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练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人教).docx_第1页
【分层练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人教).docx_第2页
【分层练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人教).docx_第3页
【分层练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人教).docx_第4页
【分层练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人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同步练习 基础题一、单选题1. 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中平均每天约有40人因溺水死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溺水时主要影响的呼吸环节是()A.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2.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分离是决定血液中的()A. 二氧化碳浓度高低 B. 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C.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能力的强弱 D. 氧浓度的高低3. 正常成年人在平静时,一分钟大约呼吸()A. 10次左右 B. 16次左右 C. 30次左右 D. 75次左右4. 我们吸入的氧,最终要到达下列哪个结构被利用()A. 细胞 B. 脑 C. 心脏 D. 血液5. 小王因为胸部不适,去做胸部拍片检查,医生要求他先吸气然后憋气不动,在吸气过程中,他的肋间肌和膈的运动情况是()A. 肋间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B. 肋间肌舒张、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上升C. 肋间肌收缩、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上升D. 肋间肌收缩、肋骨上升、膈收缩而下降6. 某同学在平静状态时,胸围长度为82cm,尽力吸气的胸围长度为92cm,尽力呼气的胸围长度为80cm,他的胸围差为()A. 170 cm B. 158 cm C. 10 cm D. 12 cm7. 人体的主要呼吸肌是()A. 腹部肌肉 B. 背部肌肉 C. 胸部肌肉 D. 肋骨间肌肉和膈肌8. 如表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成分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氧气20.9616.40二氧化碳0.044.10其他气体79.0079.50A. 吸气时只吸入氧气B. 呼气时只呼出二氧化碳C. 气体含量基本不变D. 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9. 一个人的肺活量是指()A. 当进行运动时,他能呼出的最多气体量B.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能吸入的最多气体量C. 深吸气后,他能呼出的最多气体量D. 深呼气后,他能吸入的最多气体量10. 当膈肌收缩时()A. 膈肌顶部上升 B. 胸廓容积缩小 C. 肺内气压增大 D. 气体进入肺内二、简答题11. 如图为人体呼吸过程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过程B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其交换结果是血液变成_血(2)过程D表示_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氧气最终进入组织细胞的_中被利用(3)图中运输氧的过程是_(4)溺水停止呼吸是过程_受阻造成的,当某人呼吸骤停时,急救措施是进行_呼吸 能力题一、单选题1. 如图所示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B. 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C. 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 乙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2. 如图为模拟膈肌的示意图,下面关于此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A表示呼气状态,图B表示吸气状态B. 图B状态中,膈肌处于舒张状态C. 图A状态中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D. 游泳时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主要是因为吸气过程受到影响3. 如图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关于途中说法正确的是()A. 为氧气 B. 为二氧化碳C. 甲处流动的是静脉血 D. 乙处为肺动脉4. 人体内主要的呼吸肌是()A. 肋间肌和腹肌 B. 肋间肌和胸肌 C. 肋间肌和膈肌 D. 胸肌和膈肌5.每年暑假都有学生溺水事件发生,当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如图所示,人工呼吸急救措施的正确排列顺序是()A. B. C. D. 6. 下列关于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工呼吸依据的是呼吸运动原理B. 呼吸运动需要肋间肌和膈肌提供动力C.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成分依次是氮气、二氧化碳D. 在人体一次呼吸过程中,吸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7. 如图为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若I代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养料 D. 尿素8. 相比吸入的气体,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产生于人体内的()A. 肺泡 B. 肺泡外毛细血管C. 血液 D. 组织细胞9. 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B. 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C. 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D. a、b的进出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二、填空题10. 如图表示人的呼吸、泌尿、消化及循环四个系统的关系,A、B、C、D 分别代 表人体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胸廓容积在C过程中的变化是_引起的(2)血液经过B过程后,成分会减少的是_(3)A过程是指营养物质被_的过程(4)D过程的气体交换通过_完成11. 请分析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进入系统A的动力来自肋间肌和_的收缩和舒张进入循环系统后依靠血液中的_来运输,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_处被利用(2)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B系统后在_中开始被消化,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为_ 提升题一、单选题1. 人体内,红细胞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场所是()A. 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B. 主动脉C. 肺静脉 D.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2. 如图为某模拟装置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装置是用来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B. 该装置中气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膈C. 甲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D. 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3. 如图是人体呼吸全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a,b表示氧气扩散过程,c,d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过程B. 肺吸气后进行的过程依次是a,b,c,d,最后完成呼气过程C. a过程后,毛细血管中的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D. C过程后,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人左心房4. 