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开办已立项建设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新建项目.doc_第1页
农开办已立项建设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新建项目.doc_第2页
农开办已立项建设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新建项目.doc_第3页
农开办已立项建设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新建项目.doc_第4页
农开办已立项建设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新建项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一)合作社概况 1.合作社简介*县优质粮油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前身是2004年5月成立的*县优质稻米开发协会,位于*县大村甸镇漆家坪村。为发展规模农业,实现企农双赢目标,2008年在原县优质稻开发协会基础上,由种田大户王石山、李柏林、唐恩铁等人发起筹建,相关农户自愿出资,经*县农村经营管理局批准,并经*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于2008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法人代表为王石山。合作社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大会制度,内设综合办公室、财务室、技术服务部、农机服务部等机构。目前现有社员122人,其中团体成员1个为湖南银光粮油股份有限公司,92.6%为农民社员,成员出资总额180万元,入社稻田面积5500亩,山林面积3540亩,社员涉及大村甸、浯溪、下马渡、观音滩、文明铺等镇。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独立核算,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近三年来,合作社坚持以发展现代农林业,提高比较效益,实现企农双赢为目标,建基地、联农户、创品牌,增效益,工作成绩显著。2010年3月被确定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2.收益分配机制 严格履行章程规定,当年扣除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成本,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后的可分配盈余,经成员大会决议,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1)按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返还总额占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具体比例由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2)按前项规定返还后的剩余部分,以成员账户中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以及本社接受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赠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到成员的份额,按比例分配给本社成员,并记载在成员个人账户中。 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王石山,男,汉族,高中文化,现年65岁,系*县大村甸镇徐家冲村村支部委员、村支书,长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自96年起,他一直从事粮食种植、优质稻培育和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具有较强的农业机械化推广能力。自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以来,他开拓创新,诚信经营,团结组织广大社员,大力推广粮油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帮助社员及农户增收致富,社、农双赢。近两年,专业合作社连年盈利,社会形象好,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4.管理机构设置、办公条件及人员配备情况 本合作社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大会制度。内设综合办公室、财务室、技术服务部、农机服务部等机构;专业合作社办公条件良好,拥有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的办公楼;专业合作社办公设施齐全,配备电脑、电话、传真等现代办公设施。专业合作社人员素质高,现有多年生产经验的高级农艺师2人,财务会计出纳各1人。 5.财务管理等制度建设情况 本社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严格按章程规定运作,管理制度健全,制定出台了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安全生产记录制度、会议制度、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民主治社。同时,按照章程要求,制定出台了理事会职责、监事会职责及理事长、监事长、会计、出纳、审计、农艺师等各岗位职责。工作中,坚持民主治社、民主理财原则,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农业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核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与费用。 社员与本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名记载于社员的个人账户中,作为按交易量(额)进行可分配盈余返还分配的依据。利用本社提供服务的非社员与本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行单独记账,分别核算。会计年度终了时,由理事长按照章程规定,组织编制本社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经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审核后,于社员大会召开十五日前,置备于办公地点,供社员查阅并接受社员的质询。