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世师表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论语 选读 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 却很可能不曾认真思考过 究竟什么是学习 为什么要学 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好学 学什么 先贤孔子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下面就看看孔子的观点是什么 疏通课文 1 原文 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 上也 学而知之者 次也 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 民斯为下矣 译文 孔子说 生来就知道的人 是上等人 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 是次一等的人 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 是又次一等的人 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 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评析 孔子虽说有 生而知之者 但他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 也没有见到这种人 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 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 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 俗话说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 就不足为训了 2 原文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 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 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 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 在孔子的观念当中 上智 就是 生而知之者 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 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 而且勤奋刻苦 思维敏捷 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 他这么说 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 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3 原文 子曰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 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 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 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评析 孔子是一个十分坦率直爽的人 他认为自己的忠信并不是最突出的 因为在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 就有像他那样讲求忠信的人 但他坦言自己非常好学 表明他承认自己的德性和才能都是学来的 并不是 生而知之 这就从一个角度了解了孔子的基本精神 4 原文 子曰 由也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 未也 居 1 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2 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 3 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 4 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 5 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 注释 1 居 坐 2 愚 受人愚弄 3 荡 放荡 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4 贼 害 5 绞 说话尖刻 译文 孔子说 由呀 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 子路回答说 没有 孔子说 坐下 我告诉你 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 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 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 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 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 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 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 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 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 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 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 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评析 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 如果不加强学习 不善于运用 即使你有仁 智 信 直 勇 刚这样的美德 也照样回出现大的弊病 学习应该放在首位 学习能弥补人的不足 本章谈 仁之度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学 后省一 礼 字 礼 即 度 好仁若无礼度 则愚仁 孔子对 仁 知 信 直 勇 刚 等美好的品德都要求要有 礼 有 度 如孔子说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 仁而无礼度则愚 智而无礼度则荡 信而无礼度则贼 直而无礼度则绞 伤人 勇而无礼度则乱 刚而无礼度则狂 在施恩方面也有一个尺度 5 原文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 1 慎而无礼则葸 2 勇而无礼则乱 直而无礼则绞 3 君子笃 4 于亲 则民兴于仁 故旧 5 不遗 则民不偷 6 注释 1 劳 辛劳 劳苦 2 葸 音 拘谨 畏惧的样子 3 绞 说话尖刻 出口伤人 4 笃 厚待 真诚 5 故旧 故交 老朋友 6 偷 淡薄 译文 孔子说 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 就会徒劳无功 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 就会畏缩拘谨 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 就会说话尖刻 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 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 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 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评析 恭 慎 勇 直 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 必须以 礼 作指导 只有在 礼 的指导下 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 否则就会出现 劳 葸 乱 绞 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6 原文 子夏 1 曰 贤贤 2 易 3 