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 地壳的运动与地形和地质灾害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 地壳的运动与地形和地质灾害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 地壳的运动与地形和地质灾害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 地壳的运动与地形和地质灾害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 地壳的运动与地形和地质灾害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地壳的运动与地形和地质灾害 供自选 考点统计 命题分析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命题可知 命题的重点主要集中在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 地质灾害等方面 命题方式以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为载体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类型 以地质剖面图 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内外力作用及对地形的影响 以区域图考查灾害的分布规律 特点 成因及治理措施 今后会以地形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为线索 突出考查地质构造判断 外力作用时空变化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构造理论 真题领悟 1 2014 上海地理 10 11 形态各异 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 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a 喜马拉雅山区b 日本太平洋岩区c 新西兰南北岛屿d 冰岛火山带 2 张家界景区群峰林立 山体陡峭 险峻 其主要岩石类型是 a 石灰岩b 片岩c 板岩d 石英砂岩解析第 1 题 题干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 只有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 而印度洋板块不是纯粹的大洋板块 只有太平洋板块是纯大洋板块 而日本 新西兰都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故排除b c 选a 而冰岛位于板块张裂带 不符合 第 2 题 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 多溶洞 石林等景观 不符合题意 片岩是变质岩 有片状结构 板岩有板状结构 二者难以形成群峰林立的景观 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 存在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 因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较弱 易于风化剥蚀 有利于形成群峰林立景观 石英砂岩抗剪强度低 经历多次构造运动 导致区内不同方向 不同性质 不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 故山体陡峻 而张家界山体陡峭 险峻说明有断裂发育 故答案为d 答案 1 a 2 d 2 2014 大纲文综 6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 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 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 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题 k岛处于 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析据图判断k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 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海域和爪哇岛南部海域 故k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答案c 命题探源 1 地壳物质循环图中 分别表示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2 板块构造理论 特别提醒 注意板块中一些特殊的位置 如板块交界处 板块穿过的一些重要的岛 半岛或海 所属位置与板块名称不符合的地方等 预测演练 视角1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分析1 2014 南京模拟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中 代表三大类岩石 为主要的内 外力作用 据此回答 1 2 题 1 下列物质符合 类岩石特点的是 a 石灰岩b 大理岩c 花岗岩d 玄武岩 2 下列关于图中的内 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 变质作用b 变质作用c 重熔再生d 沉积作用 解析第 1 题 由图可知 为沉积岩 为变质岩 为岩浆岩 选项中只有石灰岩是沉积岩 第 2 题 图中 是外力作用 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堆积作用 为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 为变质作用 为重熔再生 为地壳运动 为变质作用 为岩浆喷出 冷却凝固 答案 1 a 2 c 视角2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2 2014 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 读下图 世界一大板块边界示意图 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 完成 1 2 题 1 板块的相对运动 边界处可能形成 a 甲乙之间的裂谷 海洋b 甲丙之间的海沟 海岭c 甲丙之间的褶皱山脉 高原d 甲丁之间的海沟 岛弧 2 甲板块 a 参与了地质循环b 漂浮在莫霍面上c 周边多地震活动 少岩浆活动d 以海岸线与其它板块分割解析第 1 题 读图 根据箭头方向判断 甲乙之间是消亡边界 裂谷出现在生长边界 a错 甲丙之间是生长边界 海沟出现在消亡边界 b错 甲丙之间可能出现裂谷 海岭 海洋 不会出现褶皱山脉 高原 c错 甲丁之间是消亡边界 可能形成海沟 岛弧 d对 第 2 题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 而是分裂成许多块 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 地质循环是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甲板块参与了地质循环 a对 莫霍面以上是地壳 板块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除了地壳部分 还有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b错 板块周边地震 岩浆活动都较多 c错 板块的分界多是地壳的裂缝分布地带 即地震 火山带做为分界线 不是海岸线 d错 答案 1 d 2 a 考点二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 真题领悟 1 2014 江苏地理 7 8 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与m点的地形 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2 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解析第 1 题 由题目可知该地为向斜山 岩层向下弯曲 由图示可知m地左侧为山 因此左侧向下 故b项正确 a项岩层没有弯曲 错误 c d两项均是右侧向下弯曲 错误 第 2 题 本题难度较大 需要依靠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空间三维模型 如下图所示 该地岩层弯曲方向如图所示 xy一线同一岩层海拔相同 岩层是水平的 答案 1 b 2 a 2 2014 重庆文综 8 10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 完成 1 3 题 1 如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 河源b 凸岸c 凹岸d 入海口 2 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 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 石笋b 冰斗c 风蚀蘑菇d 花岗岩风化球 3 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 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解析第 1 题 河源地区一般水流较急 以侵蚀作用为主 