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果登记登 记 号批准日期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皖科鉴字 2012第 号成 果 名 称: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完 成 单 位: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鉴 定 形 式:会议鉴定组织鉴定单位:安徽省科技厅(盖章)鉴 定 日 期:二0一二年三月十日鉴定批准日期:二0一二年 月 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翻印一九九四年制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一、简要技术说明1、任务来源本项目为自选项目,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高稻作栽培机械化水平,解放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选定了“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并与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农业部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等项目相结合。2、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适合江淮地区一季杂交中籼稻主栽区。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通过选择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的杂交中籼稻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降低生产风险;采用塑盘旱育,适期、适量播种,规范育秧技术,提高秧苗素质,奠定了高产基础;通过精确确定基本苗,实现合理栽插;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地力确定施肥总量及合理的氮、磷、钾配比,根据叶龄进程及茎蘖动态规律,确定合理的施肥时期,实现精确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根据生育时期及田间长势科学管水,控制总茎蘖数,提高抗倒伏能力,减轻病虫害发生。3、技术指标(1)目标产量:低肥力田块亩产550600公斤,中等肥力田块亩产650公斤,高肥力田块亩产700公斤以上。(2)机插杂交中籼稻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率等主要指标达到部颁三级优质米标准。(3)化肥利用率提高23个百分点,化学农药使用成本降低20%30%,自然和生物灾害损失率降低10%以上,水稻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5%20%。(4)研制出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并形成不同目标产量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5)建立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区进行示范推广,每年推广面积2万亩以上。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目前国内机插秧发展和利用比较快的省份和地区为江苏省和东北地区,栽插管理技术和单产水平比较高,但他们是以粳稻为主,而江淮地区以机插杂交中籼稻为主,粳稻机插的栽培方式不适合本地区籼稻机插。国内已有单位开展杂交中籼水稻机插栽培技术研究,对机插杂交籼稻的育秧、不同落谷量、大田机插密度、氮肥运筹和控制缺穴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有相关机插水稻塑盘旱育、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的研究报道。但经查新国内相关文献,本高产栽培技术采用塑盘旱育,使用无纺布防虫,少本栽插;集成选用良种、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叶龄进程精确施肥、科学管水、防病治虫;杂交中籼稻机插高产栽培,平均亩产达600kg/667m2,高产田块实收亩产达700kg以上,既节本又增效。目前,同时具有上述特点的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国内所查文献,未见提及。5、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1)将农机与农艺完美相结合:根据步行式插秧机株行距及取秧面积范围,确定合理的落谷密度,根据品种的千粒重大小,确定合理的的播种量,规范、简化育秧农艺流程;根据品种特性及茬口,确定合理播期及栽插基本苗。(2)技术标准化、数字化、精准化:生产全程引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确定适宜茬口,品种选择精准化;简化和规范育秧环节,降低机插秧的育秧风险,培育适龄壮秧;浅插匀栽,降低漏插率和提高机插均匀度,减少每穴秧本数,科学管理,缩短缓苗期;通过进行土壤肥力测定,根据不同地力,设计目标产量及技术指标,科学配方,确定适宜肥量,根据叶龄进程,精确确定肥料施用时间,通过监测主要品种的生育进程,制定相应的田管措施,进行科学管水施肥,施肥管水精准化。(3)技术集成度高:该技术集成、引进、消化江淮地区优秀的水稻生产技术,集成了塑盘旱育、测土配方施肥、轻简栽培、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形成了适合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机插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技术高度集成。(4)栽培技术实物化:使用育秧专家肥、配方专用肥、高效农药等物化产品,将栽培技术物化,实现了作物栽培技术由繁到简的转变。(5)打破传统的大投入的种植模式:传统水稻种植方式,用工多,在肥料运筹、病虫防治、水分管理等都有很大的盲目性,肥料、农药、水利用率不高,造成高成本、低收益,利用本技术,每亩节约人工1个,化肥利用率提高23个百分点,化学农药使用成本降低20%30%,自然和生物灾害损失率降低10%以上,水稻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5%20%,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经济效益显著。6、作用意见(1)经济效益显著几年来运用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高产攻关田最高单产屡创新高,平均单产稳定增长,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且高产频现,曾创实收756.5公斤的高产记录。三年累计在高产攻关田和示范片应用超过17.1万亩,平均亩增粮135.3公斤,共增加粮食产量13940.4吨,平均亩增产增收316.7元,亩节本增85.5元,累计增加经济效益6881.8万元。(2)生态、社会效益显著良种优质率大幅度提高,由于该技术对目前我市主要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筛选,将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的品种确定为机插主推品种,降低了机插秧风险,项目区品种优质率达到100%。