执行监事负责本社日常财务审核监督。根据社员大会决定,委托审计机构对本社财务进行年度审计、专项审计和换届、离任审计。 (二)运营状况 1.专业合作社主业发展情况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以帮助社员及广大农户增收为目标,团结组织社员及广大农户发展优质粮油生产。2012年,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121户社员发展订单粮油种植面积5500亩,间接辐射12000户农户发展优质稻面积5.5万亩,累计帮助社员及农户增收2300余万元。专业合作社全年实现粮油销售收入1065.49万元,实现净利润52.13万元。 2.2012年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2012年,专业合作社资产总额315.6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2.68万元,流动资产262.96万元,净资产287.49万元,负债总额28.15万元,资产负债率8.9%。2012年,共实现销售(营业)收入1065.49万元,实现净利润52.13万元。按照公司章程规定,专业合作社盈余返还28.15万元。 (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未得到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36 二、项目立项背景二、项目立项背景(一)必要性分析 1.项目建设背景 水稻工厂化育秧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和韩国,普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引进、示范,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在湖南省得到发展,目前正向普及方向发展。我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大棚育秧,但因大棚育秧没有实现智能控制,人工管理成本高,技术到位率低,机械质量难以保证,未能得到推广。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力推行了小弓棚孔膜衬底卷秧方式育秧,重点突出了“低量播种、见绿放风、严格旱育”的不衬孔膜的铲秧育秧和本田“增基肥、减追肥、少本插”的技术核心,但是在认可“旱育稀植规范化”可增产的情况下,由于受人工铲秧、人工插秧及平放运秧等不利因素影响未能坚持下来。为提高我县水稻产量和品质,依靠现有小拱棚分散育秧和人工插秧模式无论在经济、人力、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都已无法实现,只有走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之路才能实现粮食的稳产和高产。项目申报单位所在地*县现有稻田面积57.9万亩,年种植水稻110万亩左右,年产稻谷55万吨,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近几年,由于受政策及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制约,农民种粮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种粮比较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粮食大幅增产。因此,提高农民种粮机械化程度,实行以工厂化育秧为起点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确保水稻作物的稳产、高产,提高种粮比较效益,确保全县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已势在必行。 当前,随着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的加大,*县水稻生产正由传统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过度,农民购置农机欲望越来越强,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快速发展,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条件基本成熟。因此,实施该项目既适合形势发展又切实可行。 2.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是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秧苗的质量是决定水稻产量主要因素之一,“苗好一半稻”,多年的生产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国内外水稻育秧的经验、成果证明工厂化育秧是培育壮秧的最好方式,是体现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是实现水稻规模高产的必由之路。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将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为水稻生产实行统一集中育苗、统一供种、统一催芽、统一育秧标准。工厂化育秧便于指导农户以及各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农户们相互学习、交流,有利于培育壮苗,为增加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特别是土地流转基地可以实现育秧、插秧一体化生产,并通过基地生产和企业加工相结合,认真抓好规范化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推进水稻生产和大米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是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粮安天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粮食安全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大局。湖南省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有保障本省粮食自给有余和稳定华南粮食市场的重要作用。水稻在湖南粮食生产中占具重要地位,为实现湖南水稻产量的持续增长,保证插秧面积,通过工厂化育秧提高水稻栽培水平势在必行。 