形成峡谷地貌 a项错误 河流在凸岸堆积 凸岸水流缓 较大的石块在这里沉积下来 形成砾石滩 b项正确 凹岸侵蚀作用显著 河水较深 不会形成滩地 c项错误 河口地区水流变慢 泥沙在此沉积 形成三角洲等地貌 不会形成砾石滩 d项错误 第 2 题 砾石变圆的原因是石块相互碰撞磨蚀 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关键找出各个选项的外力作用 石笋是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 a项错 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b项错 风蚀蘑菇是风吹动小石块对大石块碰撞 磨蚀 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与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 c项正确 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下形成的 d项错误 第 3 题 仔细读图 图中有一石块标出为直径9cm 通过与其它石块的比较分析 接近直径9cm的石块最多 a项中各类石块所占比例相差不大 排除a b项中接近9cm的石块所占比例最小 排除b c项中17 20cm所占比例最大 排除c 排除a b c三项 d项中8 11cm所占比例最高 符合题意 答案 1 b 2 c 3 d 命题探源 1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 其判断方法及相应关系如下 特别提醒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 而地表形态是内 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 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2 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 找水 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具体如图所示 3 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 其中流水和风力的侵蚀 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技巧点拨 外力地貌的判定 1 根据风积地貌判断风向 2 根据河流地貌判断河流流向 3 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岸弯曲处 由于受水流的冲刷 凹岸河床较深 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 即河床较浅 在河岸平直处 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 左岸则较浅 南半球正好相反 预测演练 视角1等高线与地质构造图判读1 2014 山东文综 11 12 下图 a 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 为观测点编号 图 b 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完成 1 2 题 图 a 图 b 1 根据图 b 中记录的信息判断 卡片中 观测点编号 应为图 a 中的 a b c d 2 图 b 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a b c d 解析第 1 题 根据指向标可知 该图是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由此可判断出 两点位于甲山的东北侧 c d两项错误 加以排除 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 处海拔高度在0 100米之间 处海拔在100 200米之间 从高程上排除a项 b项正确 第 2 题 岩层 覆盖在 两层的上面 为最后沉积形成的 应该是最新的 向斜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间新 两翼老 较 更位于中心 因此 岩层最老 岩层较老 三个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应是 b项正确 答案 1 b 2 b 视角2外力作用与地貌2 2014 天津文综 7 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甲 乙 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 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经考证发现 近30年来 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 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 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 地貌形态b 泥沙沉积量c 河网密度d 抗侵蚀能力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 甲 乙 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 由图可知三地均位于河口附近 流水沉积作用明显 故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泥沙沉积量的影响 答案b 考点三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真题领悟 1 2014 天津文综 1 2 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 1 2 题 1 在图中所示甲 乙 丙 丁四地 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 甲乙丙丁b 乙甲丙丁c 丙丁乙甲d 丁丙乙甲板栗属于喜光 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 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2 在甲 乙 丙 丁四地中 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解析第 1 题 该地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甲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在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大 故a项正确 第 2 题 从题目文字材料中可知 板栗喜光 喜暖 从图中可知 甲地位于阳坡 纬度较低且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 在四地中最适宜栽种板栗 答案 1 a 2 a 2 2014 江苏地理 1 2 桃花源记 中描述 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 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此回答 1 2 题 1 桃花源 的地形最可能是 a 山间峡谷b 山前平原c 山间盆地d 平缓高原 2 桃花源 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a 地理位置b 灌溉系统c 农业科技d 水力资源解析第 1 题 土地平旷 说明土地平坦开阔 而山间峡谷则两侧陡峭 中间窄狭 故a项错误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是指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 由此看出是缘溪而上 而山前平原是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 故b项错误 结合 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 初极狭 才通人 土地平旷 可推断出该地应为周高中低的山间盆地 故c项正确 平缓高原虽也具有平坦开阔 但与 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 不相符 故d项错误 第 2 题 题目材料中有桃林 又有桑竹 既出现了温带水果 也出现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常见的桑竹 体现出了地理环境的垂直分异规律 而这种变化是主人公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 故选a 桃花源记 的作者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东晋 东晋时期江南农业虽耕作技术进步 农田水利兴修也较多 但当时灌溉系统和农业科技依然非常落后 文中也未提到与农业技术相关的内容 故b c项错误 由 缘溪行 可知该地水量不大且落差较小 由此可知该地水力资源不丰富 故d项错误 答案 1 c 2 a 命题探源 1 地形特征描述方法 以 地形为主 最多写2种 地势高低 哪边高 哪边低 走向 起伏大小 相对高度大小 主要地形 区 分布位置 特殊地形特征描述 喀斯特地貌 海岸线平直 2 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要素影响分析 预测演练 视角1地形与河流1 2014 海南地理 