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考点定位】考纲解读和近几年考点分布立体几何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近几年的高考情况分析,考察的重点及难点稳定,高考始终把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和判定作为考察重点。在难度上也始终以中等偏难为主,在新课标教材中将立体几何要求进行了降低,重点在对图形及几何体的认识上,实现平面到空间的转化,是知识深化和拓展的重点,因而在这部分知识点上命题,将是重中之重。高考对立体几何的考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从命题形式来看,涉及立体几何内容的命题形式最为多变.除保留传统的“四选一”的选择题型外,还尝试开发了“多选填空”、“完型填空”、“构造填空”等题型,并且这种命题形式正在不断完善和翻新;解答题则设计成几个小问题,此类考题往往以多面体为依托,第一小问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后面几问考查空间角、空间距离、面积、体积等度量关系,其解题思路也都是“作证求”,强调作图、证明和计算相结合。2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是:考查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这类试题一般难度不大,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计算角的问题,试题中常见的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这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和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通常要把它们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求距离,试题中常见的是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直线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要特别注意解决此类问题的转化方法;简单的几何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问题,解此类问题除特殊几何体的现成的公式外,还可将侧面展开,转化为求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体积问题,要注意解题技巧,如等积变换、割补思想的应用。三视图,辨认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三视图与表面积、体积内容相结合。3从能力上来看,着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即空间形体的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要求是“四会”:会画图根据题设条件画出适合题意的图形或画出自己想作的辅助线(面),作出的图形要直观、虚实分明;会识图根据题目给出的图形,想象出立体的形状和有关线面的位置关系;会析图对图形进行必要的分解、组合;会用图对图形或其某部分进行平移、翻折、旋转、展开或实行割补术;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探索能力。【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考点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直观图 【名师点睛】了解柱、锥、台、球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能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几何体的不同表示形式。会画某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与视图主要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通过观察几何体的模型和实物,总结出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会用材料制作模型,培养动手能力。【试题演练】1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1所示分别是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按图2所示方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为( )EFDIAHGBCEFDABC侧视图1图2BEABEBBECBED解:在图2的右边放扇墙(心中有墙),可得答案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中的左视图,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2、由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堆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中正方体木块的个数是 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解:以俯视图为主,因为主视图左边有两层,表示俯视图中左边最多有两个木块,再看左视图,可得木块数如右图所示,因此这个几何体的正方体木块数的个数为5个。点评:从三视图到确定几何体,应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情况分析,再结合左视图的情况定出几何体,最后便可得出这个立体体组合的小正方体个数。考点二、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名师点睛】理解柱、锥、台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了解它们的侧面展开图,及其对计算侧面积的作用,会根据条件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理解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把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相互转化方法,并能综合运用立体几何中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试题演练】1、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5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或称主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或称左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 (1)求该几何体的体积V; (2)求该几何体的侧面积S解: 由已知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矩形,高为4,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矩形中心的四棱锥V-ABCD。(1) (2) 该四棱锥有两个侧面VAD. VBC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且BC边上的高为 , 另两个侧面VAB. VCD也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AB边上的高为因此 点评:在课改地区的高考题中,求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问题经常与三视图的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2、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俯视图正(主)视图侧(左)视图2322ABCD解:从三视图可以看出该几何体是由一个球和一个圆柱组合而成的简单几何体,其表面及为:,故选D。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视图与几何体的表面积。既要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又要掌握基本几何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用与球心距离为的平面去截球,所得的截面面积为,则球的体积为()A. B. C. D. 解:截面面积为截面圆半径为1,又与球心距离为球的半径是,所以根据球的体积公式知,故B为正确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球的一些相关概念,球的体积公式的运用。考点三、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名师点睛】理解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了解四个公理及其推论;空间两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异面直线的定义及其所成角的求法。通过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实现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飞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会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证明共点、共线、共面的问题。