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执教者:交大二附中 李益清【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端午的传统文化。2.合作探究,深入鸭蛋中作者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4.引导学生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传承和发扬。【教学重点】1.合作探究,深入文章的内容以及鸭蛋中包含的童真、童趣。2.引导学生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传承和发扬。【教学难点】 1.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2.探讨交流,挖掘鸭蛋中包含的作者最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 导入阅读品评拓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课件展示明确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多年父子成兄弟 暮年因为疾病缠身,医生给立了很多规矩,酒是要戒的,油炸食品也不行,硬东西更要注意。这可怎么活?他蹙眉,发愁,就偏不沮丧。他不是个容易沮丧的人。他的愁总会有转折“幸好有天下第一的豆腐,我还能鼓捣出来一桌豆腐席来的,不怕!”他这样给自己打气。 1997年5月16日,离世当天,他想喝口茶水,医生不让,他就“撒娇”:皇恩浩荡,赏我一口喝吧。(教师补充)他不仅人如此亲切自然,富有情趣,他的文章也呈现这个特点,他就是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著名小说家。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看似平淡的语言却极有韵味,极富情致。 也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汪老说过,吃东西也是文化,关于吃文化,他可是大家,如果想要读汪曾祺的作品,必当首推他的美食散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经典端午的鸭蛋读了这些文字,说说你对“他”的印象 。学生思考,自主回答二、整体感知,了解端午风俗1.浏览全文,结合预习,请你在文中找出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学生自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三、研读课文,“品味”家乡鸭蛋1.细读文章第46段,把写玩鸭蛋最有趣的相关细节圈画下来,用心品读,谈谈感受。明确1:第5自然段,“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孩子玩得很尽兴,我能感受到汪曾祺怀念小时候的情感。 明确2:第4自然段,“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蠢”“秀气”把鸭蛋拟人化了,生动幽默的文笔写出了孩子的稚嫩可爱。明确3:第一句说“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在“有”字后面用了一个感叹号,说明当时用的语气是非常坚定的,从这儿可以体会出作者得意之情,这种乐趣只有作者自己知道。引导学生感受鸭蛋之乐,体会童年之趣分享交流,互相点评。2.朗读第2、3段,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最有味道的语句和大家分享 我在家乡生活到十九岁,在昆明住了七年,上海住了一年多,以后一直住在北京,当中到张家口沙岭子劳动了四个年头。 汪曾祺自选集序明确1:第3段的第五行,“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读前面的内容还没感觉鸭蛋好吃,读到这里好像闻到鸭蛋的香味了 “吱”:读“z”好,感觉到鸭蛋红油喷出来了 “冒”字更有表现力,更能充分地体现高邮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来,把这种诱人的感觉朗读出来 明确2:第2段的一段文字,“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肃然起敬”这个词,让人油然生敬佩之情,说明高邮的鸭蛋非常的出名,还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对家乡的鸭蛋心怀自豪之感。引导学生品鸭蛋之味,悟乡情之真。朗读,合作交流,分享四、品味语言,感受大家文风汪曾祺写了许多关于家乡美食的散文,在他的笔下,立春的蒌蒿,清明前的荠菜,端午的鸭蛋,冬至的炒米,秋风院中的宽扁豆,以及各家各户自行腌制的“红皮萝卜干”,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乡间粗陋食物,都被写得有滋有味,流露出的是对故乡高邮的浓浓依恋之情,所以他的写作风格也带有浓郁的家乡乡土气息:自然、家常。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我们一起品味本文的语言,感受大家的文风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五、拓展延伸,发扬传统文化1. 说说传统节日,了解传统习俗,传承传统文化。请说出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你都知道关于它的哪些诗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请说出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你都知道关于它的哪些诗句?2.联系2013年中考题:谈谈你对下面现象的看法。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据某中学生杂志一次名为“中国传统节日PK西方洋节”的调查显示,中学生对节日的重视程度如下:圣诞节92%、春节86%、中秋节52%、愚人节30%、端午节20%,有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