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墓地建设项目墓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1页
殡仪馆墓地建设项目墓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2页
殡仪馆墓地建设项目墓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3页
殡仪馆墓地建设项目墓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4页
殡仪馆墓地建设项目墓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第一节 项目概述 . 1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 3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 3 第五节 技术经济指标 . 4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 4 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 . 4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6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服务规模与标准 . 9 第一节 需求分析 . 9 第二节 服务规模与标准 . 10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 13 第一节 项 目选址 . 13 第二节 项目区自然条件 . 13 第三节 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 18 第四节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 20 第五章 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 . 23 第一节 设计依据和目标 . 23 第二节 规划方案分析 . 25 第三节 建设方案 . 30 第六章 消 防 . 46 第七章 环保和劳动安全卫生 . 47 第一节 环境保护 . 47 第二节 劳动安全卫生 . 48 2 第三节 建议 . 50 第八章 节能分 析 . 52 第一节 概 述 . 52 第二节 节能设计依据 . 52 第三节 能耗分析 . 53 第四节 节能措施 . 54 第九章 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进度 . 58 第一节 项目组织管理 . 58 第二节 进度计划安排 . 60 第十章 招投标方案 . 62 第一节 招标管理 . 62 第二节 项目招标基本情况 . 65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66 第一节 投资估算 . 66 第二节 资金筹措 . 70 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 . 71 第一节 经济效益 . 71 第二节 社会效益 . 73 第十三章 结 论 . 75 附表: 1234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殡仪馆墓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 建设内容 包含 墓地 、 建筑物、道 路广场、景观 小品 及 构筑物 、 景观绿化 等 工程 。 1、 墓地 本项目 墓地占地面积 X 平方米,根据坐落位置 分为三 个墓区 ,全部 建设 生态墓穴 。第一墓区共 X 个墓位,占地 X 平方米 , 运营期内 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建设 ;第二墓区共 X 个 墓位,占地面积 X 平方米 ; 第三墓区 共 X 个 墓位,占地面积 X 平方米。 2、建筑物 本项目建筑物 总建筑面积 X 平方米 , 其中 管理服务 用房 X 平方米 , 材料 加工房 X 平方米 , 公共厕所 X 平方米 , 售货厅 X 平方米 ,门卫 X 平方米 。 3、 道路广场 ( 1) 道路 工程 建设 面积 X 平方米 , 新建 主干道 3 条 , 长 X 米 、宽 4 米 ; 次干道宽 的 10 条、 总长度 912 米 ,宽 2 米 的 7 条、 2 总长 度 X 米 ,宽 X 米 的 X 条、 总长 度 ; 支路宽 2 米 的 116条 、总长度 579 米 ,宽 1 米 的 502 条 、总长度 19242 米 。 ( 2) 广场及 其它场地面积 20729 平方米 ,其中 广场 花岗岩板 铺装 面积 19692 平方米,建筑 物周边混凝土 地面面积 437 平方米 , 停车场面积 600 平方米 。 4、 景观小品 和 构筑物 本项目景观 小品和构筑物工程 包括景观 围墙 3460 米、驳岸石墙1110 米、自然 驳岸 1240 米、防腐 木平台 4214 平方米 、 景观 廊架 19组 、景观树穴 19 个 、景观桥 1 座、仿古 门牌坊 1 座 。 5、 景观 绿 化 本项目 景观绿化面积 88257 平方米,绿地内 栽植各类乔木、灌木 ,满铺草坪。 6、 其他配套工程 本项目其他配套工程 包括土方 及土方 造型、 园区 给排水 和 照明、红外线 监控系统等。 四、建设性质及建设期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期: 1 年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 X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X 万元,其他费用 X 万元,基本预备费 X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X 万元。 