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哥设计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毕业设计 Graduation Design 设计项目:天坛的设计与加工 姓 名: 李培岩 专 业: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班 级: 11机电一班 学 号: 1111743119 指导教师: 宋秀玲 职 称: 讲师 完成时间: 2013年8月— 2014年6月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创作)作品简介 作者基本信息姓 名:李培岩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93.11.03政治面貌:团员 民 族:汉籍 贯:山西省晋城市 城区 手 机:E-mail: QQ:969507677实习单位及岗位: 班级:11机电一班同组人独自完成 作 品 图 片 (天坛的设计与加工) 指导教师宋秀玲行业指导教师姜洪峰 作 品 介 绍祭天大典,是封建皇帝展现"君权神授"思想,显示 “天子"神圣权威所玩弄的一种把戏。为了达到其宣扬神权以维护皇权 的目的,而天坛则是维护皇权的最好体现。 天坛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是古代 精品代表作。天坛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 成。 该作品由4个零件配合而成,用到了螺纹配合和孔配两种配合方式。使 得工件配合浑然一体。成品高度控制在8cm以内可充分体现出数控机床 的精密;准确的特点。 在加工过程中,工件的设计、CAD绘图和编辑程序都是由我一人完成。 通过对模型的加工与制作,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独力操作能力,还锻炼 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机电一体化 专业 学生姓名李培岩班级11机电一班学号 1111743119 设计项目天坛的设计与加工 设计 准备 情况在我们所学的CAD设计软件基础之上,并通过网上查询和向老 师请教,最终计制作出了一个天坛的模型图。 思路 和 方法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去天坛游玩时,我就被天坛那磅礴的气势所震撼。加之导游的讲解 让我对天坛产生了强烈的好感。于是我下定决心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与技能来制作一个属于我的天坛。 在加工时,正确的安排工序,选择刀具,正确装卡和精准对刀也直接 影响到工件的尺寸和形状,所以,在加工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其中有的工件因为设计需要,所以我选择了调头工艺来加工。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课题的制作加工,提升了AutoCAD软件的实际使用技 巧,并且通过数控车的实际加工,让我对数控加工有了新的认识和理 解。 拟重 点解 决的 问题 由于我的工件尺寸比较小所以对工件的精密度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 所以在加工时选择基准和基准的准确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调头零件的加工,要考虑到零件的先后加工顺序,保证零件的 总长度;由于零件无法实现正常的装夹,需要在设计时就考虑到装夹 的问题;控制好各个零件之间的螺纹配合质量。 计划 进度2013年7月10日——2013年7月13日:选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并 由指导教师制定毕业设计相关计划 2013年7月15日——2013年8月2日:确定加工零件图纸 2013年8月5日: 开始零件加工 2013年9月10日: 初稿修改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审阅 2013年9月15日: 一搞修改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审阅 2014年6月: 再次修改毕业设计,准备毕业设计展示 参考 文献 [1]李芝. 液压传动. 第一版. 北京:机械工程出版 社.2004 [2]夏志新.液压系统污染控制. 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3]《加工技术应用》作者:杨群伟 出版社: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 [4] 王刚 .与达仁. 赵万生 .涡轮叶片造型方法的研究.电加工 与模具. 2002 [5] 颜庆津 .数值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 [6]林建业主编·《液压传动设计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7]刘延俊主编·《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8]雷中范主编·《液压传动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9 [9]张群生 液压与气体转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1 [10]周国烛·液压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毕业设计(论文)修改说明 1. 修改了毕业设计的字体,行距;正文项目编号不统一,段 前段后间距混乱,对其不规范。 