情”点题。词人情真意切地希望晚秋的霜霰不要击打柳树,实际上是对歌妓人老珠黄时备受摧残表示深切的同情。 4相关资料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全唐诗卷一百十二,中华书局1960年版) 庐陵陈模诗话云:“前日春风舞筵,何其富盛;今日斜阳蝉声,何其凄凉,不如望秋先零也!形容先荣后悴之意。” (明杨慎升庵诗话,中华书局历代诗话续编本) 杨升庵以为形容先荣后悴之意,此解固然。然所谓先荣后悴者乃谓人,非自谓。玩“如何肯到”一语,则极形其知进而不知退者为可笑也。 (清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朱鹤龄注、程梦星删补,乾隆八年东柯草堂刻本) 多得意人到失意时,苦况如是。“肯到”二字妙,却不由得你不肯也。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中华书局1918年影印本) 三、鉴赏探究练习讲解 1第一题 命题意图:了解这首诗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情达意。“实景”即是写作时的真实情形;“虚景”则是回忆或想象中的景象。李商隐无题诗中,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展现。这首诗中,首联(虚)直写昨夜,暗含今宵与昨夜情景不同的联想与对比;颔联(实)不再接写昨夜,而是回到今宵,抒写自己与意中人相隔的现实处境;颈联(虚)转写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实)又回到自己。全诗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气息。 锦瑟诗中思维跳跃性较大,如“庄生”、“望帝”二典,“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二意象,无法寻求一定的时空次序,全部以诗人内心之情感贯穿,且虚处多,实处仅见“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句。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暗示语多,且虚实相生,形成扑朔迷离的意境。 2第二题 命题意图: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学会比较阅读诗歌,温故知新,提高古诗学习兴趣。 参考答案:贺知章咏柳诗写春日之柳,纯为写景;李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事处面试注意事项
- 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 二的分解与组成教案
- 人教版认识时间教案
- 体育蹲踞式跳远教案
- 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
- 创意运动道具舞蹈教案
- 剪纸娃娃立体裙子教案
- 大老鼠保护主人教案
- 好看的幼儿版画教案
- 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5北京市尖垡留置管理中心招聘事业单位6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检验科知识技能培训课件
- 火电厂运行维护流程规范
- 少儿足球培训总结
- (2025年)册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北邯郸市第一医院公开招聘控制数管理人员150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纪委监委试题题库及答案
- 蛋糕营养科普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力》专题攻克试题(详解版)
- 2025年智能制造与物流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