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 能致其身 4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1 子夏 姓卜 名商 字子夏 孔子的学生 比孔子小44岁 生于公元前507年 孔子死后 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 贤贤 第一个 贤 字作动词用 尊重的意思 贤贤即尊重贤者 3 易 有两种解释 一是改变的意思 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 二是轻视的意思 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 致其身 致 意为 献纳 尽力 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 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 侍奉父母 能够竭尽全力 服侍君主 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 同朋友交往 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 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 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 上一章有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一句 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 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 子夏认为 一个人有没有学问 他的学问的好坏 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 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 孝 忠 信 等传统伦理道德 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 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 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所以 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 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7 原文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 1 有道 2 而正 3 焉 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 就 靠近 看齐 2 有道 指有道德的人 3 正 匡正 端正 译文 孔子说 君子 饮食不求饱足 居住不要求舒适 对工作勤劳敏捷 说话却小心谨慎 到有道 有品德 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孔子认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 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 谨慎小心 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 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 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这是值得借鉴的 名人事例 宋代名臣王曾考科举连中三元 道贺的人说 士子连登三元 一生吃着不尽 意思说你考出来了 一生不愁吃不愁穿了 王曾正色回答 曾生平志不在温饱 做官固然是一种职业 但绝不能仅仅把它看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因而庸庸碌碌 甚至为非作歹 这一章里 孔子提出敏事慎言即好学 这就意味着 言行也是学问 毛主席说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再有 红楼梦 里那副名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可以说 书斋里是一种学问 书斋外又是一种学问 两种学问做通了 才是大学问 8 原文 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 1 不贰过 2 不幸短命死矣 3 今也则亡 4 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1 不迁怒 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2 不贰过 贰 是重复 一再的意思 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3 短命死矣 颜回死时年仅31岁 4 亡 同 无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 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 孔子回答说 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 他从不迁怒于别人 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 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评析 这里 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 认为他好学上进 自颜回死后 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 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 他特别谈到不迁怒 不贰过这两点 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 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解读 孔子回答哀公问 孰为好学 孔子可以从方法 态度 时间上去回答好学的提问 颜子 闻一以知十 公冶长 善于联想和推导 态度上 语之终日而不惰 吾与回言终日 不违 如愚 为政 时间上 吾见其进也 未见其止也 子罕 但孔子没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去回答 而是直接从道德修养角度去回答 不迁怒 不贰过 朱熹说 怒于甲者 不移于乙 过于前者 不移于后 不迁怒 常人十分难以做到 如在上级那里受了气 挨了批评 迁转给下级 在父母那里受了气 在自己子女身上发泄 在外窝了火 对内发泄 在内蒙屈 对外发泄 总之 怒于左者 移于右 怒于上者 泄于下 怒于强者 移于弱 怒于甲者 移于乙 己所不欲 强施于人 这类人生活中比比皆是 凡怒而欲发 思颜子 不迁怒 三字 真可谓一剂良药 不贰过 需经过三个阶段 自知其过 颜子 有不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 程子语 自改其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自讼其过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公冶长 颜回之所以能 不贰过 关键是做到了对待错误能 自知 自改 自讼 另外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以 不迁不贰回答 并攻哀公之性迁怒贰过故也 因以问 则并以对之 兼以攻上之短 不犯其罚 论语集释 卷二引 别解 反思 孔子认为父兄教弟子应该是这样 现在的父兄是怎样做的 有弟子而不教 不必说了 有教的 也大多从利禄起见 你好好学 考不上大学没有饭吃 现在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了 你得考研 出国 希望子弟生活得好一些 这是人之常情 未尝不合圣人之心 但是何妨再期望子弟做大圣大贤 说大圣大贤或许大而空了 那你何妨教他做个好人 古谚说 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 正邪雅俗 大多是以小时候一念之差分开的 归有光祖母告诉他 他父亲幼时 祖母问他人生信条是什么 归父说 但做好事 莫问前程 先成人再成才 10 原文 子曰 弟子 1 入 2 则孝 出 3 则弟 谨 4 而信 泛 5 爱众 而亲仁 6 行有余力 7 则以学文 8 注释 1 弟子 一般有两种意义 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 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 弟子 