三是水稻工厂化育秧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实施工厂化育秧,重点突出优质专用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在产业链条上重点强化供种苗、生产、流通、加工各环节的有机衔接。一方面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基础地力、改善现代农业装备水平,集成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粮食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引导粮食加工、流通企业向粮区聚集,从根本上提高粮食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另一方面通过粮食加工转化,稳定粮食市场,降低粮食生产的市场风险,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为实现粮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项目建设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为重点,优质化、标准化和安全化生产,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生产力要素和利益结构优化和重组,从总体上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发挥地域优势,优化资源配置。 四是工厂化育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水稻工厂化育秧以集约化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以先进的工业化标准生产秧苗,在育秧生产阶段靠先进的智能装备确保育秧出芽率,在秧苗生长阶段依靠现代信息手段加强秧苗生长管理,确保为农民提供真正的壮秧;在农艺生产中以有机肥施用、平衡施肥等地力建设为重点,以及配肥站和地力墒情监测体系等配套建设。减少化学肥施用量,依靠生物覆盖保护土壤水分和自然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助于对速效养份的吸收和利用。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的建设,极大地提高抗灾能力,可使优质粮食种在丰产期,管在增产期,收在高产期,大灾之年不减产,中灾之年保增产,一般年景夺高产,确保优质水稻稳产高产。 五是促进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 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在各级各部门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社、农双赢的目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实施该项目,合作社可获水稻秧苗有偿服务收入120万元,年可实现稻谷经营收入1264万元,年累计可实现经营收入1384万元,年可新增利润47.29万元,从而有利于促进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二)优势分析 1.项目技术成熟项目单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技术力量雄厚,现拥有高级农艺师2人,同时与湖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湖南农大、中南林科大、隆平高科等高等院校(所)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协议。项目单位在水稻机械化播种育苗拥有较成熟的先进技术,技术优势明显。 利用“水稻种子高温破胸机”破胸催芽,能够准确地把温度控制在38左右,使水稻种子的生理活动在最旺盛期,破胸迅速而整齐,最大化地满足水稻种子催芽的“快、齐、匀、壮”技术要求,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相反传统的破胸方法,一般是利用高温堆,通过不断增加温水来增加温度,温度控制不准确,还有很高的经验要求,费时、费力,且种子破胸慢并不整齐,影响水稻发育。 利用水稻播种机播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以日本“久保田”水稻播种机为例,每小时可以播种540盘。铺撒的床土土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播种量精确、均匀,节省用种量。覆土平整。整个播种过程准确、简洁、操作方便,可以大大地节省生产费用。 利用“蒸汽育苗室”高温育苗,根据水稻生长要求,精确控制温度在32,48小时即可以萌芽,然后再移植温室大棚,这样生产水稻秧苗不但可以节省育苗时间,而且长势均匀,苗壮增产。 2.项目资源优势项目所在地*县,位于“湖广熟,天下足”鱼米之乡的腹地,湘江中游。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辖22个镇乡办,3个农林场所,95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105万人。境内以低丘山陵为主,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8.4-19.1、降雨量1180mm-1350mm,地表成分为红色黏土、石灰岩、紫色页岩、砂岩为主,水源充实, 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粮油作物生长。该县是全国农业大县,全县共有稻田面积57.9万亩,年种植水稻110万亩左右,其中优质稻年种植面积近80万亩,年产稻谷55万吨,粮食产量连续10年增收,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粮食资源丰富。自2010年以来,*县优质粮油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丰富的粮食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省级示范社领头雁作用,面向市场,组织社员及农户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生产。2012年,专业合作社直接发展订单粮食种植面积5500余亩,间接辐射农户发展订单5.5万亩,累计帮助社员及农户增收2300余万元。为进一步促进社员、农户增收及专业合作社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优质粮油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拟在*县大村甸镇漆家坪村实施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新建项目,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为6994.5平方米。