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基础知识.doc_第1页
中药材基础知识.doc_第2页
中药材基础知识.doc_第3页
中药材基础知识.doc_第4页
中药材基础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材基础知识中药材基础知识 2010年06月29日 一、常用定义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材:是天然来源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药物,常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等三类。 中药饮片:是根据治疗疾病的需要,将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或炮制后的加工品。传统的饮片有生品、熟品饮片,现代的有精制饮片、中药颗粒饮片、粉末型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传统饮片是后三者的生产的原材料,因而其质量依赖于传统饮片。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及炮制品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道地药材:是指在产于一定地区、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久负盛名的优质药材。如东北人参、内蒙甘草、宁夏枸杞、山东金银花、江苏薄荷,四川贝母、甘肃当归、河南四大怀药、浙八味等。选用道地药材,自古就是中医控制中药质量的重要措施。据统计,古代文献的有道地记录的中药材有200种左右,约占常用中药(500种)的2/5。胡世林主编的中国道地药材一书依据常用程度、道地差异的显著性等收载了159种。道地药材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信誉,发展道地药材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药材质量,还有利于巩固、提高和加强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中药资源 一部分为天然资源,即来源于野生动植物和天然矿物的中药材; 一部分为生产资源,即来源于人工种植的植物类药材、人工驯养的动物类药材和合成的矿物加工品。 我国天然中药材资源的品种较为丰富。根据中国药材公司和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历时近10年(19831993)进行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调查结果, 中国目前有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12 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 146种以上,药用动物1 581种,药用矿物80种。调查了362种常用药材,其中320种大宗植物药材和29种动物药材,其野生资源总蕴藏量约为850万吨。按蕴藏量大小排列为: 40万吨以上的有甘草、麻黄、罗布麻、刺五加4种, 1040万吨的有苍术、黄芩、地榆、苦参、狼毒、赤芍、绵马贯众、仙鹤草8种; 510万吨的有山豆根、木贼、益母草、茵陈、葛根、升麻、苍耳子、扁蓄、艾叶、柴胡、防风、黄柏、秦皮、玉竹、续断、五味子、威灵仙、桔梗、老鹳草、拳参等23种; 15万吨的有42种; 1万吨以下的有243种。 一些重要的药材例如甘草、麻黄、冬虫夏草、羌活等来自野生植物;蟾酥、斑蝥、蜈蚣、蝉蜕等,来自野生动物;石膏、芒硝、自然铜等来自天然矿物。经销药材中以野生资源为主的有170200种,占药材总数的60%以上。在调查中发现了很多以往并未利用而依赖进口的野生药材资源,如胡黄连、马钱子、安息香、诃子、阿魏、沉香、降香等。 三、中药分类 (一)中药材及饮片分类 1、古代分类法 按药物的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即按此法分类。上品:120种,多为无毒的滋补药;中品:120种,有的有毒,有的无毒,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较广泛;下品:125种,多为有毒、药性猛烈的药物。名医别录等。 按药物的来源和自然属性分类 神农本草经集注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6类,每类又分上、中、下三品。 本草纲目则将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等16部,每部下又分60类,如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9类。 2、现代分类法 按来源和药用部位分类 便于对中药商品的鉴定、经营管理和贸易。一般分为植物药类、动物药类和矿物药类。植物药分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藻菌地衣类、树脂类等,动物药可分为骨骼类、昆虫类、贝壳类、分泌物类、角类、排泄物类等,矿物药一般不再分类。 按药材基原(原植物、原动物或矿物)的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便于对药材的品种鉴定,也利于根据植物、动物的亲缘关系开发和研制新药。如生物药按照科属种分类,矿物药按照晶系分类。 按药材的性味或功效分类 便于临床用药。分为辛味药、酸味药、寒性药、热性药,或解表药、清热药等。 按药材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分类 便于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通过对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研究去寻找生物合成的途径和理化分析方法。动、植物药可分为含生物碱类、苷类、蛋白质类药物等。矿物药可按所含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类型分类。 以药名汉字首字笔画或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分类 中药书籍,便于学习和查阅。 (二)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来源于中医方剂,具有独特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1、按剂型分类 如丸剂、片剂、颗粒剂等。此种分类方法便于中成药商品的研究、生产、检验、贸易、运输和贮藏。 2、按主要功能分类 如补益之剂、发表之剂等。此种分类方法便于调剂、零售和临床用药。在实际工作中,也可参照和借鉴中药材及饮片的分类方法。 (三)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及其划分方法 1、药材的规格、等级 中药材商品质量优劣的客观标准应是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和疗效的好坏,但目前这方面的资料不多,只能依靠药材的外观特征等来划分药材的规格与等级。