【试题演练】1、如图1,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点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F、G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则()图1(A)EF与GH互相平行(B)EF与GH异面(C)EF与GH的交点M可能在直线AC上,也可能不在直线AC上(D)EF与GH的交点M一定在直线AC上解:依题意,可得EHBD,FGBD,故EHFG,由公理2可知,E、F、G、H共面,因为EHBD,故EHFG,所以,EFGH是梯形,EF与GH必相交,设交点为M,因为点M在EF上,故点M在平面ACB上,同理,点M在平面ACD上,即点M是平面ACB与平面ACD的交点,而AC是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由公理3可知,点M一定在 平面ACB与平面ACD的交线AC上。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公理2和公理3的应用,证明共线问题。利用四个公理来证明共点、共线的问题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难点。2、已知正四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是的中点,则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BCD解:连接AC、BD交于O,连接OE,因OESD.所以AEO为异面直线SD与AE所成的角。设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等于2,则在AEO中,OE1,AO,AE=,于是,故选C。点评: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是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与另一条相交构成三角形,再用三角函数的方法或正、余弦定理求解。考点四、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名师点睛】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能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会用性质定理解决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问题。通过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证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及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合情推理的能力。【试题演练】1、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四边长为1的菱形,, ,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证明:直线;()求异面直线AB与MD所成角的大小; ()求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方法一:(1)证明:取OB中点E,连接ME,NE又 (2) 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或其补角)作连接,所以 与所成角的大小为(3)点A和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相等,连接OP,过点A作 于点Q,又 ,线段AQ的长就是点A到平面OCD的距离,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方法二(向量法)作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P,AO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1)设平面OCD的法向量为,则即 取,解得(2)设与所成的角为, , 与所成角的大小为(3)设点B到平面OCD的交流为,则为在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由 , 得.所以点B到平面OCD的距离为点评:线面平行的证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点到直线的距离,既可以用综合方法求解,也可以用向量方法求解,后者较简便,但新课标地区文科没学空间向量。2、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M、N分别是AB、AC的中点,G是DF上的一动点.(1)求证:(2)当FG=GD时,在棱AD上确定一点P,使得GP/平面FMC,并给出证明. 证明:由三视图可得直观图为直三棱柱且底面ADF中ADDF,DF=AD=DC (1)连接DB,可知B、N、D共线,且ACDN 又FDAD FDCD,FD面ABCD FDAC AC面FDN GNAC (2)点P在A点处证明:取DC中点S,连接AS、GS、GA G是DF的中点,GS/FC,AS/CM 面GSA/面FMC GA/面FMC 即GP/面FMC点评:证明线面平行,在平面内找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直线平行,是证明线面平行的关键。考点五、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名师点睛】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能用判定定理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会用性质定理解决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问题。通过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及观察、操作、实验、探索、合情推理的能力。【试题演练】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M为BB1的中点,求证: (1)D1O/平面A1BC1;(2)D1O平面MAC.证明: (1)连结分别交于 在正方体中,对角面为矩形分别是的中点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平面,平面平面 (2)连结,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在正方体中,对角面为矩形且 分别是的中点 在中, ,即在正方体中 平面 又, 平面 平面 又 平面ABCDEP点评:证明线面垂直,关键是在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由线线垂直推出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有时要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如图,四棱锥PABCD中, 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AD,CDAD,CD=2AB,E为PC中点 (I) 求证:平面PDC平面PAD; (II) 求证:BE/平面PAD 证明:(1)由PA平面ABCDABCDEPF 平面PDC平面PAD;(2)取PD中点为F,连结EF、AF,由E为PC中点,得EF为PDC的中位线,则EF/CD,CD=2EF又CD=2AB,则EF=AB由AB/CD,则EFAB所以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则EF/AF 由AF面PAD,则EF/面PAD点评:证明面面垂直,先证明线面垂直,要证线面垂直,先证明线线垂直3、如图,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底面,是上一点(1)求证:平面平面;(2)设,求点到平面的距离;(1)证明:底面 且 平面平面(2)解:因为,且, 可求得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点评:求点到面的距离,经常采用等体积法,利用同一个几何体,体积相等,体现了转化思想考点六、空间中的夹角【名师点睛】空间中的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要理解各种角的概念定义和取值范围,其范围依次为0,90、0,90和0,180。(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法:先通过其中一条直线或者两条直线的平移,找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去求得;通过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所成的角来求得,但是注意到异面直线所成角得范围是,向量所成的角范围是,如果求出的是钝角,要注意转化成相应的锐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求法:“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除特殊位置外,主要是指平面的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根据定义采用“射影转化法”(3)二面角的度量是通过其平面角来实现的解决二面角的问题往往是从作出其平面角的图形入手,所以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就成为解题的关键。