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 代 汉 语 复 习 要 点一绪论部分知识要点概念1、古代汉语;2、文言 。注意关键词:先秦口语、上古汉语面语、仿古、唐宋、北方话。 古代汉语:(1)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2)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第一单元文选知识要点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如第8页注)1、庄公寤生。寤,通“啎”,逆,倒着。2、(亻它)邑唯命。亻它,同“他”。(异体字)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3、京城大叔。大,后来写作“太”。(古今字)4、焉辟害?辟,后来写作“避”。(古今字)焉,疑问代词,哪里。5、無使滋蔓。无,通“毋”,不要。滋:滋长。蔓:蔓延。6、不义不暱,厚将崩。暱,通(黍日),黏。这里指团结人。7、子封帅车二百乘。帅,通“率”,率领。8、若阙地及泉。阙,通“掘”挖。9、永锡尔类。锡,通“赐”,给予.。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如第9页注)1、遂恶之。恶,憎恨。2、亟请于武公。亟,屡次。3、制,岩邑也。岩,险要。4、虢叔死焉。死焉,死在那里。5、都城过百雉。城,指城墙。6、君将不堪。堪,经得起。7、何厌之有?厌,满足。8、君之宠弟 宠,纵容,偏爱。9、多行不义,必自毙。毙,倒下去。10、西鄙北鄙 鄙,边邑。11、无庸,将自及。庸,用。及,赶上。12、厚将得众。厚,指土地扩大。众,这里指民心。1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完,修葺,指修城。聚,指聚集百姓。缮,修理,制造。甲,戎衣,铠甲。兵,武器。具,准备。卒,步兵。乘,兵车。14、公伐诸鄢。诸,“之于”的合音字。15、请以遗之。遗,给,这里指留给。16、纯孝也。纯,笃厚。17、施(音亿)及庄公。施,延,扩展,等于说“扩大影响”。三、语法(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制,岩邑也。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非制也。颖考叔,纯孝也。2、双宾语句谓之京城大叔。之(间接),京城大叔(直接)不如早为之所。之(间接),所(地方直接)公语之故,且告之悔。之(间接),故,悔(直接)3、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如,前置宾语是“何厌”,是宾语前置加“之”复指。如前置宾语是“何”,是疑问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亻它)邑唯命。唯命是听,命作宾语,构成“唯是”的结构。何厌之有?前置宾语是“何厌”,是宾语前置加“之”复指。敢问何谓也?前置宾语是“何”,是疑问句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君何患焉?同。 其是之谓乎?代词作宾语前置“是”,后面用“之”复指。(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如12页注12)惊姜氏。惊,动词,使动用法。(使受惊)今京不度。度,名词,用如动词(合法度)。无生民心。生,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使民生二心)。而誓之曰 誓,名词 用作使动(向她发誓)。隧而相见。隧,名词,用作动词(挖隧道)。齐晋鞍之战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师陳于鞍。陳,通“阵”,摆开阵势。2、旦辟左右。辟,避开,后来写作“避”。3、韩厥(亻免)定其右。亻免,同“俯”,低下身子。4、絓于木而止。絓,通“挂”,后来写作“掛”,绊住。5、奉觞加璧。奉,通“捧”捧着。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1、余病矣。病,等于现在说病重、病历害了。这里指受伤很重。2、苟有险 苟,如果。险,这里指难走的路。3、此车一人殿之 殿,镇守。4、以病败君之大事。以,因。败,坏。5、擐甲执兵,固即死也。擐,穿。6、援桴而鼓。援,拽过来。7、毙于车中。毙,扑倒。8、再拜稽首。再,两次。9、加璧以进。进,奉献。10、无令舆师陷于君地。舆,众多,许多。11、属当戎行。属,恰巧。当,遇到。12、敢告不敏。敏,聪明。13、如华泉取饮。如,动词,往。饮,用如名词,指水。14、以劝事君者。劝,鼓励。三、语法(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 (射其御者,)君子也。2、被动句 郤克伤于矢。 将为戮乎?(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师陳于鞍。陈,通“阵”名词用如动词,摆开阵势。不介马而驰之。介,甲,名词这里用如动词。不给马披上甲。从左右,皆肘之。肘,名词用如动词,用肘制止。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忝,辱。名词用如动词,带来耻辱。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意动用法,把看做难事。免,使动用法,使其君脱身。子产不毁乡校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不如小决使道。道,疏导,后来写作“导”。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如第9页注)1、以议执政之善否。善否,好和不好。2、是吾师也。是,指乡校。3、忠善以损怨。忠善,用如动词,为忠善。损怨,减少怨恨。4、不闻作威以防怨。防,堵住。5、岂不遽止?遽,急,迅速。6、吾不克救也。克,能够。7、吾子之信可事也。信,诚然,的确。8、仲尼闻是语也 是,这。三、语法(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 是吾师也。