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重难点)2探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能运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3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难点)4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早 期 的 生 物 进 化 理 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观点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的物种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连续发展的内在趋势。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评价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中主观推测较多,但内容颇为系统、丰富,为后来的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诞生奠定了基础。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三个观点适应的第一步是变异的产生,第二步是通过生存斗争对变异进行选择。(2)局限:不能科学的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3)达尔文对变异的解释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十分稀少,地表温度很高。这种荒漠地区生物种类极少,右图是生长在该地的一种植物骆驼刺。它的根系发达,叶呈刺状,有角质层。探讨:用拉马克的观点,如何解释骆驼刺的根系发达?【提示】骆驼刺为了吸收地下深处的水,根不断生长使得根系发达。探讨:骆驼刺的早期变异一定是呈刺状吗?【提示】不一定。变异是不定向的。探讨:用达尔文的观点如何解释骆驼刺的叶呈刺状?【提示】骆驼刺先产生了各种变异,叶呈刺状是有利变异,经自然选择后被保留下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观点及主要内容名称内容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比较持续地使用,则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经常使用某种器官或经常不使用某种器官的结果是发展某器官或丧失某器官,这种获得的变异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2)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评价历史贡献: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的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b.该学说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认为生物是逐渐进化而来的以及物种是可变的,这对进化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局限性:a.拉马克将进化原因归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这大都属于主观推测,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b.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导致物种的改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生物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都是可以遗传的。2达尔文的进化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2)关系图解:(3)分析。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外因: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如每条雌性鲫鱼一年所产的卵中,大约有3 000个可以孵化。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竞争)。而种内斗争对某个个体是不利的,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遗传和变异进化的内因:生物产生的后代中,具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即变异具有不定向性,生物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产生的不定向变异,由自然选择决定其保留或淘汰。自然选择只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的选择,生物微小的变异得到积累。(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选择的对象:自然选择表面上是对个体的选择,实质上自然选择直接对个体所包括的变异性状进行选择。选择的因素:外界环境,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1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解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选项D不是拉马克的观点,拉马克认为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答案】D2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强的方向变异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ABCD【解析】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由于变异,病菌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抗菌素的使用对病菌起了自然选择作用,而不是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指人类有目的地选择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品种)。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抗药性强的个体不断被保留下来并将抗药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因此病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答案】C现 代 生 物 进 化 理 论1现代综合进化论(1)代表者:杜布赞斯基等。(2)内容(3)种群进化的实质: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不仅是生殖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型频率: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率。(4)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迁移、遗传漂变。(5)生物进化的方向:通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异,利于个体生存和繁衍后代,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6)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7)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的含义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隔离的类型隔离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选择和隔离。2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1)提出者日本学者木村资生。(2)内容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每种生物的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DNA分子产生的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即对生物的生存既无利也无害。当中性突变随机地遗传漂变,经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会使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间出现巨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物种。当中性突变积累导致生物性状出现差异之后,自然选择才会发生作用而导致表现型进化。3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生物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生物进化理论也逐渐发展,终于形成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什么为单位进行研究的?【提示】种群。探讨: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自哪里?【提示】来自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探讨:物种的形成必需经历什么过程?【提示】生殖隔离形成的过程。1理解“突变”的含义(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2)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例如: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就是(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5)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的改变。(6)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生物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如图所示:(2)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3种群和物种的区别和联系(1)种群和物种的区别种群强调的是同一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物种则强调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种群和物种之间的关系同一种群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个体可能分布于不同的区域,从而形成不同的种群。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不同物种的个体一定属于不同的种群。4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比较类型定义特点举例共性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同种生物,地理隔离消失后仍然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均阻止了基因天然交流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不能进行基因交流驴和马5.物种形成的方式(1)渐变式(2)爆发式爆发式物种形成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起源于个体的染色体变异或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加倍等,如六倍体普通小麦。(3)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不管哪种方式都需要达到生殖隔离。6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的生物与原生物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一个物种二者关系(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一定进化,但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2)新物种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7.哈迪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定律)该定律指出: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这5个条件是:(1)种群极大;(2)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3)没有突变发生;(4)没有新基因加入;(5)没有自然选择。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 (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2pq是Aa(杂合子)基因型的频率,q2是aa(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1下列关于变异、自然选择、物种形成与进化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生物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C生物的进化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生物的进化【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A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误,D正确。