通常的作法有:()定义法;()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自空间一点作棱垂直的垂面,截二面角得两条射线所成的角,俗称垂面法此外,当作二面角的平面角有困难时,可用射影面积法解之,cos q ,其中S 为斜面面积,S为射影面积,q 为斜面与射影面所成的二面角【试题演练】1如图3,在正三棱柱中,AB=4, ,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C上,且DEE.()证明:平面平面; ()求直线AD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解:()如图所示,由正三棱柱的性质知平面.又DE平面ABC,所以DE.而DEE,,所以DE平面.又DE 平面,故平面平面. ()解法 1: 过点A作AF垂直于点,连接DF.由()知,平面平面,所以AF平面,故是直线AD和平面所成的角。 因为DE,所以DEAC.而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于是AD=,AE=4-CE=4-=3.又因为,所以E= = 4, , .即直线AD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解法2 : 如图所示,设O是AC的中点,以O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是A(2,0,0,), (2,0,), D(-1, ,0), E(-1,0,0).易知=(-3,-),=(0,-,0),=(-3,0).设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解得.故可取.于是 = . 由此即知,直线AD和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的概念、线面夹角、两平面垂直等。能力方面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2如图,在三棱锥中,底面,点,分别在棱上,且()求证:平面;()当为的中点时,求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是否存在点使得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解法1】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PA底面ABC,PABC.又,ACBC.BC平面PAC.()D为PB的中点,DE/BC,又由()知,BC平面PAC,DE平面PAC,垂足为点E.DAE是AD与平面PAC所成的角,PA底面ABC,PAAB,又PA=AB,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RtABC中,.在RtADE中,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AE/BC,又由()知,BC平面PAC,DE平面PAC,又AE平面PAC,PE平面PAC,DEAE,DEPE,AEP为二面角的平面角,PA底面ABC,PAAC,.在棱PC上存在一点E,使得AEPC,这时,故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是直二面角.【解法2】如图,以A为原煤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由已知可得 .(),BCAP.又,BCAC,BC平面PAC.()D为PB的中点,DE/BC,E为PC的中点,又由()知,BC平面PAC,DE平面PAC,垂足为点E.DAE是AD与平面PAC所成的角,.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同解法1.3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D、E分别为AA1、B1C的中点,DE平面BCC1()证明:AB=AC ()设二面角A-BD-C为60,求B1C与平面BCD所成的角的大小解法一:()取BC中点F,连接EF,则EF,从而EFDA。连接AF,则ADEF为平行四边形,从而AF/DE。又DE平面,故AF平面,从而AFBC,即AF为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AB=AC。()作AGBD,垂足为G,连接CG。由三垂线定理知CGBD,故AGC为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由题设知,AGC=600. 设AC=2,则AG=。又AB=2,BC=,故AF=。由得2AD=,解得AD=。故AD=AF。又ADAF,所以四边形ADEF为正方形。因为BCAF,BCAD,AFAD=A,故BC平面DEF,因此平面BCD平面DEF。连接AE、DF,设AEDF=H,则EHDF,EH平面BCD。连接CH,则ECH为与平面BCD所成的角。. 因ADEF为正方形,AD=,故EH=1,又EC=2,所以ECH=300,即与平面BCD所成的角为300.解法二:()以A为坐标原点,射线AB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Axyz。设B(1,0,0),C(0,b,0),D(0,0,c),则(1,0,2c),E(,c).于是=(,0),=(-1,b,0).由DE平面知DEBC, =0,求得b=1,所以 AB=AC。()设平面BCD的法向量则又=(-1,1, 0),=(-1,0,c),故 令x=1, 则y=1, z=,=(1,1, ).又平面的法向量=(0,1,0)由二面角为60知,=60,故 ,求得 于是 , , 所以与平面所成的角为30考点七、空间中的距离【名师点睛】空间中的距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其中重点是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以及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因此,掌握点、线、面之间距离的概念,理解距离的垂直性和最近性,理解距离都指相应线段的长度,懂得几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求法:“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等体积法。【试题演练】1 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FA 平面ABCD, AD/BC/FE,ABAD,M为EC的中点,AF=AB=BC=FE=AD (I) 求异面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的大小;(II) 证明平面AMD平面CDE;(III)求二面角A-CD-E的余弦值。 本小题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考查空间想像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12分.方法一:()解:由题设知,BF/CE,所以CED(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设P为AD的中点,连结EP,PC。因为FEAP,所以FAEP,同理ABPC。又FA平面ABCD,所以EP平面ABCD。而PC,AD都在平面ABCD内,故EPPC,EPAD。由ABAD,可得PCAD设FA=a,则EP=PC=PD=a,CD=DE=EC=,故CED=60。所以异面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的大小为60 (II)证明:因为(III)由(I)可得, 方法二: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为坐标原点。设依题意得 (I) 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的大小为.(II)证明: , (III) 又由题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2.如题(19)图,在四棱锥中,且;平面平面,;为的中点,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二面角的大小 . 解法一:()因为AD/BC,且所以从而A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D点到平面的距离。因为平面故,从而,由AD/BC,得,又由知,从而为点A到平面的距离,因此在中()如答(19)图1,过E电作交于点G,又过G点作,交AB于H,故为二面角的平面角,记为,过E点作EF/BC,交于点F,连结GF,因平面,故.由于E为BS边中点,故,在中,,因,又故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从而又可得因此而在中, . 在中,可得,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直线CD上,即,由=(),则有联立、,解得G,故=.又由ADCD,所以二面角ECDA的平面角为向量与向量所成的角,记此角为 .因为=,,所以. 故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等基本知识,在中, ,由得,从而在中, ,故所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切值为.解法二: ()如图以A点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数,则A(0,0,0) C(2,2,0) D(0,2,0) 设可得,由.即,解得 ,面,所以直线AB到面的距离等于点A到面的距离。设A点在平面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德摩根公式 .3.包含关系4.容斥原理. 5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顶点式;(3)零点式.7.