资金来源:市场化运作 。 六、项目建设单位 第二殡仪馆 3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 依据 一 、 国务院 殡葬管理条例 二、 民政部公墓管理 暂行办法 三、 殡葬管理规定 四、 公墓管理办法 五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 六 、 “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意见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等; 七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八 、其他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等资料; 九 、 建设单位提供 的其他材料 。 第三节 可行性 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二、需求分析及服务规模与标准 三、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四、规划设计方案 五、消防 六、环保和劳动安全卫生 七、节能分析 八、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进度 4 九、招投标方案 十、投资估算 和资金筹措 十一、效益分析 第五节 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整体墓区总规划面积 平方米 地面积 平方米 41607 占总面积的 筑物面积 平方米 526 占总面积的 路面积 平方米 39269 占总面积的 场及其他路面面积 平方米 20729 占总面积的 观绿化面积 平方米 88257 占总面积的 观小品及其他面积 平方米 总面积的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5330 程费用 万元 总投资的 程其他费用 万元 总投资的 本预备费 万元 总投资的 底流动资金 万元 总投资的 3 投资回收期 年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 5 X 省地图(图 地图(图 一、地域背景 因地处黄河入海口而得名。 位于山东省北部,是黄河三角洲的前沿城市,是中国第二大油田 X 海岸线长 里,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如图 图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东港高速、滨孤路、辛河路等干线公路横穿全境,与济青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渤海高速公路相连,交通便利。基本气候特征是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有时受台风袭击。境内气候差异不明显。 二、文化背景 以独有的文化特色,来建设文化生态新城市。包括:黄河文化、石油文化、名人文化、湿地文化、移民文化等。 临河濒海,三面环水,东、北两面为大海环绕,南临黄河,因此自然资源丰富,例如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产资源、淡水生物资源都比较丰富,由于 地处黄泛平原渤海之滨,所以当地水资源十分匮乏。 东省的传统节会多为各地庙会、山会发展而来,其规模、影响都比一般庙会、山会要大、要广。例如:孔子国际文化节、胡集书会、东岳庙会等。 6 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已完全脱离农业生产劳动,专门从事商业活动。同时也有部分农户大面积承包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成为农业生产大户,传统的生产习俗正发生着根本性变化。 内一般是三日丧。殡丧期间,在院中扎画灵棚,灵前设供桌,上摆时鲜水 果菜肴,燃香点烛 , 孝子孝女孝妇皆白衣白裤白鞋,男孝子帽子上缝白布,女孝子发束白布孝重成风。从坟墓挖好垒成至殡葬期间,夜间由外甥轮流守墓,并扎棚居住。 祭祖旧时,每年清明节、农历六月初六、七月十五 (俗称鬼节 )、十月初一、年除夕、先人忌日及婚后的第二天,都要上坟烧纸、祭拜、添新土、压坟纸。年除夕有的大家族请影、小家族请轴子,俗称 “请老爷 (嬷 (,即请逝去的先人齐来过年,初一傍晚送回,届时烧纸焚香,燃放鞭炮。建国后提倡移风易俗,在农村请影、请轴子者渐少,按时上坟的习俗尚存。同时积极推进葬式葬法改革, 实行骨灰存放、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绿色、生态、节地葬法和骨灰撒散、海葬等丧葬新风。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公墓建设与管理,提供多元化的骨灰处理方式,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可以起到引导殡葬消费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公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搞好公墓建设正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项目建设是支持和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7 随着国内园林公墓的兴起,推行殡葬改革,作为城市环境构成中必不可少的墓园环境也将逐步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 对 “人生后花园 ”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公墓的需求将日益增长。 