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资料.doc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资料.doc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资料.doc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资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月考 语文一.新闻两则:1-(1)新闻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新气象。(2)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3)新闻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4)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5)新闻写法:主要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6) 2- 字音、1.绥靖:(su jng) 2.阌乡:(wn xing) 3.聿:(y)二.芦花荡: 1-(1)作者:孙犁,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记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2)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老头子(外貌):干瘦却有精神。(性格):过于自信和自尊。 情节:护送受伤复仇、痛打智歼:爱憎分明、英勇机智。 环境:险恶,但富有诗情画意。2- 字音、 1.疟子:(yo zi) 2.寒噤:(hn jn) 3.仄歪:(z wi)三.蜡烛: 1-(1)作者:西蒙诺夫,文章写于二战期间,是篇战地通讯。 2- 人物:老妇人;契柯拉耶夫、地点:贝格尔莱德的萨伐河。时间:1944年9月1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事件: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为一位解放南斯拉夫的苏联红军掩埋尸体,并用她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表示悼念。 3- 蜡烛象征意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是两国人民战士情谊的见证。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 作者:雨果(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的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读者心灵。) 2- 字音、 1.箧:(qi) 第五单元一: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陋室铭中“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陋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6、陋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陋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8、陋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9、陋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0、陋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1、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莲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 13、莲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14、莲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15、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6、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望中之所见,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 18、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19、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他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二: 词语解释1.缘溪行:(沿着) 2.甚异之:(诧异) 3.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4.俨小孩) 7.怡然:(喜悦的样)8.具答之:(详细) 9.咸来问讯:(都) 10.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 11.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2.不复出焉:(再) 13.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14.延至其家:(邀请) 15.处处志之:(作标记) 16.无问津者:(渡口)单重点。一: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2.本文线索: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3.结构:发现进入访问离开再寻。4.桃花源寄托作者社会理想-没有剥削和压迫,平等自由,和平,安居乐业。5.桃花源的隐现(奇)桃花源的景色(美)桃花源的生活(乐)二: 1.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朝诗人),字梦得,哲学家。 2.文体:托物言志三: 1.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字茂叔,学者们称为:濂溪先生四: 1.核舟记作者:魏学洢(明末)字子敬,选自清代张潮的虞初新志。 2.主题:苏东坡泛赤壁。 3.说明的语言:平实的语言。生动的语言。(准确) 4.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名雕刻“核舟”的主题来历。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 5.本文用逻辑顺序。由整体到局部。五: 1.大道之行也选自。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亲如一家。(物质精神生活) 人人都安居乐业。 物尽其用,人尽其力。(思想观念)六: 1.杜甫诗三首作者: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2.望岳表达诗人的壮志和决心。(积极向上进取) 远望:巍峨高大。 近望:神奇秀丽。 凝望:心胸荡漾。 愿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