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学案5.doc_第1页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学案5.doc_第2页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学案5.doc_第3页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学案5.doc_第4页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学案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 级高一学 科生物执笔人吕兴洲审核人杨春妍编 号023授课时间班 级姓 名课 题5.1.1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导学过程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三个基本观点分别是、。2.局限性:对于 和 的本质以及 对 如何起作用等问题,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解释。二、现代达尔文主义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三、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 ,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生 出的一群生物个体。学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1) :自然选择的基础。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2) :自然选择的手段。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或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3) :生物进化的内因。(4) :自然选择的结果。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不适应环境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2.评价(1)先进性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适应性和多样性的原因。(2)局限性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例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生存斗争主要在不同的生物种群之间进行D.生物新类型的形成是有利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1.枯叶蝶腹面的色泽和形状极似枯叶,这是枯叶蝶的祖先()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学点二现代达尔文主义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基因库: ,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2.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它们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100。基因型频率:。(2)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影响因素:基因突变、自然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等。遗传漂变:当种群太小时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所有群体均能出现遗传漂变。群体越小时,遗传漂变的效应就越明显。(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其他因素引起的基因频率的改变则是不定向的。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以保留对个体生存和繁衍后代有利的变异,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5.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概念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2)隔离的种类(3)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选择和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2.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例3】有关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3.下列形成了新物种的是().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桦尺蛾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克隆多利羊【课后反思】 灌云县四队中学学案巩固案年 级高一学 科生物执笔人吕兴洲审核人杨春妍编 号024授课时间5.班 级高一( )姓 名课 题 5.1.2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导学过程一、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而是的随机固定。每种生物的都有一定的。二、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生物进化理论从生物自身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了生物 、和一种生物向的客观规律,阐明了生物之间、与之间的普遍联系。学点一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常染色体遗传(1)通过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频率=(纯合子的个体数2+杂合子的个体数)(总个数2)。(2)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2.伴性遗传通过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雌性个体显性纯合子的个体数2+雄性个体显性个体的个体数+雌性个体杂合子的个体数)(雌性个体的个体数2+雄性个体的个体数)。3.遗传平衡定律 (1)适用条件:群体是极大的;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产生;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没有自然选择。若符合以上条件,这个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2)公式推导:设某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AA、Aa、aa的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为:p+q=1,(p+q)2=1,p2+2pq+q2=1,即AA+2Aa+aa=1,所以AA%=p2,Aa%=2pq,aa%=q2。1.控制蛾浅颜色的基因是隐性,控制深颜色的基因是显性。若有640只浅颜色和360只深颜色的蛾,群体呈遗传平衡,那么其中杂合子蛾有多少只 ().320.180.500.无法判断查对遗传平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浅颜色的基因型频率为:640/(640+360)=0.6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0.8,则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0.2,杂合子蛾的只数应该为:(20.80.2)1000=320。学点二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1.提出者:木村资生。2.基本观点(1)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原因:每种生物的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实例: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每年按约10-9的速率发生置换,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置换率约为血红蛋白的1/3。(2)DNA分子产生的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3)当中性突变的积累导致生物性状出现差异之后,自然选择才会发生作用而导致表现型进化。3.现代达尔文主义和中性学说的区别(1)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并引起生物类型的逐步演变,进一步肯定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2)中性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每一种生物的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当中性突变积累导致生物性状出现差异之后,自然选择才会发生作用而导致表现型进化。(3)二者均承认基因突变在进化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二者并不矛盾,更不对立,只是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个体、群体即宏观水平,后者侧重于分子即微观水平,二者相互补充更好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现象及本质。 【例2】下列观点中,属于“中性突变”进化理论的是()A.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B.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C.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中性学说的提出者是().木村资生.杜布赞斯基 .达尔文.拉马克 学点三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1.生物进化理论的创立和完善,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生物进化理论从生物自身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揭示了生物产生、发展和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客观规律,阐明了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普遍联系。3.生物进化理论所揭示的原理,有助于人类控制和改造生物的实践活动。4.生物进化理论有助于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例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发展意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能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B.对于创造生物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实践的价值C.生物进化理论对控制生物性状无意义 D.揭示生物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3.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用科学的视野观察社会.用先进的工具研究生命现象,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生命现象具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