2、项目建设是服从城市整体规划,特别是城市经营规模扩张战略发展的需要。 基地区位优势日益突显,地域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城区居民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殡仪馆现有的服务规模,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都已不能满足全市殡葬需求。该项目通过规划设计,利用艺术手法和工程技术营造绿色空间 ,为进行瞻仰、凭吊的人们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从而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不仅 为推进全市丧葬改革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 市规模做大做强提供配套条件。 3、项目建设是当地 “两个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 经营性公墓项目是为全社会服务的一个部门,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的。殡仪馆在我国又是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阵地,起到移风易俗,升华人们的思想的作用,使整个丧葬过程成为文明、健康、进步的活动。因此,该项目的建设都要按着这个要求,使其达到应有的功能。 4、推进和加快经营性公墓正规化建设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殡葬事业是独家 经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8 这种局面必然会被平等竞争、共同拥有的市场所打破,要想占领和巩固这个市场就必须向人们提供满意的殡葬服务,而搞好经营性公墓的建设是做好服务的前提。加快经营性公墓的更新改造和正规化建设,是殡葬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是经营性公墓自我生存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所以,应争取时间加快经营性公墓的建设,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9 第三章 需求分析及服务规模与标准 第一节 需求分析 经营性公墓服务对象在数量上的绝对增长性与相对稳定性是统一的。经营性公墓的服务对象是死亡人口,其绝对增长性体现在,根据我国现有的 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状况分析, 21 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老年人口和死亡人口将达到相对的高峰期。相对稳定性体现在,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人口的死亡数及其变化是有规可循的渐变过程,一般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一特征为制定经营性公墓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内部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根据。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环保意识、文明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国家殡葬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营性公墓成为了唯一合法的专业治丧场所。 根据 安户籍统计显示, 2010 年全区户数为 76021 户,人口为 214668 人 ,其中地方人口 102855 人,油田人口 111813 人。全区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现状火化量每年约 1189 具,平均每天 3 具。 随着境内交通区位大幅改善,工业、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至中期( 2020 年)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按 5 测算,即年火化量为 1073 具;远期( 2021 年以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自然死亡人口年均增长率按 6 测算,区域将不批新建墓地,本陵园将充分 10 发挥地缘优势,承接山东巨大的公墓需求。 第二节 服务规模与标准 一、项目服务规模 规 划服务能力:根据上述项目服务需求分析可知,该项目建设可满足项目服务区相当长时间内本区的服务需求,且项目的服务对象主要面向 。 二、建设标准 生态公墓严格按照生态公墓建设的标准进行,充分考虑和利用空间需求、生态保护等因素,最大限度地顺应(或营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同时考虑节能、环保、高效益、低维护。