该技术的推广,农民施肥用药习惯改变,低残留、低毒农药被农民普遍接受,同时肥料利用率提高,化肥施用量减少,对环境友好。该技术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各项技术到位率显著提高,充分发挥了科技在生产中的增产作用。本课题研制的高产栽培技术已被确定为省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大面积生产,提高了本地区水稻生产的产业化、标准化生产进程。 7、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1)推广应用的范围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适合江淮地区一季杂交中籼稻主栽区,目前已在天长市高产栽培示范片推广应用,下一步将在江淮其他地区进行推广应用。(2)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意见受气侯影响大发展机插秧受气侯影响较大,如果安排不合理,往往会有很大的风险,在江淮地区,机插秧气侯风险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低温风险,抽穗期较常如遇低温,杂交籼稻在9月10日前不能齐穗,就有很大的风险。二是干旱风险,机插秧由于秧龄弹性小,所以必须保证及时移栽,如遇干旱,不能及时移栽可能造成苗床烂苗、死苗,从而不能机插。技术到位难主要表现为一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主要从业劳力年龄偏大,且大都以妇女劳力为主,对技术掌握有难度,不能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育苗,加上管理不善,常导致出苗不齐、秧苗烧坏,出苗不齐的秧苗栽插后漏插率高,部分秧苗育成后根本无法实现机插,不得不改为人工手插。二是病虫防治难,由于机插秧的秧龄短,株嫩杆青,苗期易遭受稻飞虱、稻蓟马、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危害。后期由于机插秧抽穗较迟,受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威胁较大。三是除草难:由于机插龄移栽时,秧苗较小,施用除草剂时间偏迟,除草效果差,田间杂草多,容易滋生杂草,农户见草乱用药,重用药,往往造成严重药害,从而影响产量。配套机械问题多目前市场上各种插秧机参数不一致,有四行的,有六行的,普通机手无法了解详细的性能,不能在插秧前进行正确的维修和保养,往往在大忙时影响工作效率。(3)下一步工作计划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已经成熟,在生产中应用也取得了成功,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和入户指导,扩大示范应用面积,加强技术服务,在试验示范中继续修订验证技术规程,促进我市水稻机插水平的全面提高。加快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成果转化积极申报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成果,同时加大资金、人力投入,将成果尽快应用到生产中,在示范过程中进行验证、修订,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技术推广向中低产田地区倾斜,提高中低产区技术和资金投入,加快农业基地建设,促进全市农业的均衡发展,提高我市农业的整体水平,并扩大成果应用范围,尽可能将成果向江淮其他地区推广,为江淮地区粮食生产做出贡献。加大试验与示范,完善技术措施虽然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已经成熟,在示范片上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在不断变化,因此有必要继续强化试验与示范,将技术措施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户的种植水平、茬口、水源等条件,加强示范,积极引导,稳步发展。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指导总结经验,改善方法,从培训广度和深度上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指导,将种田大户列为重点服务对象,提高技术推广效率,使先进科学技术和实用技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完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推广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这一项目,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资金和技术服务,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提高科技含量、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推广机插秧需要农机、农技推广部门紧密结合,农机部门要加强对插秧机械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开展机手培训与指导,农技部门要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示范样本,通过农机农技部门的共同努力,从而推动我市机插秧的稳定发展。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一、推广应用前景江淮地区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传统水稻单产很低,移栽用工多,肥、药利用率低,发展机插秧是本区未来水稻的主要发展方向。虽然近年来机插秧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一是丘陵地区作业难度大,机插秧普及率低,田块高低大小不一,推广难度大,水稻生产机械化栽植仍是制约瓶颈,机插秧发展虽然连年翻番,但插秧机和机插面积总量仍较小;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耕道、农田水利建设、维修网点等落后于装备的发展,影响了机械作业效能的发挥。三是技术还不规范,机插秧产量优势没能发挥出来,且生产上因为技术不规范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时有发生。因此在江淮地区推广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对已有的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必将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加快本地区水稻生产的标准化进程,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在国内相关文献中,未见有机插杂交中籼稻亩平均产量超过本项目的报道。该技术在大面积生产中应用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该技术成熟,可操作性强,简单易学,对环境友好,它的研究与推广必将对江淮地区粮食生产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二、研制与推广措施1、成立技术攻关组、农机与农艺结合推广机插杂交中籼稻的过程,也就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过程。