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 1从闪电谈起 正负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的原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静电的利用 自然界及生活中的电现象 一带电现象 带电体 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带电现象 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二 带电方法 摩擦起电 接触带电问题 自然界中有多少种电荷 正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用来表示 负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用来表示 自然界中只存在正 负两种电荷 问题 是不是任意两个物体相互摩擦都会起电呢 原子结构图 如右图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 电子带负电 通常情况下 原子是电中性 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核外电子 原子核 1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 那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 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当两物体摩擦时 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 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使正负电荷分开 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 而不是正电荷 1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 摩擦的物体与外界绝缘 摩擦起电的条件 实验表明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带电体之间的吸引或排斥 正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电场 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结构 如右图工作原理 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 如下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动画实验三 动画实验五 静电除尘 动画实验六 静电喷漆 小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来工作的 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 电荷互相排斥 电荷互相吸引 2 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时 它们互相排斥 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 电荷 同种 异种 正 3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 乙两个轻小物体 结果甲被排斥 乙被吸引 由此我们可以总判定 a 甲带正电 乙带负电 b 甲带负电 乙带正电 c 甲带负电 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 甲带正电 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 4 一根玻璃棒与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 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完全闭合 关于玻璃棒和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者带等量的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英语开学收心练习之信息还原(含答案)
- 产品缺陷分析与预防措施工具包功能详解
- 机器人产业与新质生产力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型+答案(考点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幼儿园数字化管理平台合作协议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检测提分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企业培训课程设计模板与教程
- 新质生产力:哪个部门牵头推进
- 影雪末我会让你忧伤650字(9篇)
- 奎屯市西区集中供热工程锅炉房悬挑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 中学校长在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致辞:在时光里耕耘在成长中绽放
- 2025年新形势下新型储能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试题(附答案)
- 2025年登革热防控试题(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承包学校食堂餐饮废弃物处理合同
- 2024年安徽大学招聘真题(行政管理岗)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练试题及答案(全套)
- 2025年发展对象培训班考试题库并带答案
- GB/T 10257-2025核仪器和核辐射探测器质量检验规则
- 2025新疆天泽和达水务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岗位社会招聘2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