参照生态城市的相关标准,初步确定生态公墓的基本标准: 1、布局合理 公墓布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把公墓绿地系统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建立良好宜人的殡葬活动环境空间,使公墓功能协 调,符合生态平衡要求,充分体现文化品位和个性特征,坚持继承传统殡葬文化,保持地形地貌的自然形态,使公墓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融通,形成独具特色的公墓人文、自然景观。 2、基础设施完善 具备高效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和决策系统,不仅物流、人流、信息流等设施完备,而且文化、卫生等设施也应齐备完善。公墓的基础设施系统主要包括供水、供电、通讯信息、交通道路、消防、应急救援等系统,公墓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是衡量一个公墓基础建设水平、公众服务能力和预警应急反应能力的重要指标,项目基础设施系统完 11 好率 95%,而且确保设施完备、 高效、稳定。 3、环境质量高 殡葬活动需要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殡葬活动污染物应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经无害化处理的园区垃圾数量占园区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 90%;污水处理率(指园区污水处理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 80%,再生水利用率(指园区污水再生利用量与污水处理量的比率) 50%。 生态公墓不仅要求空气、水、声学等环境质量达标,而且绿地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形成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和完整的公墓绿地系统,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有效保护。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 于 100 的天数 /年 300,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恢复水平的较好指标) 地植物指数(指建成区内全部植物物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 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性地面 (径流系数小于 地面 )的比重 5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公墓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75%或 绿地不低于 4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 95。 4、社会环境稳定 生态公墓不但要有良好的自然环 境和生态环境,而且必须有一个平等、自由、公正、伦理和道德的稳定社会环境。生态公墓的管理者和殡葬活动者环境保护的意识强,公众自觉参与环境管理率高。生态公墓实施文明的殡葬消费,严控废物产生,一旦产生废物应按设定的方案进行回收、再生和再利用。 12 公众对公墓生态环境的满意度 指被抽查的公众 (不少于公墓安葬遗体或骨灰数的 1%)对公墓生态环境满意 (含基本满意 )的人数占被抽查的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 85。 龄园陵园的建设与发展贯穿景观生态理论,增强公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既满足 和 区的需要,又对环境不构成危害 ,亦即谋求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当代人需求,提高公墓整体服务质量。 13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项目选址 一、地理位置 因地处黄河入海口而得名。 位于山东省北部,是黄河三角洲的前沿城市,是中国第二大油田 X 海岸线长 里,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东港高速、滨孤路、辛河路等干线公路横穿全境,与济青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渤海高速公 路相连,交通便利。 二、用地面积 本项目 规划用地面积约 方米 。 第二节 项目区自然条件 一、地理位置 隶属于山东省 ,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南岸,黄河入海口北侧。东、北两面临海,西与沾化县为邻,南与利津县接壤,东南面与垦利县毗邻。地跨北纬 3745 3810,东径 1181011905。南北长 43 公里,东西宽 79 公里,总面积 方公里。是黄河三角洲的前沿城市,是中国第二大油田 胜利油田的主战场。 14 二、地形、地质、地貌 1、地形 属黄河冲积平原。地 形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海拔 11m;东北部最低,海拔 降为 1/10000。 2、地质 本地区地质构造属华北断坳济阳坳陷之东部,地震基本烈度为 7度。济阳坳陷是在中生代地堑式断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中生代以前与鲁西断隆区同为一体。自中生代以后,在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的影响下,发生强烈的块断运动。与鲁西断隆区分化、脱节,并形成以坳为主,坳中有隆的坳陷区,接受了巨厚的中生代、新生代沉积。 3、地貌 本区地处黄河冲积扇地带,属近代黄河三角洲,地表层沉积主要为冲积物和冲积 海积 物,地表沉积总厚度在 500m 700m 之间,地势由西向东北方向倾斜。