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2章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 地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 第二章 自主梳理 深化探究 学科素养 梯级演练 课时作业 2 3 4 5 1 一 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 优越的位置 1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 少部分位于热带 2 海陆位置 东临 背靠亚欧大陆 2 辽阔的疆域 北温带 太平洋 帕米尔高原 约73 e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约53 n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约135 e 曾母暗沙附近 约4 n 1 领土 约960万平方千米 在上图中填出四至点 2 管辖的海域面积 约300万平方千米 自北向南包括a渤海 b黄海 c d南海 3 众多的邻国 1 陆上14个 a朝鲜 b c蒙古 d哈萨克斯坦 e吉尔吉斯斯坦 f塔吉克斯坦 g阿富汗 h i尼泊尔 j不丹 k印度 l缅甸 m老挝 n 2 隔海相望6个 韩国 日本 菲律宾 马来西亚 文莱 印度尼西亚 4 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 其中 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东海 俄罗斯 巴基斯坦 越南 23 点拨 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发展多种经济 临海位置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二 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 众多的人口 13 7亿 第六次人口普查 2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 人口数量 汉族人口最多 约占全国的91 5 少数民族中 人口最多 2 民族分布 汉族和少数民族 黑河 腾冲 壮族 大杂居 小聚居 三 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1 地形 地势 2 主要山脉 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天山 秦岭 大兴安岭 巫山 武夷山 台湾山脉 祁连山 贺兰山 喜马拉雅山 2 气候 1 气候特征 气候显著 雨热同期 气候 2 气温 气温特征 温度带 根据 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季风 复杂多样 纬度位置 冬季风 青藏高原 吐鲁番 积温 3 降水 降水特征 干湿地区 根据 与 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干湿地区 东南 西北 夏秋 降水量 蒸发量 3 河流和湖泊 1 河流 注入海洋 绝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 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2 京杭运河 自北向南贯通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五大水系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作为 线的输水通道 3 主要湖泊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4 自然资源 1 特点 种类多 分布不均 2 主要自然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3 开发利用 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 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 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 综合开发 东 青海湖 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点拨 自然环境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大河向东注入大海 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 在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对我国的自然资源也有重要影响 四 中国的经济发展1 农业的分布与发展 因地制宜 1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 地区 西部地区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 河谷和绿洲地区 2 主要经济作物优势分布区 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 黄河流域 甜菜 2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 沿铁路线 京沪线 等铁路沿线 2 沿河 3 沿海 集中了长江三角洲 京津唐 四大工业区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京广线 哈大线 能源开发 上海 武汉 辽中南 珠江三角洲 3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 交通运输网密度 东部大 西部小 2 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 3 填写图中铁路线名称 a兰新线 b 线 c 线 d南昆线 e 线 f 线 g京沪线 h浙赣线 i 线 点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主导 交通运输事业是发展经济的 先行官 目前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正在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青藏 成昆 京哈 京广 京九 中国主要山脉的地理意义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经纬度位置 有助于掌握我国大的地形区经纬度位置 判断下列两组图形 完成 1 2 题 1 下图中的 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a 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b 天山昆仑山秦岭南岭c 昆仑山天山阴山秦岭d 天山阴山昆仑山南岭 2 关于下图中的 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 山河相间b 山脉东侧的降水多于西侧c 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d 山脉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解析 第 1 题 结合各山脉大致的地理位置及走向即可确定 第 2 题 山脉是横断山脉 该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 山河相间分布 山脉是贺兰山 其东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降水较多 山脉是巫山 是我国地势第二 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而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为太行山 