项目区均属典型低丘山陵地区,环境优美,水质优良,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适宜水稻种植。因此,实施该项目具有较好的水质、气候、土壤、粮源等资源优势。 3.项目政策优越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实施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新建项目,应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因此,项目具有较好的政策优势。 (三)市场分析 1.项目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对粮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天然、生态、环保、安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党和政府及全社会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发展生态放心粮油,不仅是时代所需,而且是形势所逼。*县优质粮油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实施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运用先进生态种植技术,发展生态优质稻,稻米农残低,品质大幅提升,顺应了消费者生态、安全、营养、健康的消费新期待,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项目风险分析项目需投资201万元,投资额大,且自筹资金全部来源于合作社自有存款(成员出资股金),但农业投资回收期长,同时,受天气、气候、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制约,农业投入风险大,项目具有一定投资风险。 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一是项目规划要力争科学合理。专业合作社将聘请湖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有关专家,深入项目实地调查,科学规划项目实施,从源头防范和降低风险。二是强化项目管理,精打细算,降低项目成本;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效益,防范和降低农业投入风险。 (四)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2013年10月15日,专业合作社就项目申报有关事项专题召开了社员大会,参会社员就项目申报方案、实施内容、建设期、筹资方式、收益分配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经反复讨论和酝酿,大家一致同意申报实施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新建项目,新建占地面积为3500平方米的现代化育秧大棚,新建80平方米工厂化育秧办公用房、100平方米芽种车间,引进2个优质稻种,购置育秧设备、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等相关配套设施。目前,项目有关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合作社账上尚有存款余额183.29万元,项目所需的103万自筹资金已全部到位。同时根据项目申报书制定实施方案,严格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按照专业合作社章程规定,从利润中提出10%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余额60%在全体合作社成员中进行盈余分配。 三、项目目标三、项目目标 (一)育秧生产能力在生产期可以生产供1万亩水稻(早稻和晚稻)育秧用的芽种5万市斤。(二)秧苗生产规模在生产期可以生产供20万盘水稻秧苗,供5500亩单季水稻插秧用苗。(三)工厂化育秧增产效果工厂化育秧以现代技术装备培育壮秧,提升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构建高产质量群体,达到高产优质生产的目的。增产12%以上,亩产达到450公斤以上;品质达到优质稻谷GBTl78911999标准优质籼稻二级以上,实现社员增收、合作社增效的目的。 四、项目建设方案四、项目建设方案 (一)主要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 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位于*县大村甸镇漆家坪村。合作社与社员签订优质稻工厂化育秧秧苗供应及优质稻订单收购协议(早晚稻各5000亩)。项目区为双季水稻种植区。社员委托专业合作社参与项目管理并按股参与项目盈余返还。 2.建设内容5000亩优质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新建项目总占地面积为6994.5平方米,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 (1)新建占地面积为3500平方米的现代化育秧大棚; (2)引进2个优质稻种; (3)新建工厂化育秧办公用房80平方米、芽种车间100平方米,购置育秧设备、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等相关配套设施221台(套)。 3.技术路线及流程种子处理技术标准:(1)晒种标准在选种前57天晒种23天,然后,进行机械选种。经过选种的种子结合种衣剂包衣晒种23天。(2)种衣剂包衣标准使用方法,以友缘牌护苗种衣剂为例,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2,即每一瓶(0.5公斤)种衣剂兑水0.60.8公斤拌一袋种子(25公斤),混拌均匀后,待种衣剂阴干药膜固化后即可进行浸种,浸种时100公斤包衣种子加水100120公斤。浸种催芽技术标准:用计算机检测控制的工厂化浸种催芽技术,采用多点温度检测与控制。(1)浸种标准浸种生产箱内各点温度在1112,浸种积温85100,浸种时间78天,烘干种子应相对延长浸种时间23天,但不宜增加浸种温度;浸好种子的标志是种子颖壳表面颜色变深,种子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剥去颖壳米粒易掐断,手捻成粉末。(2)催芽标准育秧破胸时各点温度控制在3132;催芽时各点温度在2528,时间1820小时左右,芽长一致,育秧标准为芽长1毫米以内,根芽呈双山型,芽长整齐度一致。