工程建设地点地势平坦,海拔高度约 均坡降为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一点五。微地貌为黄河尾闾冲积扇、浅平地、微斜平地、河滩洼地等。 三、水文 1、地表水 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多系天然降水。地面人工排水河道共 5 条。自西向东为:潮河:长 24水量 s;马新河:境内长 22水量 s,流域面积 利河:长 25水量170m3/s,流域面积 16桥沟:长 19水量 300m3/s, 流域面积 河:长 24水量 200m3/s,流域面积 28815 河流以雨水、上流客水及黄河引水为主,每年平均接收客水1108m3/s。水位随黄河水及雨水大小而变化,一般 7 月 9 月份为丰水期,有时水位暴涨成洪。 10 月份至次年 3 月份为蓄水期(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均建拦河闸),所蓄径流做工、农业及人畜用水。 4 月 6 月份为枯水期,河道有时干涸,临海径流受径流潮汐影响,时有海水涌入,未建拦河闸的河道成海、淡混合水。 2、地下水 地处滨海,系黄河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在 1m 8m 之间,平均约为 4m。地下水受黄河侧渗、海潮顶托等影响,浅层盐渍化。 滨海区地下水埋于黄河沉积咸水潜水层,绝大部分地域为全咸区,矿化度由 2g/L、 5g/L、 48g/L 向北递增。滨海区绝大部分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不宜灌溉。深层地下水开采困难,而且含氟、碘量超过人畜饮用标准,目前无开采价值。 四、气候特征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地处中纬度,位于暖温带,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基本气候特征是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 ;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因地处平原,境内气候南北差异不很明显。 1、气温 本区内历年平均气温 , 1 月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为 16 , 7 月最热,平均气温为 。春季升温迅速,秋季降温幅度大。气温年较差为 ,比同纬度内陆偏小。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 6 月 7 月间,极端为 ;极端最低气温多出现在 1 月 2月间,极端为 。 2、降水量 境内历年平均降水量为 水的季 节分布具有季风气候特点。降水集中在夏季各月,夏季平均降水量为 全年平均降水量的 69%。由于当地每年夏季风势的强弱差异颇大,故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最大降水量为 大为最小的 4 倍多。年降水量 500年降水量 8000%。 3、湿度 绝对湿度(水汽压),各月分布特点与气温相同,高温月绝对湿度大,低温月绝对湿度小。历年平均绝对湿度为 帕,最大平均绝对湿度出现在 7 月,平均值为 帕,最小平均绝对湿 度出现在 1 月,平均值为 帕。春季气候干燥,相对湿度 4 月最小,平均为 55;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相对湿度 8 月出现最大值,平均为 80;全年平均为 65。 4、蒸发量 历年平均蒸发量为 节分布是春大冬小,最大出现在 5 月,平均为 小出现在 1 月,平均为 5、气压 历年平均气压为 帕。月际变化是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最低出现在 7月,平均为 高出现在 12月,平均为 7 百帕。春秋季为过渡季节,春季气压逐渐下降,秋季迅速上升,一年气压 变化形势呈对称的 “V”字型。 6、风 因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受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夏季受大陆热低压的控制,盛行偏南风;春季主要是偏北风减弱,偏南风增强;秋季、冬季多偏北风,出现寒流。 历年平均风速为 s。春季风速最大,冬季次之,夏秋季最小。4 月风速最大,平均风速为 s, 8、 9 月风速最小,s。 五、土壤 区域土壤是在黄河冲积物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发育过程中受潜水浸润、大气降水、地面蒸发、植被演替以及人为垦植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经历盐渍化、潮化、湿潮 化和潴育化等成土过程,主要土壤类型有盐化潮土和滨海潮盐土。 潮土类是本区分布较广的土类,是在河流冲积物母质上,受潜水作用和人为影响而形成的一类半水成土壤。冲击层次分明,本区主要是本土类中的盐化潮土亚类中的滨海盐化潮土土质,属中度和轻度盐渍化。 盐土类在本区呈斑块状分布,多在较低平地区发育。盐土中盐分含量较多,剖面中有较为明显的盐积层,潜水矿化度均在 10g/L 以上。本区盐土类为滨海盐土亚类滨海潮土土属,多中度盐渍化。 六、植被 区域地处北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天然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区,因受到地貌、土壤和人为等因素的 限制,并无上述林木分布,天然植被呈 18 现以耐盐草本植物为主体的草甸景观。木本很少,除柽柳、白刺灌等野生灌木外,其余乔木均为人工栽植,从草场资源角度看,主要是杂类草草场和樟茅草场。 