2、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何为? “何”为前置宾语,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善,名词意动用法。(认为忠善)我闻忠善以损怨。忠善,名词用如动词。(为忠善)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名词用如动词,(以为药)。第一单元通论知识要点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 简答汉语字典辞书都有哪几种编排方式?1、按音序排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3、按编码排列(二) 说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几十年内,是如何按音序排列的?在古代呢?1、按注音字母顺序 2、在古代按平水韵106韵排列。(三) 三种排检法的利弊各是什么?1、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查字迅速方便,但是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很难找到要查的字。2、部首排列和编码排列不存在拼音排列的缺点,可是有的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却不易确定。3、有些字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四) 牢记下列工具书的一般情况1、康熙字典介绍康熙字典:该字典的两位主编是张玉书和陈廷敬,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用得是部首法,分为214部。收字47035个,在清代以前收字最多。 该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说说康熙字典的优点和不足:优点,一是收字较多;二是它解释字音和字义,除引用古代韵书或字书的解释之外,一般黑引用古注。这对我们查阅古音古义很有帮助。不足,一是它对字的注音和释义主要是引用前人的意见,很少推出自己的见解,让人无所适从;二是错误较多,特别是引文的错误;三是注音用反切,释义用文言,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还要了解清代王引之曾奉敕作字典考证,纠正了康熙字典引文上的错误2588条;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纠正它在音读方面的错误5900多条。2、辞源和辞海它们都是按部首排列法编排的,后面均有汉语拼音索引。上世纪60年代,国家组织人马对它们进行了重新修订,使它们在收字上有了明确的分工。修订后的新辞源专收古汉语词汇,成了一部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的帮组阅读古籍的语文工具书;新辞海则更注重吸收现代科学词语,百科的内容大于辞源。注意73页左上“社”的注音。She(拼音字母,其下为注音字母))常者切(反切上下字),上(中古的声调),马韵(中古的韵部),禅(中古的声母)。3、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两部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都采用部首排列法。都本着“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原则。但是,汉语大字典偏重收集古今的汉字,汉语大词典偏重收集古今的复音词。介绍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采用部首排列法。共收字5600个左右,是目前收集汉语单字最多的工具书。编者的意图是历史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因此,如果要了解汉字字形、字音的历史演变,它是最好的顾问。4、说文解字介绍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中国文字学的典籍之作,也是我国第一步系统而完备的字典。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字体,然后进行解说。其释字体例是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 许慎所说的字义是他认定的本义,其说解和判定大部分是可信的,也有一些错误。他在分析小篆的形体结构时,从中概括出540个偏旁作为部首,并把9000多个字列入这540个部首中去,这是他的一大创造,对后世的检字法有很大影响。介绍“说文四大家”:著说文解字注的段玉裁,著说文解字义疏的桂馥,著说文句读的王筠,著说文通训定声的朱骏声。5、经籍纂诂介绍经籍纂诂:经籍纂诂,清代阮元主编,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按平水韵106韵排列被释的字。对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6、经传释词介绍经传释词:清代学者王引之著,共收虚词160个,按古声母的顺序排列。该书对于虚词的特殊用法做出了很多精彩的结论,通常用法讲得很少。7、词诠介绍词诠:近人杨树达著,也是一部虚词词典,按注音字母排列被释的字。8、助字辨略介绍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也是一部专门解释虚词的词典。9、诗词曲语辞汇释介绍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专著。简答、解释概念(一)简答: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都有哪些注音法。见81页下。1、直音法 (根,音跟)2、反切法 3、注音字母(五四后)(二)解释概念:1、反切法:古代常用的注音法。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去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例如“毛”可以用“莫袍切”来注音。