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力推进智能化育秧技术 全面提高秧苗素质2010我场农业种植总面积69.3万亩,其中水田种植面积42.5万亩,2011年我场计划新增水田5万亩,明年我场水田种植总面积将达到47.5万亩,又创历史新高。近年来随着我场农业种植水平的逐年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加强,大批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一、我场育秧技术发展历程纵观我场多年来水稻发展的总体历程,不难看出我场水稻生产走过了一段相对艰辛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生产只为温饱、到稳产只求不赔、再到单纯追求高产获利、再到今天的质量效益农业,我场水稻生产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我场水稻育秧水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的育秧生产工作中,秧苗素质差、盘根不好、楔子苗多,水分管理不合理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场水稻育秧工作的长远发展。此外传统育秧过程中秧苗壮苗程度低、病害多、农户生产管理,技术不到位等问题一直很突出。徐一戎老先生曾说过“好苗八成粮”可见秧苗素质的好坏对后期产量的重要性。新时期下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想不断实现我场粮食产量的体质、增效,必须首先在育秧上做文章。二、开拓创新努力发展智能化育秧水稻生产工作是一个前后连贯性强、技术操作流程多、生产管理相对难度大的体系化生产作物。2005年之后我场为不断提高自身育秧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场水稻产业的长远发展,我场在育秧工作中不断加强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力度。2009年我场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统一浸种催芽,2010年我场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组织领导,首次开发应用了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同时大批智能化秧田管理技术如:秧田智能温湿度控制技术、卷帘通风自动控制技术、微喷自动给水技术及智能化监控技术等多项智能化管理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到秧田管理中。使我场育秧整体技术水平有了质的突破、为我场今后水稻育秧智能化道路的不断拓展、为我场水稻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精心组织、精细操作智能化育秧工作,不单单仅限于育秧智能化本身。要想达到智能化育秧首先必须达到“四化”,即统一浸种催芽生产智能化、育秧基地建设规范化、基础配套设备完善化、技术队伍建设体系化。我场通过“四化”建设,增加投入、加强领导、精细组织、精细操作,为我场智能化育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统一浸种催芽智能化2009年我场第一次实现统一浸种催芽,2010年我场又首次实现智能化浸种催芽。可以说在统一浸种催芽工作中,首先要解决三个环节即种子统供、浸种催芽基地建设及技术指标落实和具体操作三个阶段。1、种子统供工作: 2005年我场第一次实现了统一供种,解决了多年来我场广大农户生产上存在的种子质量不一、熟期不一、贪清晚熟、种子市场价格不稳定及农产品产量、品质无法保证等问题。统一供种是全面积实现集中浸种催芽的前提,更是后期我场智能化浸种催芽的基础。在种子统供过程中我场充分发挥农场的组织协调力,协调好农户、作业站及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先由农户自选种子,再由各作业站实际统计本单位各种植品种的数量,最后上报给种子公司,种子公司再根据实际用种量进行量化生产。在浸种催芽前,各作业站浸种催芽基地负责人,可直接与种子公司对种子入箱、运输时间、调运吨数进行联系。 2、浸种催芽基地建设:2009年我场新建集中浸种催芽基地15处、2010年为进一步加强集中化管理,浸种催芽基地进一步集中为10处,同时新建智能化浸种催芽车间一处。2011年我场预计将再新建一处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在全场全面推广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3、具体操作:(1)、工作量:今年我场普通催芽箱283个,每个工作箱一次可浸种催芽5吨,238个工作箱一次可浸种1190吨;智能催芽箱10个,每箱一次可浸种21吨,10个工作箱一次可浸种210吨,总计一次可浸种1400吨,依照此方法全场2000吨种子可圆满完成浸种催芽任务。