(3)晾芽标准催好芽的种子要在大棚或室内常温条件下晾芽,提高育秧的抗寒性,散去育秧表面多余水分,保证播种均匀一致。注意晾芽时不能在阳光直射条件下进行,温度不能过高,严防种芽过长,不能晾芽过度,严防芽干。置床处理技术标准:(1)做床标准做置床时要求旱整地旱做床,使床面达到平、直、实。平:每10平方米内高低差不超过0.5厘米;直:置床边缘整齐一致,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2)常规调酸消毒施肥标准摆盘前先测定置床PH值,然后每百平方米用77.2固体硫酸12公斤,拌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然后耙入土中05厘米,使置床PH值达4.55.5之间;与调酸同时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粉碎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调酸施肥后再用3育苗灵或3育苗青1520毫升/平方米,兑水510公斤/100平方米喷于置床上进行消毒。(3)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标准为了操作方便,可以用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每百平方米用壮秧剂30公斤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耙入土中05厘米。如测定置床PH值达不到4.55.5之间,再用77.2固体硫酸补调到标准PH值。(4)防治地下害虫为防治地下害虫,在摆盘前每百平方米置床用2.5%敌杀死2毫升兑水6公斤喷洒,或5锐劲特悬浮剂102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或5锐劲特1020毫升水150毫升稻糠4公斤均匀制成毒饵播种前均匀撒施在苗床上。(5)床土配制标准将过筛的床土三份与一份腐熟有机肥(酵素有机肥、炭化稻壳等)混拌均匀,然后,用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按照水稻壮秧剂使用说明将床土与壮秧剂充分混拌均匀后堆放待用,要堆好盖严,防止遭雨和挥发。其混拌方法是首先测算每百平方米置床可摆放的秧盘数量为600盘,每盘用混好的床土数量(标准盘长58.5厘米,宽27.5厘米,床土厚度2厘米,每盘3217.5立方厘米)为3公斤,每百平方米用床土数量为1800公斤。先将每百平方米壮秧剂用量与床土用量的1/4左右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剩余床土充分混拌均匀。然后,测定床土PH值,如PH值未达到4.55.5之间,可再用77.2固体硫酸调至规定标准。(6)摆盘标准在播种前35天进行摆盘,摆盘时将四周折好的子盘用模具整齐摆好,要求秧盘摆放横平竖直,子盘折起的四周与子盘底部垂直,盘与盘间衔接紧密,边盘用细土挤紧;边摆盘边装土,普通机插盘内装土厚度2厘米,高速插秧机盘内装土厚度2.5厘米,盘土厚薄一致,误差不超过1毫米。摆盘后浇水时要在秧盘上铺一层编织袋或草袋,严防浇水后盘内床土厚度不一致,水分渗干后等待播种。要一次浇透底水,标准是置床15厘米土层内无干土。播种技术标准:(1)播期标准当气温达到秧苗生育低限温度指标(气温5,置床温度12)时即可播种。 并根据品种生育期和插秧时间来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开始浸种催芽的时间。一般晚熟品种4月5日开始播种,4月15日结束。中早熟品种4月15日开始播种,4月25日结束。(2)播量标准机插中苗播育秧4200粒/盘(种子发芽率95,机插中苗田间成苗率95。),八行插秧机机插中苗播育秧3100粒/盘,八行插秧机要比常规育苗增加20育秧面积。(3)播种方式自动精播播种器播种。(4)覆土标准播种后,床面没有积水时用压种机将种子压入土中(使种子三面着土),覆土厚度0.50.7厘米,厚薄一致。秧田管理技术标准:(1)秧苗生长监测与叶龄诊断技术大棚育秧管理具备中央指挥功能,达到信息采集自动化,能够进行生产作业全过程信息监测管理,为技术人员提供实时现场信息和决策信息。能够实现自动报警,根据作业流程的需要,通过系统主动管理,并辅以技术人员现场管理。土壤湿度、温度和空气温度、湿度信息自动采集。中央控制系统有叶龄诊断系统、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等,确保农技人员及时进行实时管理,进行事前防控。农户与农技人员信息实时交流,技术指导到位。具有中央指挥功能,在基地管理室设有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能够进行生产作业全过程信息监测管理,为技术人员提供实时现场信息和决策信息,改变了技术人员逐个大棚现场检测费时、费力、不及时的落后管理方式。(2)秧苗管理四个关键时期技术标准第一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从播种到第一叶露尖,约需79天时间,此期以培育种子根为主,要求根系长的粗、长的长、须根多、根毛多。突出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的原则。管理重点是控温,要求棚内温度不超过32,超过此温度时开始通风。此期一般不浇水,如湿度过大或局部过湿时撤膜散墒,晚上再复上地膜,露种处要适当复土。当秧田出苗80时,在早晨8时前或晚上5时后揭去地膜,严防中午高温时揭膜,阳光灼伤秧苗。第二个时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出苗到第一完全叶展开共需57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度不超过3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鞘叶节5条根系。此期用PH4的酸水普浇一次,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28,及时通风练苗,水分管理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第三个时期:离乳期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叶展开,约需1014天时间,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8条根系健壮生长,地上部控制好第一叶与第二叶、第二叶与第三叶的叶耳间距各1厘米,防止茎叶徒长。重点是控制温度和水分,棚温控制在2022之间,最高不超过25。此期要大通风练苗,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也要通风练苗。