2 入 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 学习则在外舍 礼记 内则 由命士以上 父子皆异宫 入是入父宫 指进到父亲住处 或说在家 3 出 与 入 相对而言 指外出拜师学习 出则弟 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 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 谨 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 广泛的意思 6 仁 仁即仁人 有仁德之人 7 行有余力 指有闲暇时间 8 文 古代文献 主要有诗 书 礼 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 弟子们在父母跟前 就孝顺父母 出门在外 要顺从师长 言行要谨慎 要诚实可信 寡言少语 要广泛地去爱众人 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 还有余力的话 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 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 谨信 爱众 亲仁 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 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 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 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 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 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 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 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 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事实上 历史上的任何阶级 无论奴隶主阶级 地主阶级 还是资产阶级 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 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 把 德 排在 识 的前面 这是阶级的需要 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11 原文 陈亢 1 问于伯鱼曰 子亦有异闻 2 乎 对曰 未也 尝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学诗乎 对曰 未也 不学诗 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 学礼乎 对曰 未也 不学礼 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 闻诗 闻礼 又闻君子之远 3 其子也 注释 1 陈亢 即陈子禽 2 异闻 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 远 音 不亲近 不偏爱 译文 陈亢问伯鱼 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 伯鱼回答说 没有呀 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 我快步从庭里走过 他说 学 诗 了吗 我回答说 没有 他说 不学诗 就不懂得怎么说话 我回去就学 诗 又有一天 他又独自站在堂上 我快步从庭里走过 他说 学礼了吗 我回答说 没有 他说 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我回去就学礼 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 我提一个问题 得到三方面的收获 听了关于 诗 的道理 听了关于礼的道理 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评点 孔子对孔鲤的两次教诲其实 是点明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礼 修身 研读赏析 一 孔子认为学习的原因是什么 哪几则谈到这个问题 1 智力差异 原文 1 2 充实自我 原文 2 原文 3 3 学可去蔽 原文 4 显然 孔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 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 那么 我们将如何缩小 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 只有一条路可走 那就是学习 也就是说 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 孔子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 向弟子说明一个道理 渊博的知识 高尚的品德 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学习而得来的 也就是说 只有不断努力学习 才能够在知识品德等方面充实自我 这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原因 一味的喜好 仁 智 信 直 勇 刚 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 君子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使其完美而不出现偏差 补充其不足 学可去蔽 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原因 二 孔子所说的 学 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跟我们现在所说的 学 内涵有没有不同 1 六言 仁 知 信 直 勇 刚 原文4 分析 从以上三则选段中可以看出 孔老先生是非常注重培养弟子的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的 把知识的学习放在其后 他说的学跟现在所说的学习知识或技能没有太大的联系 他的 学 的基本内容是学礼和修身 这也正是孔子赋予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人生意义的证明 孔子关于学习的观念显示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品格 和现代教育相比较 他有不足 也有长处 的确 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需要良好的道德品格 不过孔子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2 仁 礼 文 原文5 3 诗 礼 原文6 基本内容 探讨研究 先进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孰重孰轻 哪一个更能使你成就幸福生活 提示 先进的知识技能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之间关系就是成才与做人之间的关系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 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固然能够使我们成才 为我们带来丰厚的物质财富 让我们过上安逸的生活 但是 学会做人 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不管你拥有多少知识和财富 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那你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总结 学了本文的启发 有感而发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 对华夏民族的性格 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 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 一生都在追求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 无不与他的品格有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 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 