2、直音法:古代常用的注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例如根,音跟。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这部分只是讲解学习古代汉语字汇,重点是哪些词语的道理,没有概念、简答题。只把在这里提到的几个词的古义记住就可以了:搶、該、勸、給、再。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概念题 1、偏义复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2、连绵字:两个音节连绵成义,不能拆开来讲。3、浑言:注解术语,泛指的意思4、析言:注解术语,意为特指。能力题 1、从语句中能找出偏义复词,并能准确地予以解释(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圃,意为果园)。2、古代一些注解家往往对连绵词中的两个字分开解释,能说明这么做为什么是不对的(基本格式是:这是个连绵词,连绵词是单纯词,只有一个语素,每一个字所记录的只是一个音节,因此不能拆开来讲)。3、能对一些典型的同义词进行辨析。如该通论提到的“畏”与“惧”、“恭”与“敬”、“能”与“得”等。还有,查常用词,那里面提到的一组组的同义词。注意连绵词的两大特点:以音达意;词无定形。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 概念: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由于文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假借义与本义没有意义上的任何联系)。1、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上古文献和史料所能证明的词的最早意义,可能是原始义,也可能不是。2、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二)一定要记住这部分提到的一些字的造字方法和本义。例如:向、道、理、朝、长、引、发、责、习、解等。如果有精力,也记住它们的引申义。 (三)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凭字形,其次是古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二者缺一不可。这部分的内容涉及到汉字的构造,因此,还要在接下来的文字部分涉及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等问题,且不可认为这部分的内容到此就结束了。古 代 汉 语 复 习 要 点 二第二单元文选知识要点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使人属孟尝君。属,嘱托。后来写作“嘱”。2、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懧,同“懦”懦弱。3、以何市而反?反,返回,后来写作“返”。4、券徧合,起。徧,同“遍”普遍的合过了。5、孟尝君不说。说,喜悦,高兴。后来写作“悦”。6、无纤介之祸。介,通“芥”,小草。繊介,是细小的意思。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1、贫乏不能自存。存,存在,这里指生活。2、食以草具。食,给吃。草具,粗恶的食物。3、比门下之客。比,比照。4、揭其剑,过其友。揭,高举。过,拜访。5、冯公有亲乎?亲,父母双亲。6、给其食用。给,供应,使足。7、约车治装。约车,套车。约,束。8、以何市而反?市,买。9、驱而之薛。驱,本义赶马,这里指驾车。之,往。10、悉来合券。悉:尽,都。11、矫命以责赐诸民。矫命,假托命令。12、孟尝君就国于薛。就国,前往自己的封地。13、孟尝君顾谓冯谖 顾,回头。14、千金,重币也。币,这里指聘币,是古代人聘请人时送的礼物。15、被于宗庙之祟。被,遭受。16、三窟已就。就,完成。三、语法(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谁也?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也。2、双宾语句为之驾。“之”为间接宾语“驾”为直接宾语 给其食用。其为间接,食、用为直接3、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客何好?客何能?以何市而反?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宾语前置。4、被动句文倦于事,愦于忧。“于”表被动(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冯谖客孟尝君。客,用如动词,这里当做客讲。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贱,用如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贱。食之,比门下之客。食,使动用法,给吃。孟尝君客我。客,用如动词,以为客。孟尝君怪之。怪,意动用法,以为怪。先生不羞。羞,意动用法,以为羞。孟尝君怪其疾也 怪,意动用法,以奇怪。衣冠而见之。衣、冠,都是名词用如动词。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子,用如动词。以其民为子。贾,用如动词,用商贾之道。鲁仲连义不帝秦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争之急,辨之疾。辨,通“辩”,辩论。2、诸侯辟舍。辟,避开,离开。3、纳筦键。筦,同“管”。4、假涂于邹。涂,通“塗”,途。5、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上,通“尚”,崇尚。6、主人必将倍殡柩。倍,通“背”,指不正面对着。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1、间入邯郸。间入,指偷偷地进入。2、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因,靠,通过。3、鲁仲连适游赵。适,副词,正巧,恰在这时。