拟建项目用地范围内地势起伏不大,项目区植被主要为芦苇、马绊草、黄须菜等野生杂草。根据现场踏勘,项目用地范围内无珍稀和受保护植物种类。 第三节 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一、建设沿革 境域,清道光三十九年 (1830 年 )始有人居住。清代属武定府。 1931 年为区乡 (镇 )设置。 1941 年东部属垦利县三区。 1950 年属沾化县七、八、十区。 1961 年 属沾化、利津县。 1972 年 7 月,胜利油田在 内设立 挥部、钻井指挥部、孤岛指挥部。 1973年沾化县在 立 事处, 1979 年垦利县在孤岛设立孤岛办事处。 1982 年 11 月,根据国务院 (82)国函字 249 号关于山东省设立的批复设立 ,为 辖区。 1984 年 1 月 12 日, 年 9 月,召开人代会,选举产生 人大、区人民政府等领导机构。建区初境内乡镇建置暂由利津县代管。 9 月26 日,利津县将代管的义和镇、太平乡、新户乡、四扣乡及六合乡、事处 (包括罗镇乡的新胜、 协胜、三义和、新合 4 个村 )移交 1987 年 7 月,垦利县将孤岛办事处移交 。 1992 年 6 月 15日撤销孤岛办事处,设立孤岛镇、仙河镇。 2001 年 2 月,撤销四扣乡建制,四扣乡与 事处合并,组建 道,是年全区辖 3 乡3 镇 1 个街道。 2010 年机构改革,撤销太平乡、新户乡建制,太平乡 19 与新户乡合并,组建新户镇,撤销六合乡建制,组建六合街道,是年全区辖 4 镇 2 个街道至今。 二、行政区划 境域大部分为渤海退湾土地,自 1830 年始有人居住。清代武定府沾化县忠信乡和利津县永和乡。建国后至建区前,境域属沾化、利 津、垦利县所辖。 1982 年 11 月根据国务院( 82)国函字 249号关于山东省设立 的批复设立 为 辖区。 1984年 1 月 12 日 人民政府开始筹建。 9 月成立 人民政府,辖新户乡、太平乡、六合乡、四扣乡、义和镇、孤岛办事处、 事处 4 乡 1 镇 2 个办事处 163 个村民委员会, 1992 年 6 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第( 92)鲁政函字 50 号、 51 号文件批复,撤消孤岛办事处,设立孤岛镇、仙河镇。 2000 年全区辖 3 镇、 4 乡、 1 个办事处,共有178 个村民委员会 234 个自然村、 36 个街道居委会。 2001 年 2 月撤消四 扣乡建制,四扣乡与 事处合并组成 道。 2010 年,撤销太平乡、新户乡建制,太平乡与新户乡合并,组建新户镇,撤销六合乡建制,组建六合街道。 2011 年,全区辖新户镇、义和镇、孤岛镇、仙河镇、 道、六合街道 4 镇 2 个街道 、 178 个村民委员会、44 个居民委员会(含油田)。 三、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概况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元,比上年增长 按地方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 万美元,达到 美元(人民币 82981 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元,增长 对 贡献率为 拉动经济增长 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 元,增长 对 贡献率为 拉动经济 20 经济增长 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 元,增长 对 贡献率为 拉动经济增长 百分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全年投资 元,实施重点工程和便民实事。环城水系全线贯通, “五湖一环 ”(南湖、西湖、中湖、东湖、北湖生态区和环城水系)的碧水系统初步形成。高标准实施西湖公园、昌盛河景观建设和水系清淤工程,全年衬砌水系 里,新增水 面 42 万平方米、绿地面积 28 万平方米。新建改造渤海路、河聚路、河兴路等城市道路 里,改造城区支路 6 条,配套雨污分流管网 里。 水处理厂顺利通过环保验收,城区集中供热运行安全平稳。城镇居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全年新增住宅面积95 万平方米。面向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积极筹措资金 237 万元,租赁油田腾空闲置中小户型住房 58 套、收购 32 套作为廉租住房保障房源。全区以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为主,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为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日趋完善。 四、政策条件 无论国家还是地方,都十分重视殡葬改革 事业。半个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殡葬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殡葬习俗改革和人们殡葬观念的变化,殡葬法规从无到有,殡葬业成为一个特殊服务行业。 第四节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一、建筑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21 ( 1)砂石料场情况 周围砂石材料以多以外地购进。砂石料多采与青州,石料为石灰岩类。路面及构造物等所需片(块)石、碎石在青州附近料场储量丰富,料场分布均匀,岩石较坚硬,材料质量符合建材标准要求。料场至工程地点运输便利,运输以汽车为主。 ( 2) 路基填料 本项目所在位置,路基填料丰富,用土可设立取土场集中取土,也可利用边沟取土或跟当地的水库开挖结合起来,进行取土。