根据图一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是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示意图,图中cd段表示呼气过程,膈肌舒张当光照强度达到图中b 点时,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图中的a点下移图表示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变化A. 和 B. 和 C. 和 D. 和5. 下列四幅图线表示人体内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血液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含量,横坐标表示血液由体动脉经过组织细胞流向体静脉时的血流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6. 图中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B. 过程的完成依赖于气体扩散作用C. 长期贫血会影响过程中气体的运输D. 过程均使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7. 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B. 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C. 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 D. 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二、填空题8. 如图是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这特点有利于_之间进行气体交换(2)图中A表示的是_(气体)进入血液的过程,B表示_(气体)进入肺泡的过程(3)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的含量增多的气体是_,含量减少的气体是_9. 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物质?A是_,B是_,C是_,D是_(2)组织细胞利用D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_的同时也产生了C(3)A和B的交换过程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答案】1.A2.D3.B4.A5.D6.D7.D8.D 9.C 10.D11.【答案】(1). 动脉 (2). 组织细胞 (3). 线粒体 (4). C (5). A (6).人工【解析】1.【答案】A【解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的换气)四个环节。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所以人一旦溺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主要是因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受阻。2.【答案】D【解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它在氧的浓度比较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的浓度比较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所以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还是分离取决于血液中的氧的浓度,D正确,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正常成年人在平静时,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左右4.【答案】A【解析】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中,通过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再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完成自己的使命,故氧气进入体内最终要到达细胞,A正确。5.【答案】D【解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呼气时相反。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测量胸围差时,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然后,再让受测者建立深呼气,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计算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值,就是胸围差;因此该同学的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92cm-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80cm=12cm故选:D7.【答案】D【解析】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胸廓是有胸骨、肋骨、胸部的椎骨构成,肋骨间的肌肉称为肋间肌,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肌肉称为膈肌,肋间肌和膈肌合称呼吸肌,人体的呼吸运动就是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D正确。8.【答案】D【解析】由表格可知,吸气时不只吸入氧气,还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A错误;呼气时不只呼出二氧化碳,还有氧气和其他气体,B错误;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发生变化,C错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D正确。9.【答案】C【解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指肺的最大通气量,不是肺的最大容量,C正确。1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膈肌收缩时,气体进入肺内,选项D符合题意。11.【解析】(1)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2)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处,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呼吸系统将空气吸入肺泡,而循环系统则将血液中交换的氧气送到全身各处,所以人体的气体交换必须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才能完成。A、B代表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也叫做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C、D代表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图中A、B、C、D在运输氧气的同时也在运输二氧化碳。(4)溺水停止呼吸是过程A、B受阻造成的,也就是说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也叫做肺的通气受阻;同时还有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也叫做肺的换气受阻造成的。当某人呼吸骤停时,急救措施是进行人工呼吸。能力题【答案】1.A 2.B 3.C 4.C 5.C 6.C 7.A 8.D 9.C10.【答案】 (1).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2). 尿素 (3). 吸收 (4). 气体的扩散作用11.【答案】 (1). 膈肌 (2). 红细胞 (3). 线粒体 (4). 胃 (5). 氨基酸【解析】1.【答案】A【解析】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A错误;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正确;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C正确;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2.【答案】B【解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中A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图中B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因此选项B错误。3.【答案】C【解析】此图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为二氧化碳,为氧气,甲内流静脉血,乙内流动脉血。4.【答案】C【解析】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骨之间的肌肉等呼吸肌。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5.【答案】C【解析】当你遇到某人因溺水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根据病情和伤情,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做人工呼吸时,使病人仰卧平躺,头向后仰,有利于气体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张;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然后再进行口对口的吹气,所以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顺序是,C正确。