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走完长征的婴儿word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积累词语;学会用“连也”造句。 2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四个事例。3 了解课题“走”完长征的婴儿中“走”上引号的作用。4 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四个事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媒体播放长征图片或红军过雪山时的情景片段。板书:长征 (说说自己了解的“长征”)师述: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2 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可是一个婴儿却“走”完了长征。(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预设问题:婴儿是谁?她是怎样走完长征的?题目上的走为什么加引号?)二、整体感知1、读读课文,了解你想知道的内容,并提出你不能理解的地方。2、交流读文后自己了解的课文内容。(1)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初步解决:婴儿是谁?她是怎样走完长征的?题目上的走为什么加引号?(2)质疑(学生可能会问一小节中为什么只有上引号,没有下引号的问题)师述:课文是写贺捷生奶奶回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一连串的故事,所以叙述的每一小节有上引号,直到叙述完了以后加上下引号。三、研读课文1、默读课文26节,想想贺捷生奶奶回忆了长征途中的哪几件事?遇到了哪些困难?2、交流(1)归纳第一件事:随机媒体出示:“我”刚出生18天, 。(就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了长征。) (感受:“我”一出生,就参加革命。)指名读第二节,知道当时的情况,理解围剿:包围起来剿灭。为了保存实力,红军开始了长征,妈妈舍不得丢下我,这里有一段回忆。(媒体)补充资料:女儿尚未满月,即不好揣在怀里,也不便抱在手里,更不能扛在肩上,只能将其手脚缚在襁褓里,放在一个背篓里面,由妈妈背着走。细竹编成的背篓里面,底下堆放着必备的棉毯、尿布和衣物,女儿不知所以地卧在中间,顶端还搭着一块棉布,藉以遮风蔽雨。贺龙不由逗趣地说:“白鹤有个滩头做宿营地,锦鸡有个山头做宿营地。这一路上,红军的宿营地就是两只铁脚板,我女儿的宿营地就是这背篓摇篮!” 还被当作“宿营地”和“供给部”的背篓摇篮,务必依托在妈妈的背上,一路上摇呀摇,但不是摇到外婆桥,而是摇向那遥远的北方师述:就这样,出生才18天的“我”随部队开始了长征。(2)以第三节内容作过渡。(3)归纳第二件事:媒体出示: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 。(妈妈用衣服捂住“我”的头,“我”险些丢了小命。)(感受:穿过封锁线的危险)理解“暴露”与“封锁线”,体会用衣服捂住头的感觉。你感受到了什么?过渡:我不仅险些丢了小命,还差一点被弄丢了呢。(4)归纳第三件事:媒体出示: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 。(幸亏被老乡捡到了,“我”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感受:战斗的激烈)师补充资料:有一天,蹇先任病倒了,怎么也抱不动女儿了,只好把她交给她父亲。贺龙用布袋子把女儿裹在怀里指挥战斗,女儿是何时从他的怀抱里掉出去,摔在了路旁的草丛中,他竟全然不知。这场战斗结束之后,贺龙刚坐下习惯性地从腰间抽出旱烟袋,突然意识到身上少了件什么东西。糟糕,他怀里的孩子丢了!贺龙和警卫员立刻掉头回去寻,可怎么也不见小捷生的影子。正当贺龙已近乎绝望时,他发现一队伤病员正在路边歇息。他随口问了一句:“你们谁见过我的孩子吗?是一个婴儿!女孩!”这些走在部队最后面的伤病员们这才知道,原来途中捡到的身上裹着一件红军军衣的女婴是贺龙的女儿。他们急忙高兴地把小捷生抱了出来,“是她吧?”望着襁褓里的女儿,泪水不禁从这位刚强的指挥官脸颊无声滑落过渡:长征途中面对的困难真的是无法想象。(5)我在过草地时又发生了什么事?自己读一读第六小节,学着归纳一下第四件事。媒体出示刚才的三件事。1)指名说。媒体出示:过草地时,“我”奄奄一息,但“我”生命力强得出奇,大人们带着还有一口气的“我”,终于走出了草地。师生对读:过草地时总不能光着身子埋葬吧红军也都后来不过(感受:当时条件的艰苦)2)媒体出示:过草地时,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眼看就要断气,大人已经在考虑如何埋葬我。先让学生反复读读例句,理解“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出示:照样子说词语 例:奄奄一息 ( )不舍 ( )生机 ( )欲动 ( )得意(这一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除了规定的补充完整外,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同样结构的词语。)然后让学生用“连也”说一说,教师予以指导,鼓励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3)通过理解褴褛:衣服破烂。我根本没有自己的衣服来体会红军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和我终于走出了草地。3、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节,思考两个问题:“走”为什么加引号?怎样理解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因为长征时贺捷生只是未满周岁的婴儿,是父母亲抱着她走完长征路的。她同样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而父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则在以后的岁月里激励着贺捷生。)四、小结复习1、媒体出示,了解贺捷生。贺捷生(1935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部长,军旅作家。湖南省桑植县人,女,1935年11月1日生于红二军团的征战途中。其父贺龙时任红二军团军团长,其母蹇先任是红二军团的政工干部。80年代,她在从事军史研究的同时,又开始文学创作。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总结课文:贺捷生奶奶从1935年10月到1936年10月,过封锁线,差一点被丢失,又险些丢了小命,历时11个月,跟着红军战士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大小战斗110次,一起走完了长征。