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中生作文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历来是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那些发自肺腑的锦绣文章,历经岁月的风尘,仍然那样脍炙人口,令人喜爱,而那些矫揉造作的文字,总会被历史湮没,一篇文章,要想打动人,就给它注入真情,赋予它生命的活力。只有这样,它才会走近读者心里。但不知从何时起,学生的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废”一类的话,作文题材失真平淡,不善于调动生活经验。有些学生为了能够让自己的作文得到高分,不惜编造身世,杜撰事迹,拼凑文章。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教师的深思。那么导致初中生作文失真的症结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真实起来?笔者就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初步探究了一下初中生作文失真的原因及策略。一、作文失真的原因我们明知作文贵在有真情实感,但为何会有失真之作文,其原因何在?其实不难发现主要有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一)教师原因1、教师自身能力局限首先由于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网络媒体渗透人们生活,人们已经在不经意间淡忘了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而这些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使语文教师素质偏低而违背教育规律。其次是有许多教师因为“忙”而没有读书。如果语文教师缺失“有深度有感受的阅读”,那么就会缺乏文学理论修养,也就没有写作的情感体验,就会成为“不会游泳的游泳教练”,而且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缺少情感熏陶。 如:80后的新教师,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条件优越,对工作虽有热情但经验匮乏,教学中几年没有“断奶”,依靠师傅的手把手教,遇到作文课往往草草了事,不是让学生自己读作文,就是教师把好的作文发给学生。2、作文教学思想异位文章是作者对世界、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思考、感悟和表达,它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但作文教学往往会给学生一定的所谓的模式和方法去应试,那么长此以往,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少学生片面、过度追求写作的形式技巧,作文严重脱离现实,华而不实。 如:教师在布置下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后,学生思路还未打开,教师便善良地不厌其烦地灌输记叙文“转情式”写法:“你要先坚韧,就必须先极尽夸张之能事,写脆弱,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脆弱减少,再后来,因为有了一件事或是什么人的出现,逐渐坚强起来,最后经过外力的作用,使自己的痛苦得到升华,卒彰显志。”教师这样的强调之后,学生的写作思路堵塞,无法进行下去。有时学生为了寻找一个能符合教师的那种写法的事例,要冥思苦想,搜肠刮肚。有时在自己的生活阅历中没有类似于这样“框框”的作文时,学生不可能不写,怎么办?只能胡编乱造,照搬照抄,教师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封闭了学生的心灵,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兴趣,长期下来,学生最讨厌的便是写真实的作文。3、作文评价体系制约“说你好,不好也好;说你不好,好也不好。”教师心中的写作“套路”、兴趣爱好甚至是心情都会左右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作文的“真”亦是见仁见智。这就有可能出现以教师的思想标准束缚甚至扼杀学生的真实思想。很多时候一些教师会对煽情类作文情有独钟,对这类作文的评价也会大开绿灯。 例如:某生在写从此我不再哭了这篇作文的时候,结尾是这样的:在母亲的弥留之际,她的脸颊满是泪痕,挣扎着抓住我的手说:“孩子,妈走了,记住一定要坚强,不要再哭了”我的心在那一刻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碎了,但我没有掉一滴眼泪,因为我答应了母亲的遗言从此不再哭。这篇文章得了较高的分数。殊不知,这位学生的妈妈还健在啊!教师评价作文如此严重的受到评价“套路”的影响,教师评价作文如此主观,那学生的作文能不虚假吗?(二)学生原因1、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和深入思考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如今的学生被封闭在学校里,课业负担重,课外活动少,日常生活单调,加之又没有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不懂得细微处见真情,不懂得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有意义的事物值得写,这样学生生活情感体验不够,所以往往在教师布置作文题后感觉无话可说,也就是没有材料可以写,于是就去翻寻作文选或者干脆胡编乱造。2、学生缺少课外阅读而知识贫乏阅读可成为涌动不息的真情之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作就是将阅读、生活结合的产物。而今学生拥有较多的书籍、报刊杂志,还有网络资讯,可惜他们课外阅读时间严重不足,也缺乏主动阅读好书的习惯。新课标推荐了一批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好多同学却连书名都不知道。阅读量少,知识贫乏,加之没有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只好写生编硬造的作文。如:在布置下那年夏天之后,有的学生写自己吃完饭之后,到外滩散步,有的学生写阳春二月,麦苗起伏,有的学生写尽人皆知的发生在伟人身上的小事。文章看似“有情有义”,实质是“矫揉造作、虚情假义”。二、避免作文失真的对策针对上述作文失真的种种原因,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上要重视情感熏陶和客观的评价作文,同时,要针对初中生的写作现状,整改以往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另外,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着力培养写作兴趣,多阅读、多练笔。(一)教师方面的对策1、教师注重自我能力提高新课程从质上否定了传统单一的灌输型做法,强调学生、教师与课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努力做个研究型教师。语文教师不仅要多读书,还要好读书;不仅要读专业书,还要涉猎广博,并且勤于向名师请教。只有储备丰富的知识,开阔视野,充实内心,才能面对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新教师更加要提升自我能力,如:备作文课时尽量先自己写教案,然后再去参考别人的教案,从中找出自己的欠缺之处,并加以修改;多听带教教师或名教师的课,从中体会讲作文的方法并加以实践,在上作文课时尤其注重情感体验和重视情感熏陶,激发学生能够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2、教师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学生的写作过程应是有感而发,表现自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气氛,调动学生的思维,用“言教“+“身教”激发学生表现自我。