2、 毕业设计作品最终加工过程与工艺分析,也和指导老师多次讨论 与修正,最终完成作品。 3. 修改了图表的标注,增加了图表的文字性描述说明 4. 增加了实际加工零件中每一把刀具的切削参数和加工工艺 5. 毕业设计的格式和版面样式,也经过指导老师多次细心的修改 与指正,不断的进行完善,对字体段落等细节问题进行不断的调整, 才使得毕业设计最后定稿。 指导 教师 意见行业指导教师: 单位: 职称: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校内指导教师: 职称: 年 月 日 摘要 简要介绍了当今世界数控技术及装备发展的趋势及我国数控装备技术 发展和产业化的现状,再次基础上讨论了在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进 一步深化的新环境下,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及装备、提高我我国制造业 信息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是制造业成为 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老年领域的扩大 ,他对国际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为(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 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为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 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数控技术;手工编程;精度。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oday's world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development and the trend of China's NC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again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in the new environment of China's entry into WTO and the further opening up of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mprove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format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competitive. The application of CNC technology not only brings the revolutionary change for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 symbol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s expand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old field, some important activities on international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he (IT, automobile, light industry, medical and so on)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digital because these actions required equipment is the major trend of modern development. Keywords: CNC manual programming; accuracy.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1 1.1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内容1 1.2数控加工的特点2 1.3数控加工的适应性3 1.3.1最适应数控加工的零件类3 1.3.2较适应数控加工零件类3 1.3.3不适应数控加工零件类3 第二章 零件工艺分析5 2.1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的内容和步骤5 2.1.1 数控机床编程的主要内容5 2.1.2数控机床的步骤9 2.2数控机床加工工件的基本过程10 2.3毛坯的选择11 2.4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14 2.4.1定位基准14 2.4.2装夹方式15 2.5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方案的确定15 2.5.1加工方法的选择15 2.5.2加工方案的确定16 2.6工序的划分16 2.7刀具与量具的选择16 2. 8切削用量选择18 2.8.1背吃刀量的选择18 2.8.2主轴转速的选择19 2.8.3进给速度的选择19 第三章 程序编制20 3.1程序20 第四章 加工测量29 第五章 加工结论31 5.1结论31 5.2作品展示32 5.3 设计总结与心得33 致 谢34 参考文献35 附图36 工件一:37 工件二:38 工件三:39 工件四:40 第一章 绪 论 1.1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内容 所谓数控加工工艺,就是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一种方法。