3、再读课题。五、拓展作业媒体出示:1、语言直播厅贺捷生奶奶的“长征”经历,充满了传奇,更充满了艰辛,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给伙伴或家人听,要注意人称的变化(第一人称换成第三人称。)2、实践活动读一本或者一篇以描写长征的书籍或文章,或者查找相关资料,初步了解长征时间,长征的起点和重点,有哪些重大事件等。3、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疑惑 率领 围追堵截 消耗 奄奄一息 严峻 跋涉 取之不尽(2)照样子写词语。例:奄奄一息( )不舍 ( )生机 ( )欲动 ( )得意(3)造句。 连也 板书: 18天开始长征 12 “ 走”完长征的婴儿 险些丢了小命 (贺捷生) 又回父母怀抱 生命力强得出奇附送:2019秋沪教版语文四上跳水word教学设计上海市民办彭浦实验小学 虞蔚佳(共和新路4555弄19号 邮编xx3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3、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抓住关键词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2、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教学时间1.5-2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3、跳水,指名学生朗读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说明:教师出示课题后,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之后有思考地读课文做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并板书,如“谁跳水?”“在哪里跳”“为什么要跳水?”“二、 整体感知课文1、 出示自学建议:(1) 自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边读边思考,尝试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 检查自学情况:(1) 接龙读课文。(2) 交流: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说明:课文中的字学生基本上都认识,但要注意回生,在学生接龙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本文较难读准的词有“龇牙咧嘴”“放肆”“桅杆”教师要尤其关注。在交流 “在哪里跳”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看看帆船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孩子在哪里跳水,为引导学生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做好准备。三、研读课文1、当时除了跳水就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吗?让我们重新回到课文中边读边思考。先来看看课文的哪几小节,令你感到最惊险?我们就从这几小节入手来学习。2、学习课文4、5、6小节。(1)出示自学建议,组织小组学习。自学建议:读读课文第4、5、6、7小节,圈出令你感到惊险的词句,小组交流。挑选其中一小节,尝试读出惊险的感觉。(2)交流。(以下步骤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抓住水手们的表情体会:“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出示帆船的示意图,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理解句子:“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3)指导朗读。3、这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所有人都迫切想知道怎么办?怎么办?你能想出办法吗,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4、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可以从时间急迫方面入手)5、小结;因为孩子已经在上面摇摇晃晃,稍一犹豫,就有可能摔在甲板上。所以叫孩子立即跳水是救孩子的唯一办法6、指导朗读课文第6小节。7、引读课文7小节。8、出示句子:“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钟时间太长了?9、孩子获救了,从中你看出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冷静机智果断)10、此时此刻,作为父亲的船长最想知道什么?(孩子怎么会爬上那么危险的地方?)11、找到相关小节,读一读,再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提示;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1)小组讨论。(2)个别交流。说明:通过先前的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了解,所以研读课文环节,直入本文最惊险刺激的部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当时情况的惊险和紧急,从而感受船长命令孩子跳水这一办法的绝妙,体会船长用枪“逼”孩子的胆略和智慧。在引导学生复述“孩子怎么会爬上那么危险的地方?”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及时板书关键词,适当降低复述难度,帮助学生说好。四)复习巩固1、朗读全文。2、如果你当时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亲人讲述这件事后会怎样说3、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板书设计:23、跳水 气急了 冷静 机智 脸都红了 果断 哭笑不得 逗 逗 逼迫(救)人们 猴子 孩子 船长(父亲) 追 关于说课教材分析本文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不知不觉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扣人心弦。