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科技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范本]_第1页
区科技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范本]_第2页
区科技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范本]_第3页
区科技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范本]_第4页
区科技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科技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区科技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十二五”以来,xx区科技工作在区 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科技进步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大力实施科技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创新科技 发展环境,加强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激励扶持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与 个人开展技术研发,扎实推进科技进步创新,促进了xx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年11月和2013年11月,xx区连续第4次和第5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 一、“十二五”规划期间科技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1、创新主体培育、集聚不断加强 以知识型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内外资企业,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民营科技 企业,鼓励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创新成果本地化和产业化。为培育、集聚科技企业,2013年有效利用了广西计算中心等资源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该孵化器2014年底提升为广西信息化产业基地建设,并作为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培育,先后入孵企业31家,已毕业6家。2015年10月通过了广西科技厅 的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目前,辖区有技术研发和服务机构345个,覆盖高新企业创新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创业就业服务、气象地质灾害预警服务等。 2、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切实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二次创新的能力,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 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推进计划,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引导企业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 建立和完善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管理制度。2012年制定并在网上公布了xx区发明专利奖励暂行办法,加强政策宣传、专利统计管理,及时足额兑现奖 励,大大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和发明专利申请的积极性,2012年有效发明专利191件,万人拥有量3.01件,提前完成“十二五”考核指标任务,极大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2013年起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发明专利均超额完成年度考核任务。至2015年12月,“十二五”期间完成发明专利申请量4187件,授权发明专利430件,万人拥有量5.68件,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3、以项目为纽带,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 “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每年科技立项经费占当年财政支出1.2%以上, “十二五” 以来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82项,其中自治区级6项,南宁市级32项,城区本级244项;争取上级科技专项资金885万元,城区本级财政科技三项 资金8969万元。完成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攻关课题11项,重点推广科技成果及实用新技术36项。这些项目涉及城区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城区经 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以项目为纽带,不断加强和扶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鼓励联合攻关和开发,组织开展院地、院企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交 流,推动企业建立技术推广中心,企业与科技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成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学、研”示范基地,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不 断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将科技创新成果引入社会管理,与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计算中心合作,分别在xx区法院、新竹社区、风岭北社区等 单位建成科技强警、智慧社区等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了他们的社会管理水平。 4、科技惠民能力不断提升 (1)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利用辖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现有的资源优势,开展科普板报评比、航模比赛等科普活动8场,展出科普展板及实物展示160块,发放科普书籍、图书及资料1万多份,参与活动3000多人次。 在广西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开展科技惠民活动,2012年5月配合市局和科技厅在金湖广场成功承办了“201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 开幕式暨绿城科普广场活动”,2014年1月在南阳镇承办南宁市2014年南宁市科普暨南宁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开展知识产权、节能环 保、医疗卫生义诊、防震减灾、食品安全、农业科技等科普惠民活动。五年共组织开展科技“三下乡”活动10次,邀请农业专家53人次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活动, 免费发放农村养殖实用技术等科普书籍1.5万多册,宣传资料份20万多份。 (2)加大科技培训。 充分利用各镇、村现有的科普学校、专家大院、农家大院等科普场地,邀请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农技专家到相关镇、村集中进行科技知识的培训,在 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进行甜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在科技下乡活动、集中培训、现场指导中不断推进科技普及与技术推广,为加快实施农村收入倍增计划打下坚 实的基础。五年来共开展科技下乡活动71次,组织农技专家科技集中培训25场次、现场技术指导92次。科技培训增强了农村劳动力技术水平和就业素质。 (3)加快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优势项目,深入实施科技兴区战略。 一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我们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各乡镇,并以科技项目扶持的方式对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的“花满人间”生态农业观 光园金花茶培育与种植;南宁市泰萌农业有限公司的甘蔗脱毒苗、台湾子姜、牛蒡栽培技术与产业化示范;南宁市力拓公司刘圩“状元”有机香米;南宁市小禾美农 业有限公司的“紫土”富锌绿色香米;伶俐镇红心火龙果栽培示范;南阳镇新光村高效种植科技示范村建设、南阳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园等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一批特 色、精品、高效农业科技项目突显效果,广西力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南宁小和美农业有限公司分别注册了“状元”有机香米和“紫土”富锌绿色香米,1000亩 有机香稻和3万亩绿色香稻已获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产地认证。 二是为推进“美丽乡村”工作、实施农村收入倍增计划提供科技支撑。