数控加工 与普通机床加工在方法和内容上很相似,但加工过程的控制方式却大 相径庭。以机械加工中小批量零件为例,在通用机床上加工,就某工 序而言,其工步的安排、机床运动的先后次序、进给路线及相关切削 参数的选择等,虽然也有工艺文件说明,但操作上往往是由操作者自 行考虑和确定的,而且是用手工方式进行控制的。在数控机床上加工 时,将记录在控制介质上、描述加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工艺信息,即 原先在通用机床上加工时需要操作者考虑和决定的内容及动作的数码 信息输入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对输入信息进行运算和控制,并不断 向伺服机构----使机床实现加工运动的机电功能转换部件发送脉冲信 号,伺服机构对脉冲信号进行转换与放大处理,然后由传动机构驱动 机床按所编辑程序进行运动,便可加工出我们所需要的零件。可见, 实现数控加工,编程是关键。但必须有编程前的数控工艺做必要的准 备工作和编程后的善后处理工作。严格说来,数控编程也属于数控工 艺的范畴。因此,数控 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选择并确定需要进行数控加工的零件及内容。 2)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3)对零件图形进行必要的数学处理。 4)编写加工程序(自动编程时为源程序,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目标程序 ---加工程序) 5)按程序单进行制作控制介质。 6)对程序进行校验与修改。 7)首件试加工与现场问题处理。 8)数控加工工艺技术文件的编写与归档。 数控加工与通用机床加工相比,在许多方面遵循一致的原则,在使用 方法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数控机床本身自动化程度较高,设 备费用较高,设备功能较强,使数控加工相应形成了如下几个特点: 1.2数控加工的特点 1.2.1 数控加工的工艺内容十分明确而具体————进行数控加工时,数控 机床是接受数控系统的指令,完成各种运动实现加工的。因此,在编 制加工程序之前,需要对影响加工过程的各种工艺因素,如切削用量 、进给路线、刀具的几何形状,甚至工步的划分与安排等一一作出定 量的描述,对没一个问题都要给出确切的答案和选择。而不能像用普 通机床加工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许多具体的工艺问题,由操作工 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自行考虑和决定。 1.2.2 加工的工艺工作相当准确而严密——在数控工艺的设计中必须要注意 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万无一失。尤其是对图形进行数学处 理、计算和编程时,一定要准确无误。因此,要求编程人员除必须具 备扎实的工艺基础知识和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外,还必须具有耐心 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1.2.3 数控的工序相对集中——一般来说,在普通的机床上加工是根据机床 的种类进行的单工序的加工。这种“多序合一”现象也属于“工序集 中”的范畴,极端情况下,在一台加工中心可以完成工件的全部加工 内容。 由于数控加工的特点和数控机床本身的性能与功能,使数控加工体 现如下优点: 柔性加工程度高 自动化程度高 加工精度高 加工质量稳定可靠 生产效率高 良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 1.3数控加工的适应性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机床,有一般机床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 ,所以数控机床加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数控机床这种高 度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含量高,成本高,使用与维修都有较高的要 求。根据数控加工的优缺点和国内外大量应用实践,一般可按适应程 度将零件分为下列三类: 1.3.1最适应数控加工的零件类 1)形状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用普通的机床很难加工或虽然能加工 但很难保 证加工质量的零件。 2)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复杂曲线或曲面轮廓零件。 3)具有难测量、难控制进给、难控制尺寸的不开敞内腔的壳体或盒形 零件。 4)必须在一次装夹中合并完成铣、镗、铰或攻螺纹等多工序的零件。 1.3.2较适应数控加工零件类 1)在通用机床上加工必须制造复杂的专用工装的零件。 2)需要多次更改设计后才能定型的零件。 3)在通用机床上加工需要做长时间调整的零件。 4)用通用机床加工时,生产效率很低或体力劳动强度很大的零件。 1.3.3不适应数控加工零件类 1)生产批量大的零件 2)装夹困难或完全靠找定位来保证加工精度的零件。 3)加工余量很不稳定的零件,且在数控机床上无在线检测系统用于自 动调整零件坐标位置。 4)必须用特定的工艺装备协调加工的零件。 总上所述,建议:对于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较高 的零件;需要频繁改型的零件;价格昂贵,不允许报废的关键零件和 需要最小生产周期的急需零件采用数控加工。 