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4果园机器人最新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4果园机器人最新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4果园机器人最新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4果园机器人最新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4果园机器人最新表格式导学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4果园机器人最新表格式导学案设计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 3、课文内容真有趣,我能用自己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通过阅读“知识链接”更多地了解机器人。预习指导(一)知识链接: 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在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甚至已成为不可少的核心装备,世界上有近百万台工业机器人正与工人朋友并肩战斗在各条战线上。机器人的出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它的高速发展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人类的生活质量。服务机器人可以为您治病保健、保洁保安;水下机器人可以帮助打捞沉船、铺设电缆;工程机器人可以上山入地、开洞筑路;农业机器人可以耕耘播种、施肥除虫;军用机器人可以冲锋陷阵、排雷排弹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工作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喷漆、重物搬运等;有些工作要求质量很高,人难以长时间胜任,比如汽车焊接、精密装配等;有些工作人员无法身临其境,比如火山探险、深海探密、空间探索等;有些工作不适合人去干,比如一些恶劣的环境、一些枯燥单调的重复性劳作等这些人们干不了或干不好的领域变成了机器人大显身手的舞台。(二)整体感知: 1、先阅读“知识链接”内容,然后再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独立完成,完成后对子间互改,及时订正错误。(三)预习检测:(课件出示) 1、词语我会读。发愁 罢工 饿倒 麻烦 充电 研究轻松 指挥 报告 立刻 收获 特殊2、猜词游戏。a、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 )b、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 )c、工人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工作。( )d、不同于同类的事物或平常的情况的。 (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导学案研读课文,遇到难题在小组内交流。仍然解决不掉的难题,用双色笔做上标记,由小组长记录下来,在班内展开交流时解决。课内探究(课件出示)(一)研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2、轻声读2-5自然段,说说你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是什么?用“_”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二)拓展: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你认为机器人还能做什么?_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不能借助资料和课本。做完后对子间互改,疑难问题可以互相请教,还可以请教老师。当堂检测(课件出示) 1、多音字组词。 f ( ) n ( ) do( ) 发 干 倒 f ( ) n ( ) do(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这些机器人只要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不停地工作。_3、按课文填空果园机器人摘_,并整齐地装进_,然后运到_;饿了就“吃”_,接着工作。果园机器人不偷懒,听话,是_的好帮手。收获与反思(学生可以从学习内容、所得感受、学习方法或小组合作等方面来谈。老师可以从整理知识点、易错点、课堂生成、改进措施等方面来谈。)_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南京长江大桥2课时精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了解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之情。2了解作者介绍大桥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进而读懂自然段。5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2弄清课文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弄懂词义。(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三、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新课。1出示挂图。2提问:谁去过南京长江大桥?请去过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3谈话导入。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梁。大桥1960年初动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车。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我国南北交通的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词及自然段序号。2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学。例:(三)检查自学。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2注意纠正读音。(1)“塑像”的“塑”读s),不要读成su。(2)“穿梭”的“梭”读su#,不要读作shu#。(3)多音字可采用组词的方法分清读音的用法。3分析字形结构,区别形近同音字。(1)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轨”左右结构,右边是“九”不是“丸”;“滔”左右结构,右下边是“臼”不要写成“白”;“塑”上下结构,第五笔是小竖( ),第六笔是竖撇(丿)。(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例:(四)理解词义。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明媚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鲜明可爱;二是明亮动人。前者多指景物,后者多指眼睛。因此,在本文中应取第一种解释,指天空一片碧蓝,鲜明而又可爱。时起时伏伏:低下去。词的意思是:有时起来,有时低下去。在文中是说长江的轮船随着滚滚的波浪时而起时而又落下去,起伏不定。2比较近义词,理解同义。“壮丽”与“美丽”都含有好看的意思。不同的是“壮丽”重在“壮”字上,“美丽”重在“美”字上。“壮丽”在文中的意思是南京长江大桥在阳光下十 分雄伟、美丽。3出示卡片、指读词语。4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让学生质疑,教师释疑。(五)学生自读课文,巩固识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思考:本文从哪几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2指名回答。(本文作者通过看到、听到、想到的情景的描写,从大桥的外观、结构及建造的意义等三个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六)作业。1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二)了解各自然段中作者介绍大桥的顺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二)弄清1、2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间联系,读懂自然段的意思。三、教学过程(一)指名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二)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三个观察点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走近大桥”、“站在大桥上”这些表示观察点的词语。但在第1自然段中都没有这样明显地指名观察点位置的词语。讲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看图入手,思考作者怎样才能看到南京长江大桥的全貌?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站得远看得全的观察方法。(三)学习第1自然段。1指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描写大桥的?(本段共有7句话,其中3至7句是描写大桥的外观。)2指读3至7句。(1)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雄伟、壮丽)(2)从哪儿看出雄伟、壮丽?(3)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正桥连接着22孔线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4)“钢铁巨龙”指的是什么?(5)为什么把南京长江大桥比作“钢铁巨龙”?讨论中教师可随机介绍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资料:铁路桥长6 772米,公路桥长458米,正桥长1577米, 9个巨大的桥墩高80米,这样又宽、又长、又高的大桥是用钢铁建造的,而且引桥和正桥呈“S”形,所以作者用“钢铁巨龙”来比喻南京长江大桥非常恰当。(6)让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把大桥雄伟壮观的气势读出来。3开头1、2两句写得是什么?(交待了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的时间及天气情况。)4这些内容与介绍南京长江大桥有什么关系?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清因为是在“天气格外好的”“清晨”所以才阳光明媚。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大桥才更显得“壮丽”。因此,这三句话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5再次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大桥的?(由远及近,先远看大桥“十分壮丽”、近看“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从结构上看,大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公路,下层是火车道,并且看到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四)学习第2自然段。1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走近正桥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用笔将有关词语标画出来。2指名回答。(板书)(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柱)3出示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填写。红旗_,公路_,塑像_,桥头堡_,玉兰花灯柱_。(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玉兰花灯柱”、“桥头堡”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随机介绍桥头堡高70米。4这样的描写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景象十分美丽、壮观。)5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到: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听到:火车呼啸而过。想到:长江天堑被征服。(1)讨论:为什么江面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扁舟”是小船。“一叶叶扁舟”就是像一片片树叶那样的小船。因为作者远望江面,看到的是江面宽阔,江水浩荡,所以看到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同时这句话也从侧面反映出桥体的高大。(2)为什么不写看见火车?而写“侧耳倾听”?(因为火车道在下层。火车“呼啸而过”,所以是听见而不是看见。)(3)这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由近及远、由看到听的顺序。)(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五)学习第3自然段。1齐读第3自然段。2出示句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谈话。教师告诉侗学们这是毛主席诗词中的一句话,原来是用来赞美武汉长江大桥的,这里引用这句话来赞美南京长江大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