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8.方程在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内,等价于,或且,或且.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则;,.(2)当a0)(1),则的周期T=a;(2),或,或,或,则的周期T=2a;(3),则的周期T=3a;(4)且,则的周期T=4a;(5),则的周期T=5a;(6),则的周期T=6a.30.分数指数幂 (1)(,且).(2)(,且).31根式的性质(1).(2)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2) .(3).注: 若a0,p是一个无理数,则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34.对数的换底公式 (,且,且, ).推论 (,且,且,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1);(2) ;(3).36.设函数,记.若的定义域为,则,且;若的值域为,则,且.对于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37. 对数换底不等式及其推广 若,则函数 (1)当时,在和上为增函数., (2)当时,在和上为减函数.推论:设,且,则(1).(2).38.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则对于时间的总产值,有.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和公式为.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或.42.等比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前n项和公式为.43.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元(贷款元,次还清,每期利率为).44常见三角不等式(1)若,则.(2) 若,则.(3)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4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n为偶数)(n为奇数)(n为偶数)(n为奇数) 47.和角与差角公式 ;.(平方正弦公式);.=(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定, ).48.二倍角公式 .49. 三倍角公式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xR及函数,xR(A,为常数,且A0,0)的周期;函数,(A,为常数,且A0,0)的周期.51.正弦定理.52.余弦定理;.53.面积定理(1)(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2).(3).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55.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 .特别地,有. .56.最简单的三角不等式及其解集 . . . .57.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a)=()a;(2)第一分配律:(+)a=a+a;(3)第二分配律:(a+b)=a+b.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 ab= ba (交换律);(2)(a)b= (ab)=ab= a(b);(3)(a+b)c= a c +bc.5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使得a=1e1+2e2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b=,且b0,则ab(b0).53. 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ab=|a|b|cos 61. ab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积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b=,则a+b=.(2)设a=,b=,则a-b=. (3)设A,B,则.(4)设a=,则a=.(5)设a=,b=,则ab=.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a=,b=).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b=,且b0,则A|bb=a .ab(a0)ab=0.66.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是线段的分点,是实数,且,则().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68.点的平移公式 .注:图形F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上的对应点为,且的坐标为.69.“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1)点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点.(2) 函数的图象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则的函数解析式为.(3) 图象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若的解析式,则的函数解析式为.(4)曲线: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则的方程为.(5) 向量m=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70.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为所在平面上一点,角所对边长分别为,则(1)为的外心.(2)为的重心.(3)为的垂心.(4)为的内心.(5)为的的旁心.71.常用不等式:(1)(当且仅当ab时取“=”号)(2)(当且仅当ab时取“=”号)(3)(4)柯西不等式(5).72.极值定理已知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是定值,则当时和有最小值;(2)若和是定值,则当时积有最大值.推广 已知,则有(1)若积是定值,则当最大时,最大;当最小时,最小.(2)若和是定值,则当最大时, 最小;当最小时, 最大.73.一元二次不等式,如果与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与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或.75.无理不等式(1) .(2).(3).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时,; .(2)当时,;77.斜率公式 (、).78.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过点,且斜率为)(2)斜截式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 ().(4)截距式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2)若,且A1、A2、B1、B2都不为零,;80.夹角公式 (1).(,,)(2).(,).直线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81. 到的角公式 (1).(,,)(2).(,).直线时,直线l1到l2的角是.82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 (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为(除直线),其中是待定的系数; 经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为,其中是待定的系数(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除),其中是待定的系数(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是参变量83.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直线:).84. 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则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若,当与同号时,表示直线的上方的区域;当与异号时,表示直线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若,当与同号时,表示直线的右方的区域;当与异号时,表示直线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85. 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曲线(),则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86.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0).(3)圆的参数方程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87. 