图1-1表示普通、专用、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批量与综合费用的关系。 图1-2表示零件复杂程度及批量大小与机床的选用关系。 图1-1 图1-2 第二章 零件工艺分析 2.1数控机床程序编制的内容和步骤 2.1.1 数控机床编程的主要内容 1)分析零件图样 该零件图中 工件1 和工件2是采用孔配;工件1和工件3采用螺纹配; 工件3和工件4采用孔配 如图: 图2.1-1 2)确定加工工艺过程 工件1 图2.1-2 工件1调头零件应先加工左侧 然后调爪夹左边加工右边 加工右边一定 要把进给量调小 不然工件会因为力量太大被压坏 工件2 图2.1-3 工件2涉及到了内孔 需要先加工外轮廓 然后加工内轮廓 最后切断 要注意切刀的最大切削半径 工件3 图2.1-4 工件3涉及到了内螺纹在加工时要先打孔然后做内轮廓 接着走外轮廓 最后切断 工件4 图2.1-5 工件4是台阶轴打孔 加工时要注意与其他工件 3)编写程序清单 表2.1.1 程序清单 零件程序 零件1(左,右) O0001O0002 零件2O0003 零件3O0004 零件4O0005 2.1.2数控机床的步骤 1)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处理 零件1 根据图样对零件1的几何形状尺寸,技术要求定出加工工序: 表2.1.2 工序步骤 1用外圆刀加工左边的台阶轴 2用切刀切槽 3用外螺纹刀加工外轮廓 4调头用外圆加工右边轮廓 零件2 根据图样对零件2的几何形状尺寸,技术要求定出加工工序: 表2.1.3 工序步骤 1手动钻孔 2 用镗刀加工内孔 3 用外圆刀加工外轮廓 4 用切刀切断 零件3 根据图样对零件3的几何形状尺寸,技术要求定出加工工序: 表2.1.4 工序步骤 1手动钻孔 2用镗刀加工内轮廓 3内螺纹刀加工内螺纹 4外圆刀加工外轮廓 5切刀切断 零件4 根据图样对零件4的几何形状尺寸,技术要求定出加工工序: 表2.1.5 工序步骤 1手动钻孔 2镗刀镗孔 3用外圆刀加工外轮廓 4用线切割切断 2)编程前,根据零件的几何特征,先建立一个工件坐标系,根据零件 图纸的要求,制定加工路,在建立的工件坐标系上,首先计算具的运 动轨迹。对于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只需计算出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 、圆弧的圆心、两几何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 3)加工路线和工艺参数确定以后,根据数控系统规定的指定代码及程 序段格式。 4)程序输入 5)程序校验与首件试切 2.2数控机床加工工件的基本过程 从图2-3中可以看出数控机床加工工件的基本过程,即从零件图到加工 好零件的整个过程。 图2.2-1数控机床加工工件的基本过程 2.3毛坯的选择 毛坯的种类很多,同一种毛坯又可用多种制造方法获得,机械制造中 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和组合毛坯;零件的材料大致确定毛 坯的种类,形状复杂的毛坯用铸造;薄壁零件不宜用砂型铸造,而轴 类零件除无滑轴和直径相差不大的阶梯轴采用热轧或冷拉圆棒料外, 一般为减小材料和机械加工的劳动量,宜选择锻件。图中炮弹模型, 用的料是成形的不同直径的圆柱铝料。此工件的各个部件的毛坯尺寸 (直径和长度)如下: 零部件1如下图, 图2.3-1毛坯?35 长度L=50; 零部件2如下图, 图2.3-2毛坯? 50 长度L=15 零件3 图2.3-3毛坯? 50 长度L=30 零件4 图2.3-4毛坯? 60 长度L=20 2.4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2.4.1定位基准 2.4.1.1 为保证加工表面与设计基准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应使加工表面的设计 基准相对机床占有正确的位置。 2.4.1.2 为了保证加工表面与其设计基准见的距离尺寸精度,当采用调整加工 时,位于机床或夹具上的工件,相对与刀具必须有一正确的位置。 2.4.2装夹方式 工件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进行定位与装夹。件一调头加工另一端时要 考虑装夹的位置。 工件装夹时的夹紧力要适中,既要防止工件的变形与夹伤,又要防 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松动。工件装夹过程中,应对工件进行找正 ,以保证工件轴线与主轴线同轴。 2.5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方案的确定 2.5.1加工方法的选择 2.5.1.1 在确定加工次序时,要考虑各单位的加工精度,组合件配合精度及工 件加工过程中的装夹与校正等各方面因素。 2.5.1.2 配合件的各项配合精度要求主要受工件行位精度和尺寸精度影响。因 此,在数控加工中,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与精度找正显得由为重要。 2.5.1.3 对于保证圆柱面的配合要求,内外圆柱面的精加工过程中应采用刀尖 半径补偿进行编程与加工。 2.5.2加工方案的确定 选择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 根据工件的形状及加工要求,选用CL-15( 后置式八工位刀架)进行本例工件的加工。 2.6工序的划分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工序可以比较集中,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完 成大部分或全部工序。