故c项错误 山脉是大兴安岭 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答案 1 b 2 c 1 气温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成因 归纳总结我国气温的极值区及成因 1 冬季我国最低气温区在漠河 其成因和纬度高 太阳辐射少 且邻近冬季风源地有关 2 夏季我国最高气温在吐鲁番盆地 其成因为 盆地地形 地面不易散热 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 增温作用强 形成焚风 该地沙漠广布 吸热快 空气干燥 天空少云 太阳辐射强 2 降水 易错点提醒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 东西方向的差异主要受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东部距海近并能受到夏季风的影响 降水丰沛 而西部正相反 南北方向的差异主要是雨季长短造成的 南方雨季开始早 结束晚 雨季长达4 6个月 而北方的雨季仅两个月 另外 我国南方能接受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的水汽 而北方只受到太平洋水汽的影响 这也是造成南北降水差异的原因 3 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降水变率是指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数 距平数为当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数 降水变率大表示降水不稳定 读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变率图 回答 1 2 题 1 图中显示我国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是 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西北地区d 华南地区 2 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变率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洋流影响c 地形影响d 季风环流 解析 第 1 题 根据经纬网定位 结合图例 实心圆圈代表的是变率增大 判断西北地区增大最明显 第 2 题 降水变率受降水类型的影响 降水的影响因素有纬度位置 洋流 地形 大气环流等 我国东部地区是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 答案 1 c 2 d 1 长江 黄河 珠江的支流及其水文特征 1 长江 我国主要河流及湖泊类型 2 黄河 3 珠江 上游 流经石灰岩地区 河谷深切 滩多水急 中游 流向与山脉斜交 形成平坝与山谷相间的河谷地貌 下游 河面增宽 流速趋缓 河汊众多 2 长江 黄河 珠江的开发与治理 知识拓展黄河凌汛 概念 凌汛是冰凌阻塞河道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出现河段 宁夏到内蒙古河套的上游河段 下游的山东境内 形成条件 纬度较高 气候寒冷 冬末春初有结冰现象出现 河流流向是从低纬流向高纬 河道形态上游宽 下游窄或河道弯曲回环 成因 下游河流封冻时间早于上游 解冻时下游晚于上游 这就容易导致上游冰凌随水流运动到下游后被阻塞 使水位上涨而产生凌汛 3 咸水湖与淡水湖的比较 2014 湖南四名校一模 基流也叫底水 是河道中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 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 下图是 某地区河流基流指数与气温和地形的关联图 据图回答 1 2 题 1 有关该河流分布地区的地理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地广人稀 黑土广布b 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c 聚落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区d 冬暖夏凉 四季如春 2 有关该地区河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多为外流河 河流汛期长 含沙量小b 冬季降水量少 径流量小c 季节性积雪融水是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d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年际变化小 解析 第 1 题 图中信息为基流系数与温度和高程呈正相关 即温度越高河流底水越多 河流上游底水大于下游 可判断该地区为内流区域 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 符合条件的区域是我国的西北地区 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第 2 题 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河流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很大 因不同季节气温变化大而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但不同年份气温差异小而年际变化小 答案 1 b 2 d 我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多 分布不均 在利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问题 不同的问题分布区也存在不同的针对性措施 具体如下表所示 中国的自然资源 我国铜矿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云南省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a b c三个铜矿产地的名称分别是 a b c 2 铜矿的品位一般在1 左右 故粗铜冶炼在布局上必须 云南省长期向省外输出粗铜 近年来充分利用省内的 资源 在省会兴建精炼 电解 铜的大型企业 实现了有色金属冶炼的产业升级 答案 1 江西德兴湖北大冶云南东川 2 接近能源基地水电 区域图的判读 中国区域定位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中国区域定位方法重要的一环 中国区域定位可借助于以下方法 1 感知区域的空间跨越范围 选取重要经纬线 在头脑中建立粗略心里地图观察中国行政疆域的 四极 包含疆域主体部分的重要经纬线 分别为80 e 90 e 100 e 110 e 120 e 130 e和20 n 30 n 40 n 50 n 在中国疆域中的大致空间位置 然后以经纬度各跨10 组合成的方块为单位 共分成10块 组合成3组 如下图 2 进一步确定各主要经纬线 明确重要区域的具体位置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定点法 点可以是主要经纬线的交点 也可以是经纬线与疆域边界的交点 借助于这些点再通过相对位置定位的方法 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 从而达到定位的目的 二是经纬线穿越法 观察和识记主要经纬线穿越了哪些行政区和地形区 也包括前面提到的点 线 面等各种地理要素 如下图所示 还可以反复阅读中国行政区图 构建中国主要行政区网络图 如下图所示 一旦这一网络形成 其他省区就可通过相邻位置如陕西东边是山西 再往东是河北等逐渐补充上去 2012 全国新课标 读下图 完成 1 2 题 1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 图中甲 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 关中平原 浙闽丘陵b 江汉平原 山东丘陵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