4、会秦围赵。会,副词,正巧碰上。5、诸侯莫朝。莫,没有。6、卒为天下笑。卒,终于。7、鬼侯有子而好。好,貌美。8、纣以为恶。恶,丑。9、齐闵王将之鲁。之,到去。10、执策而从。策,马鞭。11、摄衽抱几。摄,持,提起。衽,衣襟。12、引而去。引,向后退。三、语法(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吾乃梁人也。而母,婢也。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彼吾君者,天子也。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是商贾之人也。2、被动句卒为天下笑。 将为戮乎? “为”字表被动。3、双宾语句 为之民。“之”为间接宾语,“民”为直接宾语。4、主谓倒置句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5、特殊句鲁仲连辞让者三。“三”表示行为数量。数词前加“者”。6、宾语前置句梁客辛垣衍安在?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 不去也?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子将何以待吾君? 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方今唯秦雄天下。雄,称雄,名词用如动词。辛垣衍令赵帝秦。帝,以为帝。名词用如动词。责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回去。权使其士,虏使其民。权,诈术,名词用作状语。虏,这里当奴隶讲。名词作状语。故脯鄂侯。脯,干肉,用如动词,做成肉干。欲从而帝之。帝,名词用如动词。第二单元通论知识要点五、汉字的构造 (一)概念 :六书(汉代文字学家所归纳的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实,只有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二书只是用字法)(二)清代以后,一般人于六书的名称和顺序都采用谁的?许慎的名称,班固的顺序。(三)有人说,六书是造字之本。对否?为什么?不准确,1、六书只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所得出的结论。2、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至于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不能产生新字。(四)请你对六书予以更科学的说明。162页 (五)许慎对于每一书的定义。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六)这部分中举例说明的形声字要看明白。记住它们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七)六书中,象形是基础,形声最能产。(八)说文的540部首与后来的214部首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是依照六书体系的;后者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六书的体系。(九)记住下列各字的造字法(也就是结构类型)1、象形:人、子、女、耳、目、自、口、手、止、元、身、要、心、爪; 鸟、乌、隹、鱼、马、象、燕、龟、它;刀、弓、井、户、戈、木、皿、矢、禾、水、网、衣、豆、册、火、牛、羊、瓜、果、眉、血、州2、指事:一、二、三、四; 刃、 寸、甘、牟、厷、本、末、立、旦、血、亦、朱3、会意(对于会意字,要能说明是如何会意的,本义是什么。如:牧,从攴从牛,本义为放牧):牧、寇、宿、逐、莫、鬥;信、岩、明、尖、甦、男、眇、拿、楞、憑、企、劓、砼、友、從、轟、林、森、晶、淼、磊4、形声:从164页到166页提到的所有形声字,尤其是過、征、舉、叔、權。对于形声字,要说清哪部分是声符,哪部分是形符,本义是什么。例如:沐,从水,木声,本义为沐浴。過,从辵(辶),咼声,本义为走过、经过。佂,从辵,正声,本义为旅行。舉,从手,與声,本义为举起来。叔,从又,尗声,本意是用手拾。權,黄华木也,从木,雚声。六、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两个概念: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记作不同的字。先产生的是古字;后产生的是今字)、异体字(是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它们的读音和意义都完全相同)。(二)要记住一批古今字(172页上 大太 孰熟 )、异体字的例子(173页174页 凴凭 棄弃)。做到能从语句中把它们找出来,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三)简答:异体字在结构上有哪几种情况?最好能举例说明。1、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是会意字,“涙”是形声字。2、改换意义相近的字符。如从攴束声的“敕”,变成了从力束声的“勒”。3、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袴”从夸得声,后来该成从库得声了。4、变换各成分位置。如“鹅鵞(鸟我)”“花芲”。 四、把177-178页上关于繁简字的例子看懂。能根据简化字写出繁体字。另有补充如下(前为繁体,后为简体):1、后後 2、适適3、征徵4、余馀1、同音替代的(奴)僕仆;幾(乎)几;(五)穀谷;裏(外)里;(剩)餘余;饑(荒)饥;(战)鬥斗;醜(陋);乾(燥)、(树)榦、(主)幹干 2、合二为一的 鐘(鼓)鍾(一种容器)种;(猎)獲、(收)穫获;(反)復、複(杂)复;(经)歴、曆(法)历;發(射)、(頭)髮发古 代 汉 语 复 习 要 点 三、四第三单元通论知识要点七、判断句,也字1、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1)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例如:制,岩邑也。董狐,古之良史也。