首先应根据零件图样,考虑被加工零件是否可 以在一台数控机床上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工作,若不能则应决定其中 哪一部分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哪一部分在其他机床上加工,即对零件 的加工工序进行划分。工步的划分工步的划分主要从加工精度和效率 两方面考虑。在一个工序内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刀具和切削用量,对 不同的表面进行加工。为了便于分析和描述较 复杂的工序,在工序 内又细分为工步。 根据数控加工的特点,数控加工工序的划分一般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以一次安装、加工作为一道工序。 (2)以同一把刀具加工的内容划分工序。 (3)以加工部位划分工序。 (4)以粗、精加工划分工序。 (5)同一表面按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依次完成,或全部加工表 面按先粗后精加工分开进行。 2.7刀具与量具的选择 对于机夹可转位刀具,其刀具参数已设置为标准化参数。而对于需要 刃磨的刀具,在刃磨过程中要注意保证这些刀具参数。 刀具的选择是数控加工工艺中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影响机床的加工 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加工质量。编程时,选择刀具通常要考虑机床的 加工能力、工序内容工件材料等因素。 与传统的加工方法相比,数控加工对刀具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精度 高、刚度好、耐用度高,而且要求尺寸稳定、安装调整方便。这就要 求采用新型优质材料制造数控加工刀具,并优选刀具参数。 表2.7.1 刀具参数 刀具规格使用范围备注 外圆粗车刀93°外轮廓粗加工 外圆精车刀45°外轮廓精加工 切槽刀刀宽3mm切槽与切断 外螺纹刀? 20外螺纹的加工 内螺纹刀?10内螺纹的加工 钻头?16打孔 镗刀?10内轮廓的加工 表2.7.2量具参数表 量具规格精度备注 外径千分尺0-25mm0.01 外径千分尺25-50mm0.01 内径千分尺0-25mm0.01 游标卡尺0-150mm0.02 图2.7.1 游标卡尺 图2.7.2 外径千分尺 图2.7.3 内径千分尺 2. 8切削用量选择 2.8.1背吃刀量的选择 表2.8-1 切削三要素 工序刀具切削参数余量 名称材料背吃刀量进给量主轴转速 外圆粗车刀T0101硬质合金1mm/min0.5mm 800r/min0.5mm 外圆精车刀T0101硬质合金0.5mm/min 0.05mm1200r/min 切槽刀T0303硬质合金0.2mm/min0.3mm 600r/min 外螺纹刀T0202硬质合金0.1mm/min0.2mm 500r/min0.1mm 内螺纹刀T0505硬质合金0.1mm/min0.2mm 500r/min 钻中心孔T0707高速钢0.5mm/min1.0mm 500r/min 镗刀T0707高速钢0.05mm/min0.5mm600r/min 0.5mm 2.8.2主轴转速的选择 硬质合金刀具材料切削铝件时,切削速度v去80-220/min,根据公式 n=1000v/3.14D及加工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加工过程汇总的主轴转 速。但应注意在内孔加工、切槽加工及螺纹加工的过程中,切削速度v 应取较小值。 2.8.3进给速度的选择 粗加工时,为提高生产效率,在保证工件质量的前提下,可选择较高 的进给速度,一般取100-300mm/min。当进行切槽、切断、车孔加工或 采用高速钢刀具进行加工时,应选用较低的进给速度,一般在50- 150mm/min的范围内选取。精加工的进给速度一般取粗加工进给速度的 1/2。 第三章 程序编制 3.1程序: O0001 G99 G97 G40; G28 U0; G28 W0; TXXXX; 粗外圆刀 M04 S800 F0.1; G00 X37 Z3; G01 Z0; X0; X37 Z3; G71 U1 R1; G71 P10 Q20 U0.4 W0.1; N10 G01 X0; Z0 X18 C1; Z-19.25; X20; Z-27.25; X22; Z-29.25; N20 X37; G28 U0; G28 W0; TXXXX; 精外圆刀 M04 S1000 F0.08; G00 X37 Z3; G70 P10 Q20; G28 U0; G28 W0; TXXXX; 切刀 M04 S500 F0.1; G00 X37 Z3; G01 Z-19.25; X14; X37; G28 U0; G28 W0; TXXXX; 外螺纹刀 M04 S800 F0.1; G00 X37 Z3; G01 X18 Z3; G92 X17.5 Z-18 F1; X17.1; X16.9; X16.8; X16.7; X16.7; X16.7; G28 U0; G28 W0; M05; M30; O0002 G99 G97 G40; G28 U0; G28 W0; TXXXX; 粗外圆刀 M04 S800 F0.1; G00 X37 Z3; G01 Z0; X0; X37 Z3; G71 U1 R1; G71 P10 Q20 U0.4 W0.1; N10 G01 X0; Z0; G03 X5 Z-2.5 R2.5; G01 Z-4; G02 X33 Z-18.75 R16.04; N20 G01 X37; G28 U0; G28 W0; TXXXX; 精外圆刀 M04 S1000 F0.08; G00 X37 Z3; G70 P10 Q20; G28 U0; G28 W0; M05; M30; O0003 G99 G97 G40; G28 U0; G28 W0; TXXXX; 粗外圆刀 M04 S800 F0.1; G00 X53 Z3; G01 Z0; X0; X53 Z3; G02 X41 Z-7.5 R15.58; N20 G01 X37; G28 