【答案】C2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下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解析】新物种1与新物种2可能是同一物种,也可能不是同一物种;图中显示了经过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种群产生不同性状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有利性状个体保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表示若干次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答案】C3(2016南师附中高一测评)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55%和32.5%B55%和42.5%C45%和42.5%D45%和32.5%【解析】A的基因频率 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30%50%/255%;亲代:30%AA50%Aa F1:30%AA1/450%AA,1/250%Aa,1/450%aa所以,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12.5%42.5%。【答案】B1(2016通州市高一质检)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是神创的B物种是不变的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项正确;物种是神创的和物种是不变的是荒谬的观点,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学说内容,A、B、D三项均错。【答案】C2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B一个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C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殖的基本单位D种群通过繁殖将基因传递给后代【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而不是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A项错。【答案】A3下列对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21920055】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观点是自然选择学说,他所认为的“有利”和“有害”是对进化的主体而言的。人是自然界的一员,不是自然界的主宰。环境对生物的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答案】D4下列观点符合“中性学说”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DNA分子产生的突变大多数是中性的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析】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基本观点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中性学说认为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答案】C5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A25%B32%C50%D64%【解析】群体进行自由交配,交配的组合有BB BB、BB(雄性) bb(雌性)、bbbb、bb(雄性)BB(雌性),计算得知,子代个体是BB的概率是64%,Bb的概率是32%,bb的概率是4%。【答案】B课堂小结:网络构建核心回扣1.自然选择学说的三个基本观点是:(1)物种是可变的;(2)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3)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5.中性学说是从分子水平解释生物进化的理论,它认为DNA分子产生的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既无利也无害。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解析】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的基因种类只是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的一部分。【答案】C2(2016苏州高一检测)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0多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提出了获得性遗传的观点【解析】用进废退的理论、获得性遗传的观点都是拉马克提出来的,B、D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达尔文没有提出来,C错误。【答案】A3(2016镇江高一检测)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遗传的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C生物进化时,自然选择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解析】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如果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则为可遗传变异;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有的有利,有的有害;生物进化时,自然选择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所以C项正确。【答案】C4下列叙述中,符合中性学说的是 ()A中性突变一般不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因此中性突变不是突变B当自然选择作用于中性突变时,有利的变异被积累C当环境恶劣时,中性突变的进化速率加快了D中性学说并没有否认选择的作用,承认形态、行为和生态性状,即生物的表现型是在自然选择下进化的【解析】中性学说认为多数或绝大多数突变都是中性的,即无所谓有利或有害,因此对于这些中性突变不会发生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的情况。突变大多在种群中随机地被固定或消失,而不是通过选择才被保留或淘汰的。【答案】D5(2016江苏梅村高级中学高一测试)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和物种基因库的基因是一样的【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应明确种群与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再逐项分析。选项A,同一物种个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交配后均能产生可育后代。选项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地理隔离。所以繁殖的基本单位应为种群。选项C,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变化,则物种的基因频率也在变化。选项D,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存在地理隔离,种群的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异,如东北虎与华南虎。【答案】A6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4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2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个,那么基因A和基因a的频率分别是()A24%72%B36%64%C57%43%D60%40%【解析】根据题意,在100个个体中,AA占24个,Aa占72个,aa占4个,基因在个体中成对存在。即在200个基因中A基因有22472120个,基因频率为12020060%;a基因有247280个,基因频率为8020040%。【答案】D7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 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黄河北岸的b物种迁移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其原因在于二者间已形成生殖隔离C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D判断d物种是否是不同于b物种的新品种的方法是观察两个物种的生物能否交配【解析】a物种分布在黄河两岸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物种迁移到黄河南岸后,与c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则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不同物种的生物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答案】D8据调查,某校高中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6%8% B8%92%C78%92%D92%8%【解析】Xb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为7.36%0.32%4%8%,XB的基因频率为18%92%。【答案】D9下图是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解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B项错误;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即使杂交产生的后代也是不可育的,C项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产生基因库差别,并造成生殖隔离的前提。【答案】D10(2016广州高一检测)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进化过程。(1)狼的种群中存在着不同个体,如跑得慢一些、跑得快一些、狡猾机灵些、行动呆板迟钝些,这些变异是_的。(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的稀少,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环境和食物对狼起了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的。(3)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性的增强,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以及环境条件的_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和应用。狼凶狠、善跑、狡猾、贪婪,而在整个物种中也存在一些跑得慢的、行动呆板迟钝的,这些个体会被淘汰,说明了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通过定向的自然选择,即生物与环境的生存斗争,适应环境的个体保留下来并大量繁殖。【答案】(1)不定向(2)选择定向(3)生存斗争适者生存能力提升11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一个种群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解析】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有的基因频率会增加,有的则会减少,A项错误。由于生存地域不同,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已经不是一个种群,B项错误。有自然选择,某些基因的频率就会发生变化,C项正确。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地理隔离,不是生殖隔离,D项错误。【答案】C12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解析】A错误,自然选择过程中,环境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实质是对基因型的选择;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正确,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生殖隔离。【答案】D13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降低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公式:p代表基因V的频率,q代表基因v的频率,(pq)2p22pqq21,q24%,q1/50.2,p11/54/50.8,残翅果蝇vv20 0004%800,纯合子长翅果蝇VV20 000(0.8)212 800,杂合长翅果蝇Vv20.20.820 0006 400,则杂合长翅果蝇比例6 400/20 0000.32,残翅果蝇比例4%。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纯合长翅果蝇后,VV32 800只,Vv6 400只,vv800只,V的频率(32 80026 400)/(20 000220 0002)0.9,v的频率10.90.1。杂合长翅果蝇比例Vv6 400/40 0000.16,残翅果蝇比例800/40 0000.02。【答案】B14(2016徐州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党支部与文化单位共建文化活动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法院版离婚协议书标准文本与婚姻家庭法律援助手册
- 2025年个人住宅产权转让合同文本
- 2025年度电机产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服务合同
- 2025补充协议书格式:房地产租赁补充协议范本
- 2025年度户外广告设施维修简易施工合同
- 2025版限购政策下商品房预售合同模板下载
- 2025年度家庭用车租赁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网络设备租赁与网络安全保障合同
- 2025年商业地产拆迁赔偿合同范例
- 2025重庆市璧山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 早教老师笔试题目及答案
- 新疆水利面试试题及答案
- 工程挂靠免责协议书
- 风电并购协议书
- (重庆康德三诊)2025年重庆市高三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机油商店转让协议书
- 数据结构应用试卷汇编
- 滤波电路课件
- 老年护理学教案
- 《考研英语:综合能力提升教程(新版)》配套课件-阅读理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