如:讲小巷深处一课,我把情感的突破口放在小莉知道这三年来是双目失明的养母月月风雨无阻地央人把自己送上车,下车后又摸到老婆婆那把“生活费”或“营养品”送到小莉手上,然后养母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时的情感,及对盲母的细节描写上。通过反复朗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思考小莉看到风中渐渐老去的盲母的忏悔心情,此时我用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氛围,共同品味盲母对小莉的爱的厚重。分析好后顺势问道:“盲母深爱着小莉,其实每位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那么你们有感受过母爱吗?你们能用笔描绘一下你的母亲对你的爱吗?”当这个问题出现时,一些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不知如何下笔,这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下水文”致母亲有感情地朗诵给学生,文中用细节描写了“母亲为远行的孩子打包行李”一类的小事来诠释母爱。笔者的情感熏陶和营造氛围唤醒了学生的记忆,笔者的“下水文”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同时也可以作为范文,发挥它的示范功能,让学生在范文中学习写作。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种“偷”就是模仿。“偷”其气就是模仿中的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创新。3、教师客观评价学生作文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要尽量尊重学生:“因为作文是学生拿出自己的东西来,只要符合逻辑与文法,你没有理由不许他们这样说,定要他们那样说。”学生的作文不论好坏都有自己的思路,如果作文的思路没有问题,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达观点,那就应尽量尊重学生。教师评价作文不应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而应从学生的思想出发,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加强自身学习,通过有广度、有深度、有感受地阅读文学理论,提高文学理论水平。比如:我校常在教研会上共同阅读和学习作文批改方面的文学理论文章,然后请各位教师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为保证学生作文的真实思想不被扼杀,我校教研组教师会集体批改作文,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如何评价与引导学生的作文。做到评价作文既客观又科学。如:一次观看开国大典这部影片后,我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民众对领袖的崇拜到了疯狂的程度,人们挥动着手一个劲地喊万岁,而领袖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他的臣民挥手致意。难道那时的人们不知道伟人也是人,不是神,也会做古的吗?据说,这是皇帝的新装在中国装了一代人。”看到这段文字我不知如何评价,便把本文拿到了教研组内交流,各位教师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得出的评价是:一方面肯定学生的“言为心声”,“我手写我心”,以保证学生继续写真情实感作文的激情,另一方面建议学生读毛泽东小传,了解伟人,做到评价不片面。(二)、学生方面的对策1、学生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获得写作的原材料文章产生的过程是作者用自己的感官摄取周围的社会生活,并经过自身的加工、改造,最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可见,观察生活,摄取材料是作文的第一步。学生要全面展开感觉之网,开放五官,仔细观察,既要观其形,察其色,辨其声,嗅其味,又要仔细比较、鉴别,洞察其细微的变化、区别,抓住人物的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对事情发生的场景、氛围,都要敏锐地去发现,去捕捉,切忌粗枝大叶,浮光掠影。学生在观察时还要学会深入思考,从细微的差异中发现问题并细加分析,从而找出事物隐秘的联系来,用自己思考的慧眼去捕捞生活中闪光的珍珠,发现一般人容易忽视而却极有意义的生活中的美,从而获得写作的原材料。如:写雨中的校园时,让学生到校园里观察雨中校园的花草树木、教学楼等景物,并与晴天看到的景物加以比较。首先让学生从远处看雨中的校园,有学生说:“雨中的校园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接着让学生由远及近,雨中校园的松树更加翠绿,草坪里的小草长出了嫩芽,让学生感受春的气息,接着引导学生观看其他学生在雨中的情景,有学生说:“雨中的伞,像是盛开的花朵,五颜六色,美极了”,有的学生干脆赤脚冒雨独行,然后放声吟诵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2、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练笔,培养写作的兴趣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大量的阅读、吸收,才能有丰富自如的写作运用。无论是学生主动阅读还是在教师引导下的被动阅读,都可以帮助学生吸收知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以让学生多读多看。然后让学生写随笔。通过批注、读后感两种方式训练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写出自己独到见解的感想来。如:在每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员劳务派遣与船舶保险代理服务协议
- 小红书店铺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合同
- 影视作品化妆造型团队合作协议
- 生态河道护岸格宾网箱定制施工与后期保养协议
- 抖音网红公益活动合作框架协议
- 矿产资源勘探技术环保监测与治理承包合同
- 抖音政务新媒体内容审核与安全监管合同
- 中泰农业技术引进与农产品研发合作协议
- 互联网房产使用权租赁协议
- 分集护理制度
- 歌剧排练与观摩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四川音乐学院
- GB/T 13098-2006工业用环氧乙烷
-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9 浣溪沙》课件
- 2023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三份
- 向政府写诉求书范文(精选12篇)
- 电视节目策划学胡智峰
- 建筑业企业资质职称人员相近专业认定目录
- 北京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
- 追求有意义人生
- 生产车间如何节能减耗(课堂PPT)
- 横向项目结题证明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