(2)、浸种时间从3月25日开始浸种,浸种10天,具体浸种批次可根据单批浸种量而定。(3)、浸种催芽:清水浸种(统一护苗种衣剂包衣的种子),将清水注入调温箱,种子与水比例约1:1.2,调温至11-12度,每天循环2-3次,透气、增氧、均衡箱内温度,恒温浸种10天后,排水,转入破胸催芽阶段。 (二)、育秧基地建设规范化1、集中棚区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场育秧水平的不断提升,棚区集中化建设进一步加强。2008年我场新建集中棚区 处,集中大棚 栋,2009年我场新建集中棚区 处,集中大棚 栋,2010年我场新建集中棚区 处,集中大棚 栋,全场大棚集中化建设达到70%。2、老棚改造:我场在积极加大集中棚区建设的同时,也在加强老大棚加高改造工作,2010年我场共加高老大棚 栋,大棚加高后大棚幅宽统一达到6.5米,高度达到2.7米,同时统一配备微喷、燕尾槽、及卷帘器,提高老大棚的工厂化生产水平。3、智能化设备:我场在集中棚区内统一配备智能化生产技术设备(1)智能电动卷帘通风设备即通过棚内温度控制感应器,实现卷帘自动升降,当棚内温度高时卷帘可自动升起,温度降低后卷帘可自动下降。(2)温湿度监控及智能微喷给水设备:在苗床上安装好温湿度监控感应器,当苗床需水时温湿度感应器可将此信息反馈给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再将此信号传递给微喷给水设备,进而实现自动给水。(3)电动播种设备:电动播种设备可通过预设轨道实现自动往返播种。电动播种后可使秧苗顺利实现苗齐、苗匀、长势一致。(4)三膜覆盖及热风炉增温设备:每年春季在苗床管理过程中,倒春寒现象时有发生,为降低低温、冷害对秧苗的影响。我场在集中棚区100%推广应用三膜覆盖技术,同时在集中棚区大棚内统一配备热风炉增温设备,当温度下降到安全温度以下时,可通过热风炉增温设备,短时间内提高棚内温度,避免低温对秧苗的影响。(5)3G技术:2010我场为不断提高自身育秧智能化程度,在我场六区十站首次应用3G技术,通过3G技术可实现远程监控,在互联网上可直接观看到大棚内,秧苗的长势,同时还可观测出苗床水分、温度、空气湿度等数据。实现时时监控。(三)、技术队伍建设技术培训是衡量一个农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某一项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必然途径。为此我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广大农户和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并积极组织现场会。培训主要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上的重点技术问题及个别技术难题如:智能化浸种催芽具体操作规程、智能化育秧设备的使用、3G配套技术的应用等问题进行统一培训。 培训方式主要采用集中授课或现场会的方式向农户及技术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在培训过后组织专门的智能化育秧研讨会,针对农户及技术人员在培训过程中不懂的或存有疑虑的地方给予明确的详实的解答。其目的就是及时消除种植户心中疑虑、有效地排除技术人员的个别技术盲点。 四、取得的效果 通过一系列智能化育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010年我场的育秧总体水平有了质的突破。 1、育秧水平 五、今后打算 一、概况 二、育秧历程 存在弊端 多写弊端三、智能化育秧发展历程 国内智能育秧水平现状四、具体做法(一)、浸种催芽体系建设 “体系”在改一下1、种子统供 年 意义 农户 种子公司 农场 基地2、浸种催芽基地建设 意义 年 数量 人员配置 技术3、操作 不要太繁琐 操作流程写 有现成的(二)育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经验
- 夏季中暑应急预案6篇
- 客服个人工作总结13篇
- 城市排水管网提升改造实施方案
- 脑病科中医护理技术创新项目
- 八年级上学期班主任考勤管理计划
- 小学教师一日常规管理
- 内科护理课程课件
- 七年级班规班纪及奖惩措施及班集体凝聚力提升
- 非盈利组织董事长助理职责一览
- DL-T-5161.5-201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5部分:电缆线路施工质量检验
- 火锅丸子供货合同范本
-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正式版)
- 《电力行业企业培训师能力标准与评价规范》
- 贾宝玉人物形象悲剧意蕴研究的开题报告
- 《光伏发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 银行厅堂微沙龙培训课件
- (完整版)保证药品信息来源合法、真实、安全的管理措施、情况说明及相关证明
- 生产调度员培训课件
- 老年高血压病例
- 可靠性测试检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