6.【答案】C【解析】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从而使患者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称肺的通气,A正确;呼吸肌包括肋间肌和膈肌,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为呼吸运动提供动力,B正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最多的两种成分依次是氮气、氧气,C错误;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0,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D正确。7.【答案】A【解析】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多,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含量减少。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8.【答案】D【解析】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人体内的组织细胞。9.【答案】C【解析】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A正确;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甲内的血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丙内流的是动脉血,B正确;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只是氧气增加,而营养物质并没有变化,C错误;乙是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特点是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D正确。10.【解析】(1)C过程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依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输尿管随排出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当血液流经肾脏后,明显减少的成分是尿素。(3)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D过程指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11.【解析】试题分析:图示表示的是人体新陈代谢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包括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呼吸、尿的形成和排出等生理过程,其中代表的物质是空气,是氧气,是二氧化碳,是葡萄糖、水和无机盐,A是呼吸系统,B是消化系统,C是尿液。(1)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导致吸气,肋间肌和膈肌的舒张导致呼气,因此,图中空气进入呼吸系统的动力来自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氧气进入循环系统后依靠血液中的红细胞来运输,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处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2)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B消化系统后在胃中开始被消化,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为氨基酸。 提升题【答案】1D; 2C; 3A; 4D; 5B; 6.D 7.C8.【答案】 (1). 肺泡、血液 (2). 氧气 (3). 二氧化碳 (4). 氧气 (5). 二氧化碳9.【答案】 (1). 二氧化碳 (2). 氧气 (3). 二氧化碳 (4). 氧气 (5). 能量 (6). 气体扩散【解析】1.【答案】D【解析】人体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这就决定了红细胞能够携带氧气。在人体内,肺泡处氧的浓度最高,因此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在人体内,组织细胞处氧的浓度最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于是在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发生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2.【答案】C【解析】该装置可用来模拟人体呼吸运动。图中的小气球代表肺,玻璃瓶壁代表胸廓,橡皮膜代表膈。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小气球收缩,肺内的气体排出肺,表示呼气,此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乙图小气球舒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表示吸气,此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3.【答案】A【解析】A、由图示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a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d气体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箭头bc可以看出,血液中的气体进入组织,组织里的气体进入血液,说明是在组织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A正确;B、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导致肺内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呼气过程和吸气过程正好相反。而b、c指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在组织里的交换,和吸气、呼气是同时进行的。B错误;C、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肺泡中的高、氧气的含量比肺泡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故C说法错误;D、c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属于体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右心房。D错误。故选:A4.【答案】D【解析】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是:呼气时肺容量越来越小;吸气时肺容量越来越大。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氧气的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即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就越弱;含氧量越高呼吸作用越强,含氧量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图是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示意图,图中cd段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A正确;当光照强度达到图中b点时,不是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而是光合作用开始强于呼吸作用,B错误;当环境温度降低时,呼吸作用会减弱,所以图中的a点下移,C正确;图表示菜豆种子萌发及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菜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会减少,幼苗长成植物体过程中有机物会增多,所以图中曲线应该是先降低后升高,D错误。5.【答案】B【解析】肺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肺泡外,如何汇集成肺静脉;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当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时,经过气体扩散作用,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所以体动脉组织细胞体静脉,故选项B符合题意。6.【答案】D【解析】是肺的通气,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是肺的通气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A正确;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行依赖于气体的扩散作用,B正确;铁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能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