圆系方程(1)过点,的圆系方程是,其中是直线的方程,是待定的系数(2)过直线:与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是待定的系数(3) 过圆:与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是待定的系数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则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其中.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9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当圆外时,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过圆上的点的切线方程为;斜率为的圆的切线方程为.92.椭圆的参数方程是.93.椭圆焦半径公式 ,.94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在椭圆的内部.(2)点在椭圆的外部.95.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椭圆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椭圆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96.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97.双曲线的内外部(1)点在双曲线的内部.(2)点在双曲线的外部.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 (2)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 (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99.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 (1)双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双曲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双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100. 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焦半径.过焦点弦长.101.抛物线上的动点可设为P或 P,其中 .102.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焦点的坐标为;(3)准线方程是.103.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2)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3)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4) 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104.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1)抛物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抛物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抛物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105.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1)过曲线,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为参数).(2)共焦点的有心圆锥曲线系方程,其中.当时,表示椭圆; 当时,表示双曲线.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弦端点A,由方程 消去y得到,,为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的斜率). 107.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1)曲线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2)曲线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曲线是.108.“四线”一方程 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用代,用代,用代,用代,用代即得方程,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是此方程得到.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数乘分配律:(ab)=ab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 ),ab存在实数使a=b三点共线.、共线且不共线且不共线.118.共面向量定理 向量p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共面的存在实数对,使推论 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使,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序实数对,使.119.对空间任一点和不共线的三点A、B、C,满足(),则当时,对于空间任一点,总有P、A、B、C四点共面;当时,若平面ABC,则P、A、B、C四点共面;若平面ABC,则P、A、B、C四点不共面四点共面与、共面(平面ABC).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xaybzc推论 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121.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和轴,e是上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点在上的射影,作B点在上的射影,则a,e=ae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a,b则(1)ab;(2)ab;(3)a (R);(4)ab;123.设A,B,则= .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则;.125.夹角公式 设a,b,则cosa,b=.推论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126. 四面体的对棱所成的角四面体中, 与所成的角为,则.127异面直线所成角=(其中()为异面直线所成角,分别表示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128.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平面的法向量).129.若所在平面若与过若的平面成的角,另两边,与平面成的角分别是、,为的两个内角,则.特别地,当时,有.130.若所在平面若与过若的平面成的角,另两边,与平面成的角分别是、,为的两个内角,则.特别地,当时,有.131.二面角的平面角或(,为平面,的法向量).132.三余弦定理设AC是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AC,垂足为C,又设AO与AB所成的角为,AB与AC所成的角为,AO与AC所成的角为则.133. 三射线定理若夹在平面角为的二面角间的线段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成的角是,与二面角的棱所成的角是,则有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B,则 =.135.点到直线距离(点在直线上,直线的方向向量a=,向量b=).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分别是上任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行政管理专升本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 车辆运营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车辆购置税的课件
- 校园交响诗教学课件
- 特色卤味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幼儿园倒影教学课件
- 河湖整治排水生态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塑件模具浇口效率改进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教学课件的背景图
- 教学常规管理要求
-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方法概要
- 2024长沙劳动合同范本长沙劳动合同样本
- (正式版)QB∕T 8049-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微压富氧舱
- AQ 1050-2008 保护层开采技术规范(正式版)
- 2024风力发电机组预应力基础锚栓笼组合件技术规范
- 第二人民医院医药代表来院预约登记表
- 船体装配基础知识课件
- 华润电力测评真题及答案
- 技术规范的制定流程与方法
- 船舶压载水管理培训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