以重点项目为载体,依托特色强势农业科技项目,依托企业、科研院所,推进特色、精品、高 效农业科技基地建设,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和产业化转型升级,使农民增收。结合长塘农业科技创新园区(花满人间生态农业观光园)、南阳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园 (现更名为南宁花雨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团岩坡综合示范村特色产业及庭园经济示范(四季果园)等重大科技项目,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 村,为农业增效、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村民就地转移就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4)扎实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我们以长塘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建设项目为重点,该园区集四季生态农业和多功能旅游观光于一体,按国家级园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期限为5年,园区规划规模10000亩,总投资3.5亿元。目前以樱花为主的“花满人间”旅游观光农业区(一期)已完成樱花、紫薇、蓝花楹等观赏苗木种植50亩共10000株,基 地共种植金花茶母树约2000株,大苗20万株,金花茶育苗荫棚60亩,育苗200万株;同时规划在1000亩金茶花旅游区内种植各种名优观光植物,并继 续推进品牌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台湾农业等规划建设项目,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突出产品品质和安全、突出实地培训和创业。重点示范推广台湾子姜标准化生产 技术、牛蒡栽培技术与产业化示范,脱毒甘蔗苗和甘蔗滴灌技术的示范与应用等。同时,我们还结合综合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集休闲观光、科技示范于一体的长塘镇 团岩坡四季果园建设和南阳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园等项目。目前两个园区科技项目实施已全部完成。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有力地辐射带动了周边村、镇,为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和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辖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5%,专业化、网络化和市场化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扶持科技示范 户105户,示范户人均年增收500元。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绿色证书教育,重视和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十二五”期间培养有科学和文化素质的农村劳动者10万人次,职业技术培训率达到90%以上,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能掌握1-2门先进适用技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科技工作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2、知识产权工作难度较大,因发明专利申请、维护费用比较高,企业和个人申请的积极性不高。 3、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水利、道路等设施没有配套完善,农民科技素质普遍较低,种养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效益较低,产业集群效益不够明显。 4、科技项目实施见效慢,效果不明显。 5、科普工作手段单一,科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还有待于创新和提高。 二、“十三五”工作重点和措施 “十三五”是xx区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将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探索以市场化手段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对符合城区发展战略需求、企业先行投入和 组织研发的重大项目,可通过后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牵头组织产业基础性、前 沿性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强各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综合运用项目支持、金融服务和政策扶持等手段,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深化应用型技术开发机构 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增强技术创新和行业服务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成果转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步伐,重点扶持专业化程度高、特色鲜明、规模大的专业科技企业 孵化器1-3个。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其他投资主体在辖区内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十三五”期间,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2项,完成重大科技攻关课题10项以上,重点推广科技成果及实用新技术15项以上。通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适应技术的推广应 用,到“十三五”期末用高新技术及信息化技术改造企业达到160家。 (三)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活动。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研发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政府通过计划项目、 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技人员向企业集聚,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科技类社 会组织,支持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一是扶持10-15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进一步健全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研 发、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不断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全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通过强化自主创新、配套协作、延伸产 业链条、提高加工深度等途径,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形成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互惠互利,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四)加大科技创新园区建设。 1、以中国-东盟(南宁)现代农业园区(长塘镇)为基础,以长塘镇天堂村巴兰坡为中心,按国家级园区标准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平台,大力推进“花满人 间”、“四季果园”、“大学生农业创业园”等重点现代农业科技项目的规划建设。努力将园区建成集旅游观光、科研孵化、技术研发、良种引进、健康种苗繁育、 集成应用和试验示范、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同时结合整村推进生态农村、农民收入倍增示范村建设,示范带动城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推进xx区的农业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2、继续推进以刘圩为中心的绿色香稻产业化项目,打造绿色品牌。 3、继续推进南阳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园及其辐射带的建设。 (五)深入推进科技惠民和科普工作。大力开展科技惠民成果的推广应用,举办科技惠民成果产品集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认真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科普示范体系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科学文 化素养,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民生科技发展,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技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 设。“十三五”期间培养有科学和文化素质的农村劳动者超过10万人次,职业技术培训率达到90%以上,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能掌握1-2门先进适用技 术。“十三五”期末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