而母,婢也。(2)有时候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字表示提顿,然后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例如:南冥者,天池也。臣之所好者,道也。2、说明与这种句式有关的两个字的词性和作用:者(语气词,表示提顿语气)、也(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3、注意“是”字的词性和作什么成分(代词,经常做判断句的主语、谓语)。作主语例如:是吾师也。是社稷之臣也。作谓语例如: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4、注意判断句的省略(往往省略主语)。对曰:“翳桑之饿人也。”子曰:“隐者也。”5、注意否定判断句,其中的“非”字。(作为一个否定副词来否定谓语的,不是否定性的系词,不是“不”和“是”的结合体。)例如:是非君子之言也。管仲非仁者与?6、注意“为”字的词性(是一般动词,不是判断动词)。247页下7、注意判断句的活用:(1)判断形式表示压缩,(内容压缩了的判断句),如:夫战,勇气也;(2)表示因果关系复句的内容(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解释原因)。如: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3)用判断句的形式来表示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8、两种“也”的词性和用法:煞句的,语气词,表达肯定的语气;句中的,也是语气词,表达停顿的语气。煞句(1)用在因果句的句尾。例如: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2)说话人对所说的事情的真实性表示深信不疑,也用“也”字煞句。例如:客无好也。(3)表示命令。例如: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句中(1)用在单句中的主语之后。例如:午也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2)用在时间副词(或词组)之后。例如:今也则亡。(3)用在复句中的第一个分句(表示时间修饰)之后。例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八、叙述句,矣字,焉字 (一)双宾句 1、一般来说动词如果是“赐”“予”“遗”“语”“告”大致总有两个宾语;一个指物的直接宾语,一个是指人的间接宾语。2、“为”字作动词后面带双宾语。例如:不如早为之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二)宾语前置一 表示强调宾语前置 253页下,即为了强调,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了的宾语的后面用“之”、“是”、“实”字复指。做到:能找出前置的宾语,能说明是哪种前置(为了强调,把宾语提前,并在提前了的宾语的后面用“之”、“是”、“实”字复指),能对其中的“之”、“是”、“实”的词性和语法作用(代词,复指前置宾语)。例如:姜氏何厌之有?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三)古汉语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能举例说明第一,一般式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三过其门而不入”,“三”就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这样的数词是作状语。第二,假如说话人要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可以把数词从动词前移至句尾,并在这个数词的前面用“者”字隔开前面的词语,这样,“者”字前面的词语就充当了全句的主语,移至句尾的数词就上升为全句的谓语。如:“鲁仲连辞让者三”。一般说成“鲁仲连三辞让”。正是为了强调辞让数量之多,才改为“鲁仲连辞让者三”的。“三”由动词前移至句尾,由状语上升为谓语。 (四)关于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式 1、能举例说明五种被动句式。“於”字句。注意:这个“於”是介词,这里的作用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而并不表示被动。例如:郤克伤于失,流血及履。“为”字句。这个“为”也是介词,它的作用是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且能表示被动。例如:卒为天下笑。不为酒困。“为所”式。这个“为”与中的“为”词性和作用是一样的。“所”是表示被动的助词。注意:这种结构的被动句式在中古以后的古书中出现频率最高,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书面语里。例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冲所败。“见”字句。这个“见”是表示被动的助词,它不能引进主动者。例如:盆成括见杀。“被”字句。这个“被”也是介词,它能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也能表示被动。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五)矣、焉“矣”是个句尾语气词,一般表示报道新情况的语气,这就是它的语法功能(作用)。 “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个兼词。兼有语气词和代词两种词性和语法功能,按照“于此、于是”的语义灵活翻译。在句尾做补语。品味259260页上的含有这样的“焉”的例句。九、否定句,否定词 (一)宾语前置二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63页中,提到了第二种宾语前置的情况,即用“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一个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前的。