水分管理做到三看,一看土面是否发白,二看早晚叶尖是否吐水,三看午间新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新叶叶尖不吐水或午间新叶卷曲,则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第四个时期:移栽前准备期从3.13.5叶,时间23天,管理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同时,做好插前两带工作,移栽前一天带磷:每100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生物肥:天然芸苔素1克/棚、生物肥按产品说明书使用。(3)防病灭草离乳期(秧苗2.5叶期)应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防治,2.5移栽灵2ml/平方米或40枯必净1g/平方米,兑水喷洒;在秧苗1.5叶期,稗草23叶期喷施除草剂灭草。(4)秧田追肥为了保证秧苗健壮生长,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克/盘,即硫酸铵5克/盘,将硫酸铵与适量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秧田上,施肥后要立即喷一遍清水洗苗,以防化肥烧苗,追肥前不能浇水,以免床土含水太多,肥水渗不进去,追肥一定要撒施均匀。同时,在秧苗2.5叶期茎叶追施0.015%天然芸苔素12克/棚、酿造米醋100150毫升/棚,兑水1520升/棚喷雾。秧苗标准:(1)旱育中苗标准秧苗叶龄3.13.5叶,秧龄35天,地上部分3、3、1、1、8,即中茎长3毫米,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第1叶叶耳与第2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2叶叶耳与第3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3叶叶长8厘米左右,株高13厘米左右;地下部分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一叶节根9条突破待发;百株地上部干重3克以上,须根多、根毛多、根尖多。(2)旱育大苗标准秧苗叶龄4.14.5叶,秧龄3540天,株高17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带12个分蘖;地上部中茎长3毫米以内,第1叶鞘高3厘米以内,第1叶叶耳与第2叶叶耳、第2叶叶耳与第3叶叶耳、第3叶叶耳与第4叶叶耳间距各1厘米左右,第一叶长2厘米、第二叶长5厘米、第三叶长8厘米、第四叶长11厘米左右;地下部根系23条,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一叶节根9条,第二叶节根11条突破叶鞘待发,须根多、根毛多、根尖多。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五项标准:(1)根旺而白移栽时秧苗的老根移到本田后多半会慢慢死亡,只有那些新发的白色短根才会继续生长,生产上旱育壮苗根系不少于10条,所以,白根多是秧田返青的基础。(2)扁蒲粗壮扁蒲粗壮的秧苗,腋芽发育粗壮,有利于早分蘖,粗壮秧苗茎内大维管束数量多,后期穗部一次枝梗多、穗大,同时扁蒲秧体内贮存的养分较多,移栽后这部分养分可以转移到根部,使秧苗发根快,分蘖早,快而壮。(3)苗挺叶绿苗身硬朗有劲。秧苗叶态是挺挺弯弯,秧苗保持较多的绿叶,对于积累更多有机物,培育壮秧,促进早发有利。(4)秧龄适当秧苗足龄不缺龄,适龄不超龄。看适龄秧既要看秧苗在秧田生长时间,更要看秧苗的叶龄,这才实际反应秧苗的年龄。(5)均匀整齐秧苗高矮一致,粗细一致,没有楔子苗、病苗和徒长弱苗等。 工厂化育秧工艺流程图:浸种营养土选择准备培肥48小时消毒粉碎晾干过筛秧盘准备播种铺 土洒 水播 种盖 土出 苗4.设备购置 育秧工厂主要设备清单表4-1 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单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总价备注1微喷系统套500.0964.802通风卷帘器套THJ-1601000.2626.003现场配电系统套ZH-100500.2412.004秧盘摆放模具个MJ-1050.050.255智能精播播种机台2BJL-84060.955.706覆土机台60.140.8475000亩芽种生产线套TH-1-11151.0051.008种子包衣机台14.54.59供电系统套11110供水系统套11111合计221107.095.设施建设育秧工厂主要设施清单表4-2 单位:万元设施项目类型数量面积元/平方米总价日光育秧大棚23500平方米14852芽种车间1100平方米100010办公用房180平方米10008合计3680平方米70 6.科技措施 合作社借鉴永州鑫丰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化育秧经验,从*县水稻育秧实际考虑,会同湖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集成创新在*开展工厂化育秧技术示范,并在此基础上规范技术标准,为*工厂化育秧推广起到技术引领作用。通过该项目的典型示范,举办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培训班,带动周边乡镇的合作社或种田大户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合作社引进的“银香粘”、“玉柱香”优质稻种,属中熟稻种,米粒长,香味十足,富含对人体非常有利的维生素、蛋白质、淀粉等多种营养元素,正常情况下亩产产量为450550公斤,市场价格比普通稻高20%,有利于社员增产增收。 (二)主要技术参数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达到选种、浸种、催芽、播种、秧苗生长管理全程智能控制。水稻工厂化育秧由传统分散小弓棚育秧转变成现代工厂化集约育秧,提升了技术标准化水平,对提高秧苗质量,降低育秧风险提供了可靠保障。其育秧保证稻种出芽率超过95,芽长一致;应用叶龄诊断技术进行秧苗生长管理,确保壮秧率95以上,插后缺穴率低,返青快,有效分蘖多,为进一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创造条件。 (三)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由于本项目对地下水采取保护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量,采取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节和补充三水(地表水、地下水、雨水)资源有效平衡,不会出现水环境恶性循环状况。