U0; G28 W0; TXXXX; 精外圆刀 M04 S1000 F0.08; G00 X53 Z3; G70 P10 Q20; G28 U0; G28 W0; TXXXX; 切刀 M04 S500 F0.1; G00 X53 Z3; G01 Z-11; X30.4; X53; W-3; X30; Z-11; X53; G28 U0; G28 W0; TXXXX; 内镗刀 M04 S800 F0.1; G00 X15 Z3; G71 U1 R1; G71 P30 Q40 U-0.3 W0.1; N30 G01 X20; Z-13; N40 X15; G28 U0; G28 W0; TXXXX; 内镗刀 M04 S1000 F0.08; G00 X15 Z3; G70 P30 Q40; G28 U0; G28 W0; TXXXX; 切刀 M04 S500 F0.1; G00 X53 Z3; G01 Z-15.85; X19; X53; G28 U0; G28 W0; M05; M30; O0004 G99 G97 G40; G28 U0; G28 W0; TXXXX; 内镗刀 M04 S800 F0.1; G00 X15 Z3; G71 U1 R1; G71 P10 Q20 U-0.3 W0.1; N10 G01 X17.1; Z-18; N20 X15; G28 U0; G28 W0; TXXXX; 内镗刀 M04 S1000 F0.08; G00 X15 Z3; G70 P10 Q20; G28 U0; G28 W0; TXXXX; 内螺纹刀 M04 S800 F0.1; G00 X15 Z3; G01 X17.1; G92 X17.1 Z-17 F1; X17.6; X18; X18.2; X18.3; X18.4; X18.4; X18.4; G28 U0; G28 W0; TXXXX; 粗外圆刀 M04 S800 F0.1; G00 X53 Z3; G01 Z0; X0; X53 Z3; G71 U1 R1; G71 P30 Q40 U0.4 W0.1; N30 G01 X0; Z0; X30; G02 X47.5 Z-5 R14.73; N40 G01 X53; G28 U0; G28 W0; TXXXX; 精外圆刀 M04 S100 F0.08; G00 X53 Z3; G70 P30 Q40; G28 U0; G28 W0; TXXXX; 切刀 M04 S500 F0.1; G00 X53 Z3; Z-8.5; X35.2; X53; Z-11.5; X35.2; X53; Z-14.5; X35.2; X53; Z-17.5; X35.2; X53; Z-20.5; X35.2; X53; Z-23.5; X35.2; X53; Z-26.5; X30; Z-11.5; X53; G28 U0; G28 W0; M05; M30; O0005 G99 G97 G40; G28 U0; G28 W0; TXXXX; 粗外圆刀 M04 S800 F0.1; G00 X63 Z3; G01 Z0; X0; X63 Z3; G71 U1 R1; G71 P10 Q20 U0.4 W0.1; N10 G01 X0; Z0; X50; Z-2; X52; Z-4; X54; Z-6; X56; Z-10; N20 G01 X63; G28 U0; G28 W0; TXXXX; 精外圆刀 M04 S1000 F0.08; G00 X63 Z3; G70 P10 Q20; G28 U0; G28 W0; TXXXX; 内镗刀 G00 X15 Z3; G71 U1 R1; G71 P30 Q40 U0.4 W0.1; N30 G01 X35; Z0; Z-2; N40 G01 X15; G28 U0; G28 W0; TXXXX; 内镗刀 M04 S1000 F0.08; G00 X63 Z3; G70 P30 Q40; G28 U0; G28 W0; M05; M3 第四章 加工测量 加工完成后,经过测量,加工的近两个零件均符合设计要求,加工零 件相互之间的配合紧密,符合设计要求。 表2—零件一: 理论值加工后测量值是否合格 M18x1M17.98x1合格 ?20?19.99合格 ?22?21.88装夹痕迹 总长4848.01合格 零件二 理论值加工后测量值是否合格 ?20?22.12镗刀对刀不准确 ?3029.99合格 ?41?40.88对刀误差 总长21.3321.33合格 零件三 理论值加工后测量值是否合格 ?47.5?47.48合格 ?35?24.99合格 M18x1M18.01x1刀杆刚性不足 总长2525.1测量不准确 理论值加工后测量值 是否合格 ?40?39.99合格 ?45?44.98合格 ?50?49.97合格 ?55?55.98合格 ?35?35.08镗刀刚性不足 总长1514.59修端面时磨损 零件四 第五章 加工结论 5.1结论 数控实训过程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几步:零件图分析 → 拟定工艺方案 → 编程并输入 → 对刀 → 仿真 → 加工零件。经过几个月的实训, 我对数控机床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数控车床加工的一系列流程都 非常的清楚。将该毕业设计加工完成后,能够按零件图拟定工艺方案 、选择刀具、编程并加工出实训工件,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获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次加工主要碰到的问题: 1.加工工件的长度太长,主轴转起来工件很晃,用镗刀进行加工时, 造成表面不光滑,影响精度。 2.零件装夹方面有些困难,所以制作了一个工装。 3.由于压力的原因,在加工时造成了工件表面损伤,出现了压痕; 4.由于要与另一零件配合,所以在配合过程中,工件之间会产生间隙 ,配合方面制作有些受到影响,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 总之经过这次的加工,我对G71的加工了解更加深刻了。 