本区域内的土质良好,适合路基填料使用。 ( 3)外购材料 石材:山东省中部地区盛产石材 苗木:潍坊、淄博、广饶 水泥: 有多家水泥生产厂,各项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满足本项目要求。 石灰: 石灰可从淄博市临淄南或潍坊市青州采运,石灰质量达到 级或 级。 沥青: 有多家沥青生产厂商; 木材:均为本地市场采购。 ( 4)运输条件 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东港高速、滨孤路、辛河路等干线公路 横穿全境,与济青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渤海高速公路相连,交通便利。 22 二、水电状况 项目区已接入市政给水管线和电力设施,完全能够满足本项目对于水电的使用要求。 23 第五章 规划设计 和建设方案 第一节 设计依据和目标 一、规划设计依据 山东省 龄园陵园规划设计项目应严格按殡仪馆等级标准(试行)、殡仪馆等级评定办法(民办发 199010 号)、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 及国家的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二、服务宗旨与目标 1、 服务宗旨 修建经营性公墓的宗旨是 “上为国家分优、下为民众解愁的宗旨,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次的服务方向,全心全意为丧户服务,使全市人民满意。 2、建设目标 (1)努力建设成 “绿色、环保、生态型 ”的经营性生态公墓。 (2)项目服务能力最终稳定目标为 12182 具。 (3)在竞争环境中捕捉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三、规划主题 墓园体现出生命的意义,让逝者与祭奠者营造如诗的环境氛围,体现生命的可贵,让逝者可以安眠于地下,以另一种角度去看待生命,不仅是对生命的尊敬 更是对生命的渴望,孕育生命的希望,让逝者欣慰,生者无憾,让逝者在优美的环境中静静的去,体现生命的共融性、能量的转化。在人文纪念在墓地里,每一座墓的主人或伟大或平凡, 24 但都有一部人生历史,对其后人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正是这一部部不尽相同的历史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历史。 不同于其他墓园的死气沉沉,悲痛与哀伤,表达的是对逝者的敬重与追忆,是一种平静的心情,墓区中植物的配比,与周边设施的设计更是体现出后现代化墓园的风格,后现代墓园是将园林与墓园融为一体,有优美的景色,使人心情放松,忘掉忧伤,科学系统地进行墓园绿化 ,乔、灌、草合理搭配,提高绿地率。根据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要求。通过仿自然植物群落的构建,促进植物和谐健康生长。 现代陵园要摒弃阴森、恐怖的感觉,要重新赋予她祥和、宁静的氛围。 陵园公园化的理念在于把陵园做成个大公园,在设计中营造温馨、舒适、祥和的景观氛围。淡化传统的 “安葬 ”观念,让人有阴森恐怖的感觉,后现代墓园更阳光具有观光性、科普性、互动性,是真正的 “逝人的乐园,活人的公园 ”。 以城市景观墓园为主题,促使规划设计者以优良城市景观为目的,积极规划设计墓园,改变人们对墓葬的观念,为城市提供开放空间的解决方案, 勾勒出一个后现代生命主题公园的理想蓝图。 四、项目总体功能布局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 “瑶池三仙山 ”开始, “一池三山 ”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这种 “一池三山 ”的布局对后世园林具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本案内有一大片水域,由淤积平原组成的一个地块,因为水资源丰富,陆地面积较少,因此可视为整片水域,比自 “东海 ”,恰好分为三个园 25 区,采用了 “一池 三山 ”的园林模式,布局为 “一轴、四园、五线、二十八点 ”。 第二节 规划方案分析 图 、总平面布局 “一轴 ”即为自东门进入,由东至西为串联景观元素的东西主轴。入口区、接待区、展览区、文化区都在此布置。 “三园 ”即根据规划要求,将墓园分为 “瀛园 ”、 “禄园 ”、 “福园 ”。 “五线 ”分别为:文化线、风水线、功能线、景观线、生态线。 “二十八点 ”代表墓区中还有十二生肖、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的主题,北斗七星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二十八星宿每 个方位七个。 北面为第二殡仪馆,玄武位则为靠山,为墓园起到支撑的作用,青龙在东方,设计多以台地为主,为高位,代表逝去的人的子孙兴旺,西方的白虎位以低矮的花灌木为主,取自于白虎在水中沉下,对格局有利,南方为朱雀位。有大片水域,符合明堂开场的风水格局。如图 1、一轴 26 自东门进入,由东至西为串联景观元素的东西主轴,如下图 图 、三园 瀛园:与 “樱花 ”谐音,顾名思义,该区域种满以樱花为主题的花卉,又因仿照仙山 “瀛洲 ”故取名为瀛园。 禄园:与 “葫芦 ”谐音,规划形状为葫芦形,代表了世人对幸福、财富的希望。 福园:东方是福园在龙背位置,植物环绕成一个个圆形树阵,寓意着春华秋实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生命的循环,福荫后代。如图 示。 27 图 、五线 五线可分为文化线、风水线、功能线、景观线、生态线。 文化线:分别指仙山文化、殡葬文化、养生文化、轮回文化。