做到:能找出前置的宾语,能说明是哪种前置(即用“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是一个代词,放在动词前了)。例如:居则曰:“不吾知也。”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注意:这种前置,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二)注意264页下谈到的“不”和“弗”的语法差别,能简答:“不”的后面的动词既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既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弗”字后面的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而且动词后面往往不带宾语。例如: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老妇不闻也。亟请与武公,公弗许。(三)简答“未”和“未尝”的区别。1、“未”字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于现代汉语动词前的“没有”。“未尝”是一个凝固形式,他表示“不曾”或“没有过”的意思。2、区别:“未”着重在和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对比,或和已经实现的事情对比。而“未尝”则是简单地否定过去。有时候,“未”字并非用来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它只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四)能简答“不”和“无”在语法上的分工“不”字是副词,它所否定的是形容词和动词;“无”字是动词,它所否定的是名词。(“不”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或形容词,“无”字后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则用如名词。)(五)270页上的“莫”字是个必考的字:能说明它的词性(无定代词)和用法(作主语)。(可以译为“没有谁”“没有那一种东西事情”)例如:君臣莫对。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天下之水,莫大于海。十、疑问句,疑问词 (一)宾语前置三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71页下提到了第三种宾语前置的情况,即疑问句里,疑问代词宾语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注意:包括动词的宾语和介词的宾语。一定要看明白这些例句。做到:能找出前置的宾语,能说明是哪种前置(即疑问句里,疑问代词做宾语)。例如:梁客辛垣衍安在?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二)“诸”字词性和用法(合音词,是“之於”的合音。其中的“之”是代词,“於”是介词)。“诸”字用于句尾的时候,可以用“之乎”去解释,但是只表示疑问或反问。例如: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三)280页上面句尾“与”、“邪”表示的语气(探询的语气)。例如:管仲非仁者与?是谁之过与?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用于反问:此非以贱为本耶?(四)应该准备一个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三种宾语前置的简答题。1、表示强调宾语前置 例如:姜氏何厌之有?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梁客辛垣衍安在? (五)对于282页谈到的几种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能翻译就可以。第一,“不亦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二,“何以为”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焉?第三,“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姜氏何厌之有?第四单元文选知识要点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颁白,头发半白。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收积、储藏。3、塗有饿殍而不知发。塗,通“途”道路。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1、河内凶。凶,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3、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走,跑,这里指奔逃。4、或百步而后止。或,有人。5、直不百步耳。直,仅,不过。6、不违农时。违,耽误。7、不可胜食。胜,尽。8、数罟不入 数,密。罟,网。9、斧斤以时入山林。斤,砍树的斧子。10、树之以桑。树,栽种。11、谨庠序之教。谨,谨慎从事。庠序,学校。12、孝悌之义 孝,顺从并奉养父母。悌,敬爱兄长。1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收积,储藏。14、塗有饿殍而不知发。发,指开仓济民。15、非我也,岁也。岁,年成。三、语法(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亦走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2、宾语前置句(应找出前置宾语,并说明为什么前置)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填然鼓之。