5.2作品展示 5.3 设计总结与心得 经过几周的数控车削零件的画图、编程与加工设计,让我明白设计的 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书上知识的照搬照套,一个零件的加工设计与加工的 材料、刀具等等紧密联接。想要成功地完成了数控车削零件的编程与 加工,使加工的零件各部分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均达到零件图样的技 术要求。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模拟程序是否正确,并保 证实际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撞刀现象。 通过学期末的这一个车床零件的加工设计,我对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 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首先经过设计中选择刀具,我对数控机床工具系 统的特点和数控机床刀具材料和使用范围有了较深的了解,基本掌握 了数控机床刀具的选用方法。 这次的毕业设计我在指导老师姜洪峰和车间教员的帮助下完成的,虽 然在加工时,出现了一些困难,但我们一步一步都克服了。每解决一 个问题,都会感到不尽的喜悦和兴奋。在这次的的毕业设计中,首先 让我自己对数控车的使用、操作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和巩固,能够更熟 练的应用各种功能,特别是运用它来完成零件的加工。并且感觉到数 控车的应用广泛和它的功能之精湛。再是,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学到 了很多,不仅对以前所学的知识做了很好的巩固,同时也学到了很多 ,如word、ppt等。同时,我对数控车、cad制图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零件加工之前要对零件的加工工艺作进一步的分析,明确加工方法、 步骤,这样才可以有效的利用好材料,节省资源并达到加工要求。数 控加工过程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几步:零件图分析 → 拟定工艺方案 → 编程并输入 → 对刀 → 仿真 → 加工零件。 通过本设计的实践,我真正的把理论的知识与实际零件的设计生产 相结合。使教材中所学到的许多内容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让自己从 中吸收了不少的经验和知识。 致 谢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在电脑上敲出了最后一个字,心中涌现的不 是想象已久的欢欣,却是难以言喻的失落。是的,随着论文的终结, 意味着我生命中最纯美的学生时代即将结束,尽管百般不舍,这一天 终究会在熙熙攘攘的喧嚣中决绝的来临。 感谢我的导师,他放下神圣的师道尊严,以朋友的身份告诉我怎样完 成这篇论文,他告诉我如何搜集资料,他告诉我如何快捷的找到相关 论文:他指导我如何利用手头上的论文取舍嫁接整合。 本篇论文的完成离不开他的悉心指导和孜孜不倦的教诲,感谢那些与 我朝夕相处的同学,这些日子,他们和我在一起努力奋斗,共进退, 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你帮我找,我帮你找,互通有无,及时沟通, 以免出现论文杂乱无章的现象。 在毕业设计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毕 业设计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老师|、给了我无言的 帮助,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母校给予这次北京实习的机会,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的做人的原 则,再次感谢传授我知识的每一位老师,马上就要走出校门,走上工 作岗位,我将带着你们所传授的技能去打拼,去奋斗,多谢你们! 最后,在此向你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沈建峰.虞俊.数控车工(高级).上海械工业出版社,2010.1 [2] 周虹.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5 [3]《加工技术应用》作者:杨群伟 出版社: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3 [4] 郑修本.机械制造工艺学.上海,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3 [5] 王 维.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上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 [6] 王侃夫.机械数控技术基础.上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7] 翟瑞波.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 社,2005.1 [8] 张思弟.数控编程加工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9] 王经奴.现代数控原理及系统.山西,中北大学出版社,2007 [10] 周国烛·液压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附图 装配图: 工件一: 工件二: 工件三: 工件四: QQ 29467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