其中,仙山文化即采用 “一池三山 ”的园林模式在风水上源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国传统殡葬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蕴涵着深厚的思想内涵,继承长期以来 “入土为安 ”的思想观念,改革创新, 推行各种绿色殡葬的新形式;园中种植有百花百草,山水交融,让墓区的 “人间仙境 ” 固守着一方宁静、悠然,永远像人间四月天。体悟人生,陶冶性情,颐养度假的这种养生文化非常需要;东面的地势高生旺中间的水库被龙脉紧紧环绕,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必藏风聚气,风水聚而不散,来世轮回生来有福荫。 风水线:即指山海经和葬经两书的根据。山海经是在有记载以来祖先对神州大地的描绘。可以说,山海经其实就是 “世界 ”。古时一些道家思想的古人会依据山海经里的一些记载去寻找长生不老的圣地和良药。其中,最有名的即是 “一池三山 ”。在葬经中说道寻龙点穴 ,真正的风水就是 “寻龙点穴 ”, “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 ”,主入口位置即为龙头位,龙尾位在樱花林的位置。 功能线:龙的动脉是车行道,方便车辆通行,静脉是滨水步道,人们可以在此休息,观赏,使墓园与人们可以形成互动,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增强墓园的功能性建立起良好的环境。毛细系统是人行道,可以使人们穿梭于墓园之中形成与各景色之间的联通,畅通无阻。整个脉络贯穿墓园使 “龙 ”活灵活现。在殡葬方面方便大众需求,车行道有电瓶车负责接送,墓园焚烧桶和厕所分布均匀,方便逝者家属祭奠逝者,有广场方便 逝者家属集散与通行。如图 28 图 观线:景观的表达,大到绵延的水岸,小到园内的景观座椅、孤植树木,都可以传达深刻的内涵,在此次墓区的规划中, “山、水 ”的塑造,台地地形的变化,道路网络的穿插,植物造景的寓意,每一种都和 “一池三山 ”和 寻龙点穴的风水文化密切相关。主要体现为“藏 ”与 “露 ”的设计手法。 生态线:此次规划应保护现状、利用现状,因地制宜,因此对湿地的保护,滩涂、盐碱地的利用十分关键,湿地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是高效的 “淡水净化器 ”,对所 流入的污染物可通过其复杂的界面,产生过滤、沉积、分解和吸附作用。由于湿地的特点保证了陵园的生态平衡,调节了墓园的空气湿度与洁净度,使墓园气温达到稳定,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墓园植物配比错落有致,科学系统地进行墓园绿化,乔、灌、草合理搭配,提高绿地率。根据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要求,促进植物和谐健康生长。一方面构成墓园自身生态的良性循环系统,另一方面构成区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29 图 、二十八点 二十八星宿位置可放置山东省 二十八位伟人雕像。的北面为第二殡仪馆,玄武位则为靠山,为墓园起到支撑的作用,青龙在东方,设计多以台地为主,为高位,代表逝去的人的子孙兴旺,西方的白虎位以低矮的花灌木为主,取自于白虎在水中沉下,对格局有利,南方为朱雀位。有大片水域,符合明堂开场的风水格局。 二、总平面布置要求 平面设计应紧密结合项目工作流程,体现 “简洁、流畅、方便、节省 ”等原则,合理布局各建(构)筑物,充分、高效利用场地。 1、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以殡仪区为中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做到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车辆和人员的分流有序。 30 根据用地现状,改扩建余地和绿化用地,绿化 覆盖 率不应小于75 或 绿地 不低于 40%。 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场地。 应设置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厕所。室外公共厕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 规定。 2、经营性生态公墓不应少于 2 个出入通道,其中 1 个专供殡仪车通行。 3、停车场设计除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做好交通组织。 在停车场出入最方便的地段, 应设残疾人的停车车位, 并设醒目的 “无障碍标志 ”。 内部车辆应单独设置停车场。 4、室外环境设计 1)室外环境设计应包括公共活动场地、道路和绿化等设计。 2)室外环境设计宜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结合各功能区的特点,对景观、植物配置及山石水面等作出综合设计。 3)道路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和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方便、安全的方案,并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需要。 4)各功能区均应设置醒目标志。 第三节 建设方案 31 一 、 墓地 工程 1、 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 墓地占地面积 41607 平方米,根据坐落位置 分为三 个墓区 ,全部建设生态墓穴 。第一墓区共 4257 个墓位,占地 14609 平方米 , 运营期内 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建设 ;第二墓区共 583 个 墓位,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