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自从孔子被汉代大儒们簇拥着抬进皇宫 孔子形象的装饰与塑造 就成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策略的一部分 2500年你继我往 与时俱进的不停涂抹 孔子全身早已着上一层又一层的脂粉 香油 涂到最后 孔子终于成了 万世师表 的 至圣先师 全盘圣化的结果 将孔子从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提升为言谈举止 心理 思想 实践 无不合道 毫无瑕疵 只有光辉照人的超凡入圣者 但孔子首先是一个人 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只是他在生活中创造了人生的理想与价值 伟哉 孔子的学习观 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子日 古之学者为已 今之学者为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 论语通译 徐志刚译注 是这样解释的 孔子说 古代学习的人 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 现在学习的人 是为了装饰门面做样子给别人看 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 对学习的认识理解果真如此肤浅 这般武断吗 显然不是 孔子讲这番话 语义是深远的 他是立于中国文化 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给出了个人为学的发展史观 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教育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必然归宿 从行文看 古之学者为已 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是以自己所处的时代为分隔 把两类学者的为学目的进行了阐明 判断 为已而学 与 为人而学 这种 一分为二 的划分看似不算高明 既然不甚高明 可孔子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个人认为这极可能是孔子对学者基于现实的认识而作出的一种趋势性的哲学思考和价值判断 这里 我们应首先弄清楚为什么 古之学者为已 孔子所处的时代社会是封建社会 那时的经济形态以自然经济为主 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征 偶有一些商品交换 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 仕 农 工 商的等级意识极为强烈 唯有 仕 者才可以得到俸禄 吃到皇粮 也就是吃国家财政 收入丰厚 让你富甲一方 而且只要一人得道 那么全家可以随同鸡犬一起升天 在这巨大利益诱导下 寒门弟子要脱胎换骨 光宗耀祖 就必须顺应当时社会遴选人才的制度 以优学取 仕 谋得一官半职去享受皇粮奉禄 参与国家的财政分配 这一本 无本 万利的事情谁不愿意去做呢 所以 头悬梁 锥刺股 凿壁借光 有人漏夜赶科举 孟母三迁 等等故事 感动和教育了几十代人 学习目的只有一个 为已 人不为已 天诛地灭 这不仅是人之本性 也符合那个时代社会的精神 可我们知道 那个时代学者学的是什么呢 用现代的教育来比方 大都是文科的知识 说大了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产生的功用是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利益既得者的权势和统治 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为官者没有也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含量 但必须懂得为官之道 只要你勤奋 刻苦 孜孜以求以至博学 科考之时再弄出一篇上好文章 你就金榜题名 大功告成了 一辈子生活有了保障 全家人跟着你出入车马 鸡鸭鱼肉 享清福了 苦尽甘来 你的人生实现了 所以 在古代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给自己利益得失带来巨大影响 同时惠及你的家族 事实上 你 以及更多的你 中举 了 也不可能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那些学者没有几个是冲着发展生产力去的 你要他 学而怎么样为人 呢 那个时候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只要没有天灾人祸 老百姓生活基本安定 社会治安基本良好 为官者就算是 造福一方 了 那个时候不需要 招商引资 也不很需要 引进 什么科学技术 原创的意识也不强烈 所以 在孔子以前那个时代也就不需要袁隆平的 超级稻 了 可见 学而为人 是不现实的 人家自给自足啊 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技术 那个社会的发展环境也不需要催生出高科技 为人而学行不通 可社会总是要发展的 人们对财富的需要 对欲望的满足是无止境的 交换也就层出不穷 无所不及 自然经济的比重在下降 商品经济的成份在加重 生产力的进步所创造的财富通过交换而体现 并远远大于那些学者的以 仕 致富 生产才是根本 发展才是硬道理 怎么办 学习 你只有学习 掌握丰富的知识与技能 转化为更多的产品并用于交换 你就能发家致富 你为他人 为社会 为国家做出你的贡献 不是以那种狭隘的以 仕 的方式进入社会 而是以自己的劳动成果参社会交换 继而融入整个社会 你只有为人了 才能利已 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 孔子说 今之学者为人 不管你学习的动机是什么 但你进入社会做的一切客观上正是为他人提供了产品 服务 便利 这是事实 主观上利已 客观上利他 那么从教育者的角度讲 孔子的学习观恰恰就是从动机上去端正你的学习态度 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的这一学习观是了不起的 他提出这一观点已超越那个时代的之于学习是个人行为的 一已之利 这一狭隘认识 他把学习已放在一个历史发展的趋势分析上 过去的学习与现在的学习显然是不同的 在内涵上 外延上 在目的上 动机上 在社会功用 个人利益上等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而为人治学 是个大趋势 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这不仅是一种中国文化的发展史观 更是国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史观 他在悠悠远古就倡导人们 从今而后的学习要为他人 为社会 为国家 学习不再是你个人的行为 个人的需要 学习是社会他人对你的需要 是历史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里地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怒江州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6年荆门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苗栗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湖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宜宾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阿里地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梁平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通辽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4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短视频与直播电商(全彩微课版) 教学大纲
- (完整版)硬笔行楷入门字帖
- DB510100T 235-2017 成都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 GB/Z 44070-2024液压缸屈曲载荷评估方法
- 2023年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项目-实施方案
- 2024《公共基础知识必刷300题》题库(a卷)
- 《西柏坡精神》班会课件
- 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49-55项)
- MOOC 创业基础-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人工智能一体化三维重建应用于胸外科的中国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