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小农家的暮导学案纳雍县第一中学 朱仁秀知识教育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刘半农及其诗歌理念。2、了解本诗平民化、散文化、口语化的语言特点。能力培养目标1、研读动词、形容词以及颜色词在本诗中的妙用,提高学生筛选提炼、归纳能力。2、指导鉴赏本诗画面美,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领会诗人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2、激发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知人论世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改名复,字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1907年入常州府中学,1912年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新青年创刊伊始,即为之撰稿,并一度参加编辑工作。1918年和钱玄同合作演双簧戏,争辩关于白话文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白话文运动。是最早发表白话新诗的诗人之一。1920年赴英入伦敦大学学习,1921年转入巴黎大学专攻语音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1926年主编世界日报副刊,并任中法大学国文系主任。同年诗人将自己多年来在诗歌创作上的成果结集出版,分别是瓦釜集(诗集中对民歌形式的利用作了有益的探索)、扬鞭集。1929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北平大学女子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务长等职。1934年7月14日在赴绥远地区调查方言,搜集民谣途中病逝。刘半农是中国新诗的开拓者、白话文的倡导者。他积极主张写新诗和应用白话文,并亲自进行实践。他还倡导文学作品的分段和运用新式标点,并创造了“她”“它”二字,沿用至今。 恬淡的农家之景,浓郁的思国之情刘半农一个小农家的暮读解兼与教我如何不想她比较(秦林芳)1920年,在文学革命初战告捷的时候,刘半农这位为它“很打了几次大仗”的战士却携妻将雏,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到欧洲攻读语言学,由此开始了学者生涯。但是,学问之道并没有消解其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热情,相反,远离故土的孤寂与悲哀在无情煎熬着他,折磨着他;于是,在彻夜难眠之中,在孤灯片影之下,这位为白话新诗的诞生而费尽心力的诗人在异国他乡又挥笔写就了许多思乡的诗章。一个小农家的暮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本诗写于1921年2月,为诗人在英国伦敦所作。刘半农论诗,一贯“求真”,力斥“虚伪文学”。他十分推崇陶渊明,认为“老陶能于自然界中见到真处”,强调要把“自然界”与“情感的势力”相交相并,在真自然中写出真情感。本诗正是这种审美理想的典范之作。与许多海外赤子直抒胸臆的爱国诗篇(如郭沫若的晨安、闻一多的太阳吟等)不同,诗人在本诗中没有把对祖国的思念以浓烈火爆的方式喷泻而出,而是含蓄地把它寄寓在对一个小农家晚间生活场景这一“真自然”的白描之中,精心地勾画了一组富有中国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光的“真自然”的画面。背景解读 在常州府学堂毕业前一年,出于对学校保守的教育体制的不满和失望,刘半农毅然从学校退学,决定离开家乡到外地发展。1912,刘半农只身前往上海,经朋友介绍,在时事新报和中华书局谋到了一份编辑工作,并业余在在小说月报、时事新报、中华小说界上发表译作和小说。经过几年奋斗,刘半农在上海滩声名鹊起,被人称为“江阴才子”、“文坛魁首”,他已经可以靠着每月几十元的稿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7年夏,刘半农从上海返回江阴,在家中赋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只好靠变卖家中物品、妻子到娘家去借贷为生。就在一家人贫困潦倒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一封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寄来的聘书,正式聘请他担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授。原来不久前在上海刘半农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有过一次会面,陈独秀慧眼识珠,不仅看出刘半农身上的锐气,更看出他是个可造之才,北大正需要这样的人,于是向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蔡元培先生作了大力推荐。就这样,随着一纸聘书,刘半农这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一步跨入了北大这个全国最为显赫的高等学府。同时执教的还有钱玄同、周作人、胡适等人。 最初他教授诗歌、小说、文法概论和文典编纂法等。他国学功底并不逊于他人,而且又长于写作,阅读广泛,上课又认真准备,不久就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很快人人都知道北大来了一个中学肄业的国文教授刘半农。 但在北大这个学院派占统治地位的地方,像他这样个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大学教授依然被一些人视为“下里巴人”,对他能否胜任教学工作常常表示怀疑。次在新青年编委组成人选上,胡适就直接提到了人选的学历问题,这对刘半农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同时,刘半农在上海滩染上的才子气,包括衣着打扮等作派也遭到一些人的诟病。于是,刘半农发奋读博士,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刘半农考上了公费赴英留学的资格。1920年2月7日携夫人朱惠和女儿小蕙赴英留学。留学过程中也是历尽艰辛,于1925年获博士学位回国朗读节奏 她/ 在灶下/ 煮饭, 新砍的/ 山柴 必必剥剥的/ 响。灶门里/ 嫣红的/ 火光,闪着她/ 嫣红的脸, 闪红了她/ 青布的衣裳。他/ 衔着个/ 十年的/ 烟斗, 慢慢地/ 从田里/ 回来;屋角里/ 挂去了/ 锄头,便/ 坐在/ 稻床上,调弄着/ 只亲人的/ 狗。 他/ 还踱到/ 栏里去,看一看/ 他的/ 牛,回头向她说:“怎样了 我们新酿的酒?” 门对面/ 青山的/ 顶上 松树的/ 尖头, 已露出了/ 半轮的/ 月亮。 孩子们在场上/ 看着/ 月, 还/ 数着天上的/ 星:“一,二,三,四” “五,八,六,两” 他们数,他们唱:“地上人多/ 心不平, 天上星多/ 月不亮。” 一九二一,二,七,伦敦。 预习质疑及感悟:(说说自己的理解或感受或质疑)1、分解提问全诗写了哪些意象,构成怎样的场景?各表现了什么?特点如何?2、上述每个写作对象有何特点?整个场面构成的农家田园生活具有怎样的整体特点?3、透过诗歌的文字,你感受文中的“妻子”“丈夫”“孩子”分别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是怎样塑造的?4、结合写作时间思考:作者身处“伦敦”这样的都市,为何表现出对农家田园生活的向往?5:结尾孩子们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你认为这话有什么深意吗?拓展与延伸:1、今天,我们能随便上山砍柴吗?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方面:资源的最佳配置与合理利用方面:法制方面:2、一个小农家的暮中的景象与今天提倡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吗?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今天的农村是什么样的?目前有哪些惠农政策?怎样建设幸福生活?迁移训练 1、同是抒发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教我如何不想她与一个小农家的暮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很多不同,你能试着比较分析一下吗?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人民币2025跨境支付技术挑战与跨境支付成本效益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湖南娄底双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选调)4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企业顾问隐私保密协议模板集
- 2025年河北张家口阳原县高校毕业生临时公益性岗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渝北区悦城小学招聘教师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北唐山裕华道第二小学招聘教师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工业废气处理设备采购安装合同
- 2025嘉兴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幼儿园公开招聘劳动合同制教职工5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淮南寿县公开选调教师17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土石方运输业务协议书
- 地铁轨道安全培训报道课件
- 传染病及其预防(第一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2025秋新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老挝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2025年社工工作者考试真题及答案
- 建设工程项目协同作业方案
- 同城理发店转租合同范本
- 问题解决策略:反思 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2025年国防竞赛题库及答案
- 鹿寨县城南水厂寨沙分厂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森林火灾应急处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