药材的规格等级是传统经验鉴别的外观质量标准。有的药材有品名、规格、等级之分,而有的药材无规格,仅有等级;有的药材既无规格、也无等级,均为统货。通常划分的类别为: 品别(品名):指不同品种、不同生境(野生或栽培)、不同产地等的中药材类别。其下划分规格、等级。 规格:品别(品名)以下的类别。其下划分等级。 等级:指同一品别(品名)或同一规格下的药材,按加工后药用部位的形态、色泽、大小、完整程度等性质制定出若干标准,每一标准即为一个等级。中药材的等级标准较规格标准更为具体。通常以品质最好的为一等品、较好的为二等品,依次类推,最次(符合药用标准的)的为末等品。一律按一、二、三、四的顺序排列,一般不以“特等”或“等外”的字样来分等。 四、中药鉴定 (一)真伪:真伪是指中药商品的来源和品种。 中药的正品是指法定的品种及其特定的部位。准确鉴定中药商品的真伪,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品种复杂和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中药商品中常会出现伪品、混淆品和代用品。 伪品:是指正品品种以外来源的冒充正品入药者。伪人参 混淆品:是由于名称、形态相似、品种混乱而引起的混乱。应列入伪品范围。 代用品:是指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被代用的药材相似的药品。但配方时,不能随意取代,须征得医生同意方可。牛黄人工合成牛黄。 质量:质量是指中药商品使用价值的优劣程度。对中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即在常规用法用量时,应具有确切的预防和治病的作用,同时不损害人的正常组织和生理功能。中药商品的质量包含了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部分。 (二)鉴别 采用显微、理化等方法对中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和纯度检查。 1、经验鉴别 水试 指药材在水中或遇水产生的特殊现象。番红花入水后,水液染成黄色,花色不变;秦皮入水,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葶苈子、车前子遇水,种子黏滑,体积膨胀。水试现象常与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或组织构造有关。 火试 指药材火烧时,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特殊现象。 如麝香少许用火烧时,香气浓烈,油点似珠,无臭气,灰烬白色;海金沙易点燃,发出爆呜声及闪光,而松花粉及蒲黄无此现象。 2、显微鉴别 是利用显微镜及显微技术对中药商品进行品种和质量鉴定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组织构造、细胞或内含物特征进行。 显微鉴别的目的 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定性用于真伪鉴别,定量用于纯度检查;按照显微制片不同,分为组织鉴别和粉末鉴别。 显微鉴别的作用 主要用于性状特征相似,但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内含物不同的中药与其混淆品、或不同品种的鉴别,也适用于粉末性中成药的鉴别;也可采用显微化学的方法,确定中药中某些化学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对指导药材的采收加工和生产均具有指导意义。 显微鉴别的制片法:组织切片、表面制片、解离组织制片、粉末制片等。 常用的试剂:水合氯醛试液、甘油醋酸试液、稀甘油、乙醇 、蒸馏水 中药商品粉末中常见的细胞及细胞内含物纤维、石细胞、导管、木栓细胞、非腺毛、腺毛、腺鳞、分泌组织、花粉粒、花粉囊内壁细胞、表皮细胞、气孔草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淀粉粒、菊糖。 3、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是利用药物中存在的某种化学成分的性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来鉴定药材真伪和纯度的一种方法。理化鉴别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测定理化常数 理化常数是中药固有的属性。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酸价、皂化价、透明度、弹性、延展性、膨胀度等。 五、中药的检查 检查是对中药进行有害物质检测、杂质检查、水分和灰分测定等。包含了纯度和安全性检测两部分。 (一)有害物质检测 包括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黄曲霉毒素检查、砷盐和重金属检查等。有害重金属:铅、镉、汞、铜、砷、铬等。2001年4月23日我国外经贸部发布并于7月1日实施了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该标准规定了药用植物及制剂的绿色品质标准,包括药用植物原料、饮片、提取物、及其制剂等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除中国药典中对各种中药规定的常规理化检验内容外,标准重点对各种重金属、农药残留量、黄曲霉素等规定了具体的限量指标和检测方法。如重金属总量20.0mg/kg;铅(Pb)5.0mg/kg;镉(Cd) 0.3mg/kg;汞 (Hg) 0.2mg/kg;铜 (Cu) 20.0mg/kg;砷 (As) 2.0mg/kg;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5g/kg(暂定);农药残留量六六六 (BHC) 0.1mg/kg; DDT0.1mg/kg; 五氯硝基苯(PCNB) 0.1mg/kg;艾氏剂 (Aldrin) 0.02mg/kg。 (二)杂质检测 1、杂质检查法 杂质检查法即用手工分离并检测药材中常混有的外来物、非药用部位或泥、沙等肉眼可见的杂质的检查方法。 六、中药商品的道地性、采收加工、包装和贮藏等 1、中药商品的产地。同一药材不同的产地,药材的质量差异较大。如石牌广藿香气香纯正,挥发油含量较低(茎0.10.15,叶0.30.4),但抗真菌成分广藿香酮的含量较高;而海南广藿香,气较辛浊,挥发油含量虽高(茎0.50.7,叶36),但广藿香酮含量却甚微。应提倡“道地药材”。 2、生长年限和采收期 由于药用植物体内有效物质的积累具有动态性,不同的采收期和生长年限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极大。黄连正常的采收为移栽后56年,但有的药农移栽后34年就采收。此时小檗碱含量低;五年后采收比三年采收的黄连增产116%。最佳采收季节为1011月份,这时药材产量高,小檗碱等成分含量最高,品质优良,水分含量低。茵陈多为春季采收高610cm的幼苗,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拔来当柴烧。”说明采收期的重要性。研究发现,茵陈三个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