从事农业生产,将使用一定量的化肥、农药,未被作物吸收的部分将随径流渗入地下,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通过加强管理和定期监测会使上述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本项目通过增施有机肥、对耕地实行少耕深松旋耕,逐步配套完善设施,增加土壤有机质、生物覆盖保护土壤水分和培肥地力,建立农业综合效益的技术体系,确保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耕地地力、墒情监测体系,长期监测农田质量,为农业技术对策研究和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创造和改善粮食作物实现高产稳产的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建设需采取以下措施:实行节水灌溉制度;科学合理施肥,多施用农家肥和复合有机肥料,减少化肥施用量,防止养分单一消耗,减少化肥污染危害;控制农药数量,选择高效低残留农药,严格按使用规则施用等。 (四)项目组织与管理 1.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本项目由*县优质粮油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合作社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理事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副理事长具体抓,办公室、财务室、技术服务部、农机服务部部门负责人和农技专家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规划、申报、资金筹措及组织实施。建立项目目标考核责任制,将任务落实到部门、到人头,严格考核,奖优罚劣,充分调动部门及成员工作积极性,确保项目预期完成。 2.运营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为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项目营运期间,专业合作社将组建专门机构负责项目运营期的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项目区优质稻种推广、技术服务、机械化作业、粮食购销及项目区的日常事务等工作。人员配置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定岗定员。人员配备如下:管理人员2人,技术人员3人,检验人员1人,共计6人。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 3.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见下表。项目实施计划安排表表4-3 时 间实施内容2013年 2014年101112123456789前期准备工厂施工生产线安装调试试生产与培训竣工验收 4.管理措施 (1)项目建设阶段的管理措施 A、资金的使用管理 项目建设期间,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设立专账,专人管理,专款专用。 B、工程管理 项目建设的土建工程由有相应资质的建筑队伍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合作社派员进行质量监督。设备的采购与安装要严格把好设备选型、采购、安装、调试等环节,确保一次试车成功。 (2)项目营运期的管理措施 A、资金的使用管理 营运期间,严格按照国家财政法律、法规及专业合作社有关财务制度,加强项目营运过程中的资金管理,各项支出真实、规范、节约,坚决杜绝一切不合理的支出,节支增效,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四、项目建设方案 B、技术管理进一步搞好与湖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的技术协作关系,引进新成果、推广新技术。强化技术培训,制订详细的技术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岗位的技术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 C、运行管理优质稻种子选用品质好、产量高、米质优的品种,确保水稻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强化营运成本管理,建立严格的用水管理制度,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管理,合理控制农业生产资料支出,节支增效,提高效益;强化机械设备管理与保养,延长设备使用期;强化营销管理,确保购得进、销得出、有利润。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一)总投资估算1.投资估算依据 投资估算的主要编制依据为: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的建设方案及工程量;湖南省建设工程计价办法(2006年);湖南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01)、目前永州市商业城的建筑材料市场信息价格、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工程勘测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等。 2.项目总投资项目规划总投资201万元。其中:育秧工厂土建工程投入70万元,育秧设备投入105.09万元,安装工程费用8.91万元,其它费用17万元。项目在第二年正式投产后,需投入流动资金60.38万元。 (二)资金来源 1.中央财政资金 由于项目投入大,而项目单位成立时间不长,正处于发展阶段,自身资金尚不雄厚,为此,根据国家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文件精神,特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一般产业化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0万元。 2.地方财政资金申请省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8万元。3.自筹资金及来源 2012年,粮油经营形势十分看好,为发展壮大合作社,122名社员自愿筹资入股180万元,参与优质粮油生产与经营,全年实现经营收益52.13万元,累计可分配盈余117.09万元,当年提取盈余公积金5.2万元,盈余返还28.15万元,年末未分配盈余83.73万元,加上此前账上180万元社员入股资金,目前专业合作社自有资金充足。截至2013年12月1日,合作社帐上尚有存款183.29万元(见附件银行对帐单),项目自筹资金有保障。 4.银行贷款及筹措 本项目无银行贷款资金。 5.其它资金 本项目无需其它资金来源。 (三)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 1.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