为了保证技术研究与推广进度,2005年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牵头组织,挑选了一批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农技推广人员、农机推广人员成立了技术攻关组,进行机插秧品种筛选、关键技术研究及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邀请省、地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定期对我市技术人员和示范片农户进行培训指导,农技人员与农机人员分工协作,确保农机农艺有机结合。 2、开展基础试验研究,提高技术攻关能力目前国内对中籼稻机插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我市开展了机插杂交中籼稻系统的、基础性试验研究。从2006年到2008年连续3年进行机插杂交中籼稻基本苗与漏插率试验、杂交中籼稻机插落谷密度和秧龄组合试验、机插杂交中籼稻氮肥运筹试验等试验,初步明确了机插杂交中籼稻不同落谷密度和秧龄对秧苗素质的影响,机插杂交中籼稻中高产与氮肥的使用期、使用量的关系。针对苗期施肥不当、施药不当易造成死苗现象,以及机插秧秧龄弹性小不能适应复杂的生产要求等问题, 2009年至2011年重点进行机插秧的长秧龄化控试验、不同基质育秧试验、机插秧简化育秧试验、机插杂交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等试验,对如何提高秧龄弹性以及如何简化育秧方式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几年来,共开展了20多项专题试验,涉及品种、肥料、播期、播量等各个环节,取得了突破。3、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要把试验与示范中取得的先进适用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使广大农民都能掌握应用,培训是关键。为此,我市每年在各乡镇开展大规模培训,以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技术到位率。培训方式力求多样,一是以大规模春季培训班形式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培训示范片农户、种田大户以及乡镇技术人员;二是在关键农时,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召开现场会、田头会、观摩会,进行强化培训;三是通过乡镇农机与农技员在产前、产中、产后对示范片农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服务与指导;四是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等媒体来宣传推广机插秧配套适用技术。据统计,我市每年在机插杂交中籼稻项目区培训农民1.5万人次以上,发放技术明白纸5万多份,每年在机插秧生长关键季节,乡镇农技员和农机员吃住在示范点上,深入田间地头服务指导,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好评,也取得了很好的推广效果。4、强化示范,提高示范带动效果示范片是农技推广的最前沿阵地,为了搞好示范片建设,加强管理,使技术真正落到实处,我市建立了市级试验基地,并在乡镇建立万亩、千亩、百亩高产栽培示范片,将试验成果在各乡镇示范推广运用,推广了一批如“三合一”壮秧剂、育秧伴侣、无纺布等物化技术,简化育秧技术,降低育秧风险,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快了机插秧的推广进度,几年来累计建立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攻关及示范片17万亩以上,高产栽培技术在高产攻关示范片上得到推广、验证。示范片管理上采取“四定、四有、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即定面积、定品种、定产量、定奖惩;有田头档案、有跟踪记载、有责任人、有标志牌;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方案、统一管理、统一收购。把“示范片”建设工作业绩与农技人员奖金、职称晋升等挂钩,使农技人员人人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确保各项技术管理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使示范片真正建设成为生产的“精品”,辐射带动的“样板”,示范片建设带动了全市机插秧面积和质量的迅速发展,至2011年全市机插秧面积达25万亩,目前正以每年5万亩的速度快速增加。5、整合项目资源,合力推进一个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加快技术研究与推广力度,我市将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与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农业部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等项目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项目的人力、物力、技术、资金资源,与省、地专家共同协作,充分利用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平台,开展产学研结合,从而加快了机插杂交中籼稻的成果研究与转化进程。主要技术文件目录及来源1、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工作研究与示范总结提供单位: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2、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报告提供单位: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3、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效益分析提供单位: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4、科技查新报告及附件提供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所5、测产结果及测产组名单1、2009年天长市中稻现场测评意见2、2010年天长市中稻现场测评意见3、2011年天长市中稻示范现场测产意见提供单位: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农业委员会6、各年度试验技术总结提供单位: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7、发表的机插杂交中籼稻相关论文提供单位: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8、应用单位证明提供单位:天长市相关乡镇农技站鉴 定 委 员 会 专 家 测 试 报 告 测试组长: 签字 成员: 、 、 、 年 月 日鉴 定 意 见1、天长市自2005年开始,针对当地水稻以小麦茬为主、品种以杂交中籼稻为主体的生产实际,进行试验研究、示范验证、技术集成、制定规程,大面积应用。提供鉴定的资料齐全、规范,符合鉴定要求。