18 20 如下图所示 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 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 进入平原 读图 完成 1 3 题 1 上图所示甲 乙 丙 丁四地中 河流流量最小的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2 上图所示甲 乙 丙 丁四地中 适宜修建水坝的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3 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a 河流侵蚀 逐步将山脉切开b 河流改道 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 河流先于褶皱形成d 山脉断裂 断裂处形成河流 解析第 1 题 根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断 甲位于河流上游 丙和乙位于中游 丁位于下游 因此a正确 第 2 题 通过图示分析 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 落差大 水流急 水能资源丰富 最适宜建大坝 因此选b项 第 3 题 若山脉先形成 河流应向平行于山脉即纵列分布 不会将山脉切开 更不会改为穿行 因此a和b错 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 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 c正确 答案 1 a 2 b 3 c 视角2地形 河流特征与城镇布局2 2014 长春市高三模拟 下图为我国南方局部区域地形图 图中河谷低地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试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 描述图中河流的流向 并分析该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3 为加快城市化进程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该地区近期拟设立一个建制镇 你认为镇驻地应设在图中甲 乙 丙 丁的哪个村落 并阐述你的理由 解析该题主要借助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 第 1 题 描述区域地形特征既要说出区域地形的主要类型 还要指出区域地势特征 第 2 题 图中河流流向有变化 应分段描述 河流水文特征应结合区域气候 植被等特征从水位 流量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第 3 题 甲 乙 丙 丁四村建镇的选择 应结合四村位置 地形 交通等方面综合比较分析 答案 1 该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 2 先由西南流向东北 再由西流向东 河流水量丰富 流速较缓 河水含沙量小 无结冰期 3 乙村 地处河谷低地 地势平坦开阔 靠近河流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位置适中 中心地 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居民点的联系 考点四地质灾害 选修5 真题领悟 1 2014 天津文综 8 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下题 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 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 震级b 震中距c 烈度d 震源深度解析烈度反映了地震的破坏程度 而震级 震中距和震源深度是影响烈度的因素 故判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烈度 答案c 2 2014 重庆文综 5 6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 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 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 完成 1 2 题 1 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 年降水量少b 夏季降水多c 冬季降水少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 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 流速减小b 流速加大c 水位涨落d 水位稳定 解析第 1 题 读图可知 降水较多的月份是5 6 7 8 9 而滑坡频率较高的月份也是5 6 7 8 9 从而证明滑坡多发的诱因是夏季降水多 b项符合 三峡库区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 a项错误 降水集中在5 9月 c项错误 降水夏季多 冬季少 季节差异大 d项错误 第 2 题 三峡水库形成后 从流速角度分析流速减小 对两岸侵蚀作用减弱 滑坡几率应降低 a项不符合题意 三峡水库形成后水面变大 流速减慢 b项错误 三峡水库建成后 水位涨落明显 岸体坡面易松动 加大滑坡几率 c项正确 水位稳定 滑坡几率应降低 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1 b 2 c 3 2014 新课标 43 10分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 2013年4月20日 这里发生了7 0级强烈地震 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 震区出现多次降雨 本次地震后 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10分 解析地处断裂地带 岩石破碎 这里山高谷深 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域 此次地震造成岩体松动 降雨又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答案图示区域 地处断裂带 岩石破碎 山高 坡陡 谷深 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 破裂 形成崩塌 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 降雨致滑坡 崩塌加剧 引发泥石流 命题探源 1 主要的地质灾害 2 地震构造示意图 1 震源是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 2 震中是指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3 震源和震中之间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源越浅 破坏程度越大 4 地面某个地点距离震中的距离 称为震中距 在同一次地震中 一般离震中越近 破坏程度越大 5 等震线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它并不是一个同心圆 3 滑坡的发生机制 4 泥石流的发生机制 5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1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2 中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6 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1 加强监测预报 建立预警系统 2 加强防灾减灾教育 增强防灾意识 3 加强防灾演练 4 对容易发生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区采取植树造林 加固工程等措施 预测演练 视角1区域地质灾害分布及发生次数差异的原因分析1 2014 新课标 43 10分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 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 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 说明6月 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每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且6月份最多 暴雨是诱发泥石流的重要原因 福建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所以6月份最多 7月份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出现伏旱天气 降水少 地质灾害较少 而8月份东南沿海开始出现台风 所以8月较7月多 答案特点 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 夏季多 冬季少 5 8月相对集中 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6月 降水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