鼓,名词用如动词,击鼓。王无罪岁。罪,名词用如动词,归罪于许行一、文字(从下列语句中找出古字、异体字、通假字,写出与它们相对的今字、本体字、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禽兽偪人。偪,后来写作“逼”,这里是威胁的意思。2、圣人有忧之。有,通“又”。这里是承上“尧独忧之”而言。3、师死而遂倍之。倍,通“背”,背叛。4、昔者,孔子没。没,通“殁”,死。5、子贡反。反,通“返”返回。6、皜皜乎不可尚矣。尚,通“上”。7、饱食、煖衣。煖,同“暖”。异体字。8、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贾,价格,后来写作“價”。古今字9、秋阳以暴之。暴,晒(曬),后来写作“曝”。二、词语(目前仅限于实词。能解释一些加黑词语的句中义)1、自楚之滕。之,到去2、愿受一廛而为氓。廛,一般百姓的住宅,氓,自外地迁来的民。3、饔飧而治。饔,早餐。飧,晚饭。用如动词,指自己做饭。治,指治理天下。4、仓廪府库。仓廪,粮食库。府库,藏财帛的地方。5、恶得贤?恶,哪里。6、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室。7、何许子之不惮烦?惮,怕。烦,麻烦。8、是率天下而路也。路,疲劳,羸弱。9、或劳心。或,代词,有人。10、天下之通义也。通义,一般的道理。11、五谷不登。登,成熟。12、教民稼穑。稼穑,农业上种叫稼,收叫穑,这里泛指农事。13、门人治任将归。任,担子,指行李。治任,收拾行装。1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适,到去。15、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情,自然之理。16、比而同之。比,平列,等于说同等看待。同,等同起来,等于说划一。17、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膺,击。惩,使人受创而警醒。三、语法(一)注意下列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亦圣人也。2、滕君,则诚贤君也。3、天下之通义也。4、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5、彼所谓豪杰之士也。6、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宾语前置句1、捆屦织席以为食。2、奚冠?3、奚为不自织?4、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5、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7、子是之学。8、莫之或欺。被动句1、劳力者治于人。2、治人者食于人。3、变于夷者主谓倒置句1、大哉,尧之为君!2、君哉,舜也!(二)注意句中活用的词语(要说清本来是什么词,怎么活用的)1、踵门而告文公。踵,脚后跟,用如动词。踵门,足至门,指走到门上。2、皆衣褐。衣(去声),穿。名词用如动词。3、厉民而以自养。历,病,使困苦。名词用如动词。4、许子冠乎?冠,用如动词,戴帽子。5、治於人者食人。食,名词用如动词,供养。6、益烈山泽而焚之。烈,形容词用如动词,用烈火烧。7、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又从而振德之。劳(去声),慰劳,名词用如动词。来(去声),使来(归顺),使动用法。匡,正,使正直,即纠正。使动用法。翼,保护。8、惟尧则之。则,法则,用如动词,效法。9、无能名焉。名,用如动词,指用言语来称赞形容。10、是乱天下也。乱,扰乱,形容词用如动词。翻译本文的304页第二段,305页第二、三两段,306页一段,307一段,308一段,309一段,最后两段。十一、词类的活用 (一) 把握古代汉语的词类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西安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平凉五中三模数学试卷
- 2025届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正式启动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47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软件前端专业毕业论文
- 2025年如东水务集团所属子公司公开遴选工作人员及招聘劳务人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二级企业管理岗位公开招聘1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天津市今晚网络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4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校园教育信息化兼职项目经理服务合同
- 2025年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与运维服务框架合同
- 西安26中小升初分班考试语文真题
- 2024年深圳技能大赛-电工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机关食堂从业人员培训
- 高中英语考纲3500词之核心词汇讲与练
- 2024光伏并网柜技术规范
- 品质异常检讨
- 《应用光伏学》课程教学大纲(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 劳动仲裁申请书模板2
- GB/T 24633.1-2024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圆柱度第1部分:词汇和参数
- 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 (完整版)八年级上物理思维导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