2、本技术通过选择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麦茬135天、油茬145天)、抗逆性强的杂交中籼稻品种,既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又能避“寒露风”等灾害;适期精量播种(70-90克干种/盘);采用塑盘、专用肥培肥营养土、旱育管理等技术,形成适宜机插的标准壮秧(秧龄20士5天,叶龄3.5-4.5叶),保证秧苗素质;精确确定基本苗,实现定本栽插;确定施肥总量及氮、磷、钾配比和合理的穗粒肥施肥时期;科学管水,控制总茎蘖数(有效穗与高峰苗比为1:1.4),提高抗倒伏能力,减轻病虫害发生。3、该项目通过试验示范,提出了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参数,制定了安徽省地方技术标准DB34/T 14012011江淮地区机插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技术集成熟化度高,可操作性强,创造了万亩平均亩产达600kg/667m2、高产田块实收亩产达750kg以上的高产记录。 4、该技术节本增效,累计示范应用17.1万亩,共增加粮食产量13940.4吨,累计增加经济效益6881.8万元,2011年全市机插秧面积发展到30万亩,并在滁州市及江淮同类地区得到示范应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综上所述,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研究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合理,技术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建议:进一步加快成果推广应用。 鉴定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 年 月 日主 持 鉴 定 单 位 意 见 主管领导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组 织 鉴 定 单 位 意 见 主管领导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10科 技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情 况序号完 成 单 位 名 称邮政编码所在省市代码详 细 通 讯 地 址隶属省部单位属性1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239300934天长市新河北路53号安徽省事业2345678 注:1、完成单位序号超过8个可加附页,其顺序必须与鉴定证书封面上的顺序完全一致。 2、完成单位名称必须填写全称,不得简化,与单位公章完全一致,并填入完成和名称的第一栏中,其下属机构名称则填入第二栏中。 3、所在省市代码由组织鉴定单位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填写。 4、详细通讯地址要写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街道和门牌号码。 5、隶属省部是指本单位和行政关系隶属于哪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国务院部门主管。并将其名称填入表中。如果本单位有地方/部门双重隶属关系,请按主要的隶属关系填写。 6、单位属性是指本单位在1、独立科研机构 2、大专院校 3、工矿企业 4、集体或个体企业 5、其他五类性质中属于哪一类,并在栏中选填1.2.3.4.5.即可。主要研制人员名单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对成果创造性贡献完成人签字1李霞红女1965.1高级农艺师本科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主持、组织、管理2孙如银男1972.4高级农艺师本科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具体实施3陈学英女1968.1高级农艺师本科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具体实施4郭正荣男1954.1高级农艺师大专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具体实施5李福军男1970.7农艺师大专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具体实施6王玉军男1963.8农艺师大专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具体实施7水 莉女1973.9农艺师大专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具体实施8高 慧女1971.6农艺师大专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具体实施9王书梅女1967.11农艺师大专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具体实施10徐长斌男1968.3农艺师大专天长市农机推广站具体实施11徐加梅女1976.7农艺师大专天长市石梁农技站具体实施12张 明男1971.3农艺师大专天长市大通镇农技站具体实施13王树俊男1973.1农艺师大专天长市永丰镇农技站具体实施14蔡书连男1970.05农艺师大专天长市永丰镇农技站具体实施15张文昌男1964.1农艺师大专天长市永丰镇农技站具体实施16闵学仁男1975.4农艺师大专天长市永丰镇农技站具体实施17林 荣男1975.4农艺师大专天长市张铺镇农技站具体实施18吴秉申男1968.4农艺师大专天长市大通镇农技站具体实施19李广务男1967.8农艺师大专天长市冶山镇农技站具体实施20崔大国男1964.11农艺师大专天长市仁和镇农技站具体实施项目负责人签字: 经办人签字:鉴定委员会名单序号鉴定会职务姓 名工 作 单 位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签 名1主 任杨惠成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农 学水稻栽培 研 究 员2副 主 任张健美安徽省农机推广总站拖拉机设计与制造农机推广研 究 员3委 员汪兴国安徽省农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户收购烟叶合同范例
- 冲孔加工销售合同范例
- 乐器代购合同范例
- 共享单车包租合同范例
- 交叉违约合同范例
- 冠名赞助合同范例封面
- 事业编就业合同范例
- 农场土地购买合同范例
- 关于修建公路合同范例
- 2025-2026学年同德县数学三上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汽车清洁保养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市场营销:网络时代的超越竞争》第4版 课件 第8章 制定有效的价格策略
- 【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系统设计7000字(论文)】
- HY/T 0379-2023赤潮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导则
- 郑和完整版本
- 2024年安庆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SJ-T 11841.2.2-2022 显示系统视觉舒适度 第2-2部分:平板显示-蓝光测量方法
- 汽车配件中英文名称对照
- 创意贝壳粘贴画教案
- 上海滩钢琴简谱数字双手乐谱
- 中小学心理健康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