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教案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1月第1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主题:中华美德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 计 者:张亚润 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法,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不同方式的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但学生对理解、领悟文章内涵仍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多方面引导,使其在探究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有自己的心得。3、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寥寥81字,以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是一篇精美的文言文。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借助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领悟到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领悟到主旨。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体,积累重点生字词。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一课时评价任务 1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了解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积累本课生字词,能借助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感悟文章的基本内容。3理清思路,探讨、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领悟到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感受文中作者的生活态度,获得有益的启示。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你能告诉大家,你的座右铭是什么吗?大家的这些座右铭是干什么用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千古铭文-来自刘禹锡的陋室铭。 环节二、了解作品文体,作者、背景,检查预习 。活动一、检查预习。解释“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含蓄,一般押韵,属于韵文之类。 活动二、简介作者、背景(学生讲述此故事)。活动三、学生展示预习的生字词。陋室( lu ) 吾(w) 鸿儒(r) 调素琴(tio)德馨(xn) 苔痕(ti) 案牍(d) 评价目标:了解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积累本课生字词。环节三、初读陋室,感悟基本内容。活动一、同学们自由朗读本文,注意以下要求: 1、找出韵脚,大声朗读,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2、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抑扬顿挫。 3、读得顺畅,读出感情。活动二、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同学评论。活动三、学生听读课文,把握古文的节奏,感受韵味。(屏幕出示课文节奏)活动四、同桌互读练习。活动五、教师点拨,学生练读: 师:文贵在读,读好才能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1 这篇文章是铭文,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2 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3 “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4 接下来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字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5 “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读最后两句。 活动六、学生展示。文言文的诵读要达到声情并茂,读出抑扬顿挫,谁来给大家范读一下?评价目标: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环节四、译读陋室,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活动一、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一人口译,其他人纠错。有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同时注意屏幕上重点的字、词、句的理解。活动二、全班交流(先落实重点字词句,再通读译文),把握文章的内容。评价目标:能借助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感悟文章的基本内容。环节五、探究陋室,领悟主旨 。活动一、 师生互动,探究陋室不陋的原因。问题1、熟悉了文章内容之后,谁能说说你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问题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思维角度:主人、环境、交往、情趣,可从以上角度作点批注)教师点拨:陋室不陋,首先使陋室生辉的光点正是“惟吾德馨”,作者看重的是德行的美好,而不是生活的条件,所以虽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教师点拨: (1)接着作者从正面做了具体描绘,最先写了陋室的什么? (环境),哪一句写环境?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陋室的环境。从这一句能感受到陋室的环境怎样的特点?(清幽雅致,赏心悦目,以环境幽雅来说明陋室不陋。)指名读,要求读出点美感。 (2)陋室主人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 (刘禹锡擅长诗文,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也是至交好友,可见交往不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交往中可见陋室主人的学识和身份,以交往儒雅来说明陋室不陋。) (3)室主人除了和情投意合的朋友交往之外,还有哪些生活情趣呢?(调素琴,阅金经)从调弦抚琴,展卷读经可见室主人有怎样的生活情趣?(高雅脱俗,以情趣高雅说明陋室不陋。)教师小结:以上四句分别从环境幽雅,交往儒雅,情趣高雅写出了陋室主人的高雅脱俗,文中没有一个“德”字。却处处可见品德高尚,说明陋室不陋。活动二、师生互动,探究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的情操。 问题1、室主人的品德到底如何高尚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崇尚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教师点拨:丝竹这类乐器一般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宫廷里面)它代表什么样的生活?(位高权重,灯红酒绿的生活) “案牍”它代表怎样的生活?(荣华富贵,至高的权利)问题2、升官发财,自古以来就是很多人的追求,那么,刘禹锡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的生活持什么态度呢?(不屑、极端厌倦) 教师小结:此中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慕名利,以清高为乐,高洁傲岸)活动三、探究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创设情景,学生表演)1、师:假设刘禹锡在陋室里调素琴时,那个知县老儿不请自来了,让我们就当一次刘禹锡,跟那个知县老儿对话一番。俩人一组讨论一下省略号处的对答内容,即兴表演。请大家看示例,屏显:当一回刘禹锡知县:你这房子都长满青苔,遍地荒草,你还说不陋?我(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多么幽雅,怎能说陋呢?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我(骄傲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清贫又空虚,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我(不屑地笑道): 2、 学生表演 教师小结:同学们身临其境的表演,让我们明白了,刘禹锡在贫困的环境中仍然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活动四、师生互动,探究刘禹锡的远大抱负教师提示:刘禹锡是否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读着佛经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文章表达的是不是仅仅就是安不慕名利、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经历,也许大家就会有个一新的发现。屏显:走近作者刘禹锡一生遭贬次数最多,在地方任职时间最长。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再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因写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又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才结束,此时刘禹锡已65岁。问题1:他一贬再贬,直到六十五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怎么样?伤心悲痛欲绝啊!锐气全无哇,可是刘禹锡仍然是铮铮铁骨,充满豪气啊! 点拨:他的骨子里是有豪气的。让我们再来看看,诗豪的豪气体现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屏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怎么看出骨子里的豪气?(把自己比作龙和仙人,很有豪气。)点拨: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有没有这种豪气?(屏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豪气体现在那儿?(用陋室比诸葛亮的茅庐、扬子云的草亭。)点拨:诸葛亮是什么人?(三国时蜀国丞相,功勋卓著,是著名的政治家。)杨子云是什么人?(西汉文学家,才华横溢,文学成就斐然。)问题2:作者自比诸葛亮、杨子云,目的何在?教师点拨:诸葛庐、子云亭都是最简陋的屋子。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西汉的文学家。虽然他们居住的房屋很简陋,但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房屋闻名天下。明确:作者用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不陋。他又想证明自己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从政治上,文学上干一番事业被后人所敬仰。此中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师生小结:虽是斗室一间,简陋异常,但是有青苔绿草、知音古琴相伴,还有一个志趣高雅,志向远大的室主人,我们还会觉得简陋吗?正应了孔子的话“何陋之有”?这是画龙点睛之笔。评价目标:理清思路,探讨、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领悟到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环节六、再品陋室。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领悟作品的内涵。问题: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远大的抱负。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所托之物是?(陋室) 所言之志是?(不慕荣利,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抱负远大)总结:今天同学们跟随老师参观了刘禹锡的陋室,相信大家都有不小的收获。陋室铭告诉我们: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同学们,从今天起,让它成为你们人生的座右铭吧!评价目标:感受文中作者的生活态度,领悟作品的内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