学情简析学生能通过自学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还能读好比较长的句子。这篇课文情节紧凑,是学生喜欢的一类课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复述课文是本文的重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点难度。教学目标目标一: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目标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目标三: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整体感知课一开始,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请学生自己读课文,尝试解决刚才提出的质疑,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二、研读感悟,激发情感本课教学抓住“情况危急”和“急中生智”两点内容来学习。教师组织学生找重点部分,圈关键词语,读一读,议一议。学生在课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在真切理解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共同想办法,进行种种假设、推理、分析、比较得出:船长果断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儿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办法,从而体会船长的机智、果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了不起。三、巧用板书,学习复述复述是本课语文能力方面训练的重点,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运用板书引导学生注意故事是怎样环环相扣一步步发展的,水手、猴子、孩子、船长在整个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是怎样的。之后,再组织学生复述,学生容易说明白,说清楚。由于课文比较长,这一环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复述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复述的机会,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课后反思新课改重视朗读,重视感悟,重视体验。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对于孩子处于危险那部分,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再组织学生投入感情地朗读,随着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孩子当时处境危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课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了不起。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乐问,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教学中,教师运用帆船图片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帮助学生体验,教师还巧妙运用板书,帮助学生复述。整课堂上,学生乐问、乐学、乐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于训练材料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惊险的语气。二、运用关联词造句。1、只要就2、即使也* 三、读读短文,做做练习。海啸很久以前,有一个9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坐落在海滨。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孙子住在山头上,从哪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一天,天气( )闷( )热。大地轻轻抖动,房屋轻轻摇晃,是发生地震了。海水刹时变成墨黑色,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哦海滩上取乐。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刻向村民报警。他急忙拿来火把,点燃即将收获的稻子。不一会儿,一片熊熊大火映红了天空。孙子见了急得大叫,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 )他只想拯救海滩上和村子里90多户人家的生命。庙里的和尚看见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稻田里起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升学指导及咨询方案
- 营养素失衡与环境污染的前沿探索-第1篇-洞察及研究
- 学生餐具消毒安全培训课件
- 虚实夹杂证辨治-洞察及研究
- 嘉积中学 2025- 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测高三物理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低碳运营模式探索-洞察及研究
-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安全员B证考试题及答案
- 情报融合知识图谱构建-洞察及研究
- 办公室岗位说明书0
-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课件-第二章 教师是如何发展的
- 心内科患者饮食护理要点
- 商业保洁服务合同协议书
- 解除市场经营协议书
- 育苗协议书范本
- 《高钠血症的护理》课件
- 厨余垃圾收转运及资源化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 《寻找消失的分数》期中考试分析班会课件
- 摩擦纳米发电机优化论文
- 2024年度浙江省选调生《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金华义乌市经信委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